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立竿見影
聽了周玉明的分析,再看手頭的檢測數(shù)據(jù),陳耀華認為言之有理,“對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后,你們做了幾次試驗?” “檢測結果是第一次試驗所得樣品的數(shù)據(jù),今天將進行第二次試驗?!敝苡衩鞯?。 “同樣條件下重復三次,看看樣品的檢測結果,就能下結論了。加料方式改變后,海濤知道嗎?他是怎么做的?” “因為我們才只進行了一次試驗,我還沒跟他交流,他也沒問我,估計他還不知道設備技改的目的,根據(jù)他們留下的記錄,可能他們班組還在重復以前的方式?!?/br> 三天以后,陳耀華再次來到試驗車間,看見周玉明跟職工們正在準備當天的試驗,老遠就問道:“玉明,這幾次試驗還順利嗎?結果怎么樣?” 周玉明繼續(xù)忙碌手頭的工作,扭頭應聲道:“第二和第三次的結果就在抽屜里,昨天的檢測結果還沒出來,主任,你自己看看吧?!?/br> 陳耀華拉開試驗現(xiàn)場一張簡易辦公桌的抽屜,見兩張檢測報告摞在一起,他拿起來仔細看了一遍,“性能指標不錯嘛,cao作過程平穩(wěn)嗎?” “除了cao作麻煩點,過程容易控制,溫度始終在合理區(qū)間波動。從已經(jīng)進行的四次試驗情況看,結果都差不多。” “好,你們繼續(xù)吧。不過下午下班后,你先別走,等田海濤上班后,你跟他一起到辦公室找我。檢測報告單我先拿去看看?!?/br> 下午四點半,周玉明和田海濤按時來到陳耀華辦公室,見兩人進屋,陳耀華招呼道:“你們先坐下。海濤,你們這幾天的試驗有沒有進展?” 進門就被點名,田海濤有點措手不及,“這幾天的試驗?主任,我才親自盯了四五天,還沒見到什么進展呢。” “你看看這個。”陳耀華把三張檢測報告遞給田海濤。 “這數(shù)據(jù)不錯呀!”看完后,田海濤把報告放到陳耀華面前,“這是什么樣品的檢測結果?” “玉明他們班組做了四次試驗,這是前三次的結果?!?/br> 田海濤有點僵直,“玉明他們班組的試驗取得進展了?” “你還沒聽說吧?這些檢測結果,就是他們試驗樣品的測試數(shù)據(jù)?!?/br> 田海濤跟周玉明在不同的班組,只有交接班的時候能相互見面,但田海濤每天下班都著急回家,匆忙之中的短暫接觸,根本沒有時間和周玉明交流,而且他也不愿意當著職工的面討論技術問題,所以,對周玉明所在班組取得的進展,田海濤確實不知情,他對設備上增加的裝置還感到奇怪。 對突如其來的消息感到驚訝,田海濤側身問道:“玉明,這是真的嗎?你們是怎么做的?” 周玉明點點頭,“因為咱倆都很忙,每天來去匆匆,沒有時間坐下來交流技術問題,所以,我還來不及向你通報我們的工作,但主任非常關注試驗進展,白天到班組巡查,正好看到了我們的試驗結果。” “其實,在此之前的試驗中,也得到過不錯的試驗結果?!笨吹贸鰜?,田海濤試圖淡化周玉明班組取得的進展。 聽到這里,陳耀華有點不高興了,“海濤,你們以前的試驗中,確實有幾次不錯的結果,但那些結果不穩(wěn)定,不具有可重復性,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玉明才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跟你各盯一個班組,目的是找出原因,解決問題。通過對試驗現(xiàn)象的分析,玉明認為溫度不易控制的原因是引發(fā)劑局部濃度過高所致,他對設備進行了一次小型技術改造,試驗結果驗證了他的推測??礃幼幽氵€有點不相信?” 田海濤辯解道:“不是不相信,我的意思,僅僅加了一根管子和一只小型容器,效果就那么神奇嗎?” “跟加了什么設備關系不大,關鍵是玉明很好地理解了反應原理,并使之得到正確應用,你說得對,僅僅多了那么一根管子和一個小型容器,就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自從引發(fā)劑改成分批加入 后,溫度波動范圍小了,cao作過程也很平穩(wěn),而且樣品性能穩(wěn)定,各項指標你也看到了。搞研究要多動腦筋,善于把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跟實際工作聯(lián)系起來,否則,遇到問題將寸步難行?!?/br> 這番看似表揚周玉明的話,實際上是批評田海濤在工作中不動腦筋,但田海濤并不服氣,他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如果溫度不好控制真是因為引發(fā)劑局部濃度過高造成的,我們有些試驗結果也不錯,cao作過程中引發(fā)劑同樣是一次 性加入的,那又如何解釋呢?” 沒等陳耀華說話,周玉明接了過去,“海濤,對于你提到的這種現(xiàn)象,我進行過分析,如果一次 性加入引發(fā)劑,但起始溫度低,引發(fā)過程緩慢,反應時間拖得比較長,將冷媒介質流量開到最大,過程照樣可以控制住,只要溫度不超過工藝條件太多,樣品的性能指標也說得過去?!?/br> “就是嘛,這不正說明我們的技術也是可以生產出合格產品的嗎?”借著周玉明的話,田海濤為自己辯護。 