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72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dāng)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這時,倒是有人眼尖,好像認出了什么。 隨即,眼尖之人,臉色驟變,一臉像是見鬼了似的表情。 便是朱棣,竟也僵在原地,一時……瞠目結(jié)舌。 朱高熾本是如熱鍋螞蟻一般,急得心急火燎。 可在這一刻,竟也呆住了。 這人終于靠近,他走到了朱棣七八丈外駐足停步,卻見這人單手叉腰道:“見過陛下,我代表數(shù)十萬軍民百姓,特來向陛下告知!” 他聲若洪鐘,志得意滿的模樣。 至于語氣,也好像底氣十足之色,不將尋常人放在眼里。 他單手叉著腰,很有幾分大將軍的模樣,頤指氣使的姿態(tài)道:“其一,新政牽涉千家萬戶的生計,斷不能廢黜,若是廢黜,百姓們失去了生計,沒衣穿,沒飯吃,若是做出一點什么來,可就怪不得別人了。自古以來,歷朝歷代,未有朝廷不護佑百姓,使百姓饑寒交迫,還能保存社稷的,陛下亦或者臣工若不以百姓為念,視民為草芥,出了任何事,都是咎由自取。” 安靜。 很安靜。 這世上,絕沒有人敢這樣和朱棣說話。 往重里說,這叫裹挾百姓,要挾圣主,是千刀萬剮的大罪。 可朱棣……卻沒有憤怒,卻只覺得頭重腳輕,人暈乎乎的,看著眼前這頤指氣使,裹挾了萬千民心之人,昂首與自己對峙,語態(tài)中,頗有幾分討價還價的姿態(tài),教朱棣覺得不真實。 朱棣老了,可即便是老去的老虎,發(fā)威起來,也能虎嘯山林,可現(xiàn)在,他一聲不吭。 至于百官……此時都很安靜,大家不發(fā)一言。 站在他們面前的,卻是一個穿著普通皂衣服色的少年,這少年膚色白皙,面上帶著稍許的稚氣,可眉宇之間,卻又有與同齡人少有的莊重,尤其是他叉手的樣子,很有英姿勃發(fā)之態(tài)。 這人……看著像是皇孫朱瞻基。 又細細認真一看……還真是! 朱高熾只覺得要昏厥過去,他本以為東宮最大的隱患乃是張安世,但沒想到,原來隱患就在自己的身邊,是朱瞻基! 朱瞻基繼續(xù)筆畫著手,高呼道:“其二,訂立律令,將新政明文修入律令之中,不得更改。還有其三……” 朱棣:“……” 張安世在旁樂開了花,遠遠地朝朱瞻基咧嘴笑。 可朱瞻基對這笑容,不屑一顧,繼續(xù)手中比劃,口里接著道:“軍民百姓今日乃是奉太祖高皇帝大誥,捉拿犯罪的官吏,絕無他念,不可事后清算。還有其四……” 朱瞻基口若懸河:“要徹查江西布政使司逆案,無論牽涉何人,都需嚴(yán)懲不貸,若非此逆案,天下不至今日這個地步,若不能以儆效尤,難免重蹈覆轍!陛下若是不肯同意,你是天子,誰也不敢忤逆,可若是還要教陛下令天下人信服,教百姓們視陛下為君父,那么……這可就難了?!?/br> 頓了頓,朱瞻基又道:“好啦,言盡于此,我就在此,等著陛下回復(fù),若是陛下恩準(zhǔn)此四則,則軍民謝恩,若是陛下不肯恩準(zhǔn),則我與軍民,在此請死!” 朱棣:“……” 朱棣默默地聽完這些,悶了好一會著,才轉(zhuǎn)過頭看一眼張安世。 這一眼,張安世似乎一下子就看明白了意思,立即道:“陛下,這不是我干的,是他主動請纓!” 朱棣又看向百官。 百官沉默了。 大家只說這是張安世鼓動。 可至少現(xiàn)在來看,真要有幕后主使者,那也該是朱瞻基。 這時候,若說張安世得民望,倒不如說是皇孫得了民望。 你說張安世是王莽,眼瞎的人都看出來,真有王莽,至少現(xiàn)在蹦跶出來的那也該是皇孫。 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皇孫能是王莽嗎? 朱棣這時,朝朱瞻基招手:“你近前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朱瞻基腳下不動,抱手道:“先談妥當(dāng),再敘私情!” 朱棣:“……” 張安世在一旁嘀咕:“陛下,這真不是臣教授的,臣只是教皇孫……體察民情,至多,只讓他湊湊熱鬧,沒想到他……陛下,我冤枉啊,我是比竇娥還冤。陛下難道不知道我張安世嗎?我怎么會出這樣的餿主意?哎呀,我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br> 朱棣使喚朱瞻基不動,頓覺得大失顏面,又聽張安世一連串的嘀嘀咕咕。當(dāng)下,不耐煩地回首看了一眼張安世,低聲喝道:“你少說兩句會死?” 