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劇透諸天萬界、Alpha她直接火葬場、長公主A天天靠親我續(xù)命、沉淪(nph)、調(diào)教世界第一公主殿下、掌心天鵝(骨科nph)、烏鴉飛過、傾城絕色(古言1V1 HE)、蝶與蝶、諸天大佬(穿越)
當時明曇派人尋書時,《汜勝之書》因為成書時間太過久遠的緣故,在天承幾乎毫無蹤跡可循。多虧裕王殿下愿意出手相助,派人到江南搜羅了好些日子,才終于在一戶大族中找到了孤本,并費盡力氣游說,許諾了不少好處,總算讓他愿意將此書借與皇家…… 除了這回,類似的情況還發(fā)生了許多次,明曇都不愿憶及當初的焦頭爛額,便暫且壓下不提。 目前,由于書名、封皮模樣、包裝方式等細節(jié)還未敲定下來的緣故,完整的成書僅共計兩部全稿,皆是翰林院學士們手抄而出的半裝訂本,數(shù)量龐然,不易攜帶。于是明曇便將最后幾冊挑選而出,帶著它們前往天鴻殿,請皇帝親自檢閱,毫不意外地引來了后者大加夸贊。 “好!此書一成,即是我朝‘辨章學術(shù),考鏡源流’的大事!” 倒數(shù)幾本被摞在案頭,皇帝則十分珍惜地捧著最末一冊樣書,簡直愛不釋手。直到接連翻完幾頁后,他才有空抬眼看向女兒,欣慰笑道:“朕就知道,將此事交給龍鱗,一定能辦得十全十美,讓人挑不出半點不是!” 他的語氣真誠而自豪,明曇居然被夸得有些赧然,不自在地抿起唇角,眼神飄游著,連藏在袖下的手指也快要被生生絞成了兩根麻花。 “龍鱗是個甩手掌柜,只負責將一應(yīng)事宜吩咐下去罷了,又能擔多少功勞?”她搖了搖頭,伸手指向皇帝手中的書,補充道,“成書之前,龍鱗已經(jīng)將本次參與編撰的所有人員都記錄了下來,包括名姓、籍貫等,全部附于最末冊的終頁之后……認真論起來,他們才是真正能當?shù)闷鸶富室痪淇滟澋挠泄χ寄?。?/br> 聞言,皇帝挑了挑眉,將手中那本直接翻到最后幾頁,果然發(fā)現(xiàn)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著好些人名。有一部分是曾聽說過的官員世族,另一部分則是令他感到陌生的百姓或民間藏書家,羅列詳細,足足占滿了好幾頁紙張,著實令人不得不為此細心之舉而大嘆。 ——然而,在一國之君的視野里,則能從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當中,解讀出更加復雜且富有格局的深層含義。 “龍鱗啊,你是個好孩子?!?/br> 皇帝拍了拍明曇的手,緩緩道:“身為天家子女,只有心懷萬民,萬民才會將你記在心中……沒想到,這個道理,你竟比父皇當年懂的還要早啊。” “……” 明曇抿起唇角笑了笑,沒有接話,只是別開目光,盯著案頭的書堆看了半晌后,忽而展顏一笑,對皇帝道:“差點忘了,今天過來天鴻殿,不僅要請父皇觀書,還有件大事沒辦——正是請您為這部書賜名!” “……由朕賜名?” 皇帝微微一愣,立刻擺手道:“既是你所主持編撰的,那便理當該你自己想個名字,同朕又有什么干系……” “哎呀父皇!”明曇一把拽住他的手,態(tài)度十分堅決道,“龍鱗已經(jīng)和翰林院的好幾位大人都商量過了,無論如何,這名字都一定要是御賜的——不然還怎么體現(xiàn)出這書的價值和重要性???” “可是朕并沒有參與……” “我不管我不管!” 明曇撇下唇角,伸手把耳朵一捂,直接開始耍賴,“我都已經(jīng)和翰林院說好了,您要是不依,今兒龍鱗就算是賴在天鴻殿不走,也非要讓您賜個名不可!” “……” 望著明曇氣鼓鼓的任性模樣,即便明知她已經(jīng)及笄成年,皇帝卻也仍是像幼時那般,拿這個最寵愛的女兒一點辦法都沒有。 他無奈地揉了揉眉心,深嘆一口氣,溫聲哄道:“行行行,那朕這就為它取個名字,讓龍鱗消消氣可好?” “哼!” 明曇滿臉寫著囂張跋扈,別過眼來,唇角總算露出點笑意,“這還差不多嘛!” 皇帝哭笑不得地搖了搖頭,沉吟片刻,再度看向桌上那本厚實的書籍。 此時,書頁仍保持著翻開的模樣,正好停在明曇方才讓他看的、寫有不少名姓與籍貫的那幾張紙上。 “……” 剎那之間,皇帝仿佛福至心靈般,抬起手來,輕輕點了點書頁上的字跡,若有所思道:“不如,便將它叫做‘萬民大典’罷。龍鱗覺得如何?” “‘萬民大典’?” 明曇怔了怔,目光微頓,從書頁上緩緩轉(zhuǎn)移開來,與皇帝溫和而認真的眼神對視半晌。 ——只有心懷萬民,萬民才會將你記在心中。 方才父皇說過的話語又在耳邊回響起來,惹得明曇不禁心念一動,下意識攥緊拳頭,輕輕咬了咬自己的嘴唇。 “……龍鱗以為,這個名字甚好?!?/br> 她緩緩笑了笑,堅定地點頭道:“這部大典自篩選到搜羅、自整理到謄抄,皆是傾注萬民心血而成,便理當以‘萬民’冠名,方能彰顯我天承皇室的仁民愛物,以全天下百姓的載舟之情!” ——《荀子·哀公》中一篇有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br> 君王為舟,天下萬民則為水。若是舟船只知借波濤航行,而不知感念水勢的承托之恩……那就毫無疑問,必當只會得到被水傾覆的唯一一個下場。 “不錯?!?/br> 皇帝微微頷首,把書妥帖合好,重新交還到明曇手上。 “此典輯書周全,意義非凡,乃我天承朝的一大功績。為免其日后流離,朕欲將其共分六部,其中兩部貯藏于京城藏書閣以及春州行宮;而余下四本,則計劃從年后開始,在隸州、青州、湖州、淮州四地各修一座書閣——如此一來,北三南三分置,即便日后遇上戰(zhàn)火連綿的大難,也能盡力將書典保全一二,令其有機會流傳到后世,這便是最好的結(jié)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