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劉秀才一見到官服,毫不畏懼的說著:“大人明鑒,此玉乃草民母親去世前留給草民的,意義非凡,不曾想朝jian人妒忌,竟使出這種下三濫的手段想要據(jù)為己有,請大人明察秋毫,還我方堂明鏡!” 村民們見他出口不凡,長得比起豬rou鋪看起來人模狗樣多了,一時都信了他八成。 沈是也點點頭說:“看來這塊玉對劉秀才很重要了?!?/br> 老豬一下就急了,破口大罵:“劉秀才你信口雌黃,這么多年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 劉秀才不甘示弱:“賣豬rou的,你做出這種昧著良心的事情,不怕天理不容,報應(yīng)不shuangma!” 老豬抓耳撓腮的罵:“姓劉的,你生兒子沒屁眼?。。 ?/br> 你一句我一句對罵個沒完,圍觀眾人就好這口,甚至有些起哄幫忙罵了起來,生怕事情不夠大。 嘰里呱啦的宛如幾百只公雞再叫,沈是吵得頭疼,他大喝一聲:“別吵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既然如此,那就都別要了?。。。 ?/br> 沈是一手將玉拋進(jìn)湖里,“咚”的一聲,水面濺起小小的花浪。 眾人面面相覷,都沒反應(yīng)過來什么,瞬間人群里突然有人喊道:“狗官?。?!” 叫罵聲逐漸洶涌。 劉秀才青筋暴起煽動眾人攻擊沈是,而老豬一個躍身便要往湖里扎。 順和攔住了老豬,老豬推拉咬拽抓狂似的叫著:“你放開我,狗官,讓我下去?。?!” 群情激奮,場面一下混亂起來,沈是看了一會朝盛意抬了眉。 只見,盛意手腕輕旋,有真氣自手中流動,卷起落葉飛揚(yáng),他一掌拍至湖邊,激起千層巨浪,如驚雷破天,嚇煞旁人。 萬籟俱寂之際,沈是打開手,兩指夾著一塊玉,落入眾人眼簾。 他輕輕發(fā)出笑聲,卻顯得格外滲人:“劉秀才,你可知罪!” 劉秀才抖了起來,還想辯解:“我...我....何罪之有!” 沈是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入骨,他緩緩道:“方才我略施小計,丟了塊石頭下去,你便入了圈套。既然都是傳家寶,為何豬rou鋪老板急的下水去撈,而你還有心思滿口胡言呢?” 他話鋒一轉(zhuǎn):“張捕頭!給我將此jian詐小人押回府里,聽候問審?。?!” 沈是上前把玉交至老豬滿是創(chuàng)傷的手上,輕拍著說:“下次可要收好點?!?/br> 老豬抓著玉顫抖起來,玉還在,玉還在,他雙眼含淚,跪了下來,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感激又哽咽的說道:“大人包公再世,青天有報......老豬謝謝大人......老豬謝謝大人......” 沈是扶起他,安撫兩句,轉(zhuǎn)身往公堂走去。 人群中傳來唏噓之聲,有人感慨人不可貌相,有的議論方才是怎么換的玉,有的說著大人真是神目如電,機(jī)智過人,崇明府知縣斷案如神的名頭一下子沸沸揚(yáng)揚(yáng)起來。 所有人都高聲稱贊新知縣,唯有一個人在不停的唾罵,那個人就是張捕頭,他不明白,怎么臟活累活都是他干,泄憤似的往劉秀才背上拍了一掌,都是你個狗崽子惹的禍。 劉秀才滾到在公堂底下,抖如篩糠,沒了方才的體面模樣,涕泗橫流的說:“大人饒命,大人饒命,小人只是不小心鬼迷心竅,不是故意的,下次不敢了......” 沈是高聲質(zhì)問道:“你可知罪!” 劉秀才如小雞啄米般點頭:“小人知罪......小人知罪!” “你枉讀圣賢書,昧心而盜,依照律例重打二十大板,再罰你白銀三兩,用以入官濟(jì)貧!為的是叫你明白上有王法,下有鬼神,時刻警醒,改過自新!”沈是重重拍著驚堂木,丟下一只令箭:“張捕頭,拖下去!” 張捕頭面色一變,他娘的,又是我。 沈是說的名正言順,叫眾人嘆服。待張捕頭回來后,手里還拿著方才收上來的三兩銀子,沈是笑著說:“張捕頭可知今日為何我一直點你行事?” 張捕頭從鼻腔哼氣說:“小人怕是得罪了大人吧?!?/br> 沈是從中取一兩碎銀放入張捕頭手中:“非也,大家看到西庫房的案子了么?每人可以去領(lǐng)一本,完成一本,可以尋我領(lǐng)下一本。從今往后,但凡查案大白者,我皆賜一兩銀子,你們查,我來審!” 捕頭月俸也不過二兩,眾人一下便燃起了熱情,張捕頭呆呆的看著手里的銀兩,問道:“若是幾人一起完成呢?” 沈是說:“均分?!?/br> 崇明府一改作風(fēng),空前勤奮,別說當(dāng)值表了,眾人恨不得天天住在府衙里了,一個案子一兩,連江主簿都禁不住誘惑,埋頭苦干起來。 幾月后,西庫房的案本只剩下沈是手里的一宗,冤假錯案,該放的放,兇狠惡徒,該抓的抓,加上又有一案三兩銀子的說法,小案子都沒人犯得起,從前的刁民惡水,一下子成了模仿試點縣,在朝堂之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這個波是誰掀的呢? 咸和大典第三卷 修完,龍心大悅,所編修的翰林皆受到提升,尤其是李云賦所修錢塘景,文采斐然,在內(nèi)閣的推波助瀾下,一下子提升為正五品戶部給事中,文通提為正六品翰林侍講。 宋閣老以為李云賦總算圓滑了點,沒想到晉升的當(dāng)天,李云賦便摘下烏紗帽,示意我不怕掉腦袋的決心,在御史臺前跪了一夜,上諫:“崇明府知縣沈是有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