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鄉(xiāng)侯:漢制,列侯,所食縣為侯國。功大者食縣,小者食鄉(xiāng)、亭。東漢后期,增設縣侯、鄉(xiāng)侯、亭侯等爵位。 相國參軍:曹cao為漢丞相時置參軍,第七品。 校事:曹cao初置,至嘉平中罷。吳亦置。職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廟,下攝眾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秦置。漢置八校尉,掌管特種軍隊。漢制,一般軍隊中將軍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國因之。 洗馬:即太子洗馬。太子屬官。秦始置,職掌如謁者,太子出行為前導。魏時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職如郡太守。魏諸王國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漢制,丞相、太尉屬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員正者稱掾,副者稱屬。初主領百官奏事,后改為主府內(nèi)官吏署用。魏時丞相、大將軍及司徒、司空等府內(nèi)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西部都尉:秦有郡尉,漢景帝時更名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軍事,維持境內(nèi)治安。三國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內(nèi)東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三國吳東宮屬官。孫登為太子時,諸葛恪為左輔都尉,張休為右弼都尉,顧譚為輔正都尉,陳表為翼正都尉,是為四友,以佐太子。 羽林中郎將:漢宣帝始以中郎將監(jiān)羽林,東漢置羽林中郎將,秩比二千石,掌宿衛(wèi)侍從。魏時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騎校尉:漢武帝始置,掌越騎。東漢沿置,設越騎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衛(wèi)兵。三國均置。 掾:古代屬官的通稱。如掾屬、掾佐、掾吏、掾史等,簡稱掾。 牙門將軍:魏文帝黃初年間始置,第五品,無定員。蜀吳亦置。 揚武將軍:東漢年間有此職,三國均置。 右部督:全稱為帳下右部督。三國時將軍開府者,其屬官有帳下督一人,第七品。陸遜曾為孫權帳下右部督。 右中郎將:西漢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職隸光祿勛。魏時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國史:三國吳置,與左國史并掌修國史。 右大將軍:三國蜀于建興十三年初置大將軍。景耀初分置右大將軍。 右護軍:三國皆置護軍,分左右。 右將軍:漢有此職,金印紫綬,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諸吏、給事中等號則得以宿衛(wèi)皇帝、參與中朝議、決定軍國大事,再領尚書事則負責實際政務。魏時為第三品,有官屬。 議郎:郎中令的屬官,為郎官中地位較高者,秩六百石,掌顧問應對,無常員,三國沿置。 議曹從事:兩漢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屬官,有從事史或從事若干人,分司州政。 佐軍司馬:漢中郎將屬官有佐軍司馬。孫堅曾任。 奏曹掾:漢制,三公府設奏曹,主奏議事。曹魏丞相府置奏曹掾,比三百石。吳亦置。 贊軍校尉:位在將軍下。三國時校尉名號甚多,職責亦不同。贊軍校尉為吳置,魯肅任之,助周瑜參贊軍務,故以贊軍名之。 折沖將軍:魏所設雜號將軍之一,第五品。吳亦置,蜀無。 折沖校尉:漢末,曹cao任奮武將軍,任夏侯惇為折沖校尉,后不置,蜀無。 左執(zhí)法:三國吳置,為御史臺屬官,與中執(zhí)法、右執(zhí)法共同平?jīng)Q諸官事。 左典軍:三國吳置左、右、中三典軍,領營兵。 左節(jié)度:吳始置,典掌軍糧。分左右。 左司馬:漢制,將軍府多置司馬,職位僅次于軍師、長史。漢末曹cao表孫權為討虜將軍,權任顧雍為左司馬,當為討虜將軍之屬官。 左軍師:曹cao為丞相時置左軍師一人,第五品。三國吳置,但不屬丞相,而以三公領之。 左丞相:秦置丞相,分左右,秦人尚左,以左丞相為正,右丞相為副。漢人以右為尊,故右丞相為上。三國吳置丞相,分左右,后僅置一人。 左右都護:三國吳置,黃龍元年,拜陸遜為大將軍、右都護,諸葛謹為大將軍、左都護。 左護軍:秦有護軍都尉。漢有護軍中尉,屬大司馬。東漢有中護軍,為將軍幕府之員,非朝廷列職。曹cao為漢丞相時置護軍,后改稱中護軍,第四品,掌禁軍。后隨州都督置護軍,第五品。諸要鎮(zhèn)及將軍出征皆置諸護軍,第六品,其中有左護軍。吳蜀亦置。 左將軍:漢有左將軍,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綬,掌京師兵衛(wèi)及戍守邊隘,討伐四夷。平時加諸吏,給事中等號,則得以宿衛(wèi)皇帝,參與中朝朝議,決定國家大事,若領尚書事就負責實際政務。魏時為第三品。 長:秦置縣令、縣長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不足萬戶為長。魏時為第八品,秩三百石。 長樂少府:漢制,太后宮官皆冠宮名。景帝前置長信詹事,掌皇太后宮。公元前144年改為長信少府。平帝元始四年,因皇太后所居宮復長樂舊名,更名長樂少府,位在少府正卿之上。蜀皇太后亦稱長樂宮,因置此職。 長水校尉:漢制,為武帝所置,京師屯兵八校尉之一,掌長水胡騎,秩二千石。長水為地名。胡騎近長水,故名。三國因置。 振威將軍:東漢雜號將軍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鎮(zhèn)東將軍:第二品,位次四征將軍,領兵如征東將軍。資深者為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