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看周邈突然明亮起來的表情,殿中大秦君臣無言以對。 這要是不把隨行人員安排好,再多派幾千護衛(wèi),可能出了咸陽走不多遠,人就得丟。 李斯開啟了話題,也由他首先發(fā)言:“出行前,吃穿用及車馬,另外服侍的隸臣妾等,必然要安排周全,以免路途受罪?!?/br> 周邈小雞啄米點頭:嗯嗯嗯! “再有隨行者,需得有一人能統(tǒng)籌整個任務,否則出行在外難免意外,到時恐怕不能順利推進任務?!?/br> 周邈點頭:雖然聽起來不太好聽,但也是事實,而且有一個人負責統(tǒng)籌所有事務,他只用配合就行,這樣就輕松多了! 看周邈神情越來越開朗,大秦君臣心中不由好笑。 再次意識到,這還是一個沒及冠的未成年。 無人接話,李斯索性也就繼續(xù)說了:“還需得有一將領(lǐng),領(lǐng)精兵護衛(wèi),以防沿途匪盜及六國遺賊?!?/br> 周邈重重點頭:對對對,出行在外,安全最重要!他可不想都穿越到大秦了,還要經(jīng)歷綁架。 綁架也就算了,就怕有反賊像上次刺殺一樣,直接撕票。 李斯最后又補充一點,“無論在咸陽征選,抑或行到當?shù)卦傩泄蛡?,都應當帶上熟悉道路者?!?/br> “既是重新規(guī)劃馳道,便不宜全走老路、大路,當取直而行,就總有穿行小道的時候。荒野或山間小道,需要熟悉道路者指向引導?!?/br> 嬴政肯定了李斯的建議:“廷尉議是?!?/br> 并迅速決斷道:“向?qū)д撸幈阍谙剃栒鬟x三五可信之人。出關(guān)行遠后,每到一郡或一縣,就在當?shù)刂亟鸸驼埲迦?,令其共同指路?!?/br> 這樣就能有所對照,并互相監(jiān)督檢舉,可不懼向?qū)沈_。 由小見大,嬴政的帝王天資屬實充沛。 又接著道:“另,由武城侯領(lǐng)五千精銳士伍、五百新建騎兵,護衛(wèi)仙使出行。” 大秦現(xiàn)有兩大功臣武將家族,一是蒙恬蒙毅兄弟所在蒙家,其祖蒙驁、其父蒙武,皆有戰(zhàn)功。 一是王離所在王家,其祖王翦,其父王賁,是兼并六國之戰(zhàn)中戰(zhàn)功最卓著的兩位。 武城侯王離率五千精銳士伍,再率新近組建的佩鞍墜鐙釘馬掌的騎兵五百,護衛(wèi)仙使出行,絕對足以保障仙使安全。 而且王離又是知情者,與周邈熟識。 如此安排很恰當。 周邈也很愿意和王離一道出差。 嬴政稍頓之后,又道:“另,仙武侯率武士五十貼身護衛(wèi)?!?/br> 英布是因救仙使首功而獲封仙武侯,觀其行止,對仙使很是信仰推崇,其人又勇武,令其在大軍之內(nèi)率武士貼身護衛(wèi)。 如此安排,更能護衛(wèi)得滴水不漏了。 因此無人反對。 周邈在見過一面英布后,也頗有好感。 但是,嬴政隨即又道:“再令少府若盧令章邯,為武城侯裨將?!?/br> 此處裨將即副將。 雖王離還是為主將,但章邯是周邈預言的‘大秦最后的大將’,是后起之秀,也將是大秦頂尖武將的接班者。 王離的天資恐是不及章邯的。 此時章邯為裨將,在于培養(yǎng)歷練其人,卻也幾乎圖窮匕見—— 來日王離恐怕注定被章邯趕超。 在此之前,王家是會扼制,還是放任? 章臺宮大殿中,頓時一靜。 周邈也察覺到了其中的風云涌動。 無論是歷史上的章邯,還是之前改建咸陽公共設(shè)施任務中,真實接觸到的章邯,周邈都覺得是還蠻好的一人。 就是似乎…… 然而不過兩息之后,王賁和王離父子同時離席,同時長揖。 王賁:“陛下如此安排,正是天衣無縫之舉,必能護衛(wèi)仙使安然無恙!” 王離:“陛下信重,臣定不辱使命!護衛(wèi)仙使安然無恙!” 父子兩幾乎是同時開口道。 言語內(nèi)容,幾乎等同于立下軍令狀。 向嬴政保證,王離絕無不滿,必護衛(wèi)仙使安然無恙。 若有不滿,陷入內(nèi)斗,不盡心護衛(wèi),又怎敢保證必護衛(wèi)得安然無恙? 王離為主將,將擔首責。 不論軍事天資,僅論戰(zhàn)功戰(zhàn)績,王翦更甚武安君白起。 但他戰(zhàn)功卓著卻知進退,功成便退隱,如今多稱病休養(yǎng)在家。 那他的兒子王賁和孫子王離,教導熏陶之下,又怎會是跋扈傲慢之輩? “善。”嬴政似早有預料,卻也表現(xiàn)出滿意之意。 周邈對于分秒之間,涌動的權(quán)謀風云若有所悟,只是暫時來不及一一想明白。 除去章邯任裨將關(guān)乎王離之外,還有一點:“章邯和英布,是否也要成為知情者之一?” 這事不必始皇陛下決斷,周邈自己就回絕道:“如果是指知道我穿越者身份的知情者,那我會瞞得緊緊的?!?/br> 雖然周邈有時嘴上把門不牢,但那只是在始皇陛下和陛下信任的大秦上卿們面前。 關(guān)于他的穿越者身份,他可是沒再多告訴任何一人。 即使是方巖——他從始皇陛下處知曉多少尚未可知,即使是呂娥姁,他也只是說他有‘掐算神通’。 “如果到時有需要泄密歷史的地方,我就說我有掐算神通!” 嬴政給予稱贊:“與人相處時謹慎以待,正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