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色情天師事務所(NP H)、獨善其身(女尊+姐弟骨科)、快穿之渣女翻車紀事[H]、在各個世界里當瑪麗蘇[np]、一劍斬破九重天、快穿在夢界、良母難為(民國 H)、教主幫幫忙、星空如此璀璨、包養(yǎng) 1v1
說實話,在推行科舉制之前,馮克己用了好幾年的時間琢磨顧玄和徐道宏等人的行事作風,并一一設想好了若是他們發(fā)難,自己要如何反駁。結果萬萬沒想到,顧家竟然就這么干脆利落地接受了科舉之事。 雖然這是件好事,但馮克己準備了好幾年的辯詞沒能派上用場,心里還有點小遺憾。 這也是馮克己心中一點不足為外人道的小心思,當初他被顧玄碾壓得那么慘,這次提出科舉,自覺可以扳回一城,再和顧玄分個高下。誰知道顧玄愣是不按套路出牌,突然來這么一手瞬間就讓馮克己懵圈了,有一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無力感。 更別提,顧淮之這一舉動,更是讓顧家又在元熙帝心里拉了一**好感,現在顧氏在元熙帝心目中的好感值,跟馮克己也差不了多少。 這其實是一個心理預期問題??婆e制度是馮克己提出來的,他自然是要努力維護自己的主張,天然站在元熙帝這邊,元熙帝雖然對他很是感激,但也正是因為馮克己的立場沒什么懸念,元熙帝對他的期待值就沒那么高。 反觀顧玄,在朝政上翻云覆雨的頂級大佬,本就給馮克己等人帶來了極大壓迫。甚至可以說,元熙帝心中對和顧玄在朝政之事上剛正面的行為,也不是那么有底氣,哪怕他是君,顧玄是臣,元熙帝一想到這點同樣壓力極大。更別提顧玄身邊那一幫神隊友,徐道宏王太尉哪個不是和顧玄同一層次的大佬?同時面對他們,皇帝都得發(fā)怵。 現在可好,給你壓力極大的頂級大佬突然改變立場直接幫你來了一個神助攻,這不就讓元熙帝有種突然接了個從天而降的大餅的驚喜感嗎?觸底反彈,元熙帝對顧氏的好感度蹭蹭往上漲也不奇怪。 為此,顧玄還得了一個特別讓人羨慕的職位——太子太傅。 太子趙銘,當初坐鎮(zhèn)云州守住大后方,讓趙冀在和梁肅決戰(zhàn)時無后顧之憂,上陣能殺敵,駐守能安民,后勤調度得當,哪怕是顧玄都要夸他一句有明君之姿。 剩下的幾個皇子根本動搖不了趙銘的太子之位,只要趙銘中途不出任何意外,日后就是板上釘釘的帝王。太子太傅一職,盯著的人可不少,顧玄當初沒爭取,沒想到到頭來這職位最終還是落在了他頭上。 知情人都明白,這是元熙帝對顧淮之勸誡士族參加科舉的獎勵。 林朔得聞此事,恍然大悟,忍不住吐槽顧淮之心機太深,“當初他定是故意誘我與他爭論,如此,他在眾多士族面前揚了名不說,還得了陛下的青眼。好一個顧家玉人,尚未及冠便心思深沉至此,當真不可小覷!” 顧淮之還不知道林朔已經給他打了個心機深沉的標簽,要是知道了,顧淮之還得大笑幾聲,對一個日后要從政的人來說,被 人說心機深沉,那不是辱罵而是夸獎。這可以說是來自手下敗將的無能狂怒,要是被人夸天真,那才叫要了命了。 趙銘當初在云州時和顧淮之也算是頗有交情,如今顧玄又成了太子太傅,雙方的關系陡然親近了不少。為了科舉之事,趙銘還特地來了顧府詢問顧淮之的意見,“科舉制度,乃聞所未聞之事。舅公雖然最先提出此事,但我觀其內容,似乎也有紕漏之處。不知你有何高見?” 顧淮之心說你問我還真是問對人了,哪怕是最先想出科舉制度的馮克己,論起科舉流程來也不是自己的對手。 -- 不過這也是因為自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顧淮之也沒什么可驕傲的,而是問趙銘,“科舉制度的具體內容,我還未曾親眼讀過。殿下此問,我也答不出來啊?!?/br> 趙銘既然過來問顧淮之,自然是做了充足的準備,聞言立即從袖中掏出一份卷好的紙張遞給顧淮之,“請過目?!?/br> 顧淮之仔細看了看,微微皺眉道,“年年開科取士?敢問殿下,朝廷的官職可是無窮無盡的?就算一年取三百人,三年時間就能錄取將近一千人為士。