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頁
…… 司徒皇帝直接退朝,打的滿朝文武措手不及,也讓官員們都知道皇上又摳了,這件事很難落實呀。 滿朝文武用期盼的眼神看著唐大儒:一切都靠您了~在下了早朝之后,唐大儒并沒有走,而是和司徒皇上進(jìn)行交流。 …………………………………… 一進(jìn)御書房,唐大儒就看見司徒皇帝一臉哀怨的臉,看自己的眼神就像在看負(fù)心漢似的。 唐大儒忍不住打了冷戰(zhàn),就覺得渾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司徒皇帝也不說話,就特別哀怨的看著唐大儒,心想:背后罵朕也就罷了,還當(dāng)面讓朕割rou,實在是太不地道了。 唐大儒首先打破寂靜,他也不能等著皇上打話呀,“……皇上您應(yīng)該轉(zhuǎn)變想法了,而且朝廷科舉招聘官員方面也應(yīng)該改進(jìn),每三年由各部門提出所需要人才的名單,進(jìn)行總和,商定招多少人? 再進(jìn)行科舉,天生就不會當(dāng)官的人,也就不用從事官員。也不會造成大量的臃腫的體制?!?/br> “而且您也確實太摳了,也該給你手下的這群官員好的待遇了。” 唐大儒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勸說,而且他回想當(dāng)年的杜大人的事情,就是一步步走向歧途。 司徒皇帝忍不住嘆了口氣,聽到唐大儒把好多事情都考慮到了,就知道不能善了。 送走唐大儒,司徒皇帝還是決定等一等,聽聽別人的意見~…………………………………… 有意思的事情永遠(yuǎn)傳播的非常的迅速,對老百姓們有利的事情,口口相傳,根本停不下來。 唐大儒為起稿人,三皇子和翰林院眾官員填充編輯的勞動法這已經(jīng)傳遍了京城,并且還有向外傳播的趨勢。 人們都在議論到底什么是勞動法? “以后還要勞動了,不勞動就犯法?” 第101章 唐大儒主導(dǎo), 翰林院全體官員和三皇子參與編寫的律法,據(jù)說,在朝堂上得到滿朝百官的認(rèn)可。 可見勞動法絕對是一件大事, 值得很多人提前解讀。 不識字兒的老百姓不知道用意,但是專門用自己所學(xué)的知識騙老百姓,簽署不平等的條約的部分人, 卻看到了朝廷‘險惡用心’。 夜深人靜之際, 各個地方的某些隱蔽之處, 灰色地帶,總有人賺這些不利之財。 “秘密基地”一群專做這種生意的人, 聚集到一起商討個對策。 “孫老,你可得給咱們出個頭啊, 您親戚不是在京城當(dāng)大官嗎?要不要問一問花錢能解決的事情?咱們沒有問題!” 長得賊眉鼠眼兒的人十分不安的說道, 長得難看,穿上錦袍也不像好人。 有一個人直接開口, 其他的人也紛紛的也探討起來, 似乎他們都有自己不可告人的苦衷。 “哎喲,這讓咱們可以后怎么活呀,孩子們怎么過日子, 這不是絕了咱們的活路嗎?!” “就是咱們又不偷不搶, 咱們屬于姜太公釣魚, 愿者上鉤。那些上當(dāng)?shù)娜巳慷际腔钤?,也不想? 全天下哪有那么高的打工錢!” “就是就是,咱們還算是好的呢,我聽說偏遠(yuǎn)的有些地方,將這些老百姓直接騙為死契, 都變成奴隸!” “對呀,咱們就是讓老百姓要么干點白工,要不簽幾年死期,時間到了,人不還照樣活著嗎?!咱們就是讓她們長點記性,以后遇到這樣的事情就不要再犯貪便宜,受大罪?!?/br> “……” 在這一群走灰色的人嘴里,他們似乎做的事情都是為了別人好,而他們自己就是光鮮亮麗的圣人。 完全沒有覺得因為她們所作所為,而導(dǎo)致非常多普通老百姓的家破人亡的罪魁禍?zhǔn)住?/br> 旁邊的孫老頭一臉陰險狡詐的樣子,抽著煙袋,也不說話就在旁邊吞咽吐霧。 聽著耳邊嘰嘰喳喳的議論聲音,還有這些平時耀武揚威的人,現(xiàn)在都嚇得腿顫,根本就沒有敢跟朝廷對抗的心。 孫老頭一臉的陰霾,他可不想就此罷手,上哪兒能找這么好的掙錢的路?! 他們做這些行當(dāng)?shù)娜俗邞T了偏路和捷徑,又怎么會愿意去走正常的道路? 正經(jīng)掙錢的道有是有,但是掙錢太難了,還是走這些歪門邪道,能掙的錢比較快,開張一次,吃三年。 “行了,都別吵了!這律法呀,想要真正下發(fā)到各地,最起碼得等個幾年的時間,不用著急,有這幾年的空閑時間,夠咱們掙完養(yǎng)老錢!” “大家都跟各路門道搞好關(guān)系,多多探聽小道消息,千萬別錯失了什么消息?!?/br> 孫老頭張嘴訓(xùn)斥所有人,讓所有人都豎起耳朵來聆聽,此時沒有人敢插言。 院子里傳來咕咕叫的聲音,這是在放哨的人發(fā)出來的信號,表示有人前來,大家需要散了。 悄無聲息這個荒無人煙的宅子,再次沒有了聲音。 就算附近有人聽到了聲音,也都當(dāng)做這個宅子鬧鬼了。 朝廷稍微有點動蕩,整個天下就要抖一抖,天下得很多人都在想辦法搞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京城,出現(xiàn)了不少的人,來尋求門路,找尋新的出路。 但是這一次所有帶重禮前來尋求拜訪的人發(fā)現(xiàn),無論他們找哪個官員送禮,沒有任何的官員敢收禮,直接拒絕,不留情面。 京城的官員都長了靈敏的鼻子,他們可知道什么該干,什么不該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