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34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yǎng)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fēng)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若陛下真有此想法,又何必在揚州這樣大動干戈?” “朝廷這樣動一下,鹽法的變革推起來才輕而易舉。否則哪里會有這么聽話?” 皇帝做事從來是都是思慮周到。 而且別的不說, 光是從揚州抄出來的銀子便不會少于五百萬兩。 為了這些銀子,也值得動一次手。 朱厚照也知道這一點。 但他現(xiàn)在要愁的是作為皇帝,他手里持有的財富太多了。 雖然通過加強軍事的同時賑濟最底層的灶戶,可以一定程度上穩(wěn)定局勢,至少不會出現(xiàn)大亂,可財富如此集中,就是富國而窮民,長此以往,后患無窮。 如果花錢再慢一點,加上揚州抄沒得銀兩,內(nèi)帑大抵會超過一千萬兩的存銀。 與此同時,大明這個時候多少還有些白銀短缺的。 如此做法,民間經(jīng)濟大概率會出問題。 官員們走后, 朱厚照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 他在考慮應(yīng)把銀子花出去。 幾萬灶戶以每人三兩銀子算,則需要至少二十萬兩白銀,考慮到這個過程中還是會有侵占,他會多出二十萬,所以這四十萬要花出去。 當然具體需要多少必然是根據(jù)實際情形。 這樣一來,內(nèi)帑大約還有五百二十萬兩銀子。 這還不算在揚州查抄的罪銀……算是很多了。 “……劉瑾,你去將工部和禮部的兩位尚書宣來?!?/br> 劉瑾心疼皇帝,“陛下,今日已經(jīng)疲憊了,要不等明日吧?” 朱厚照不是個腦子壞掉的家伙,尤其這次重病讓他也認識到了一些東西。 干工作不能夠急,連軸轉(zhuǎn),日子長不了。 尤其,他的父皇也是這個例子。 所以稍作思量之后,“那便明日午后吧,將他們放在第一個。” “是?!眲㈣娮约壕谷粍裾]成功,心中不勝歡喜。 他最近有些麻煩,而任何能證明他在皇帝心目中地位的事都是令他高興的。 朱厚照起來扭扭身子。 外面太陽已慢慢落山,午間的燥熱不見。湖邊的小亭又有幾分涼爽。 今日既然不處理政務(wù),稍作休息,繼續(xù)恢復(fù),他便也給自己找了些樂子。 就是叫來秋云與他對弈一番。 晚上再用些清淡的美食、好好睡上一覺,如此舒服多了。 第二日。 禮部尚書林瀚和工部尚書曾鑒按照旨意入宮。 朱厚照臉色又多幾分紅潤,年輕人的朝氣似乎也回來了大半,“……朕想在京師建造一座大些的藏書樓。” 藏書樓一詞更易于古人理解。 “藏書樓?” “嗯。朕知道,朝廷本就有文淵閣用來收藏圖書典籍。不過那是朕讀書學(xué)習(xí)的地方。這次,朕是想為普通的百姓建一座藏書樓。” 林瀚和曾鑒都有些驚奇, 但雖說奇怪……他們也無法反對。說到底這又沒什么不好。 “陛下之意,是用藏書樓教化萬民。” “可以這么說。” 林瀚思來想去不覺得有什么問題,最終還是贊成,“此乃造福當代,澤被后世的善政!如此,我大明禮教文化必定繁盛!” 朱厚照雖然不是很喜歡這兩個老臣,但他們也就是迂腐,并不jian壞。 “朕的意思,藏書樓就在西城選塊地方,離書院近些,規(guī)模也盡量大一些,免得以后書不夠放。當然,如果地方不夠建,那就遠些??傊纫??!?/br> 曾鑒不明白,“陛下,這是要多大?” 朱厚照想了想,“怎么也要能夠容納五千人在這里面同時讀書?!?/br> “五千人?!” 孔子也就三千弟子。 不過朱厚照是按會試的人數(shù)算的,到了科舉之年基本上入京的舉子會有五千人左右。 但人數(shù)是一方面,最重要是大了以后,可以包羅萬象,多放些書。 