張安世:“……” 好吧,做人要適可而止,于是他識時務(wù)地閉上了嘴。 朱棣這才收拾起心情,又看向朱瞻基,大喝道:“這些百姓,是你聚來的?” 朱瞻基依舊不卑不亢地道:“此軍民自發(fā)來此,而臣不過是為他們代言而已,請陛下早做決算?!?/br> 朱棣眼眸一睜,擺出幾分威嚴(yán)道:“你這臭小子,你還敢要挾朕?” 朱瞻基沒回應(yīng)。 張安世忍了忍,終于又道:“陛下應(yīng)該以百姓為念,以天下之心為心,從善如流,如此才不枉陛下圣德?!?/br> 張安世說罷,突然有人道:“陛下當(dāng)以蒼生為念?!?/br> 眾人看去,卻是楊榮。 楊榮乃文淵閣大學(xué)士,他突然發(fā)話,卻是眾人沒有想到的。 “臣附議!”金忠說著,深深拜下。 “臣附議!” 緊接著,也有三三兩兩的人拜下。 任何時候,都有一群人,他們平日里是沉默著,可到了關(guān)鍵時刻,他們才開始真正的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和立場。 他們宦海浮沉,也懂得明哲保身的變通之理,可不代表他們完全沒有自己的見識,只是……他們不顯山露水而已。 “臣……以為……事到如今……還是當(dāng)以蒼生百姓為念。”夏原吉嘆了口氣,也跟著拜倒。 他其實是被眼前的這一幕,嚇到了,倒不是恐懼,而是突然意識到,從前一些想不透的事,現(xiàn)在漸而有了眉目。 稀稀拉拉的,一個個大臣也隨之拜倒。 雖然附議者,并沒有占大多數(shù),此時,卻也蔚為可觀。 朱棣深吸了一口氣,遠遠地凝視著朱瞻基。 而后道:“你這般趾高氣揚,叫朕如何答應(yīng)你?” 朱瞻基卻是理直氣壯地道:“我承千千萬萬之人所托,如何能徇私情?而悖逆公義,陛下應(yīng)是不應(yīng)?” 張安世默默地又靠近了朱棣一些,在朱棣的身旁低聲道:“陛下,回頭收拾他,先應(yīng)下?!?/br> 第413章 水落石出 朱棣頷首。 只嗯了一聲,道:“朕應(yīng)下了?!?/br> 此言一出。 朱瞻基大喜。 他隨即便折身回去,到那浩蕩的人群面前,似說了什么。 于是人頭攢動,人人歡欣鼓舞,接著便見烏壓壓的人一一拜倒,口呼:“吾皇萬歲,皇孫殿下千歲!” 起初只是前頭得知消息之人,可在后隊之人,看著前頭人歡頌,便已明白事情已定,于是也紛紛隨之拜下。 于是,人潮猶如一道道波浪一般地起伏,歡呼之聲直破天際。 那朱瞻基,這才又回到了午門外頭,又回到了朱棣的面前,朝朱棣行了一個禮,道:“孫臣見過皇爺!” 朱棣看著遠處浩蕩的人群,心里竟是感慨萬千,回過頭,再見朱瞻基又恢復(fù)了乖巧的模樣。 于是上前,故意板著臉道:“你倒是膽大得很,竟敢逼宮?” 朱瞻基不顯驚慌,反而從容地朗聲道:“這是師傅們教授孫臣的。” “師傅們……” 朱瞻基道:“師傅們教授孫臣,讀書是明理,是為明志,孫臣乃天潢貴胄,更要關(guān)注民生,要以蒼生為念,此乃圣人教誨。現(xiàn)在百姓愁苦,孫臣豈敢坐視不理?正所謂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既是為了社稷國家,也是為了天下百姓,有何不可?若是皇爺認為孫臣做的不對,那就懲罰孫臣的師傅們吧?!?/br> 朱棣一時之間,竟是瞠目結(jié)舌。 他回首。 見百官之中,不少人鐵青著臉,神情很是復(fù)雜。 尤其是幾個東宮的博士,嚇得面如土色。 朱棣最后道:“下不為例?!?/br> 朱瞻基歡喜地道:“皇爺圣慈,孫臣銘記于心?!?/br> 朱棣這時卻道:“這些軍民百姓,是你領(lǐng)的頭?” 朱瞻基老實道:“正是孫臣?!?/br> 朱棣大為古怪:“你如何領(lǐng)頭?又如何能聚眾這樣多的人?” 朱瞻基不慌不忙地坦然道:“一方面是有人謠傳要禁新政,引發(fā)了民憤。另一方面,皇爺在孫臣年幼時,也教授了孫臣不少治軍之道……” 朱棣認真地聽著,很是滿意。 尤其是聽到那皇孫殿下千歲的歡呼聲,令他心中頗為欣慰。 他年紀(jì)大了,在這個時候,最為擔(dān)心的就是后繼無人,現(xiàn)在有此孫兒,若他真有什么好歹,這大明的江山,也后繼有人了。 此時心中大喜,卻又沒有表露分毫,只是道:“楊卿?!?/br> 楊榮忙道:“臣在?!?/br> “朕既已許諾,那么就該明旨發(fā)出,方才所許諾之事,要昭告天下,文淵閣早擬旨意,擬定之后,呈朕過目?!?/br> 楊榮道:“遵旨?!?/br> 朱棣又道:“現(xiàn)在事情既已塵埃落定,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