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524節(jié)
“自古以來,異論相攪是帝王術的不二法門。為什么?只不過因為權力雖然是皇帝給的,但既然給出去了,權力就是權力。因為重臣始終都要面對其他臣子的牽制,一旦大膽篡位后患極大,這才讓皇帝始終握有一些牌?!?/br> 朱厚熜認真說道:“一旦禮崩樂壞,權臣的出現(xiàn)成了習慣,周朝末年的天子,漢末的皇帝,如今的日本國王,那就都是任人擺弄。所謂天命,到了那種時候,信的沒多少,最信的反而是百姓。但若總是民不聊生,百姓也就不信了。到了那時候,揭竿而起、顛覆皇朝的反而多是草莽梟雄,盡管很多人最終不能長久享受勝利果實。” “兒臣明白?!?/br> 朱厚熜不管他嘴上說著明不明白,仍舊繼續(xù)道:“真正的異論相攪,不能只是為了朝堂制衡。走到了高位的,立場不免離百姓越來越遠。而地方父母官里,則不乏真正愛民的。這樣的人往往說話不好聽,但支持他們,就是支持為了百姓的正道。阻力自然會很大,但只要民心不失,皇帝手里就永遠有一張?zhí)烀?,總有騰挪余地?!?/br> “父皇是說,損有余而補不足的阻力?” 朱厚熜寬慰地笑了笑:“你能說出損有余,可見明白是懂得了父親所說的階層。財富的分配總是難以均勻的,要想走為了百姓而永保民心的正道,總是必須時不時拿富裕的、權貴的階層開刀。但這些事,要講究分寸,也要明白,哪怕是富裕的、權貴的階層里,也都有各種各樣的小群體?!?/br> 說罷正色起來:“流動!沒有真正永久的穩(wěn)固,只有動態(tài)的平衡。所有的人,下至普通百姓,上至達官顯貴,人人都可能上去,人人也可能下去,這才能避免矛盾短兵相接、徹底爆發(fā)?!?/br> 頓了一下之后,他凝重地說道:“包括皇帝本人!” “……父皇?” 朱厚熜盯著他的眼睛:“不肯下去的,反而有身死族滅的可能。父親說的下去,不是指禪讓?;实郾救?,從來都只是一個權力象征而已。父親為了推行新法,設了國策會議、國務殿和總理國務大臣,放了一些權力下去,因此這么多年才算順利。但權力畢竟是下去了,父親有威望,有手段,控制得住。但朱家子孫,將來不見得每個皇帝都能這樣?!?/br> 朱載墌心情很復雜,喃喃說道:“父皇千古一帝,兒臣……” “所以現(xiàn)在父親只是對你點透一些東西?!敝旌駸刑孤实卣f道,“父親這一生,會把大明需要做的惡事做完。到了你手上,你就要記住朕說的為民王道。而如果將來到了民智盡開、皇權是什么人盡皆知、朝堂重臣也都深明他們的權力從何而來時,朱家可以有另一種選擇?!?/br> “……他們的權力,不是皇帝給的嗎?” “不。”朱厚熜斷然搖頭,“皇帝,只是天下的掌柜。天下百姓把權力交給皇帝,皇帝幫著安排這么多人,讓他們各行其職。終有一天,天下百姓會認識到他們的擁戴才是皇帝權力的來源,官員也會認識到皇帝只是個掌柜,他們大可也得到百姓的支持就能握有權力。到那時,朱家子孫應當記起朕的叮囑?!?/br> 朱載墌的內心受到沖擊,望著他父親問道:“什么叮囑?” “有舍才有得。若勢已至此,舍權而保始終為民的慈悲之心,仍不失超然的象征之位?!?/br> “……始終為民的慈悲之心……” 朱載墌若有所思。 朱厚熜點了點頭:“太祖本就是最窮苦的尋常百姓,朱家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明白嗎?” “兒臣會記住的?!?/br> “那也不知是多少年后的事了?!敝旌駸杏址潘善饋恚霸谀侵?,卻怕天命仍在朱家之時,最大的禍患卻只是朱家人自己的權欲。君臨天下,生殺予奪,何其快哉?