人生處處皆意外
上輩子,在崔織晚死后第十年的冬天,太子被廢。 隔年暮春,昭文帝駕崩,皇叁子即位。 這一連串事情發(fā)生得極快,不過幾月時間,皇宮便換了新主人。皇叁子燕隋的生母只是一介宮人,身份低微,不甚受寵,可偏偏是這樣一個不被人看好的皇子,卻最終鏟除了所有障礙,奪得帝位。 新帝登基后,一改朝堂以往的頹靡氣象,做了許多雷厲風行的大事,有些利國,有些利民,只有一樁似乎與之無關——那就是,重查當年的崔家貪墨案。 翻案的事情落在了一個叫梁追的官員頭上,他是新帝的寵臣,也是本朝以來最年輕的閣臣。 宮變之后,大批官員被貶,閹黨、馮黨、太子黨、清流黨,無一幸免,偏偏梁追成了其中大受升擢之人。崔織晚沒機會得見他,也沒機會打探太多八卦,只是聽聞,這人在官場和民間的風評極差。 有人說,他生性陰狠。因為自己出身卑賤,當年殿試只得了一甲,便見不得旁人強過他。任科舉主考時,他弄權舞弊,發(fā)榜后甚至被群情激憤的舉子們砸了府門牌匾,躲在家中半月不敢外出。 有人說,他貪戀權勢。馮家鼎盛時,他處處諂媚客氣,與之交好;馮家倒臺后,他就立刻原形畢露,取代馮轍掌管吏部,隨意差遣官員調動。先帝受宦官劉全蒙蔽,醉心修道,不問朝政,他卻只一味討好閹黨,謀取私利。 有人說,他忘恩負義。明明恩師是清流黨的領頭人徐憲,他卻在扳倒馮黨后,暗中投靠叁皇子,導致清流人心大亂。徐憲遭馮黨暗算,朝中官員上書死諫,梁追身為大理寺卿卻獨善其身。他的好友文淵閣大學士沉興平受廷杖而死,他竟連喪禮吊唁都未去。 …… 崔織晚活著的時候,也曾聽馮轍提起過這個名字,那時候梁追剛從小小的翰林院修撰升至刑部侍郎,卻已經讓眼高于頂?shù)摹靶¢w老”分出了叁分注意。 她躲在內室,聽馮轍同下屬說,同屆的進士中,梁追的文章無人可比。只因為他是梁府庶子,且言辭過于犀利,才不得徐憲青眼??伤髞砥謸窳诵鞈棡閹煟@樣的人歸于陳舊迂腐的清流黨,恰如一柄利刃插入朝堂,叫人不得不防。 崔織晚后來憶起,也不由得嘖舌。馮家就罷了,恐怕連徐憲自己都沒想到,當年如此提拔看重的學生,不僅沒在他落難時幫襯一把,反而踩著他的尸骨順利入閣。 這才叫強中自有強中手,一浪拍死前一浪。 根據種種傳言,崔織晚隱約猜得出,這是個極冷酷陰沉,心硬血冷之人。滅師滅友,無妻無子,她甚至懷疑這人只愛好在朝堂里攪弄風云,根本懶得管她們崔家的陳年舊事。 然而,讓她意想不到的是,這位梁閣老似乎十分看重崔家貪墨的案子。或者說,他的手中早就握全了證據,皇帝方才下令幾日,便查了個水落石出。這點讓崔織晚很是感激,順帶連對他的印象都改觀不少。 監(jiān)斬那日是個艷陽天,崔織晚的魂魄虛弱至極,可她還是勉強去了。離得很遠,看不清跪著的人,不過也已經不重要了。其實那都是些漏網之魚,真正的罪魁禍首早就死了。 斬首的場面她看了叁回,崔家一次,嚴家一次,眼前又是一次。滿目血色已經見怪不怪了,可隔著茫茫人海,她卻注意到了一個男子的背影。 緋色官服,頭戴烏紗,高大挺拔,在眾多護衛(wèi)的簇擁下,他踏過叁十七人的鮮血上了轎子,腳步未停。 見他離去,周遭的人議論紛紛:“梁閣老親自監(jiān)斬,真是少見。聽聞他少時流落他鄉(xiāng),曾在吳州崔家的書院讀過幾年書,秋闈落榜后才回到京城認祖歸宗,看來這是在報恩啊!” “報什么恩?他那樣的人,恐怕過不了幾年就當上首輔了,位高權重,權勢傾天,誰還記得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 聽著聽著,崔織晚卻一下子就想起來了。 在許多許多年前,她似乎給一個流浪的少年施過粥,他的眸子黑亮,還說了許多不討喜的話。 后來第二次見面,他在路邊給人抄書,她臨時起意,介紹他去了崔家書院。 再然后,她便沒再見過他,或者說,再沒想起過這號人。 梁追的模樣她早就記不得了,崔織晚飄在半空,望著那頂漸行漸遠的官轎,突然覺得自己也沒想象中那么倒霉。 梁追是個庶出,少年時吃了不少苦,幸虧驚才絕艷才得出人頭地。他能考上進士,靠的根本不是崔家,可他卻始終記著這份恩情,實在難得。 崔織晚不算是個大善人,更干過不少蠢事,終究卻因為少時的無心之舉讓全家得以昭雪。 原來,人生就是這樣,處處皆意外。 …… 夜半時分,崔織晚躺在床上,回憶完這一切,突然有種扇自己幾個耳刮子的沖動。 原先她施舍給梁追的那一點點恩情,早就不值一提了,反而是梁追,十數(shù)年來銘記在心,這得怎樣的堅忍才能做到? 真是至情至性,有恩有義?。?/br> 崔織晚越想越覺得自己做錯了。她不該對梁追那般態(tài)度,雖說見面磕個頭感謝倒不必,至少也得表現(xiàn)得畢恭畢敬些吧。好人一生平安,起碼在吳州期間,她必須得護著梁追平安。 況且,他可是未來大權在握的梁閣老,僅僅是扳倒馮家這一項就足夠讓崔織晚心動了。如果她趁現(xiàn)在抱大腿,和梁追打好關系,崔家是不是可以多一條生路呢? 靠她一個人的力量,未必能幫全家人躲開上輩子的厄運,可若再加上一個梁追…… 她甚至覺得自己能上天。 ———————————————————————————————————————————— 豬豬,豬豬,豬豬。 評論,評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