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家里沒有紡織機的會拿著種出來的棉麻去尋鄰居,花個加工費請人幫自己織布,或者是將作物賣了,去市面上買布。 但地方的富商或者是官府會派人去收購棉麻作物,然后在自己建的紡織廠里統(tǒng)一制造布匹,再放到市面上去賣,這樣大規(guī)模的集中生產(chǎn)能將價格抬好幾倍,所以市面上的布匹很貴,僅次于筆墨紙硯。 這才會出現(xiàn)農(nóng)家里一件衣裳穿三代的事項。 若是農(nóng)家百姓家家戶戶都能有臺織布機就好了,一臺織布機十幾二十兩銀子,要織造有花樣的很難,但要織造簡單的卻很容易,不需要半個月就能學會。 只是十幾二十兩銀子對于年年都在為了溫飽而奮斗的農(nóng)民來說,真的是一筆巨款了。 阮呦想著看那幾家布匹店鋪賬簿的事,她原本還以為盛瑛說不賺錢是開的玩笑話,后面才知道,那些鋪子是真的不賺錢。 每季度鋪子都會派人去江南訂購布匹,但一匹最差的麻布成本也要六十文錢,加上人力和車費的額外花銷,平攤下來一匹布就得要個七十五文本錢。賣出去是兩百文的價格賣。 看價格似乎有得賺頭,但事實上,一個平民之家一年到頭可能也就除夕大年才會買上一兩匹布,因為實在太貴了。 且有的時候……甚至江南原布廠家惡意抬價,鋪子進不了貨。 阮呦想著江南的事,要是那真的起了禍亂,到時候燕京的鋪子怕是進不了貨了。 阮呦暫且將心底的想法壓下,請了林秀姑坐下,“這布匹的手藝很好,比起市面上也不會差的。林嬸子從衢州來,我記得你們那是在東北地兒,可種了棉花?” “家家都留著地呢,這年頭棉花矜貴,能換銀錢,只是誰也不知道它能值錢到什么時候,所以更多的還是種的糧食,棉花出產(chǎn)后也就賣了。”林秀姑聽她叫一聲嬸子,心底微熱。 謝娉婷弄不清楚阮呦怎地跟林秀姑拉扯起家常來,不過她也并不打斷,只從旁聽著。 “那…你們種一畝棉花能賣多少銀子?” 林秀姑微愣,不知道她怎么關(guān)心這個,不過也老老實實地說了,“一畝地出產(chǎn)百來斤棉花,曬干后攏共也就七八十斤,棉花比糧食貴,收成好能賣個四五兩銀子,收藏不好,也就二三兩銀子,這東西產(chǎn)量沒有小麥多,所以也差不了多少?!?/br> 那這樣下來也就是說,一斤棉花是六七十文錢,但一匹棉布,進貨是一兩銀子的價錢,賣二兩銀子。 阮呦點了點頭,心底有了成算。 “嬸子村莊有多少戶人家?” 林秀姑察覺出了阮呦是要跟自己談什么事,也謹慎嚴肅起來,“咱們村算個中等的村子,有二百一十四戶人家?!?/br> “那……多久可以做一匹布出來?” “這……不是家家都有織布機的,我見手腳勤的……一匹布十天可以做好,手腳稍慢的,要個半月能治好一匹布?!?/br> 阮呦心中有了數(shù),只是眼下這事還不好拿定論,只等她回去斟酌斟酌,再休一封書信給哥哥,再做打算。便笑著岔開話題,跟林秀姑說起其它的事來。 聊著聊著,阮呦也與林秀姑更加親密了些。 林秀姑也將自己家中住處都一并告訴了阮呦,最后才離開。 她前腳剛走,阮呦這方這打算走了。 她們還有更要緊的事要做,來慈善堂的路上,阮呦與謝娉婷談起過江南的事,雖然謝娉婷并不認為會出什么事。畢竟,到如今也沒流傳出什么消息。 不過阮呦說想多買些田莊,這也不算什么壞事,謝娉婷只當給自己備嫁妝,也就答應了她一路去牙行看看,有沒有什么田莊。 反正也是事先看看,等之后蘇繡閣賺了錢,再做打算。 路上,謝娉婷還是很好奇,她輕輕戳了戳正看著外面風景的阮呦,“呦呦,你方才……怎地問那林秀姑棉花的事?” 阮呦腦海里正在算著收益,聽見她問,便說了自己的打算,“謝jiejie,盛公子不是講燕京的布匹鋪也交給咱們經(jīng)營了?我那日看了賬簿發(fā)現(xiàn)布匹的盈利確實不賺錢,所以今日見了林秀姑她婆母織造棉布,便有了些想法。” “什么想法?” “衢州是北地的棉花大州,我們何不直接讓北地的農(nóng)家百姓自家將自家地里生產(chǎn)出來的棉花織成布匹呢?紡織機由我們來出,一村兩百戶人家,也不過四千兩銀子,每月給她們一兩銀子的工費,也比她們辛苦種出來賣了棉花交了賦稅后勉強飽腹強上許多?!?/br> “紡織一事,若說要紡織有花紋的布匹確實,是難,但簡單的純棉布,能讓鄉(xiāng)下人穿的,尋常女子只需要半個月看能學會。哪怕粗糙一些的我們也收,只有能穿就是。” “市價上每匹布兩三兩銀子才能買到,不說平民,就是一般的小商人也難得買幾匹布做新衣,咱們蘇繡閣賺了世家的錢,棉布麻布就來賺老百姓的錢,咱們價格低一些,薄利多銷,折半來賣也是有賺的,這樣也算為老百姓謀利益?!?/br> 更重要的是……若是做大了,從安水村擴展到其它村落,縣城,甚至到最后是整個衢州。 這意味著,她們能夠壟斷整個北部棉花大區(qū)的原料,是賣也好,是捐也好,都可以。 謝娉婷不笨,又怎么會想不到這一點,在阮呦說完后,她的眼珠子就發(f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