朝廷可有這么多官職安排給他們?” -- “如今朝廷初立,處處缺乏人手,急需人才,頭幾年多取點人,也不是不可行?!?/br> 顧淮之微微嘆氣,“殿下莫不是忘了,新法中規(guī)定,有功名在身者,名下田地皆可免稅?驟然多出這么多人,世家子弟倒還好,族內頗有底蘊,還能稍稍克制。寒門乍貴,十年寒窗終得功名,你猜他們會不會大肆把其他人的田地掛在自己名下。即便有心志堅定者,取士太多不得晉升,為了養(yǎng)家糊口,也會選擇這么做,畢竟這又不違法。只是,這么干的人多了,朝廷的稅收可就越來越少了。” 哥們兒,世家已經占了不少土地,還有不少隱戶。你這么一通砸下去,人才膨脹,到時候更加吃虧。不是顧淮之看不起寒門,而是現在這個環(huán)境下,寒門要想出一個讀書人,基本是舉全族之力來供養(yǎng)他。日后他發(fā)達了,能不報答族人的恩情?現如今官制發(fā)生改變,以往根本沒有什么秀才舉人的功名,只有官員,并且規(guī)定多少俸祿的官員名下能有多少田產,即便這樣,官員私自圈地之事也不是什么秘密。現在又多出一批秀才舉人,做不了官,那名下的免稅田又該如何算? 這一點,顧淮之都想吐槽馮克己太急功近利,你搞個新官制,又弄個科舉制,怎么就不把律法也改一 改呢? 雖然說功名難考,但看全國總人數,能錄取的人也有好幾千。這幾千人中又只有三四百人最終能當官,那剩下的那些呢?不考慮這點,朝廷的稅收怕是比前幾個朝代都要慘,戶部尚書哭都沒地方哭。 趙銘猛然一驚,悚然起身,對著顧淮之鄭重一揖,“阿淮果然目光如炬,字字句句皆發(fā)人深省。我這就去稟報父皇。” 顧淮之忽而笑著看他一眼,挑眉道:“殿下此次前來,應該也是陛下之意吧? 如此大事,陛下心中應當有所決斷,此事,或是陛下有心考我?” 趙銘搖頭大笑,“真是什么都瞞不過你。怪不得父皇一直說你是眾多世家子中最為驚才絕艷的一個。此次科舉,你是否有意參加?” 顧淮之想了想,“眼下朝廷不是還在商討參加科舉之人的資格嗎?” 趙銘奇怪,“就像當初在云州時,考些圣賢之言和庶務律法,答得好的取中為士便可?!?/br> “云州畢竟只是一個州,如今陛下要治理天下,選才之事還需更加謹慎。若是選出一些有才無德之人,到時候便會為禍一方。如今天下初定,正是讓百姓們休養(yǎng)生息的時候,他們也經不起折騰啦。更何況,三百六十行,每個行當都有其合理之處,若是科舉只憑圣賢書來取士,未免也太狹隘了。士農工商,皆有所長,可一一開科。如此,天下英才,盡在陛下手中矣?!?/br> 趙銘垂眸深思片刻,遲疑道:“只是這樣,花費的精力人力便不知何幾了?!?/br> “慢慢來吧,”顧淮之笑著看向趙銘,“先把眼前的問題解決了再說。明年第一屆科舉,可以作為日后之成例,乃是重中之重,一應查驗可要做好,夾帶小抄的,叫人替考的,更嚴重的,還怕有主考官泄題,這些都需要提前想好應對之策,陛下這個年,想必會過得不大清閑。” 趙銘嘆服,忍不住拍手贊道:“還真被你說中了,這些日子父皇和舅公一直在商討你方才所說之事。阿淮啊,明年便參加科考吧,依你之才,這狀元之位,十有八.九便是你的!我都等不及想看看,當你踏入朝堂時,會是何等風采?!?/br> 顧淮之忍不住擺手笑道:“殿下謬贊了,天下有才之士多如牛毛,我哪敢自認狀元?殿下既然特地過來問我科舉之事,我也再給殿下提個意見,殿下姑且聽聽。” “阿淮請講?!?/br> “科舉取士若是順利,穩(wěn)定了三五年成了定例,摸索出一套完備的規(guī)矩后,朝廷不如再考慮考慮,開武舉?!?/br> 趙銘震驚地看向顧淮之,顧淮之淡笑不語,這一瞬間,趙銘竟然有種自己是在面對顧玄的感覺,祖孫兩給人帶來的無形壓迫感,真是一脈相承。 回宮后,趙銘原原本本地將顧淮之所說的話全都告訴了元熙帝,再聽到顧淮之建議開武舉后,元熙帝忍不住大笑出聲,而后看向馮克己,“舅舅啊,你看看,真是后生可畏啊!” 馮克己亦是感慨萬千,忍不住搖頭,“顧氏,當真不愧是士族之首。嫡支一脈,驚才絕艷之輩盡出?。 ?/br> -- 作者有話要說:馮克己:還沒跟顧玄分出個勝負,顧淮之又冒頭了?顧家盡出妖孽,我舉報對面開掛! 