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書迷正在閱讀:[穿書] 師尊,您徒弟還沒開竅呢、我是你的玩偶呀、穿成男配的meimei、鴻禧娘子[科舉]、請星星捎個信、桃源極品小神醫(yī)、雙門龍婿、老子是神仙、妙手小仙農(nóng)、無敵破爛王
年過的越來越?jīng)]有年味。 想到現(xiàn)代的父母,他不免在心底嘆了口氣,希望弟弟能好好照顧爸媽吧。 大人們吃的熱鬧,小孩們也不遑多讓,吵吵鬧鬧的。 就在沈伯文還在惆悵的時候,阿珠突然“呀”了一聲,然后從嘴里吐出個銅錢來,趕緊給她阿娘看,“娘,你看我吃到個銅錢!” 沈蘇便笑道:“這可是好兆頭,嫂子,看樣子咱們阿珠是個有福氣的?!?/br> 其他孩子們聽到這話后,也不甘示弱,都夾了餃子去吃。 不過銅錢包的少,但是像花生,栗子,棗這種其他象征吉祥的東西,卻是幾乎人人都吃到了。王氏吃到個棗,吐棗核的時候被趙氏眼尖瞧見了,不免一陣調(diào)侃:“三弟妹,看樣子來年就要生個大胖小子了?!?/br> 王氏聽罷便紅了臉。 以往妯娌之間的那點小矛盾,在這個喜慶的日子里,好像都消弭不見了。 沈伯文也吃到個銅錢,眼里浮起一抹笑意,把這枚銅錢單獨收了起來。 希望來年鄉(xiāng)試能有個好結(jié)果吧。 大年三十要守歲,小孩子們早在吃過團(tuán)圓飯,又晚了一會兒后就撐不住了,七倒八歪地躺在火炕上睡著了,引得大人們一陣笑。 沈老太太和女兒還有三個兒媳婦則是坐在一起包餃子,明天大年初一,還得繼續(xù)吃呢。 老爺子跟兩個兒子說著來年開春之后家里的地上要種些什么,畢竟莊戶人家,還是地和收成最重要。 沈伯文則是去了一趟自己屋里,把書拿了過來,坐在炕沿上,在炕桌邊上看書。 順便守著孩子們。 看見自家兒子一腳把被子給踢開了,搖著頭笑了笑,伸手給他重新蓋上,才繼續(xù)去看書。 正看著入神,炕桌上忽然出現(xiàn)了一盤剝好的橘子,還細(xì)心地將白色的經(jīng)絡(luò)也去了,沈伯文抬起頭來,只看見周氏又回去包餃子的背影。 嘴角翹了翹,又繼續(xù)埋首書本中了。 也不知這樣過了多久,外頭突然傳來一陣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一時之間此起彼伏。 還把剛睡熟的沈珠也驚醒了,她迷迷糊糊地坐起來,扯了扯沈伯文的袖子,仰著小臉小聲問道:“阿爹,外面怎么了?” 沈伯文摸了摸女兒睡得歪斜的小辮子,帶著笑意,溫聲同她道: “他們是在放爆竹,咱們阿珠一覺醒來,就到新年咯?!?/br> 第十九章 今年的過年對于沈伯文來說是個新奇的體驗。 因為他是個地地道道的西北人,還從未在南方過過年,更別提還是架空朝代的南方了。雖然在原主的記憶之中有不少關(guān)于過年的記錄,但還是比不了自己親身體驗,比如現(xiàn)在他眼前這份五辛盤。 所謂五辛盤,顧名思義,就是在盤中盛有五種帶有辛味的菜,分別是大蒜、小蒜、韭菜、油菜,香菜,作為涼菜食用。 而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過記載:“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br> 不過在今日之前,沈伯文也僅僅是聽說過,并沒有親身試過,此時夾起一筷子放入嘴里,食材原生的辛味不免撲鼻而來,在這一大早的,還真有些提神。 對于他這個成年人來說,為了好彩頭可以忽略一些自己不甚喜歡的味道。 不過對于小孩子們,就不是這么回事兒了。 比如現(xiàn)在他看著桌子邊上圍著一圈的孩子們,老二家的這兩個侄子倒是不挑食,很快從五辛盤里夾了一筷子吃掉,就想溜出去玩,可自家的兒子和女兒卻不約而同的對著盤子里的東西一臉糾結(jié)。 看得沈伯文非常想笑。 緣故他是知道的,這倆孩子,都不愛吃芫荽,也就是香菜。 片刻后,他走過去,彎腰對孩子們道:“快點兒吃,吃完就能出去玩兒了,你們看理哥兒和瑢哥兒,已經(jīng)出去了?!?/br> 這話一出,倆孩子頓時緊迫感壓身,還是阿珠先拿起筷子,一副視死如歸的表情,飛快的夾起一筷子放到嘴里,似乎嚼都沒嚼就咽了下去,然后立馬轉(zhuǎn)身跑開,沖著周氏大喊:“阿娘!阿娘!我要吃膠牙餳!” 玨哥兒一看meimei都吃了,也不再糾結(jié),重復(fù)了以上動作,唯一不同的,就是吃完后還站在原地沒動。 沈伯文看得莞爾,拍了拍他的頭,道:“行了,也去找你阿娘要塊膠牙餳吃罷?!?/br> 玨哥兒這才眼前一亮,也跑過去。 跟在他后面,沈伯文也往周氏那邊慢條斯理地踱步過去。 所謂膠牙餳,其實就是麥芽糖,因為吃起來粘牙,所以被叫做膠牙餳。 白居易也曾在詩中寫道:歲盞后推藍(lán)尾酒,春盤先勸膠牙餳。 吃這個,當(dāng)然也是圖個好彩頭,此物是對人們長壽的一種祝福,當(dāng)一個人牙齒牢固,便自然能吃能喝,身體健康,入鄉(xiāng)隨俗,沈伯文也伸手向周氏要了一塊兒。 周氏掀起眼簾,眼帶笑意地朝他看去,待他吃完,又給他倒了杯酒,“請相公滿飲此杯?!?/br> “多謝?!苯舆^杯子,沈伯文將杯中之物一口飲盡。 隨即給周氏也倒了一杯,遞了過去,唇角上揚:“請娘子滿飲此杯。” 周氏亦不推辭,慢慢飲盡。 這酒也是有說法的,謂之椒柏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