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頁
經(jīng)此一遭, 洪荒中人終于認識到了功德的可貴之處, 而女媧自然也成了眾人最為津津樂道的一位洪荒大能。 如果說這些都是理所應當?shù)?,那么在這場事件中另一個揚名的人,卻是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巫族, 蜃。 或者可以稱呼其為巫蜃。與女媧相比蜃的修為自然是完全不夠看的, 畢竟即便是他已經(jīng)揚名天下的今天, 蜃平日出行依舊是由巫族大巫或族中強者攜行, 否則……就他那慢吞吞的速度, 御風飛上一天都不一定能夠飛出巫族的勢力范圍。 而實力不僅不強甚至可以稱得上孱弱的蜃又是如何能夠成為這次事件中除了女媧之外的第一名人的呢?——要知道就連引發(fā)這一連串事件的獬豸與帝俊如今的名聲都不如蜃來得響亮。而這一切, 都是因為什么呢? 因為發(fā)明, 或者換一種更符合洪荒生靈的認識的說法, 那便是蜃的煉器、用藥之法已經(jīng)出神入化到讓他力壓一眾大羅金仙,成為這次事件中在整個洪荒名聲最響的人之一。 按理來說這種事情根本是不可能發(fā)生的, 即便蜃所發(fā)明出的東西再怎么精妙, 在這個文化傳播不便、工具稀缺、實力至上的時代, 他也不可能贏得那么多人的認可與支持。但是就是這么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卻是事實發(fā)生了的。 且說天地東傾, 女媧挺身而出填補了天上的空缺, 但是已經(jīng)造成了的影響卻是難以消除的,即便通天等人四處奔走,但人力有窮時, 即便是大羅金仙面對廣闊的洪荒大地也難免有兼顧不到的地方,況且通天等人根本就沒有身為弱小而艱難求存的經(jīng)驗,這也使得他們有些時候雖然暫時保住了一些生靈的性命,卻貿(mào)然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使他們又陷入了另一種絕境。 而就在這時,蜃出現(xiàn)了。 蜃不知用什么辦法說服了翕茲,甚至通過翕茲說服了帝江,然后由帝江出面力壓眾議,依照蜃的建議收攏四方生靈,予之庇佑,使其能夠在洪水侵襲之下保全性命。 而隨后,巫族傾舉族之力,伐木百里,在蜃的指導之下建成百艘巨船,迎著洪水而上,分入河川,乘風揚帆,沿途救助受災生靈。而蜃亦隨隊前行,教給受難者如何建筑房屋、修整灘涂、筑建堤壩、引水分流。雖然這份功勞并不全是蜃自己的,而是整個巫族的,但是誰也無法否認,這個主意最初是由蜃提出來的。 而且,蜃所傳授的這些知識雖然看上去并不起眼,卻是所有受到了洪水侵襲的種族所亟需的。如果說巫族與不周山眾人是救了他們一時的話,那么蜃所傳授給他們的這些知識卻是能夠使他們一輩子受益的。 如果只是如此,蜃的名聲或許還不至于那么如日中天,但是誰讓洪水之后常伴瘟疫呢? 即便是人人擁有著不俗修為的洪荒生靈面對瘟疫依舊力有不逮,除了硬抗,只有等死。他們甚至沒有任何防治瘟疫的措施與辦法! 就在這種情況下,當蜃提出他有辦法使人減少患上瘟疫的概率時,即便他提出的辦法聽上去再怎么荒唐,也阻止不了想要活下去的眾人死馬當成活馬醫(yī)地去嘗試一番。而這一試可不得了——所有投靠了巫族遵循蜃的方法的生靈染病率連一成都不到! 更令人驚喜的是,當蜃拉著翕茲、后土四處游走了數(shù)年后,更是用各種路邊可見的野草煉制出了一種丹液,使得染病者的死亡率降低到了三成以下! 僅僅這兩項成就還只是使蜃的名聲與三清、紅云、獬豸等人持平,然而,更讓所有人敬重之余好奇之余又免不了羨慕的是,借著此次事件蜃竟然也成功凝聚了功德金身!雖然蜃的金身與女媧的金身還有所差別,但是經(jīng)過某些心懷不軌的妖族親自試驗,但凡敢對蜃不利者必然遭受極為不幸的命運,不幸到什么地步呢?——走在路上都能被石頭絆死! 憑借這條令整個洪荒嘩然的消息,蜃成功完成了反超,榮登如今洪荒熱搜的次席——當然,如果洪荒有熱搜的話。 而就在這般熱鬧的背景下,第二次講道也即將開始了。 “當當當——”伴隨著太微閣前的鐘聲響起,第二次講道正式開始。 比起第一次講道,第二次講道參與的人數(shù)更是多出了一半有余,不過,好在沈硯當初在修筑太極廣場時已然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整座太極廣場與太微閣本就加持了極為高深的空間陣法,此時甚至無需他人手動cao作,只需太極廣場上的人數(shù)超出了某一限度,其便會自動擴展空間,為眾人留出充足的個人空間,也免除了一些來得晚的修士只能飛在天上聽道的窘境——要知道這可是不周山頂,可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夠在這里飛得起來的。 不過,即便如此,太極廣場上的某些地方也顯得有些擁擠,因為——某些人身邊被空出了一小段明顯的真空區(qū),而這樣的人稍微多幾個,太極廣場上自然便顯得有些擁擠了。 而這些被專門空出來的人,不是別人,自然便是前來與會的各位大羅金仙了。 當初第一次講道時,大家一窩蜂地擠在太極廣場上,人多眼雜,除了幾位飛起來聽道的大羅吸引了一些目光之外,其余大多數(shù)人更在意地都是自己究竟能不能有所收獲,心中忐忑自然無暇關(guān)心身邊是不是有一些不出世的強者了。 可是現(xiàn)如今已是第二次講道,眾人皆知來此必有收獲,心態(tài)自然也就放平了,而千年前最后一個月開講前那一道接一道遁向紫霄宮的流光也足以令眾人認識到,在此聽道的人群中不乏對于他們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羅。這般印象一種下,眾人自然也就免不了關(guān)注一番自己身邊的人群,這一看,就算是那些混在人群中并不聲張的低調(diào)的大羅們也不免被熟人認了出來,更不要說那些本就兇名赫赫的大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