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頁
雖然沒提到胤禛,除了胤礽之外,甚至沒提任何閑雜人等,要引導(dǎo)別人想多這樣就足夠了??滴蹰L命百歲對太子的打擊是巨大的,如今就將至而立之年,康熙才五旬而已,等他活夠了百歲,太子已經(jīng)是八十上下能挺到那時候的概率是很低的,他極有可能就提前去了,即便真的活到那歲數(shù),讓他坐皇位非但不是好事,反而是折磨。 要是萬歲爺能活那么久,繼位可能性越大的反而是如今還沒出生的那些阿哥,就算是這會兒剛剛兩歲的十八阿哥,五十年后那也半截身子入土了,怎么想都不合適這種說法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呢?說是賈恩候的原話,什么時候出于什么目的對什么人說的? 可疑的地方太多,以至于大多數(shù)人都不相信。 是真的還需從長計議,若是假的那么放這個消息的人是誰?圖什么? 人就不能想太多,一旦想多了就會搞出被害妄想癥,同時懷疑上無辜的人。譬如太子,康熙長命百歲這個論調(diào)對他的打擊是巨大的,雖然真假未知,臉已經(jīng)丟了,畢竟,只要說到這事人人都會感慨一句:太子爺真是可憐。 親娘死得早就算了,親爹還沒陪著去。 生下來就冊封太子,如今已經(jīng)快三十年,萬歲爺才半百之數(shù),等他活夠了,太子得憋屈多少年?做三十年太子的在歷史上就極為少見,基本可以說是沒有,要是他們都不死,等康熙活夠百歲,八十年太子簡直是絕響! 以前沒有,以后也不可能被超越。 史上最憋屈最尷尬最丟人。 胤礽堅定的相信這是假的。 自己的命不會這樣差。 那么,謠言是誰放出來的呢? 他心里有個答案,不想說,索額圖卻沒有那么多顧忌,當著太子的面就點了四阿哥胤禛的名,從前一直挺安穩(wěn),這位爺改玉牒之后風(fēng)浪就沒斷過,如今更是傳出這樣的謠言。呵呵,動搖大臣們的心思,打擊到的是太子殿下,折損己方支持率,最大的受益人不就是四阿哥? 咱們不能坐以待斃,這樣下去局勢真要不好了。 也不能證明一定是四弟所為。 寧可殺錯不能放過,太子爺,這節(jié)骨眼上您可不能猶豫不決。 ☆、第118章 胤禛拉拔過太子許多次,他站隊一直很明確,就是堅定的太子黨,雖然成了小佟貴妃的兒子,四爺也沒做什么出格的事,沒有躍躍欲試要同胤礽一較高下的意思,在改玉牒之前,賈赦說的那番話給了胤禛一些啟示,他仔細想過,別看皇阿瑪已經(jīng)年逾五十,身子骨健碩得很,按照老十三傳回來的話,四十七年左右會有一劫,九成能平穩(wěn)度過,然后就是六十二年,過不去就要交代在那里,若是過去了,長命百歲的節(jié)奏。四爺和太子的心態(tài)到底是不同的,一個從來將自己定位在賢臣賢王的位置上,沒肖想過皇位;一個做了快三十年太子,離大位只差一步,就算起初能擺正心態(tài),隨著年齡的增長,手中的權(quán)力越來越大,誘惑也越來越多,索額圖以及他麾下那些大臣隔三岔五就要給胤礽洗一次腦,聽得多了,心就大了。 太子不傻,他在阿哥之中算是天資極好的,自幼就文武雙全,康熙對他寄予了很高的期待這么個人能感覺不出皇父對自己的態(tài)度?這些年,康熙對他還是好,同以前到底是不一樣了,隱隱還有防備,隨著年紀增加,成年的兄弟越來越多,與他分權(quán)的就像雨后春筍一樣往外冒,摁都摁不住。 這是康熙的意思,他知道太子已經(jīng)愛上了手中的權(quán)勢,并且很不滿足,他不愿意也不敢將大權(quán)無限制的放出去。胤礽是皇子之中最了解康熙的人,雖然對動機的把握有偏差,他明白皇阿瑪不再是全心全意對他好。 或許是因為自己的成長太快讓對方感覺到害怕。 或許是他老了。 或許都有。 站在胤礽的立場,隨著年紀增加,他繼承皇位的困難是越來越大,希望更加渺茫,與其拖下去,等更多兄弟壯大,不如早些發(fā)難,將主動權(quán)掌握在自己手中。 雖然不相信長命百歲這個說法,皇阿瑪這身子骨,活過十年問題不大。 他沒自信能夠等過去。 胤禛從沒有過離皇位那么近的時候,加上他本人比較客觀自律,想這些問題就冷靜理智得多,四爺覺得自己還是順其自然的好,如今才四十二年,就算皇阿瑪在六十二年挨不過去了,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啟動太早鐵定會出事,不如先做好分內(nèi)的事,到時候再打算。 不能說太子不理智,立場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就不同,做的決策自然也不同,就算在等二十年,四爺也不會多尷尬,他從前在德嬪跟前,日子就不好過,如今也就是個貴妃的兒子,離皇位還遠著,他等得起胤礽做了太久的儲君,背后不知道多少人嘲笑,能等下去那才奇了怪。 雖然很不愿意懷疑在關(guān)鍵時刻幫過自己很多次的四弟,被念得多了,他的心態(tài)依然有轉(zhuǎn)變,加上四爺做人太正直太客觀,就算站在太子一黨,他也從未擺過跪舔的臉色,也不主動往前湊,一直冷冷清清的,遇到很多事還相當堅持原則,不是以太子的利益為上,是以康熙的意愿為準,兼顧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