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46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裴世鉅的確這次不是故意的,不說其他的,獨子還在隴州呢! 李淵在心里來回琢磨了一遍,欣賞的看了眼裴世鉅,才開口道:“詔令,邯鄲王李善,授左武衛(wèi)大將軍,節(jié)制隴州、涇州、岐州三地府兵。” 頓了頓,李淵補充道:“軍報已然入京,遣派信使告知太子,京兆、同洲、坊州三地成軍西進,皆受邯鄲王節(jié)制?!?/br> 楊恭仁笑著說:“陛下放心,懷仁必能破敵,梁賊張狂,但比頡利何如?” 李淵也笑了,讓陳福取來印璽,卻看見了正在撰寫詔令的中書舍人崔信,“懷仁破敵,明歲為其賜婚?!?/br> 崔信手頓了頓,腦海中各種念頭在飛速轉(zhuǎn)動,他先是在暗罵,非要從同洲改成隴州,果然又出事了……你李懷仁難道是個災(zāi)星嗎? 第二個念頭是,裴世鉅你個老賊,遲早要你好看! 第三個念頭是,好了,自家的小白菜最多也就留到明年了,還好妻子已經(jīng)準備的差不多了,心疼啊! 殿內(nèi)眾人好像已經(jīng)看到了一代名將邯鄲王李懷仁輕而易舉大敗梁軍,盡復三洲之地的場景了,而李世民卻悄悄的出了大寶殿,低聲吩咐了秦瓊幾句話。 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變(上) “節(jié)制隴州、岐州、涇州三地府兵?” 此次奔赴仁壽宮報信的是周二郎,他面色古怪的看著蘇定方,咽了口唾沫,小聲說:“郎君實在是……” “少廢話!”蘇定方瞪了眼,但自己也不由喃喃低語,真是邪門了! 從山東到代州再到其朔州,如今的隴州,李善總會身處其中,似乎有一個漩渦將其牢牢扯住,北邊戰(zhàn)報傳來后,蘇定方就覺得懷仁可能又要派上用場了……果不其然。 蘇定方其實心里有些擔憂,梁軍連破三州,后力不足,懷仁節(jié)制諸軍,即使不能速勝,也不會敗北,唯一的問題是,自己不在身側(cè),王君昊匹夫之勇,張仲堅即使有懷仁撐腰,也未必能掌控自如。 更重要的是,適才凌敬匆匆而來,告知陛下許邯鄲王節(jié)制諸軍,乃裴世鉅舉薦……這讓蘇定方如何能安心呢? 不過凌敬對此倒是無所謂,已經(jīng)回到山頂?shù)乃诘吐曄蜷L孫無忌打聽消息……有裴宣機在,裴世鉅這次應(yīng)該不敢出什么幺蛾子。 “詔書即將送去,殿中監(jiān)陳福將與懷仁親衛(wèi)一同趕赴隴州?!遍L孫無忌低聲道:“岐州府兵在雍縣成軍,已然北上?!?/br> 凌敬在心里盤算了下,雍縣位于仁壽宮西北數(shù)十里外,距離隴州、岐州邊界處不遠,雖然岐州府兵也算不上多,但多少能補充隴州兵力。 因為靈州、原州、會州三州淪陷,涇州也有可能面對梁軍的進攻,所以李善實際上能統(tǒng)率的也就是隴州、岐州兩地的府兵,兵力還是挺吃緊的。 不過只要拖延幾日,京兆、坊州、汾州、同洲等地的府兵就會陸續(xù)趕到,至少能手握三四萬兵力,到時候就不用再怕了。 凌敬松了口氣,但眼角余光卻掃見李世民臉上帶著深深的憂慮,“殿下這是……” 長孫無忌搖搖頭,也是一臉的茫然。 就在這時候,山腳處一片sao動,蘇定方親自帶著一個臉上尚有血污的士卒疾步登山,向著大寶殿奔去。 李世民臉色大變,之前得其吩咐去打探消息的秦瓊隨后趕來,附耳低聲道:“涇州兵敗,梁軍北下?!?/br> 數(shù)千梁軍越過原州南下,涇州刺史宇文穎率六千府兵在安定縣北布陣,酣戰(zhàn)三刻,唐軍大敗,幾近全軍覆沒,宇文穎僅以身免逃入縣城。 這個消息一傳來,整個大寶殿都寂靜下來,李淵更是面無人色,袖中的手都在微微顫抖。 雖然是一代開國君王,雖然前隋就身居高位,也曾統(tǒng)帥大軍甚至揚鞭域外,但畢竟已經(jīng)是快六十歲的人了,又被刮骨鋼刀刮了八年了,現(xiàn)在的李淵哪里還有什么拼死一搏的勇氣? 李元吉是第一個開口的,“父親,當即刻回京。” 這句話一出,殿內(nèi)恢復了些許聲響,裴世鉅微睜眼細看,陛下似有動容之色。 