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4
書迷正在閱讀:風月都市情(更新至183章)、玉面郎君系列之玉女山莊(全)、我那美艷風sao的yin蕩小侄女(全)、幼女雯雯日記(全)、yin亂秘史(全)、楊婷婷的官場生涯(官場現(xiàn)形記)(yin娃闖官場)、新官場現(xiàn)形記(情色篇)、女警的復雜任務、武林綠帽篆、石榴裙下的聯(lián)合國(全)
契美尼德王朝時的宗教為祭司階層麻葛所控制,麻葛崇拜阿胡拉·馬茲達,反對惡靈,對死者實行天葬,因此有人把麻葛和反映瑣羅亞斯德教信仰的聯(lián)系起來,認為該教是在阿契美尼德王朝前后時期的信仰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公元三世紀波斯薩珊王朝創(chuàng)建后,瑣羅亞斯德教重新興盛,取得了國教的地位。薩珊諸王都兼教主,自稱阿胡拉·瑪茲達的祭司長、靈魂的救世主等。他們搜集整理希臘化時期散佚的經典,編纂了,使該教教義有了具體、明確的內容。 第338章、聆聽傳奇 五世紀時,該教一部分教徒在瑪茲達克的領導下,進行了一場社會和宗教改革。四百九十一到五百二十九年之間,在波斯和阿塞拜疆等地掀起了大規(guī)模的、持續(xù)不斷的起義。薩珊王朝先后采取欺騙與高壓的政策,起義終于被鎮(zhèn)壓。 公元前四世紀,希臘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波斯進入希臘化時期,瑣羅亞斯德教受到沉重打擊,但在公元元年前后又重新活動,在波斯萬神殿中出現(xiàn)了希臘和波斯的混合神祇,阿胡拉·馬茲達及其僚神成了太陽神、月神等的伙伴,在羅馬統(tǒng)治時期,瑣羅亞斯德教諸神之一密特拉神(太陽神)成為地中海地區(qū)普遍信仰的對象。 公元六世紀薩珊王朝亡于穆斯林,起初哈里發(fā)對瑣羅亞斯德教徒表示寬容,在依法納稅后容許其保持自己的信仰;諾干年后強迫瑣羅亞斯德教教徒改信伊斯蘭教,殘留在波斯本土的該教教徒,被稱為迦巴爾(異教徒),部分通過西域進入中國,使該教在南北朝和隋唐時期盛行于西域。 很多人錯誤地把瑣羅亞斯德教與摩尼教、拜火教混為一談,實際這三者同源但教義不同甚至略有沖突。就如同猶太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關系。據(jù)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統(tǒng)計,約有一點七萬人分布在伊朗南部的耶斯德和格爾孟等地;另一部分教徒從八世紀初由波斯遷往印度西海岸古扎拉特等地后,與迦巴爾失去聯(lián)系,至十五世紀中葉后又恢復聯(lián)系,十七世紀后,他們在孟買附近形成一個獨特的社會集團,被稱為帕西人。據(jù)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統(tǒng)計,帕西人約有十萬,大都經營工商業(yè),在印度經濟生活中有重要影響。 阿胡拉·馬茲達(Ahura Mazda)是瑣羅亞斯德教的最高神,又名歐馬茲特(Ormuzd)。阿胡拉·馬茲達在善惡二元論中是代表光明的善神,與代表黑暗的惡神阿里曼(Ahriman)進行長期的戰(zhàn)斗,最后獲得勝利。 創(chuàng)世分為七個階段:天空、水、大地、植物、動物、人類、火。為了戰(zhàn)斗,阿胡拉·馬茲達創(chuàng)造了世界和人,首先創(chuàng)造了火,瑣羅亞斯德的出生是善神阿胡拉·馬茲達勝利的結果,瑣羅亞斯德的精髓每一千年產生一個兒子,他指定第三個兒子為救世主,以徹底肅清魔鬼,使人類進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國”。 按該教經典之一,謂宇宙自亙古以來善、惡二神即已存在,中間間隔為虛空,二者相互斗爭,于是開始了創(chuàng)世過程。該教神話把世界歷史分為四個階段,每段三千年,共一萬兩千年:第一階段(最初的三千)中,阿胡拉·瑪茲達創(chuàng)造精神世界,而無物質形式,皆為原型;第二階段(三千年至六千年)中,雙方在物質世界戰(zhàn)斗,安格拉·曼紐殺死了原牛,原牛的骨髓產生了植物,其“種”被提純后產生益畜,后他又殺死原人伽玉瑪特,其尸體化為金屬,其“種”經提純后保存,四十年后生了人類最初的一對男女始祖,其狀如大黃(多年草本植物)一樣,緊密擁抱在一起,并繁衍了人類,但他們受惡神之引誘而墮落;第三階段(六千至九千年)馬茲達與安格拉·曼紐進行了激烈斗爭,互有勝負。