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路(科舉) 第151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今日不宜成仙、太子妃她權(quán)傾天下、青梅竹馬文里的女配、閃婚老公白算計、心動難忍、你所呼叫的師叔祖正忙、穿成龜,她靠挨打拉滿防御、我在師徒虐文里當綠茶、在豪門當貓的日子、去冰加糖
周如玉吩咐了小丫鬟小心看護著,別讓春苗把表小姐給啄了,丫鬟連忙應(yīng)下。 大人們說起正事來。 “玨哥兒今年就要下場鄉(xiāng)試了?”謝之縉把視線從自家閨女身上收回來,問道。 沈伯文“嗯”了一聲,點了點頭,道:“他今年十七,雙清先生上回寫信給我,說可以讓他下場試一試,總歸年紀還小,哪怕不中,也是一番經(jīng)歷。” “雙清先生這話說得很是。” 謝之縉也頷了頷首,不過隨即又笑著道:“不過依我看,玨哥兒也不一定就不中,小三元都中了,他可是難得的讀書種子,連我在京都都聽說了,紫陽書院的雙清先生收了個天資絕佳的學生,逢人便夸?!?/br> 沈老太太聽不懂高深的東西,但夸自己大孫子的話還是聽得明白的,滿臉都是高興,聽著就連連點頭,“就是,我家玨哥兒讀書比他爹當年可厲害多了,一背就會,桃花村那個章先生也夸呢。” “岳母說得是。” 謝之縉笑瞇瞇地附和起來。 沈伯文卻有幾分無奈,還好玨哥兒此時還在書院,不在這里,搖著頭道:“大周人杰地靈,小三元并不稀奇,鄉(xiāng)試卻不一樣,是科舉的一道大坎兒,多少人從少年考到白頭,都沒能拿到一個舉人的身份,玨哥兒盡力而為便是?!?/br> 在場其他人,聽罷就想起了他鄉(xiāng)試連續(xù)落榜三次的事來,就連沈老太太,也頓時不敢把話說死了,萬一玨哥兒像他爹的運道這么不好呢? 呸呸呸,不可能,他們沈家現(xiàn)在可跟以前不一樣了,玨哥兒的運道肯定好! 說罷玨哥兒的事,沈伯文又關(guān)心起二房兩個侄子的學業(yè)來。 他親自??歼^,但不知是太過緊張還是別的什么原因,兩個侄子答得并不怎么好,磕磕絆絆不說,內(nèi)里的含義也一知半解。 謝之縉倒是經(jīng)常會抽時間去謝家族學中上課,此時聞言便斟酌了一番,才道:“瑢哥兒和理哥兒,在讀書上,恐怕沒有那么大的天分……” 說著說著,他也嘆了口氣,先前跟族學的先生說過話,先生們也說,這兩個孩子,恐怕能考上秀才就算不錯了,若是運道再好些,舉人就頂天了。 沈家下一輩在讀書上的靈氣,怕是都集于沈玨一人身上了。 不過無論是謝之縉,還是沈伯文,都對這件事的遺憾有所預(yù)料,他們一個出身農(nóng)家,一個謝氏族學中也收留了不少平民子弟,見的多了,自然知道讀書這件事,并不是全靠勤奮就行的,別說普通人家,就連朝廷官員家中,家中子弟們也不是各個都能成材,能出一個秀才也是極好的事,何況舉人呢?進士更是不容易了。 他們在這邊聊子侄們的讀書事宜,沈蘇與周如玉姑嫂二人卻在說另一件事。 她們?nèi)缃穸际俏迤芬陨瞎賳T的家眷,景德帝的萬壽節(jié)也是有資格參加的,正約了到時候隨著謝夫人一塊兒過去,畢竟是頭一回參加宮中的宴會,有個相熟的長輩帶著再好不過。 第一百四十一章 距離京都三十里處的一處驛站, 胖乎乎的驛丞捧著肚子,從臥房里走出來,一眼就瞧見了正站在院里偷懶的兩個手下, 不由得罵起來:“院子里臟成這個鬼樣,怎么還沒掃!” 說著臟,其實也沒太臟, 畢竟現(xiàn)在不是春秋那會兒,揚塵不怎么多, 也沒什么枯枝爛葉。 不過他吼了這么一嗓子,正躲在廚房門口打牌的兩個人還是趕忙站了起來,一個忙不迭去劈柴, 另一個瘦高個兒笑嘻嘻地回了一句:“大人,我肚子疼,先去趟茅房。” 說完就趕緊溜了。 胖驛丞從鼻子里哼了一聲,甩了甩手,暗罵一句:“真是懶驢上磨屎尿多!” 說罷就踱著步子往前頭去了。 他嘴上不饒人,脾氣卻是不錯, 并不克扣手下人, 因而罵歸罵, 手底下的人都不怎么怕他。 走到前頭,屋里坐了一桌人, 看那穿得灰撲撲的衣裳,桌邊擺著的帽子,胖驛丞把手揣到袖子里, 心里頭估摸著, 這些人應(yīng)當是從外頭回京都送信兒的驛兵們。 “老牛, 給咱們上兩壇酒!” 里頭竟是還有個熟人, 拍了拍桌子,對胖驛丞大聲道:“不要那些饞了水的,要你親自釀的好酒!” 胖驛丞還沒搭話,這人的同伴們也你一嘴我一嘴地附和起來:“就是就是,好不容易等到李頭請客,上好酒來!” “哈哈哈,今個兒是陛下的萬壽,咱們也松快松快?!?/br> 胖驛丞擺了擺手,沒好氣地道:“我自個兒釀的就剩一壺了,老李你要不要?” “就剩一壺?”那被叫老李眉毛倒豎,十分不信的樣子:“前頭不是釀了許多?你可莫誑我!” “誑你作甚?!?/br> 胖驛丞沒走過去,就靠在門框上,耷拉著一張胖臉,道:“就前幾日,兩江總督派了人進京給咱們陛下賀壽,運了好幾大車的東西,來了不少人,要的都是好酒好菜,你說我能不給嗎?” 他這話說罷,老李不由得撇了撇嘴,不得不偃旗息鼓:“一壺就一壺吧,也行,快快上來。” 胖驛丞正要走到后院去拿酒,門口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他腳步頓時一停,轉(zhuǎn)身往門外走去。 驛站外的草棚下頭還有個拾掇草料的驛卒,也循聲望去,這一瞧,不由得目瞪口呆。 只見不遠處一匹載著人的馬疾馳而來,馬蹄所過之處,揚起陣陣塵土,馬上之人身上還插著代表急報的紅色鑲黑邊的三角旗,幾息之間,連人帶馬便停在了驛站門外。 這馬幾乎是在被勒停之后就癱倒在地,馬上人也滾了下來,聲音沙啞著開口:“快,邊關(guān)告急,快幫我換馬!” 驛卒怔忡之間,只聽得驛丞一聲大喝:“還愣著做什么!快去牽馬過來!” 話音落下,驛卒登時清醒過來,趕忙拔腿往后面馬廄跑去。 驛丞也沒閑著,胖胖的身軀此時極為靈活,三步并做兩步就跑到屋里,提了一壺涼茶又跑出來,替還在地上尚未起來的驛兵灌到口中。 一壺涼茶下肚,嗓子里因干渴而泛起的血腥氣也被壓了下去,驛兵沙啞著道了聲謝,見新馬也被牽了過來,話不多說,就踉蹌著翻身上馬,繼續(xù)往京都的方向疾馳而去。 一人一馬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視線中,徒留被馬蹄揚起的塵土還浮在空中。 胖驛丞又把手揣進了袖子里,搖了搖頭,長長地嘆了口氣。 “老大,你嘆什么氣啊?” 方才的驛卒也跟著他看,就是沒看明白,撓了撓腦袋,半晌后不解地問道。 “邊關(guān)告急,又要打仗了啊……”胖驛丞面色不大好看,也不想多說,說罷就轉(zhuǎn)身往里頭走去。 他還得給老李拿那壺酒呢。 門外的年輕驛卒卻后知后覺地“哦”了一聲,隨即又走到草棚底下去整理草料,嘴里不住嘀咕著:“邊關(guān)不是老打仗嗎,有什么稀奇的,反正離咱們這兒還遠著呢……” …… 傍晚時分,京都城中百姓們結(jié)伴出游,大街小巷上都是摩肩擦踵,崇明坊中還掛起了花燈,今日是萬壽節(jié),難得不宵禁的日子,各處茶樓,酒樓中皆是熱鬧非凡。 至于朝廷中五品以上的官員及其家眷們,卻是要進宮參宴,為景德帝賀壽。 沈伯文如今身為正三品的戶部左侍郎,自然也在其中。 歌功頌德的賀壽活動結(jié)束,未時,景德帝便在通明殿設(shè)宴,宴請百官。 壽宴有二十道熱菜、二十道冷菜、湯四道、小菜四道、鮮果四道、瓜果蜜餞二十八道、各色點心面食二十九道,共計一百零九品。菜肴包括豬、鹿、羊、雞、鴨、魚等rou食,輔以蘑菇、燕窩、木耳等山珍。[1] 沈伯文冷眼瞧著,桌上這些熱菜從布置好到他們賀完壽以后入座,雖不至于像寒冬臘月那般上面的油脂結(jié)成一片,但也是半點兒熱氣不剩了,尤其是葷菜們,著實讓人沒什么胃口。 但皇帝賜宴,在這種場合,卻不能不吃,如若不然,給你頭上套一個不敬的罪名也不是不行。 他便只好撿了蜜餞和點心吃一吃,腹內(nèi)空空,吃點蜜餞也好避免低血糖,水果卻不敢多吃,怕吃多了內(nèi)急,在宮中多有不便,能避免的麻煩還是避免的好。 不過宮中的點心味道確實不錯,他嘗了塊兒棗泥山藥糕,口感軟糯,味道微甜,倒是很合他的口味。 放下筷子,他抬頭看過去,正瞧見斜對面坐著的陸翌,看對方也只淺嘗了幾口點心,便不由得了然,看來大師兄也是宮中宴會的??