第49章 參考 元熙元年,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深知后世考試套路的顧淮之都能肯定,以后這一年,就會成為后世考生的考點。 這一年年初,朝中商議了兩個月的科舉之事,正式商量出了一個具體的流程。 這里不得不提一句,哪怕士族們在顧淮之的勸誡下勉強答應了科舉之事,但他們骨子里的高傲是藏不住的,只要想想那個士庶同室爭奪功名的畫面就讓他們倍感窒息。士族高高在上的上千年,即便這次讓他們吃癟的是元熙帝,他們也沒再怕的,在遴選有科考資格的人上分外龜毛,差點把馮克己給逼瘋。 名聲不好的,劃掉;身有殘缺的,劃掉;近親犯過事在官府有記載的,劃掉。 要不是馮克己據理力爭,他們還想再加一條:長得不夠好看的,劃掉。 士族多顏狗,就是這么耿直。 氣得馮克己差點背過氣去,要不是顧玄出言穩(wěn)住了形勢,元熙帝剛剛登基不久,怕是就要見識一場百官大戰(zhàn)了。 在顧淮之的提議下,科舉設的分支特別多,囊括了士農工商所有階級。沒錯,處于鄙視鏈最底層的商人也有這個機會,考的自然不是什么圣賢書,而是讓戶部官員問他們經商之道,只要他們能說會寫,都能參加。若是有為朝廷做出大貢獻者,可以被賜皇商之號。 這一點其實算是顧淮之自己夾帶私貨,說實話,要是顧淮之現在的身份不是世家子弟的話,他去重cao舊業(yè)做生意,應該也能闖下不小的名聲。 更何況,雖然封建社會一直以農為本的自給自足經濟環(huán)境,但商業(yè)也同樣重要。看看宋朝,雖然總被罵國力弱,被周圍鄰居壓著打。但不得不承認,宋朝百姓的生活水平還真不錯,都城中到處人聲鼎沸,商品經濟十分發(fā)達?!肚迕魃虾訄D》上,甚至還有小廝在送外賣。 如今齊朝初建,百姓急需休養(yǎng)生息,以農為本,輔以商業(yè),將經濟盤活了,百姓的元氣才能恢復得更快。 再說了,齊朝周圍不也還有幾個老朋友嗎?以齊朝盛產的各類絲綢茶餅和精致瓷器,多少人捧著銀子想買都買不到。 真要讓商人們打通了這些商道,到時候大規(guī)模生產東西,總要雇人干活,百姓們種地之余還能干點活計添補家用,多好的事。 再想得黑暗點,商人要想得了皇商這個名號,總得出點血吧?哪怕趙冀得了梁朝寶藏,打了這么些年的仗,估摸著也沒剩多少了。 誰會嫌錢太多呢?手有余錢心不慌,尤其要管著一個國家的人,這個國家還過幾年又來上一場天災,國庫全都堆滿錢糧也未必能讓人安心。 -- 這時候,不就顯出商人來了么。 顧淮之這招,也算是給商人們謀了另一條出路,和朝廷合作得個好名聲總比被朝廷當豬養(yǎng),肥了后就宰一刀要強得多。 只不過,因為朝中人手不足,今年便只考進士算學和醫(yī)術幾科,等到明年人 手夠用了,再依次開設其他科。 值得一提的是,元熙元年的這次科考,也是唯一一次考中后便授官任職的科舉考試。過了這一年,接下來參加科考的考生,都要先過縣試府試院試考取秀才功名,三年后再過鄉(xiāng)試考舉人,次年再進京考會試看能否中進士,最后才是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選出三鼎甲。 不用說,這么成熟的制度,一看就知道是顧淮之的手筆, 馮克己看完后簡直想自閉,又出現了,這種智商被人按在地上碾壓的憋屈感!明明科舉制度是他提出來的,顧淮之愣是想得比他還周到。比如讓考生報名時仔細填寫面容特征和祖上三代,穿著不能夾帶的單衣進考場考試,帶的吃食也要一一檢驗。最后考官批注考卷時,為了避免有考生私下買通考官作弊,選取幾人專門將考卷抄寫一番后才將抄寫過后的考卷交由考官批改。 對于出題的主考官,顧淮之同樣提出要求,出題前便讓他單獨住在貢院,不與旁人接觸,一直到考完后才能回家。盡最大的努力杜絕科考作弊之事。 你想到的對方同樣想到了,你沒想到的對方也想到了。這還怎么比?真不是馮克己小心眼,而是這事兒要是顧玄提出來的話,馮克己二話不說彎腰認輸就是,結果這提議是顧淮之說的,按年紀,顧淮之都能當馮克己的孫子了,這就有點尷尬了,馮克己能不自閉么? 