在第九千年時,依善神的意志,瑣羅亞斯德誕生,其誕生標志著世界將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將宣揚該教,率眾與黑暗作斗爭,抑止惡神;第四階段(九千年至一萬兩千年),瑣羅亞斯德教將廣傳世界,繼續(xù)斗爭,為拯救世人,瑣羅亞斯德的第三子將于此階段末降生,成為“義”的化身,即“救主”,他將徹底清除惡魔,取得最后的勝利,引導人類進入光明、正義與真理之國,此亦即該教之最高理想,這些神話后來被其他宗教繼承,如猶太教之救主將降臨、建立理想的千年王國有雷同之處。 該教主張在善與惡的斗爭中,人們站在哪一方面,具有個人的自由意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死后之待遇如何,據(jù)生前崇拜馬茲達之虔誠程度與個人表現(xiàn)而定,佛教亦繼承了此種思想,該教還把人生前的活動分為思想、言論、行動三類,每類中均有善惡兩種,并將其與天堂、地獄相聯(lián)系,“行善者得善報,行惡者得惡報”。 從善者將逐步進入天國,首進天堂之善思天,次進善語天,繼進善行天,最后步入光明天,即永恒之天堂。該教還相信靈魂轉世,據(jù)說人死后其靈魂在其尸體上停留四天,以檢查其一生之思、言、行,第四日進入裁判之橋,有群狗守護,如其為善者,將有少女迎接,引至天堂之路;如是惡者,迎之者為女鬼,將其引上地獄之途,永受沉淪之苦。這說明該教已出現(xiàn)世界宗教之萌芽,信徒之得救與否非與生俱來,而是取決于信仰及生前之思想、言論、行動。 審判分為兩種:其一是人死之后第三天,由一位名為Daena的女神帶往“裁判之橋”接受審判。Daena為良知之意,審判之后,善人進入天堂,而惡人則進地獄,而善惡混雜的人,則進入第三境地,該地陰暗,沒有快樂,也沒有悲 傷。其二是:所有靈魂在世界末日時都要最后受一次最后審判,人的靈魂可以蕩除罪惡而復活。 瑣羅亞斯德的二元論學說對于以后在波斯和中亞地區(qū)流行的摩尼教,中東地區(qū)的閃族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中的異端諾斯替派,希臘羅馬哲學中的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都有過不同程度的影響。 瑣羅亞斯德教的主要經典是(Zent-Avesta),又稱,是研究波斯宗教之唯一典據(jù),教義概括為神學上的一元論和哲學上的二元論,認為宇宙初期有善惡兩種神,善神為阿胡拉·馬茲達,意思為智慧之主、光明、生命、創(chuàng)造、善行、美德、秩序、真理的化身,惡神為安格拉曼鈕,是黑暗、死亡、破壞、謊言、惡行的化身,最后善神擊敗惡神,成為世界唯一存在的主宰,波斯古經除了記述伊朗的宗教神話、贊歌、禮儀、戒律外,還包括其民族起源、歷史、民間傳說、英雄史詩等內容;波斯宗教中對天使、魔鬼的描述以及其末世觀念和末日審判等之說,無疑都對當時的猶太教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后來更為基督教所繼承。 阿維斯陀之意與印度吠陀相同,乃智識之謂,圣特為注釋之義。圣特語,即波斯古圣語,但此注釋書圣特卻是用帕拉維(Pahvi)語言寫成,即波斯語,主要記述瑣羅亞斯德的生平以及教義,原有二十一卷,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認為,信仰瑣羅亞斯德教的波斯人作戰(zhàn)太勇敢,故毀瑣羅亞斯德教所有經典,所幸存下來的阿維斯陀僅有一卷,而在希臘留有的一部完整二十一卷抄本后來散佚,在波斯薩珊王朝期間,瑣羅亞斯德教復興,這一卷被拼湊、補齊成為二十一卷,但與原來的版本已不可同日而語。 公元三世紀初安息王朝的伏洛奇薛斯一世曾下令重新收集、整理,把口頭流傳的內容用文字記錄下來;薩珊王朝建立后,這項工作又繼續(xù)進行,在沙普爾二世執(zhí)政時期最后完成二十一卷,該經主要記述瑣羅亞斯德的生平和教義。 現(xiàn)有的為九世紀以后用中古波斯的帕拉維語(缽羅婆語)翻譯和寫作,由若干分散的經典匯集而成,分為六個部分:一、耶斯那,即祭祀書。祭司向神供獻祭品時所唱的贊歌,是的主體;其中(意譯為)是整部經的最古部分,共十七章。它所使用的語言、韻律、格式與其他部分都不一樣,主要是韻文。