田海濤這種不虛心的態(tài)度,讓陳耀華看不下去,“海濤,沒有人否定你們的技術,但你必須正視現(xiàn)實,按照你現(xiàn)在這套工藝技術cao作,第一是cao作過程不易控制,產品質量時好時壞,通俗地說,就是合格率太低;第二,按照玉明剛才為你們總結的方式進行cao作,即使溫度控制住了,產品性能指標也才勉強合格,但付出的代價是大幅延長反應時間,降低生產效率;第三,玉明已經(jīng)為你們的cao作方式總結出了經(jīng)驗,而你至今還沒有任何經(jīng)驗總結,試驗結果的好壞完全靠碰運氣,我認為你應該抱著謙虛的態(tài)度做些反思。” 的確,按照田海濤現(xiàn)在給出的cao作方法,因為cao作過程不易控制,產品質量不穩(wěn)定,他們這項技術不能算成功。但周玉明對設備做了一項微小的技術改造,馬上使問題得到解決,這從另一方面證明了工業(yè)化試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通過工業(yè)化放大試驗,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雖然陳耀華指出的三方面問題都是事實,但田海濤太顧面子,他仍然不愿接受周玉明對設備進行的技術改造,“主任,我是本課題的項目負責人,在技術問題上也有發(fā)言權,我覺得在解決具體問題時,應該允許有不同的技術方案?!?/br> 陳耀華沒想到田海濤會說出這樣的話,他搖了搖頭,“海濤是不是想起了讀中學時,在證明平面幾何或代數(shù)問題時,同一個命題往往有多種不同的證明方法?我也讀過中學,那樣的證明題也沒少做,但我也知道不管有多少種證明方法,必然有一種證明方法是最好的?!蹦芸忌辖煌ù髮W材料力學專業(yè),中學階段陳耀華的數(shù)理成績在班級數(shù)一數(shù)二。 頓了頓,陳耀華繼續(xù)說道:“海濤,你是我親自任命的項目負責人,在技術問題上當然有發(fā)言權,我也不否認你們前期研發(fā)的技術,但我想問問,在你提供的cao作方法和玉明的cao作方法之間,你認為哪個方法最優(yōu)呢?” “難道二者不能并存嗎?”田海濤當然無法否認周玉明那種方法的合理性,但也不想主動承認自己的方法不好,退而求其次,想讓兩種方法同時被采用。不得不說,這種想法既狹隘又天真。 陳耀華有點哭笑不得,“海濤,你真以為這是證明數(shù)學命題嗎?沒錯,中學階段做數(shù)學證明題,無論你用多笨的方法,只要步驟合理地證明出來,老師都會給你分數(shù),但咱們現(xiàn)在做的是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fā),來不得半點虛偽,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最終必須選擇最合理最優(yōu)化的方法,沒有任何面子可講!你那個二者并存的想法,我勸你趁早打消?!?/br> 現(xiàn)實中,自視甚高的人為數(shù)不少,明明自己能力不足,卻不愿學習別人的長處,對誰也不服氣,這種人很難干成大事。在tsm研究室,試驗一組組長馬學遠算一個,那是大家都知道的,實際上田海濤也是這種人,只不過從前他躲在后面,就連陳耀華也沒看清他的本質。 遭到陳耀華的否定后,田海濤并不死心,他開始對周玉明的方法挑起了毛病,“就算分批多次加入引發(fā)劑的方法可行,但也不一定是最優(yōu)最好的,我覺得這種方法很麻煩,每次補加引發(fā)劑,都需要暫停反應過程?!?/br> “這是你的主觀想象,實際上補加引發(fā)劑并不需要暫時停止反應過程,而且整個過程耗用時間不長。你沒注意到嗎?每天你所在的班組接班時,玉明所在的班組早就結束本班的工作了。”陳耀華駁斥道。 周玉明非常謙虛地說:“海濤說得對,我們現(xiàn)在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還有進一步優(yōu)化的必要。本來嘛,設備上的技改只是初步想法,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我認為,在補加引發(fā)劑的方式上,如果采用液相加料,效果也許會更好?;蛘撸尤氲谝慌l(fā)劑,在反應啟動以后,剩余引發(fā)劑不是分批多次加入,而是采用連續(xù)滴加的方式進行補加。不過這只是設想,效果有待考察?!?/br> 陳耀華馬上肯定道:“科研工作就是要敢于大膽設想,小心求證,這是一名合格科研人員的基本素質。海濤,咱們關起門來說話,這里沒有外人,恕我直言,你在這方面就有所欠缺?,F(xiàn)在你是課題組長,項目負責人,如果想在科研工作中有所建樹,你真需要多向玉明學習?!?/br> 田海濤本來想挑毛病,沒想到周玉明不僅虛心接受,而且馬上提出了一攬子改進措施,又一次贏得陳耀華的欣賞與肯定。兩相對比,陳耀華再次對田海濤提出了善意的批評。 陳耀華把周玉明和田海濤召集起來,主要目的是探討解決技術難題的方法和途徑。面對周玉明所在班組已經(jīng)取得的進展,田海濤出于面子和自尊心的考慮,對周玉明的技改措施不以為然,這讓陳耀華覺得不可接受,忍不住對田海濤提出了批評。 老陳認為,田海濤作為組長和項目負責人,缺乏獨當一面的能力也倒罷了,面對來自周玉明的支持和幫助,不僅毫不領情,還拒絕承認對方取得的科研進展,這樣的態(tài)度讓人寒心。 通過小試期間發(fā)生的那件事,陳耀華知道田海濤心胸狹窄,但沒想到他如此固執(zhí),面對試驗結果和實實在在的檢測數(shù)據(jù),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實事求是地承認對方的優(yōu)點和取得的成績,真就那么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