顧淮之還不知道他這么把科舉流程一完善,竟然戳了馮克己的肺管子。顧玄倒是看出來了,但也只是心里暗爽,并未告訴顧淮之一聲,免得顧淮之知道后心態(tài)飄了開始搞saocao作。 不得不說,有些時候顧淮之對自己的實力產生錯誤的認知,顧玄得背這個鍋。誰讓他沒事就喜歡搞些挫折教育,一副生怕顧淮之年輕不夠沉穩(wěn)被一時的夸贊給忽悠瘸了的樣子。 -- 這也就導致,顧淮之覺得自己好像沒干什么大事,就是簡單的幫了忙,全然不知寒門那邊有位前輩已經被他打擊得要懷疑人生了。 元熙帝和趙銘也沒想到顧淮之的想法會是這樣,尤其是元熙帝,這會兒還在琢磨,第一次科舉,結果必定要讓世家和寒門雙方都滿意。狀元不必說,定然是世家的。這么想著,元熙帝把各大世家還未舉薦得官職的子弟們一劃拉,心中默默有了決斷:只要顧淮之表現得不錯,這個狀元就是他的了。-- 要是顧淮之知道了元熙帝心里的想法,定然又要懵逼一次,說好的科舉制度公平公正呢? 這還沒考呢,陛下您就先把狀元給內定了?哪怕內定的人是顧淮之,他怕是也高興不起來,總覺得自己因為心不夠臟而和他們格格不入。 好在顧淮之沒有讀心術,元熙帝得以保存在顧淮之心中一代梟雄的高大形象。 顧淮之現在正在考慮另一件事,此次科舉還設有醫(yī)術一門,也在今年八月開考。顧淮之登時就想到了宋璟,忍不住去了他的藥廬將此事告知他,“朝廷有意開科舉取士,除卻進士科外,還設有醫(yī)術一科,先 生醫(yī)術精湛,不如也去試一試,定然能得中。” 宋璟卻笑著搖了搖頭,“多謝公子好意,只是宋某乃一介草民,只想過閑云野鶴的生活,不想受官場的諸多拘束。更何況,當日受公子啟發(fā),宋某還在繼續(xù)思考還能用何種手段幫助大夫醫(yī)治病人,又有一本醫(yī)書還沒寫完,實在分.身乏術,不便再參與朝堂之爭啦?!?/br> 顧淮之不由為宋璟感到可惜,只不過人各有志,顧淮之也尊重宋璟的選擇。 宋璟見顧淮之面露遺憾之色,忍不住打趣他道:“莫非公子是嫌宋某在此浪費許多藥材?” “先生說笑了,”顧淮之連忙擺手,“先生愿意待在我這里,是我之幸。只是想到先生一身精湛的醫(yī)術卻無半分功名在身,難免替先生感到遺憾?!?/br> “名與利皆為身外之物,身為大夫,救了多少人才是真正值得稱道的東西,那些虛名,不必放在心上。” 顧淮之忍不住感嘆,“先生高義,我不如也?!?/br> 宋璟倒是看得清楚,“公子身負整個顧氏的榮耀,也由不得你超脫于朝堂之外。更何況,公子之才,舉世難尋。我雖無心考取功名,一介布衣同樣能治病救人。公子若是不入仕,那豈不是天下百姓之憾??!” 這吹得未免也太過了些……顧淮之忍不住心虛,摸了摸鼻子尷尬笑道:“先生謬贊了?!?/br> “宋某從來只說真心話。” 那顧淮之就更覺得自己擔當不起了,老實人夸起人來真是讓人受不住,哪怕顧淮之這幾年歷練下來,臉皮再次厚了不少,聽了宋璟這一堆彩虹屁,還是沒撐住,找了個借口溜之大吉。 此次科考,顧淮之早就同顧玄說好了會下場,就考進士科。 因著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現如今的文人大多受儒家文化影響較深。進士科考的便是儒家的四書五經,并有各種策論和律法,以及部分庶務題,盡可能挑選出實干的人才。 顧玄覺得,顧氏怎么說都是以文著稱的世家大族,顧淮之先前又已經有了不小的名聲。此番科考,顧淮之必定要拿下一個讓人心服口服的名次,這才能對得起他當初用口舌和自己的見識為自己掙來的名聲。 至于哪個名次才能服眾……這不就是明擺著的事嗎? 于是,顧玄直接給顧淮之下了死命令,“此次你既然要參加科考,那便將狀元之位拿回來?!?/br> 說實話,顧淮之有那么一瞬間被他祖父給嚇蒙了,差點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聽,呆呆地看了顧玄好一會兒,顧淮之才不可思議地開口道:“阿公您剛才說什么?讓我必須考中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