土恕?/br> 開宴之前,百官們便集體向景德帝敬了一杯酒,宮中今日所準備的酒口味清冽,度數(shù)應(yīng)當不怎么高,沈伯文飲了兩杯之后,面色如常,甚至覺得還能再喝幾杯。 不過也是,百官之中肯定有酒量不好的,若是準備的酒水度數(shù)太高,萬一有誰喝醉了,御前失儀,出了丑就不好了。 宴席上氛圍還算不錯,沈伯文坐得有些遠,他自己雖然已經(jīng)是三品高官,但宮中的宴席上,還有不少宗室成員以及勛貴們,論地位,自然是他們坐在前方。 沈伯文看不太清景德帝的神色,只覺得對方今日的心情似乎還算不錯。 宴席上并不缺飽學之士作詩賀壽,幾番之后,景德帝便起身去了后殿,與太后皇后還有后妃們一道,留下太子替他與百官們同樂。 待到太子端著酒杯站到沈伯文面前時,他不由得在心中嘆了口氣,這杯酒是不能不喝的,他只希望自己今晚不會喝醉。 “多謝殿下?!?/br> 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沈伯文溫聲道。 太子李煦眼帶笑意,同樣飲盡了杯中的酒,道:“沈大人太客氣了?!?/br> 他近來心情也不錯,有母后在中間斡旋,他與景德帝的父子關(guān)系不說恢復(fù)如初,卻也緩和了許多,如若不然,今日留下來替景德帝招待百官的,就不會是他一個人了,說不定還要讓燕王也摻上一腳。 身為太子,并不是每個來參加宴會的都能被他敬酒一杯的,大部分都是對方喝,他不用喝,也就是沈伯文頗有才干,被他看在眼中,再加之上次賑災(zāi)事件相處出來的情誼,才喝了這杯酒。 旁人不知其中內(nèi)情,見沈伯文能與太子對飲一杯,不由得心生羨慕。 宴席上不是什么好好聊天的場合,李煦同沈伯文簡單說了幾句話,便走開往下一人面前去了。 沈伯文心下松了口氣,也樂得自在,準備去尋謝之縉說說話。 就在此時,忽然從殿外走進來一個腳步匆匆的內(nèi)侍,瞧見太子便是眼睛一亮,趕忙走近,不知在他耳邊說了些什么,方才還笑容溫煦的太子登時便面沉如水,臉色難看極了,將手中的酒杯擱在桌上,對百官道了聲失陪,便離開這里。 看樣子,仿佛是往后殿的方向去了。 沈伯文站在原地沒動,垂下眸子,陷入了沉思。 “在想什么呢?” 耳邊傳來謝之縉的聲音,他抬眼看過去,見對方雙手負在身后,面帶疑惑地看著自己。 沈伯文搖了搖頭,語氣極輕:“在想方才之事。” 方才之事,自然便是剛剛那個內(nèi)侍進來對太子說了什么,也不知道是什么樣的消息,能讓一貫脾氣溫和的太子臉色變得那樣差,甚至拋下宴上的百官們,離開這里去尋景德帝? 想來應(yīng)當是一件大事了。 不管是沈伯文,凡是能把官做到這個份上,能進宮為景德帝賀壽的官員們,自然沒有一個蠢人,都在心中猜測,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大事? 這個疑問沒有讓他們困惑太久。 約莫一炷香的時間過后,他們就都知道了是什么事。 ——邊關(guān)急報,大戎在七日前突襲邊關(guān),風陽城失守,守將杜明殉職。 百官震驚,卻都不敢互相議論,殿中一時之間氣壓低得可怕。 不多幾時,便傳來景德帝從后殿回了西苑,召集太子、燕王與內(nèi)閣眾臣議事的消息。 此時還沒到末時,本來還不到宴席散場的時候,但出了這樣的事,自然也只能先行散了,除了內(nèi)閣幾位閣老們,其他官員都要依次離場出宮。 沈伯文應(yīng)當也在其中,他與謝之縉結(jié)伴,然而走到半路上之時,從后頭追上來一個小內(nèi)侍,氣喘吁吁地把他叫住,只道陛下有旨,讓他們二人暫且先留下,在殿外候著,許是會被召見。 他們二人對視一眼,心中都有所了然,只好再往回走。 謝之縉自從上次賑災(zāi)回來立了功,便被升了官,如今已經(jīng)是正四品的僉都御史,成了景德帝的親信之一,這樣的場合在場倒也不是不能理解。至于沈伯文自己,不用想也明白。 邊關(guān)將起戰(zhàn)事,定然對糧草補給等有所要求,戶部自然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