畢竟從涇州安定縣快馬南下,一日就能抵達岐州境內(nèi),這個距離,一場奔襲就很可能讓梁師都獲得無比豐厚的回報。 楊恭仁低聲勸道:“千金之子,尚坐不垂堂,況乎陛下乃天下之主?!?/br> 李淵穩(wěn)了穩(wěn)心神,點頭正要下令,殿門處卻傳來一聲厲喝聲,“決計不可!” 李世民身披軟甲,大步入內(nèi),聲如洪鐘,“父親,靈州軍盡沒,梁師都盡吞三州,卻繼續(xù)遣兵南下,分攻隴州、涇州,此事大有可疑之處?!?/br> 李元吉嗤笑道:“二哥是想領(lǐng)兵上陣嗎?” 李世民壓根就不搭理這個蠢貨,他相信,不是所有人都像李元吉這么蠢。 的確如此,李淵遲疑了會兒,低聲道:“難道是沖著仁壽宮來的?” “有可能。”一旁的中書令楊恭仁壓低了聲音,他曾經(jīng)出任涼州總管,在軍略一道上也有成就。 “隴州遭襲,已然引人心生疑竇,如今涇州兵敗……”李世民搖頭道:“梁軍必然南撲仁壽宮。” 李元吉也聽懂了,梁師都一口吞下了靈州、原州、會州,在突厥還內(nèi)亂的時候,在兵力有限的前提下,卻遣派大軍繼續(xù)南下,這是不符合常理的。 唯一的解釋是,梁師都知道李淵如今在仁壽宮避暑,所以才會長途奔襲。 “父親,那更得走了?!崩钤悬c慌,“命岐州總管率兵布防,先送父親回長安?!?/br> 這次李世民不敢再說什么“決計不可”了,只委婉的說:“涇州安定縣南下至仁壽宮距離不遠,如果此時啟程……” 言下之意是,這時候選擇跑路,很可能與梁軍撞個正著,也有可能被梁軍發(fā)現(xiàn)蹤跡,銜尾追擊,在那種情況下,就算有李世民這位天策上將也沒什么太好的辦法了。 在冷兵器時代,一旦出現(xiàn)騎兵追擊的局面,一般來說戰(zhàn)爭的走向已經(jīng)不可避免,戰(zhàn)敗的那一方只能祈禱能跑快點……不一定比追兵跑得快,但一定要比同伴跑得快。 “二郎的意思是……” “立即遣派使者召岐州、坊州、京兆各地兵力匯集,蘇定方有名將之姿,率左右千牛衛(wèi)守御仁壽宮,必能堅守?!崩钍烂裨敿毱饰龅溃骸傲很娺h途奔襲,兵力必然不足,只需蘇定方堅守兩日,必能解圍?!?/br> 李淵目光閃爍沒有應(yīng)聲,心里卻在琢磨,蘇定方就算是當世名將,但手上的左右千牛衛(wèi)也就千把人,能擋得住梁軍的進攻嗎? 雖然目前還不知道來襲的敵軍兵力幾何,但這股梁軍在涇州是擊潰了涇州刺史宇文穎所率的六千府兵的。 能守得住兩日嗎? 各地援軍會那么快抵達嗎? 左右千牛衛(wèi)若是一觸即潰,自己想跑都沒地方跑??! 李世民頓了頓補充道:“岐州在雍縣的兵力已經(jīng)北上,但即刻遣派使者追回,明日或就能來援?!?/br> 李元吉習慣性的要和李世民作對,但他也不傻,仔細打量著李淵臉上的神色,才小聲道:“雖然涇州臨近岐州,但岐州也臨近京兆,快馬奔馳,很快就能抵達京兆?!?/br> “就算敵軍來攻仁壽宮,一旦發(fā)現(xiàn)人去樓空,難道梁軍還會繼續(xù)往長安進發(fā)?” 最后一句話讓李淵恍然大悟,自己未必需要跑回長安,但只要離開了仁壽宮,那梁軍就沒有了目標,難道還有膽子逗留不去,四處打探消息? 而李世民忍不住了,狠狠盯著李元吉,卻沒有開口,他知道對方這個理由不太好反駁,特別是自己這個有軍功欲奪嫡的皇子。 但事情是明擺著的,李淵年近六旬尚能騎射,李世民、李元吉以及秦瓊這些武將自然不用多說,即使是房玄齡、杜如晦、凌敬這些幕僚也行,但還有那些嬪妃呢? 除了嬪妃,李淵這次還帶了好些十歲以下還沒學過騎馬的皇子啊。 甚至臣子中,還有如裴世鉅這種垂垂老矣的……騎在馬上沒人扶著就要倒的。 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變(中) 自李世民入殿后,幾位秦王府幕僚就面色陰沉的聚集在一起,這一次,連平日里常帶笑容的房玄齡也有點面色嚴峻。 雖然有如長孫無忌這樣并不擅長軍略的,但其他的幾位房玄齡、杜如晦、凌敬無一不是人杰,都在第一時間向李世民進言,為今之計,當固守仁壽宮,遣侍衛(wèi)急行,召大軍回援。 