做昏君易,做明君難,既難且苦?!?/br> 說罷,他沉默了下來。 他的快樂來源于改造大明、改變歷史的那種寬慰,但這么多年,他確實是個社畜。 有時候,壓力很大,那種使命感和肩負重任的感覺,恐怕只有他這個記憶里有沉重苦難dna的人才能持續(xù)找到動力。 但是…… “人人都有怠惰之心,都有享樂之心?!敝旌駸锌粗鴥鹤樱半拗慌螐哪汩_始,如果自己不肯吃那么多苦,能有一個更好的重臣選拔制度。而哪怕只是一個資質尋常的、有怠惰享樂之心的皇帝,若能輕松把幾件事做好始終能得民心,那倒就能始終為后世子孫留下更多可能?!?/br> “哪幾件事?” “民生幾大事。”朱厚熜很明確地說道,“賑災,養(yǎng)濟院,醫(yī)養(yǎng)院。在百姓最需要的時候,讓他們看到皇帝的人。而后,就是中小學,讓百姓能看到后代的希望。這幾件事,就是你將來,你的兒子孫子,拿著父親打下的皇明資產局能掙來錢這個基礎,該花到的地方。要在這幾個位置,安排真正得力的人?!?/br> “兒臣記住了?!?/br> “父親還沒老,你還有很多時間去領悟。” 朱厚熜站了起來:“張居正童年雖苦,后來卻一飛沖天了。民間如何,你是該自己去看看的。今年萬壽節(jié)后,朕會安排一下,你去各地走一走?!?/br> “父皇,兒臣……” “讓張居正和戚繼光陪著你。安全上,你無需擔心。” 朱厚熜開始安排這些了,他的言傳身教,還不夠。 將來的大明,只有君臣都必須保有某些理想信念,才能在一些大原則上保持一致。 那些東西,是不能包裝得花團錦簇云里霧里的,不如掰開來說細了、說明了。 刨江山根基,也就是刨這些統(tǒng)治階層共同的根基。 昏君自然會有,jian臣也會有。 哪些事是絕對不能做絕的,大家都得認可。 朱厚熜那么耐心地給群臣講課、給太子上課,就是一個想統(tǒng)一思想理念的過程。 小團體、小山頭永遠都會有,但在此之上,大明必須有一個大圈,一個真正有共同理念的組織。 都說大明亡于黨爭,朱厚熜要嘗試著邁出新的一步。 何妨把黨字也明說? 第439章 皇帝的同黨 皇帝的思想工作還在做,大察正如火如荼。 對大明商人來說,已經過了七八年好日子。 從嘉靖十二年萬壽圣節(jié)陛下召見天下商行代表之后,對商人就一直是利好。 更大的邊貿規(guī)模,更高的商人地位,更興盛的國內市場。 但誰知,這次官員大察,竟會牽連到商人? 風暴最先刮向山西,晉商們如坐針氈。 “莫不是朝廷想賴了那十年期的國債?” 王崇古的伯父王現(xiàn)如是說。 他現(xiàn)在最顯得焦急,對著自己的弟弟和侄子攤著手:“雖然只有都察院能訪查三品以上,可如今,已經有不少四五品被傳到都察司和提刑司過了!學甫,徐參政到底怎么說的?” “徐參政……”王崇古現(xiàn)在也眉頭緊鎖,“恐怕滿朝上下,誰也沒料到陛下竟要因此事大察百官,尤其是工商事。蒲津橋,畢竟沒有釀成大禍。” “……悔不當初!悔不當初!”王現(xiàn)拍著腿,坐下去又站起來,“若仍舊只是做著鹽、糧、羊馬買賣,沒去沾鐵,豈會牽連到這大禍里?” 說罷看了一眼王崇古父子:把這樁好生意讓予自己這一支去做,他們父子倆是不是早就想著可能有隱憂? 王現(xiàn)可沒有一個像王崇古這么聰明的兒子。 從第一次御駕北征、唐順之負責發(fā)賣特別國債開始,晉商是大明第一批嘗到甜頭的商人。 后來邊貿、海貿的許可,乃至于河套、宣寧邊區(qū)設立后依托大同興起的懷來、蒲州兩大工廠園,都讓晉商吃足了甜頭。 其中更有一樣,就是在蒲州這里為重修蒲津橋而設的大小鐵廠。 既有寶金局的廠,更有得到許可的民間小鐵廠。 王家自然有這個許可,但卻放在大房王現(xiàn)這邊。