而且他不會只放儒家經(jīng)典,像是兵書、史書、農(nóng)書、甚至將來會有的經(jīng)濟學(xué)的書、格物學(xué)院出的書等等都會存放。 不過放儒家經(jīng)典以外的書這種事,他不會和兩位老臣講。 現(xiàn)在只說要建藏書樓就行了。 曾鑒對此別無二話,他只有一個說法,“臣聽說陛下設(shè)立了京師規(guī)劃司,似藏書樓這樣超大建筑,是不是也要宋司正那邊一并配合?” 朱厚照點了點頭,“這個沒問題,朕會與其說的。” 此外,藏書樓的性質(zhì)也會是非營利性。 因為是面向普通百姓,實際上會準許所有人進入其中自由免費閱讀。 我們這個民族,對于教育的重視是無以復(fù)加的。這時候也不存在讀書無用論,這時候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但古代讀書也不是件容易事,如果家里窮,那么書從哪邊來呢? 而朝廷營造一個知識寶庫,并對外開放,誰說就不會有讀了兵書的軍事天才和善于經(jīng)濟的內(nèi)政之才涌現(xiàn)? 可以說,這才是未來的驚喜所在。 第三百七十六章 出獄 想要營造一個大的藏書樓,思路固然好,也比推動任何一項觸動利益的改革要簡單容易。 不過真的要做好,卻也沒那么簡單。 朱厚照只是提了一個大概的方向。 可正如工部尚書曾鑒所說,這種事情既然有京城規(guī)劃司存在,那么首先就需要和其一起商議論處。 而且這可不是農(nóng)村蓋土樓,不能夠今天想一下,明天就招上上百個工人動工干活,從選址到建設(shè),其中有很多考慮。涉及幾十萬兩銀子的事情,至少也需要一個具體而細化的方案。 至于宋衡與張池,近段時間一直在拆解京師南城集中蝸居的問題,忽然間工部和禮部找上門說有藏書樓計劃,他們也不由心生興奮。 皇帝陛下志向遠大,英斷圣明,能有心想到這樣一個事情,如何不令他們感到欣喜? “……不過藏書樓,卻并不適合修筑一個整體性建筑?!?/br> 這是京城規(guī)劃司宋衡和張池進來做事的體會。 “朝廷遷居京師南城,其中一個考慮便是那樣集中的居住,房屋又都是木制結(jié)構(gòu),一旦走水,后果便不堪設(shè)想?!?/br> 其實類似的建筑就是皇宮。 紫禁城也都是木制結(jié)果,所以為了防火也是下了大力氣的,各種救火措施都要完備。 宋衡的意思也簡單,“人怕火,書也怕?!?/br> 曾鑒和林瀚聽了不由點頭。 “各種珍貴書籍一旦毀于火海,我們這些人誰不痛心?” 張池建議道:“陛下不同于一般的帝王,藏書樓的計劃也是絕佳,但形式卻也可以稍微改一改?!?/br> “如何改?” “改一個字,由樓改為園?!?/br> 藏書園。 宋衡與他有些默契了,一點就通,“張兄的意思,便是不要將所有書籍聚集存放,而是規(guī)劃一處園子,在其中修筑幾個或十幾個小一點的藏書樓?!?/br> 當然,防火手段必然也上。而一旦有什么意外,藏書園的形式可以把損失降到最低。 曾鑒和林瀚兩位尚書也覺得好,但是一時難以決斷。 畢竟皇帝當初說的是超大型建筑。 沒辦法,那就只能到宮里請圣上裁斷。 而朱厚照聽到這件事的時候,心里又想到另外一茬。 便是這些相對老邁的官員如曾、林之流,其思路確實是不如年輕的少府官員活躍。 天下許多事,不是每一件事都得他皇帝一一過問。 如果什么都要管,那他媽還管個屁。 不然要下面的人做什么? 宋、張則有這種思維,他們會思考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其實也應(yīng)當這樣,執(zhí)行層面的人更加了解過程中的細節(jié),他們提出來的東西往往更加具有cao作性,也更加合理。 而朱厚照又不是真的神人,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若是園子,西城區(qū)怕是要放不下吧?” “正是如此?!睆埑胤A報說:“所以,微臣在想是不是放在南城?南城的窮苦百姓也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