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書迷正在閱讀:少帝春心、都市最強(qiáng)奶爸、相父在上,朕錯了、他肚子里有前任叔叔的崽、為師到底懷了誰的崽、[綜漫同人]夏油家的蛇和悟又搞事了、這個廟祝最妖孽、穿書后我不小心錯撩了反派、虐文炮灰受重生后、貪欲島
“父后?!笔竭@一次喚了從前對皇后的稱呼,“大周人會用我來離間殿下和朝臣,不過是算準(zhǔn)了大家的軟肋。若殿下待我親厚,自會護(hù)我周全,可朝臣也正是因為顧忌大宴的安危,才會責(zé)難與我?!?/br> 十方這話倒是不假,也正因如此,若李熠一意孤行護(hù)著他,朝臣們必然會寒了心。 正如十方所料,御書房內(nèi),李熠說出那決定之后,朝臣們并沒有善罷甘休。 實際上,李熠表了態(tài)之后,眾臣的情緒反倒越發(fā)“激烈”了。 只因他們誤會了李熠的態(tài)度。 先前朝臣們都以為李熠會竭力維護(hù)十方,沒想到太子殿下竟是主動提出“玉牒除名”的人,因此朝臣們“天真”地以為,太子殿下是因為看清了十方的“真面目”才會如此。 在李熠表態(tài)之后,他們紛紛諫言,壓根沒打算就此罷休。 “大周人最擅蠱惑人心,慣會使那些下作手段迷惑人?!庇腥说溃骸笆侥呐率窃谟耠荷铣嗣步K究是個禍患。” “臣以為,斬草要除根,否則將來只怕會夜長夢多。” “百姓現(xiàn)在都知道此事了,若是留著十方在宮里,只怕民間要有非議?!?/br> “況且大周與咱們大宴本就齟齬頗深……” 眾臣你一言我一語,越說越上頭。 皇帝一臉冷漠地坐在御案后頭,李熠則面無表情地立在殿中。 父子倆都沉默地聽著,也不表態(tài),任由群臣各抒己見。 許久,廳內(nèi)的議論聲漸漸小了。 眾臣終于發(fā)覺了陛下和太子殿下似乎有點不尋常,紛紛住了嘴。 “殺一個無辜之人安民心,諸位是這個意思嗎?”李熠冷聲問道。 “這……”方才還爭論不休的人,這會兒都啞了火,沒人敢接茬。 皇帝見狀冷笑一聲,開口道:“得虧諸位沒說把十方綁了送到大周去換點好處回來,要不然朕能讓你們臊死!” 眾臣方才的議論,的確是有些過火。 這會兒他們紛紛冷靜下來之后,才意識到這個問題。 不論如何,十方只是出身敏感,可他并沒有做出違反大宴律例的事情。真要對他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修行之人喊打喊殺,的確是不合時宜。 “十方雖是大周人,但罪不至死……”有個年紀(jì)稍微大一點的朝臣開口道:“微臣覺得,只要他離開京城,天高海闊倒也不必斷了他的前路。” 有人聞言附和道:“對,上天有好生之德,只要他再也不進(jìn)宮,想來日子久了流言自然也就平息了?!?/br> 李熠立在廳中,面上冷意越來越重,眼看就要按捺不住。 這時皇帝從御案后起身走過來,一手在李熠肩上拍了一下,那力道不輕不重,帶著幾分安撫。 無論李熠還是皇帝心里都明白,此事不可貿(mào)然決斷。 萬一意氣用事,最后的后果都會落在十方身上。 越是顧忌,反倒越要沉住氣! 帝后寢宮。 皇后朝十方道:“你不必?fù)?dān)心,陛下和熠兒心中有數(shù),我相信他們可以處理好這件事?!?/br> “殿下如今在御書房吧?”十方問道。 “你想做什么?”皇后問道:“在這件事情上,你從頭到尾都是無辜的,所以你不必有任何的負(fù)擔(dān)和歉疚,也不要做什么傻事?!?/br> 十方淡淡一笑,面上又恢復(fù)了那副冷清的模樣。 他開口道:“熠兒長大了,不是從前遇事就會哭的小孩子了?!?/br> “是,從前是你護(hù)著他,如今該換他護(hù)著你了?!被屎蟮?,“你是他的兄長,至親手足,他理應(yīng)為你遮擋這一切,就像你從前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會擋在他的前面一樣。” 十方聞言笑了笑,眼底的不安和忐忑一掃而空。 是啊,他們本是至親手足,從前到現(xiàn)在,一直都是…… 御書房內(nèi),朝臣們進(jìn)進(jìn)退退,最后君臣之間僵持在了一個問題上,那就是十方可以不離開京城,但往后都不許再進(jìn)宮。 畢竟李熠這些日子的變化朝臣們是看在眼里的,從前他們都暗地里覺得如此挺好,有十方師父在,可以幫著太子殿下收斂一下渾身的戾氣。 他們這位儲君哪哪兒都好,就是脾氣太差。 朝中哪怕是頗有威望的老臣,在這位面前也休想討到好臉色。 但十方師父一進(jìn)宮,那可就不一樣了。 不止是朝臣,就連宮中的侍衛(wèi)宮人也跟著得了不少太子殿下的好臉色。 只是,這一切都在十方的身世被揭穿之前。 一旦十方有了大周人這個“標(biāo)簽”,那么他對李熠帶來的影響,便被冠上了“蠱惑”儲君的罪名。 好端端一個冷厲殿下,怎么見到十方就乖順了呢? 大周人果然善于蠱惑人心,不得不防! 皇帝對朝臣們這個提議沒有回應(yīng)。 李熠只開口回了三個字:“不可能。” 讓十方永不進(jìn)宮,不可能。讓十方永不見他,不可能。 讓他和十方保持距離,不可能。 讓他和十方劃清界限,不可能。 太子殿下的態(tài)度很明確,玉牒除名可以,其他休想。 朝臣們都是知道李熠脾氣的,見這邊沒了機(jī)會,便紛紛將“矛頭”轉(zhuǎn)向了皇帝。 皇帝從來都不是個軟弱的性子,不過他到底年紀(jì)在那兒,不像太子那般鋒芒畢露,再加上他向來對朝臣們諫言都很寬容,所以朝臣們才敢在他面前多說幾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