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紀[歷史]_分節(jié)閱讀_26
書迷正在閱讀:C位學習,天選出道、在橫濱當守護神的日子[綜漫]、二世祖總在魅惑人心[重生]、他們都想抱朕大腿[綜]、馨香、【簡繁雙拼】皇帝的愛人【古裝動作大片】、弟妹(古風強取H)、公主攻主GL(舊文搬運)、劇情崩了關(guān)咸魚男配什么事、我在古代開書鋪[穿書]
村子就很少能有像州縣一樣堅固完善的防御工事,大多是村民自發(fā)修建的塔樓鄔堡,大軍一到,根本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而遼軍就是靠搶劫這些手無寸鐵的村子,才得以補充糧草物資,能夠在州府下圍城的。 寇準要做的,就是一邊在州府駐扎大軍嚴陣以待,一邊動員村民堅壁清野,組織青壯和遼軍打游擊。 只要撐過最初的幾日,遼軍沒了糧草,自然退去,他也就可以功成身退回京受賞了。 河間府地處北方,收獲季要比靠南的州府晚一些。 南邊的蘇州杭州已經(jīng)秋收完畢準備押解稅糧入京了,瀛州的糧食還在農(nóng)田里沒有收獲。 如果不抓緊收獲糧食的話,待遼軍一到,一定會將田地踐踏,將作物燒毀,屆時瀛州今年的收成又打了水漂。 這就是遼軍的目的,只要連年來邊境處破壞生產(chǎn),就可以削弱邊境諸城的實力,讓他們無力與遼國對抗。 糟蹋糧食之余,還可以順道掠奪一些,充作遼軍的軍糧。 但他們根本帶不走那么多的糧食,即使裹挾著平民充做役夫,也只能帶走一小部分。 所以他們糟蹋的永遠比搶走的多,為的就是惡心人。 邊境諸城鎮(zhèn)對付契丹人也有一手,一邊組織民兵監(jiān)視契丹動態(tài),一邊下地搶收,搶收完后就該挖地窖的挖地窖該往山里藏的往山里藏,誓不讓契丹帶走一個人、一粒糧食。 也算是人民群眾在斗爭中獲取了珍貴的對敵經(jīng)驗吧。 但這些經(jīng)驗對付契丹是遠遠不夠的,畢竟是以一村一鎮(zhèn)之力對付人家一個國家的優(yōu)良正規(guī)軍。 所以邊境人民的自發(fā)抗敵行動基本上是輸多贏少,每年還是會被契丹搶走不少的東西。 而寇準的出現(xiàn),給瀛州人民帶來了希望。 瀛州人是知道寇準是誰的。 十余年前,遼國太后皇帝御駕親征,大舉入寇,馬上就到了瀛州城下,來勢洶洶。 瀛州的百姓還沒有忘記當年幾乎淪為俘虜?shù)目謶帧?/br> 但是寇準帶著皇帝出現(xiàn)了。 自從寇準一出現(xiàn),便穩(wěn)定了軍心民心,還斬首了契丹敵酋,逼退了遼軍。 澶淵之盟在士大夫中毀譽參半,和寇準關(guān)系不好的一些人更是將之貶低得一無是處,認為這是城下之盟,寇準喪權(quán)辱國,遺臭萬年。 但百姓不會知道什么是城下之盟,也不懂什么叫喪權(quán)辱國,他們只知道,寇公擊退了契丹,寇公是瀛州百姓的大英雄。 時隔十余年,契丹再次入寇了,當年的青壯如今也老了。 但他們的兒子正年輕。 一聽說寇公打算組織民兵和契丹打什么游擊,這些人馬上就把自己的兒子們送到了寇準的眼前。 這就是民心。 寇準不討士大夫們的喜歡,但在民間卻是頗有威望。 這也是趙受益選擇寇準作為此次抗擊契丹的統(tǒng)帥的原因。 宋朝的統(tǒng)治階級早就爛到骨子里了,士大夫救不了宋國,只有百姓自己能救宋國。 而寇準就是此時,將士大夫與百姓連接到一起的那個人。 他是最合適的,除了他,大概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了。 寇準不止在架空皇帝方面有經(jīng)驗,在抗擊契丹方面也有經(jīng)驗。 他在瀛州打退過一次契丹入侵,如今有了天賜兵書,再打退第二次,也不是什么做不到的任務。 他花了三天的時間說服各個村莊里的鄉(xiāng)老們組織青壯搶收糧食,又將健壯些的婦女、兒童編做巡邏小隊,一有風吹草動,立刻報告給田地里的壯丁。 糧食搶收完后,他又組織這批壯丁將糧食收入地窖——地窖都是現(xiàn)成的,這個不用再挖。 地里的糧食收完藏好后,寇準將所有村莊的壯丁抽調(diào)了大部分,編做民兵訓練,在組織之前巡邏隊的婦女兒童將自己家里的存糧和值錢的物事都搬到地窖里。 等到遼軍一到,所有人往地窖里一藏,管教遼軍看到的是一座光禿禿的荒村,小麥秸稈都不剩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