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牧山答非所問:“勞駕分享點兒生活經驗,升學紅包我給多少合適?” 李浩煜:“……” 談不上重要的事,嗯。 作者有話說: 閱前請知道: *作者會盡量不脫離現(xiàn)實,但本文屬于都市童話,不建議處處代入現(xiàn)實 *攻受年齡差7歲,是彼此唯一,經濟狀況懸殊,之間有特殊因果,非常介意攻受不平等的讀者謹慎閱讀 *知曉提醒后仍然指責作者,作者會不高興(但除了長結節(jié)毫無還手之力) *讀者理解的不一定是作者想表達的,請勿在評論區(qū)隨意避雷 *開坑連更,有推薦后每周一三五更新,周日隨榜加更,時間21:00,請假會提前,捉蟲會回復,修文勘誤都會說明 *一如既往希望大家看文開心!新年快樂 第2章 “小牧先生是你該叫的嗎” 牧山單獨資助一個貧困學生已有六年。 他作為地產大亨的孫輩,拿到mba時大概可以算“人生高光”,明明是在公司做個決策實權聊勝于無的閑職、掛著聽起來高級但虛懸的頭銜,可做什么都能被外人夸一句年少有為。 只有他自己,和像他一樣要什么有什么的朋友,比如和牧山家關系緊密的發(fā)小李浩煜,才知道他基本是屬于不務正業(yè)那一掛的。 但他也有件從成年至今一直在做的事——資助一所鄉(xiāng)村小學。 少爺從私賬里騰出點兒零花錢就能補貼山區(qū)學校整年的開銷,牧山并不在意流水的賬單,也不熱衷于教育事業(yè),他之所以這么做,歸根結底是因為他“離經叛道”的父母。 那所鄉(xiāng)村小學在本市區(qū)200公里外的子陽縣、子陽村,除了經濟不好,其實是個自然風光漂亮、物種多樣性豐富、生態(tài)優(yōu)良的地方。 那里是一些人的旅游選擇、是另一些人的“窮鄉(xiāng)”。 而他父母門當戶對,坐擁社會上層的資源和機會,當年那樣高的學歷、那樣寬廣的前程,捐款不說,非要雙雙跑去吃支教的苦,成天形容粗糙,搞得他和親生爸媽經常對面不識。 牧山少年時還曾憤慨質問一年見不了幾回的至親:“有那么多人去做這些事,為什么非得是你們?” 爸媽話里帶著愧疚和他不懂的堅持:“有那么多人去做這些事,都遠不及我們去做來得更容易和方便。” 牧山時至今日都認為爸媽自詡偉大,因為他只是一個被拋下的小孩,脫去錦衣玉食,心理上和留守兒童同感,他甚至感受得到,他爸媽并不期待他的誕生,如果不是迫于“催育”壓力,他根本沒機會睜眼看世界。 家庭的組建,背后不一定都是水到渠成,無論經濟條件是貧瘠還是優(yōu)渥,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于他而言,他雙親就是沒對他負責,把他扔在外公外婆身邊,自己心安理得追求人生價值去了—— 那他的人生該由誰來引路? 牧山沒解開這個心結,也不想解。 可爸媽在他成年之際早逝,驟然迷茫之下,他還是聯(lián)系了那所學校的校長,捏著鼻子替爸媽掏腰包。 他不是沒有恨意。 恨意之外的那份妥協(xié),大概是他繼承的博愛遺產吧。 子陽村小學的校長叫鄭如蘭,現(xiàn)在年過古稀,無兒無女。 她年輕時奔走于地方政府和上級政府之間,煢煢孑立、踽踽獨行,一步步搭建起外來教師到鄉(xiāng)村支教的橋梁,一生致力于將山區(qū)孩子送往廣闊世界——不僅限于讀書,能讀的讀,不能讀的就學手藝。 牧山認為真正偉大的人不是他父母那樣的,而是鄭如蘭這樣的,不讓兒女牽掛、不讓兒女承擔。 不過這也無法改變牧山的看法,他除必要場合不想踏足學校一步。 牧山不是唯一捐資者,但他是最大捐資者,他的款項主要用于推動建設,另一部分在鄭如蘭的極力促成下,成立了專項資助女童讀書生活的基金會,其他特困男童需要鄭如蘭另尋渠道。 六年前,鄭如蘭例行公事致電牧山時提到,小學時隔多年又出了個聰敏優(yōu)秀、很有學習天賦的孩子,但這孩子家里困難,又不符合基金會資助的條件。 孩子叫樂檸,父母離異受村里閑言碎語,各自進城務工又各自成家,他由爺爺一手帶大。爺爺樂平身子骨不爽利,干不了重活兒,文化程度也低,樂檸因為各種原因讀書耽擱兩年,小學畢業(yè)就十四了。 鄭如蘭說她正在找人扶持樂檸去讀縣城里最好的中學,牧山那會兒大三,在國外花錢如流水,確確實實是本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說他可以。 牧山把這事對李浩煜一提,本以為李浩煜也會無所謂,但李浩煜不支持:“資助什么資助,這跟你給學?;ㄥX不一樣,你單獨給他一百,下回他管你要一千,你給一千,再下回就是一萬,牧少爺,你別以為小地方民風淳樸,見著錢和世面之后,大概率是貪心不足。你不缺錢,但你膈應,幫急不幫窮,知道吧?!?/br> 牧山本也沒打算玩親情游戲,但還是笑說李浩煜傲慢。 “傲慢就傲慢吧,”李浩煜不甚在意,“等你好心栽花、花長蟲,你也得跟我一樣傲慢,我們這種人就是這樣的?!?/br> 牧山微微揚眉,也不知道“這種人”是哪種人,反正聽上去不是什么好人。 一言既出,牧山不至于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