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水泥蓋子做得并不嚴實,而且留有一條條細小的方形縫隙,正是能讓水下往下流卻不會卡住腳的寬度。 下水道才建好, 余槐縣的居民便覺著出好了, 以前的水倒在房前屋后, 少不得要漚得泥巴發(fā)爛發(fā)臭, 容易滑倒還遭蒼蠅, 而現(xiàn)在有了下水道,倒出去的水就隨著縫隙流進了溝中,半點都不會積水,不到片刻倒水的地方就干了。 只是光倒水可以,水中摻和著菜葉碎渣就不行,哪些渣子沖不進下水道,會堵在外頭, 縣衙下了令呢,只讓他們倒濾干凈的水。 余槐城百姓聽此要求并不以為然, 因為沒有哪戶人家有多余的糧食倒走的, 便是人不吃的菜根也會有婦人在洗菜時細細的從水盆中撿出來喂雞。 縣中的公共廁所也建好了,有好事的百姓早在建造初期就進去過,回來后和街坊鄰居們八卦, “東家忒豪氣了,那茅廁都是用實實在在紅磚蓋的,看著可比咱們這些黃泥筑的房子結(jié)實暖和得多!” 因為他這句話,不少好奇青磚廁所的百姓紛紛去打卡尚未建成的廁所,待看見只是個雛形的茅廁后,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嘆,真和自家那底下一個大坑,頂上搭兩塊木板的茅廁不同。 東家修的茅廁,紅磚修建的墻體,底下鋪的是和下水道用的一樣的叫水泥之物,茅廁被半人高的水泥板隔成一個個的小隔間,隔間中間是坑位,在茅廁外面還裝的水管,聽修茅廁的人說,這是預(yù)備為上完茅廁給人洗手用的。 瞧瞧!這一樁樁一件件,忒講究了,知道的是在修茅廁,不知道還以為在修祖宅呢! 就茅廁那外側(cè)那刷得雪白的墻壁,比好些百姓家中用來傳家的祖屋還好呢! 說完茅廁,再說那街上的大道小巷,全都給鋪上了那叫水泥的東西,剛鋪那兩日,街邊常能看到縣衙的官爺在值守,就怕有人不小心上去踩了腳印,百姓們出門都只能從預(yù)留的小路上走,待水泥路完全變干了后才被允許上路。 百姓是最精明識貨的,腳一踏上去便知道好賴,這水泥路雖是麻煩奢侈了些,但著實比泥巴路好得太多,也是東家舍得,才能將這么好的東西大喇喇的鋪在街上給他們這些老百姓使用。 在百姓們還沉醉在新奇中時,縣衙的招工考試開始了。 針對每個崗位的不同,分別出了不同的考核方式,技術(shù)崗便考技術(shù),文職崗便考學(xué)問,有了顧月照的畫大餅,原本不受重視的村長等基層崗位也不在是無人問津的狀態(tài)了,雖還是不如各個助理搶手,但好歹是有人報名了。 文職崗位的看題是顧月照出的,形似科舉考試中的策論,她提出問題,考生寫出解決之法。 能寫得風(fēng)花雪月的詩句和錦繡文章是大才,但卻不是她想找的人,顧月照要的是真正能干實事的人,文學(xué)素養(yǎng)再高,沒有自己想法和能做實事的人對于她來說就是外強中干,繡花枕頭一個。 所以不少人拿到考卷的當時都愣了,偌大的試卷上只有五道題,第一道是淺論大齊現(xiàn)況?出題這么大膽么,明目張膽議論朝廷之事?但眾考生想起顧東家曾經(jīng)女反賊的名聲又覺得挺合情合理。 第二道是談余槐城生存之道?果然不愧顧東家,出題就是與眾不同。 第三道和第四道是土豆和玉米的種植方法。 考生,“……”他們是讀書人,不是老農(nóng),如何能知道怎么種地?? 若說前面四題還在能理解的范圍之內(nèi)的話,第五道便是離譜了。 只見他是這么問的。 現(xiàn)余槐城修橋和修路共同耗水十五噸,每噸水一兩銀。因修路過程中器具的損壞需專人修理,總共耗用工時二十時,每時一兩銀,問余槐城修橋和修路各擔(dān)水費幾兩銀,各擔(dān)修理費幾兩銀? 在場的考生看見這題都直撓腦袋,這看都看不懂,談何解題?便是秀才奚黎也沒能讀懂題意,一腦袋問號。 五道題的答題時間是一個時辰,若不論題目內(nèi)容,聽起來是挺充裕,但實則這考試五道題目都不簡單,不說一個時辰了,便是再花上三天來解也是可以的。 這題不說難住了前面考試的考生,就是后頭的從青鹿谷來幫忙的夫子們也被難住了。 “啟華,最后一題你有何見解?”烏四娘是真的看不懂,明面上看著是不難,但她總覺得沒那么簡單。 姚啟華便是曾經(jīng)負責(zé)幸福小鋪后頭被顧月照硬性要求轉(zhuǎn)崗負責(zé)谷中記賬的郎君,他哭喪著臉,“我還沒學(xué)到這。” 烏四娘聽罷,同情的看了一眼年紀輕輕便一臉滄桑的他。這孩子自從接了谷中的帳后,日日夜夜在賬本中打滾,偏偏阿月要求高,一言不合就讓他重做,年紀不大,頭發(fā)倒是掉了不少,以至于現(xiàn)在他出門都要帶一個瓜皮小帽,就怕人看見他光禿禿沒幾根毛的腦袋。 兩個時辰既快又煎熬,待出了考場時,眾人都忍不住呼出一口氣。 有認識的剛出了考場便忍不住相互交流了下題目。 “懷才兄考得如何?!?/br> 被問之人苦喪著臉搖搖頭,一切盡在不言中。 而烏四娘這邊收了卷后則立馬叫人送去了始安城,他們中是沒人有能力批閱這些卷子,唯一有的譚見青也去了始安縣,便只能阿月自己來了。 始安縣。 在蓋每個工坊時,就已經(jīng)有從余槐縣抽調(diào)過來的經(jīng)驗充足的工人在招工,待工坊建成時,人也招好,只需產(chǎn)品加工出來便可開業(y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