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然而剛剛走出佛堂的門,白道卻忽然面色深沉地湊了上來,低聲道:“公子,宮里出事了?!?/br> 楚藏眉頭微蹙:“出什么事了?” 白道看了看四下,聲音更低—— “陛下……怕是不行了……” 白道這幾個字一出口,夏之秋訝然間睜大了雙眼,再去看楚藏,面色似乎沒有什么大波瀾。 他垂下眼眸來看她。 白道又加了句:“陛下大限將至,點名要見公子?!?/br> 夏之秋趕緊攥著他的袖子,道:“陛下的事要緊,你先去宮里吧,我有燈青陪著,不著急,可以慢慢走回去。” 楚藏抿了抿唇,似乎在斟酌。 “真的沒事,你快去吧!”她再三保證道,“天黑之前我一定回府,不會再像上回那樣讓你擔(dān)心了!” “那我把白道留在你身邊,”斟酌許久,楚藏妥協(xié)道,“我盡量早些回去?!?/br> “好?!毕闹锕郧牲c頭。 于是就這樣,楚藏一路策馬,向皇宮疾馳而去。 自孟卷舒赴死,至今不過幾日光景,皇帝身心重創(chuàng),這幾年來又一直受紫述香毒害而未覺,能捱到這個年歲也算是命長。如今,這場消磨了幾年的大戲總算是要落下帷幕了…… 楚藏的嘴角勾起一絲罪惡的弧度。 這場戲已經(jīng)耗費了他太多時間,總算是到了牽索收繩的時候。君王老邁,膝下無子,而所有沾親帶故的王爺都要么死,要么殘,要么獲罪,偌大山河無主,江山后繼無人,皇帝死后,自己便順理成章地成為攝政王,屆時想要奪取整個天下無異于探囊取物。 這一天,他已經(jīng)等得太久了。 -------------------- 第205章 鼎成龍去 ========================== 南熏殿內(nèi),里里外外圍了好幾重太醫(yī),誰都明白皇帝風(fēng)燭殘年,早已是回天無力的頹勢,再多的靈丹妙藥下去也熬不過今晚了。 可是真話誰也不敢說,個個屏著一口氣,繼續(xù)忙著手里的差事。 皇帝床前清冷,他沒有子嗣,也沒什么親人,經(jīng)年多病的皇后曾來看望過他,卻也因身體抱恙沒能待上多久。她的身子一直不好,鮮少出過宮,皇帝見她憔悴,心中不忍,早早便勸她回宮歇息。 而距離他們上次相見,已經(jīng)三年有余了。 如果說一個荒唐昏庸的帝王心中還存有一絲愧疚,便是這么多年他能留給糟糠之妻唯一的東西了。 病榻前只有忙碌的太醫(yī),卻都沉默著不說話?;实鄣难凵窈芸眨撎摰赝虼矌淖铐敹?,猶如僵死。 民間有個說法,人在死之前會看見這一生最難忘的畫面,他想過很多次,卻沒想到這一天轉(zhuǎn)瞬即至,仿佛上一刻他還是偌大皇宮里那個最卑賤低微的皇子,如今便要帶著一世罵名作古了。 從出生的那一刻,他就注定是帝王家里最沒用的一個。 不知什么時候,忽聞趙內(nèi)侍進來報:“陛下,楚國師到了?!?/br> 皇帝的嘴邊浮起一絲欣慰的笑容,努力想要撐坐起來,最終卻還是沒能如愿,喘著粗氣重新跌回榻上。 他太虛弱了,也早已經(jīng)不年輕了。 “叫他進來吧,”皇帝無力地盯著床幃,“朕有幾句話想要同他說……” 未消多時,楚藏撩袍走了進來。 “陛下……”他的聲音里帶著擔(dān)憂,疾步行至榻前,沒有行禮,宛如家人。 皇帝虛弱地笑了笑,歉疚道:“國師啊,朕不是個好皇帝,這幾年讓你費心了……” “陛下折煞臣了,”楚藏頷首作揖,言行永遠規(guī)規(guī)矩矩,“為人臣,自當為君慮、諫忠言、無二心,陛下于臣有知遇之恩,臣萬死難報,所言所行皆為本分,怎能說是費心?” 他和聲說著,小心端起案前的湯藥吹了吹,羹勺緩緩靠近皇帝嘴邊。 皇帝搖了搖頭,嘆出一口濁氣:“不必了,朕自己的身體朕最清楚……” 而后緩緩看向殿中忙碌的太醫(yī)們,道:“你們也不必忙了,都先下去吧……” 太醫(yī)們連忙應(yīng)聲,行了一禮后次第退出殿內(nèi)。 “陛下想要同臣說什么?” 皇帝眼里的光微弱而渙散,不知停在了何處,緩緩回憶道:“國師……朕上回將你打入大獄,你心里,可曾怨過朕……” 楚藏:“沒有?!?/br> “沒有……沒有……”皇帝嘴里摩挲著這兩個字,聲音蒼老而憔悴,“沒有就好啊……算上這一回,國師已經(jīng)救過朕三次了……每每朕陷于危難之時,國師總能力挽狂瀾,救朕于水火……只是如今,朕大限將至,國師再也不能救朕第四次了……” 楚藏沒有吭聲,垂首將手中的湯藥緩緩放回案前。 “能活到如今這個年歲,朕知足了……只是朕這一生啊……活得很失敗,子嗣都沒有留下一個,江山無繼……” 他問楚藏:“國師,你還記得宣政殿內(nèi)的匾額上題的是什么字么?” 楚藏:“正大光明?!?/br> “是啊,正大光明……”皇帝緩緩說著,言語猶如死水在枯竭的河道中靜靜流淌,“我年少時不懂這幾個字是什么意思,曾經(jīng)付出過很慘烈的代價……渾渾噩噩活到今日,臨了的時候明白了,可一切早就為時已晚……我本就不是人中龍鳳,相貌平平,資質(zhì)平平,卻陰差陽錯做了天下的主人……國師,你比我聰慧,也比我勤勉,日后若有什么迷茫的時候,多看看那塊匾,多看看那四個字,便知道該如何做人……如何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