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焚香祭酒 完結(jié)+番外_分節(jié)閱讀_240
書迷正在閱讀:最佳情人 完結(jié)+番外、暗渡、滿級綠茶三歲半、荒野求生直播間[美食]、怎么那么壞、攀金枝、合歡宗的女修絕不認(rèn)輸[穿書]、溫柔縱我、錦鯉小嬌夫[八零]、又是努力投喂老婆的一天
要在董卓的武器上動手腳還不被對方察覺,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最好的辦法是使劍身看上去毫無異常,但一劈就斷,使董卓難以察覺且無暇反應(yīng)。 然而能讓金屬變脆的東西,崔頌只知道一個液氮,這個時代卻并無提煉液氮的工藝。倒是可以重鑄一柄脆弱的劍,但這樣做會改變劍的重量,同樣不可行。 直到他們在排查在董卓身邊伺候的人時,發(fā)現(xiàn)為董卓養(yǎng)護(hù)兵器的士兵,與前一個被董卓與李儒枉殺的養(yǎng)護(hù)人交情甚篤,這才尋到了突破口。 惡行得惡果,正是“失道者,親戚畔之”。 董卓既死,王允作為勝利一方的領(lǐng)頭人,成為新的朝堂掌舵者。 皇帝年幼聰慧,對王允多有倚重。 賞賜如流水般進(jìn)入王允的府邸,民間對王允的歌功頌德三日三夜不曾止歇。 眾人將王允比作古之明相,王允口道不敢,心中著實意氣奮發(fā)。 一日,王允請群臣宴,酒酣之際,左中郎蔡邕突然放下酒盞,喟然嘆道: “董卓本也是一代梟雄,可惜不聽吾等之言……” 王允在董卓的yin威下憋屈了許久,如今好不容易掀翻董卓,一舒心中的悶氣,如何聽得蔡邕這番喟嘆? 他勃然變色,怒擲酒卮喝罵道: “蔡伯喈,董卓殘暴不仁,如今自取滅亡,眾皆欣悅,你做此思懷模樣是何道理?” 蔡邕被此喝罵,酒醒了大半:“司徒息怒。董卓確實多行不義,死有余辜。然,邕私下以為,董卓人杰也,過去的他予兵寬厚,禮賢下士,若董卓聽取群言,不行倒行逆施之事,或許能輔助君王……董卓雖有種種不是,到底于邕有提拔之恩,故如此感慨——邕只略有嘆惋罷了,并無他意。” 蔡邕專注學(xué)術(shù),為人頗為較真。 他此言本是合情合理,卻戳中了王允的痛處。 說到底,王允能有如今的成就,還真要感謝董卓的“提拔之恩”。 若非董卓信眾,將朝中諸事交由他處理,他如何能暗中聯(lián)合群臣,將董卓置之于死地? 蔡邕這段自我剖析的話,在王允聽來便尤為刺耳。 與感念提拔之恩的蔡邕相比,借曲意逢迎董卓上位,又在董卓死后大肆慶祝的王允仿佛是個笑話。 “董卓蔑視天子、欺辱百姓、殘害忠良,天理難容!你不思天子之計、百姓之計,只念著自己受到的好處,為一狗賊嘆惋,你如何面對天子,面對大殿上枉死的忠烈,面對苦不堪言的百姓?” 王允喝令守兵將蔡邕拿下,“蔡邕老夫,心懷異心,與董賊沆瀣一氣,我當(dāng)誅之!” 守在堂門的衛(wèi)兵猶豫了一瞬,還未有所動作,一人龍行虎步地邁入大堂,殺氣騰騰地往里走:“某來遲一步——溫侯要拿下哪個賊人,吩咐我呂布一聲便是?!?/br> 來人正是呂布。 卻在此時,又有一人起身離席,凜聲道: “王司徒此舉不妥,還望三思。” 王允黑沉著臉往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發(fā)現(xiàn)起身制止他的,乃是不久前與他相談甚歡的戲志才。 第106章散宴 面對此次誅殺董卓的“頭號功臣”,王允再氣也不能不管不問地把人一并拿下。 “你這是何意?”王允看似冷靜了下來,但只要他自己知道,他心中的怒火不降反升。 “今大事初定,若以言定罪,群臣心中難免惶惑不安,此為其一;蔡書郎文才曠世,素以忠孝聞名,妄加處置必引人置喙,此為其二;司徒甫掌大權(quán),立足未穩(wěn),如此大動干戈,恐于司徒之名不利,此為其三?!睉蛑静诺貟吡藚尾家谎?朝王允作揖道,“因有如此三慮,故請司徒——慎思之?!?/br> 王允心中一凜。 他知道自己因為驟然得到的功勛而志得意滿,剛剛的決定有些沖動,但他并無后悔之意。如今正是立威之時,他不殺蔡邕,卻不能將此事輕易揭過,否則他今后說話做事還能有多少分量?不若趁機懲罰蔡邕,殺雞儆猴,好讓其他人不敢輕易與他作對。 王允神色幾變,最終仍是一派大義凜然:“我個人的名義算得了什么?若能報效君王、濟國安邦,縱是我王允遺臭萬年,又有何妨?” 此言頗有幾分真心,頓時令原本暗自皺眉的部分群臣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