而王崇古的父親王瑤這一支,仍舊只做著昔年間的老生意。 得鐵廠之便,得大明已經允鐵鍋等外賣的政策,另外又擁有邊貿海貿許可,王現(xiàn)這些年賺得盆滿缽滿。 現(xiàn)在禍事來了。 王現(xiàn)又在王崇古面前站定:“學甫!你還是要去蒲州一趟!萬一有人訪查到我這里來,我說是不說?該怎么說?徐參政那邊……” “伯父!”王崇古見他沒繼續(xù)說下去,開了口安撫,“蒲津橋之事并沒有大禍,足見徐參政督造甚嚴。如今博研院到了蒲州重新勘驗,徐參政公務繁忙。若事情危急,他老人家豈會不遣人回太原先叮囑一二?此時,宜靜不宜動!徐參政乃嚴國老門生,朝廷行新錢,立信為上,又豈會借此生事賴掉什么國債?” “可……” “大哥。”王瑤也開了口,“你那鐵廠,只要供的鐵沒問題,怕什么?” “鐵自然是不敢怠慢的!”王現(xiàn)滿口說道,“供蒲津橋所需的鐵,又不能用來造辦賣出去的鐵器,本就是分爐冶煉??蛇@回出事的是橋墩鐵舟,這舟船包鐵,有一些是四妹那邊張家做的,鐵也是從我們王家拿的……” 王崇古的心頭蒙著一層陰影,沉默不語。 徐階在御書房呆過,早就知道博研院研究過多種多樣的新東西。那種能跨大江大河的橋梁,就是一類研究方向。而天下黃河第一橋,既然唐時就能在此興建,在它的基礎上再改進一下,也就是可以具體研究的明確項目。 只是耗資不算少,一直不曾真正實行。 直到徐階到了山西,京廣直道的修建也快接近尾聲了,大明的鐵產量已經有了大量富余的隱憂,徐階才奏請開始辦這件事。 盡管早有前期研究,但改建這蒲津橋的工程也實在是快了點。 王崇古現(xiàn)在深深擔憂由于工程進展太快,其中的內情不少。 若是真因此案牽連到了王家,他的會試可就前程難料了。 現(xiàn)在王崇古低聲說了一句:“賣到外藩的鐵,有不少實則是什么去路,大家心里都清楚。張家在西寧的生意不小,他們會不會……” 王現(xiàn)打了個哆嗦,仿佛一頂“資敵”的罪枷已經壓到了他肩上。 “我給張家的,都是造橋所需的好鐵!” 王現(xiàn)言之鑿鑿,王崇古卻無可奈何:“只能等等看了。此時著急忙慌,反倒平白惹人生疑?!?/br> 此時此刻,王崇古尤其感覺到行商富家的脆弱。 一有情況,便被動不已。 他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論如何,王家必須要有人進入官場,列身重臣之位! …… 此時的徐階,知道現(xiàn)在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博研院的博士們到了蒲州,他們不會牽涉到問責,但他們勘驗的結果,就會決定這件事下一步如何發(fā)展。 對徐階來說,內部他已經徹查過一遍。 但他知道,就算自己之前再怎么著緊工程質量,底下畢竟有大小經辦的官員。 而承建這蒲津新橋的建設局,徐階也并不能直接去管理。 他更不可能在之前建造期間、后來通行期間一直蹲在這里。 所以說,有沒有問題,徐階心里是沒底的。 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有問題,他就有責任。 現(xiàn)在徐階也拿不出好辦法,只能在全力配合之余,又把來勘驗的這些人招呼好。 與此同時,他自然要給嚴嵩寫信。 不僅僅是嚴嵩。在御書房做首席的幾年,憑借這個特殊的位置,徐階在朝中也不是沒有其他能請托一二的重臣。 字里行間,都是委婉地表示督造已經殫精竭慮,委婉地探問大察工商劍指什么。 和山西一樣,這大察風波的另一個聚集地就是總理河道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