很多學者認為,它是公元前六世紀上半期或中期,甚至更早的作品,據(jù)說是瑣羅亞斯德本人說教的記錄,因此是教徒日常必讀的經文;二、維斯帕拉特,即眾神書,也稱為小祭祀書,內容是有關對各種守護神等的贊頌;三、維提吠達特,即驅魔書;四、耶斯特,即贊頌書,內容是對各種神祇和天使的贊頌;五、庫爾達,也稱“小阿維特斯陀”,即短的贊歌或祈禱書;六、其他零星和片斷的頌歌,從內容看該經是波斯古代宗教神話、傳說、歷史等的匯集,有些在瑣羅亞斯德以前就已出現(xiàn),瑣羅亞斯德教則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加以編纂。 此外還有用帕拉維語、波斯語或印度地方語寫作的經典和歷史文獻:,為提要,成書于九世紀;,有瑣羅亞斯德教百科全書之稱,闡述該教哲學、道德和教史等,成書于九世紀;描述世界的創(chuàng)成、被創(chuàng)造物的性質、善與惡、末世審判等,成書于九或十一世紀,現(xiàn)存有波斯和印度的文本。另外瑣羅亞斯德教徒從波斯遷居印度后用波斯語或其他文字寫作的及(現(xiàn)存最早的是一千六百九十二年寫本),敘述瑣羅亞斯德教的分派和向印度次大陸傳播的歷史等。 第339章、曾經信仰 該教以光明之象征“火”為崇拜對象,火是阿胡拉·馬茲達的兒子,是神的造物中最高和最有力量的東西,火的清凈、光輝、活力、銳敏、潔白、生產力等象征神的絕對和至善,因之火是人們的“正義之眼”,對火的禮贊是教徒的首要義務。他們不建神廟,不造神像,但有專職祭司,稱麻葛,是圣火與祭祀的管理人員,他們主持祭禮,行禮儀,敬奉圣火,使之長明不熄,在古波斯,圣火還有祭司、貴族、騎士和農民的等級之分,代表不同的權利,在伊朗、印度的拜火廟中都設有祭臺,在教徒家中和工作場所也燃點圣火,點燃和保存圣火都要舉行繁復的儀式,并使用特制的器具,最壯觀的是在伊朗利用天然氣修建的神廟,四方的神廟四角有四根連接天然氣井的管道,在廟頂四角有四個日夜燃燒的火炬,日常點燃和保存神火要經過繁復的儀式。 新生禮,該教規(guī)定男女到七歲(印度)或十歲(伊朗)時要舉行入門儀式,由祭司授與圣衫和圣帶作為教徒的標幟,圣衫用白麻布縫合,前后兩面象征過去和未來,含追思祖先、嘉惠子孫之意,圣帶代表正確的方向,用七十二支羊毛線織成,長度能圍腰三圈,七十二支象征的七十二章,三圈指善思、善語和善行,圣衫和圣帶要終身佩用,以示不忘。 清凈儀式通??煞譃槿N: 小凈:教徒在起身、便溺、進膳前后要洗滌身體裸露部分并誦讀經文; 大凈:在新生禮、結婚或分娩時要在祭司主持下進行全身沐浴; 特凈:主要為將從事神職工作或搬運死尸者舉行,須有祭司二人主持,在一條狗的注視下,用水、砂、牛尿等進行沐浴,以此滌除心身污穢和驅除惡靈, 一般歷時九天。 該教視水、火、土為神圣,故反對水葬、火葬和土葬而實行“天葬”(或稱鳥葬)這是波斯古代葬禮的遺俗,教徒死后,尸體要送入“寂沒之塔”,塔一般建筑在山丘上,塔頂安放石板,塔中有井,塔內分內中外三層,分別安置男、女和小孩的尸骨,舉葬時,神職人員與抬尸者將尸體赤身裸體移至塔頂,聽任鷹鶩啄盡尸rou,然后將骨架投入井xue,該教認為“寂沒塔”為眾惡神嬉戲之所,信徒不得涉足該塔,凡接觸者必須行潔凈禮,事實上,寂寞塔在一九七八年就很少被使用了。此后所有瑣羅亞斯德教徒的遺體均被葬在寂寞塔前的墓地里。 石窟瑣羅亞斯德教在薩珊王朝時盛行于中亞各地,世紀中葉穆斯林統(tǒng)治波斯、占有中亞后,大批教徒向東遷徙,新羅僧人慧超適路過中亞,在中記載:“從大食國已東,并是胡國,即安國、曹國、史國、石騾國、米國、康國……總事火祆?!碑敃r中國新疆的高昌、焉耆、康國、疏勒、于闐等地也流行該教。 在唐以前的中國的經典、史籍中,已可找到有關火祆教的記載。但一般認為,波斯于五百一十八年通北魏,與波斯鄰近的滑國(今阿姆河南昆都斯城)于五百一十六年通梁,這兩國皆信奉火祆教,因之火祆教傳入漢族地區(qū)的時間當在五百一十六年到五百一十九年間,火祆教崇奉之神在北魏、南梁時被稱為天神、火天神、火神天神或天神火神;到隋末唐初才稱火祆,以此表示它是外國的天神。 該教傳入中國后曾受到北魏、北齊、北周、南梁等統(tǒng)治階級的支持,北魏的靈太后率領宮廷大臣及眷屬幾百人奉祀火天神,北齊后主“躬自鼓儛,以事胡天”。因此,在京都(鄴,今河南臨漳縣)出現(xiàn)了很多奉祀火祆的神廟,一時蔚成風氣。北周的皇帝也曾親自“拜胡天”、“從事夷俗”。從北魏開始,北齊、北周相繼在鴻臚寺中設置火祆教的祀官,唐朝在東西兩京都建立祆祠,東京有二所,西京有四所。在這些祠廟中“商胡祈福,烹豬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極一時之盛。另外,在絲綢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