無論是岐州成軍的府兵,還是不遠處的邯鄲王李善,都有足夠的能力來解圍……雖然很可能會導致隴州戰(zhàn)局出現(xiàn)不可逆轉(zhuǎn)的惡化。 房玄齡、杜如晦畢竟入唐這么多年了,對李淵也算了解,只看秦王入殿至今還沒有出來,就知道局面很可能向最糟糕的方向滑落……啟程回京,不僅天子尊嚴全失,更有可能被敵軍追擊,或有不忍言之事。 長孫無忌目光閃爍,其實這也是一個機會……不過殿下只怕難離圣人左右,若是不敵,自己這位妹夫總不會每次運氣都那么好,能殺出重圍吧? 凌敬低著頭盯著地面,在心里琢磨,如果李淵遁逃,不管生死如何,很可能會導致關(guān)中西北部一片大亂,到那時候梁師都能趁這個機會,牢牢的把控住靈、會、原三州了。 想到這兒,凌敬有些焦急,突然瞄見一伙人黑壓壓的從大寶殿中涌出,老頭兒讓到側(cè)翼,不引人注意的扯了扯一個人的衣袖。 “凌公?”崔信腳步一頓,順勢往邊上走了幾步。 “是走是留?” “走。”崔信咬咬牙,低聲道:“齊王力勸,陛下決議啟程回京?!?/br> “那后宮嬪妃呢?” “馬車?!贝鬅崽斓模扌蓬~頭泌出冷汗,他雖然不通軍略,但也知道常理,一旦被梁軍追上,那些乘坐馬車的嬪妃插上翅膀都飛不掉啊。 頓了頓,崔信低聲解釋道:“齊王言,梁軍見仁壽宮空空如也,必會退兵?!?/br> 已經(jīng)湊過來的杜如晦一跺腳,“數(shù)千梁軍深入關(guān)中數(shù)百里,長途奔襲,怎么可能輕易遁去!” 凌敬對李淵這個判斷實在也是沒話說了,就算是梁軍看到仁壽宮人去樓空,為了自身能安全的退兵,也必定會窮追不舍,將關(guān)中攪得一片大亂,才有機會亂中遁走。 來不及想太多了,凌敬扯著崔信的衣袖,“詔書呢?!” “什么詔書?”崔信呆了呆才反應(yīng)過來,“圣人還沒用印,應(yīng)該在殿中監(jiān)陳福手中?!?/br> 凌敬深吸了口氣,轉(zhuǎn)頭看向了杜如晦,后者撩起長袍下擺,朝著殿門口疾奔過去。 但很可惜,現(xiàn)在的李淵再也不是那個揚鞭塞外的李淵了,現(xiàn)在的李淵膽氣全失,杜如晦剛剛在一片噪亂中找到李世民,李淵已經(jīng)和諸多嬪妃、皇子下了天臺山。 既然要跑路,那就要趕緊??! 整個仁壽宮全都亂了,到處都是人喊馬嘶,到處都是人頭涌動,李世民與親衛(wèi)們勉強收攏天策府眾人后,立即驅(qū)馬向前,趕上了已經(jīng)啟程的李淵。 “父親,父親!”李世民趕開幾個侍衛(wèi),一臉焦急的說:“孩兒已經(jīng)遣派秦王去雍縣了,不過未必能擋得住梁軍,之前父親詔令邯鄲王節(jié)制諸軍……” 一旁的楊恭仁醒悟過來,開口道:“陛下,京兆未必來得及,若是邯鄲王得以節(jié)制諸軍,或能護送陛下安然返京。” 李淵不由自主的放緩馬速,雖然沒有膽氣,但他并不缺少應(yīng)有的邏輯判斷能力。 如今為今之計,雖然距離仁壽宮最近的是駐守在雍縣的數(shù)千府兵,但考慮到梁軍來勢洶洶,大破三州,又在涇州大敗唐軍,距離岐州最近的隴州府兵是最有希望力挽狂瀾的。 不管是從李善個人角度考慮,還是從在仁壽宮這么多人生死存亡來考慮,都應(yīng)該盡快將詔書送到李善手中。 “陳福,陳福!”李淵放聲大喊,“詔書呢?” 殿中監(jiān)陳福滿頭大汗的驅(qū)馬而來,一臉驚惶的說:“門下裴相用印,還沒來得及……” 聽到這個消息,李世民簡直要咬碎滿口牙,沒想到在如此關(guān)鍵的時刻,裴世鉅玩了這么一手……太歹毒了! 大唐沿襲前隋三省六部制度,中書奉召,中書舍人崔信撰寫詔書,門下審駁,侍中用印……正常情況下,這套流程是不能省略的,這也是為什么當年所有人都知道史萬寶是死于李道玄之手,卻沒人吭聲的原因,沒有經(jīng)過門下省的詔書,按例來說是不作數(shù)的。 此次隨李淵避暑仁壽宮的門下侍中就是裴世鉅,另一位侍中江國公陳叔達留守長安。 在這種時刻,裴世鉅突然扣住了那份詔書。 “還不快去找!” 李淵還在催促陳福去招人,而李世民已經(jīng)不指望了……他不相信,裴世鉅是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