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而沈硯則是經(jīng)康雪折牽線,搭船離蓬萊至經(jīng)首道源島,力破“離火生樹”與“震雷風(fēng)電”二陣,又與尹喙鷹、尹夕辰姐妹二人論道三日,令二人心悅誠服,終是得到了尹家認可,入大衍盤絲洞修行。 沈硯入大衍盤絲洞不過一日便出,驚得尹家眾長老親自跑到港口將原本已經(jīng)打算離開的沈硯又請了回來。 尹家眾人誠心求教,沈硯自然也不會藏私,索性就地開壇講道,將自己自抵達經(jīng)首道源島后所得的所有心得盡數(shù)傳于尹家眾人。 道家五術(shù),山醫(yī)命相卜。純陽弟子雖不一定精通哪一門,但是純陽門中相關(guān)典籍卻是一點不少。況且,道家相術(shù)、卜術(shù)大多與《易》脫不了干系。而尹家陣法無論先天再或是其他流派,究其本質(zhì)皆是源于八卦。二者雖不盡相同,卻也淵源頗深。 沈硯于道法相關(guān)本就已登峰造極,觸類旁通之下尹家秘術(shù)于他自然已沒有秘密。無論是先天伏羲八卦再或是后天文王八卦,在沈硯連破尹家兩大陣法、又自大衍盤絲洞中便覽而出后,他在這方面的造詣都已稱得上是大家了——旁的不論,至少拋出一些新奇又不失深度的觀點引起尹家眾人的嘆服卻已是足夠了的。 于是,沈硯以挑戰(zhàn)者的姿態(tài)來到經(jīng)首道源島,最后卻被尹家以師禮禮送出島。這一消息傳出,純陽這一道號于東海之上可謂是一戰(zhàn)揚名。 可惜的是,當沈硯從經(jīng)首道源島歸來,葉英依舊沒有從方家出來——不過方蒼玉倒是來報過平安,還順便送出了葉英挑選好的礦藏——挑些鑄劍的材料自然不需要耗費那么久,葉英以自己的寶劍為代價正當?shù)膿Q取礦石方家自然也不會為難他。 但是不巧的是,方家天圓地方閣就坐落在悟劍谷內(nèi),而悟劍谷本為方家歷代劍客練劍之所,谷中刻影石上刻錄著方家歷代劍客的得意之劍。這刻影石雖幫助了不少方家后輩悟劍,但它觸發(fā)的概率并不高,況且是否有所得、能得到多少機緣也都因人而異,以至于方家并沒有對它進行什么特殊保護,基本上能進天圓地方閣的人都能看幾眼刻影石。 之前葉英進谷時惦記著鑄劍的礦石搭配,并未注意,卻不曾想出谷之時,行至刻影石前,葉英只瞥了一眼便立時陷入了頓悟之中,隨行引路的方家弟子本認為不過是普通頓悟,根本沒放在心上,只依照慣例靜立一旁等待。畢竟入谷者有所得皆為機緣,他們方家既然每十年便將這里開放給霸王擂的得主閉關(guān),自然也不會小氣到打斷葉英的頓悟。 然而這一等便是半天,那弟子終于發(fā)覺了不對,立刻派人通知了悟劍谷的主事。方家那位長輩到場一看,連嘆三聲——只恨此子非我方家子!嘆罷他直接執(zhí)劍站在了葉英身旁,竟是為葉英護起了法來。 其間也并非無人想要打斷葉英的頓悟,但都被一一擋回,那老人只問了一句:“爾等還想再樹一個劍道天賦還在方乾之上的敵人嗎?”只一句話便讓無數(shù)打著為方家好的人敗退。沒辦法,人是肯定不能殺的,畢竟大唐使團可還在島上呢,可若是讓他活著回去還打斷他的頓悟,那無異于憑空樹敵還放虎歸山。如此一來自然是沒有人敢亂來。 而且隨著葉英在刻影石前頓悟的時間越來越長,方家眾人的心也越來越忐忑,根據(jù)他們的經(jīng)驗,頓悟時間越長所得便越多,而自葉英在刻影石前入定都已經(jīng)過去五天了!如果不是葉英早已進入了一種神妙的狀態(tài),只怕他的身體早已撐不住了,便是如此方家也沒忘為葉英時刻準備著益補元氣的補湯。 此時要打斷葉英的聲音早已銷聲匿跡,畢竟頓悟時間的長久可不僅僅代表著悟性,更還有實力!此時他們已經(jīng)不再想與葉英為敵的可能了,他們?nèi)缃裣氲酶嗟氖恰~英到底還能保持這種狀態(tài)多久? 畢竟自家事自家知,葉英雖是借方家前輩遺留的劍意突破,但是當葉英頓悟醒來必有所得,到時只消他在那刻影石上留下一劍,他們方家的后輩弟子便可以受益終身。若是葉英再有良心一些必然會記得他們方家的幫助,到時他們無異于多出了一位天下第一流的劍客盟友,這筆生意怎么看他們都不虧。 此事發(fā)生在方家秘境之中,方家自然也有意封鎖了消息,所以雖然如今在外面還聽不到葉英的聲名,但僅看方蒼玉在與他講述葉英的事跡時那般手舞足蹈的樣子,沈硯便知道,如今在方家內(nèi)部,但凡習(xí)劍之人,恐怕都已經(jīng)成了葉英的迷弟、迷妹了。嘖,果然是莊花啊,這魅力,簡直爆表?。?/br> 然而沈硯怎么也沒想到的是,正當他為友人感到高興之時,一個他完全意想不到的人竟是找到了他……“元夫人?!”知道面前之人的身份時縱是以沈硯的演技都不由一愣:“你怎么會在這里?” 元滄鸞挑了挑眉,反問道:“我為何不應(yīng)在此?” 沈硯微微垂眸并未與她糾纏:“不知元夫人來此所為何事?” 元滄鸞見沈硯不答也不著惱,只微微一笑:“為的自然是大唐使團之事?!?/br> 沈硯不由有些奇怪:“與貧道何干?”他雖然一直都在關(guān)注這些事情,但是一未游說東海世家,二未與使團中人接觸,按理來說元滄鸞怎么也不應(yīng)該找到他身上來啊。要知道,與使團同來的商人及其下屬算起來可有上百人呢,元滄鸞又為何獨獨注意到他呢? 元滄鸞微微搖頭,不答反問道:“道長如此高手想必便是在大唐也非無名之輩,您與您友人親至東海,還分別到了我方家與尹家,短短數(shù)日,便引得兩家無數(shù)弟子誠心拜服,如此情況下,我們兩家又如何敢、又如何能不同意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