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從鉆木取火開始 第1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不要愛上殺豬佬!、有恃無恐、守寡三年,三個崽的將軍爹回來了、全能種菜大師[基建]、邊緣人物她重生了、表妹難逃、在異世游戲當領主、神醫(yī)大佬美又颯、穿越后多了個童養(yǎng)夫(女尊)、退圈后我靠廚神系統(tǒng)火了
豐富易得的燃料,讓仙棲崖上終日有煙,還好云中山里向來云霧縹緲,在近處稍高山頭就難以窺見,不會讓人對仙棲崖上的煙生疑。 石灰原料易得,普通青石就好,這在山里很常見,剛剛方長用來給浣花溪刻下名字的那種即是。 挑選大小合適、質地均勻的青石,放進爐中,加柴煅燒,即可得生石灰。 但是用作地基防潮,還要充分消解。 附近不遠處一個石臺凹陷處,成為天然灰坑,將石灰放進去,充分加水,需要待上七八天。 將消石灰摻進屋中地面,能有較好的強度和抗水性,這對居住環(huán)境是個很好的改善,同時生石灰還可以給屋頂防潮,還能用來粘合磚石。 有了它,讓很多東西更耐用,無形中大大減少制造工具和用具的時間,提高勞動效率。 灰坑中厚厚一層石灰,被倒入水后,石灰塊吸水放熱、嗶啵爆開,倒入的水也開始沸騰,騰起陣陣白霧,聲勢煞是強烈。 不遠處的鳥兒和小獸受到驚嚇,紛紛沖突奔跑,暫時遠離此地。 石灰消解過程還需要七八天。 方長暫時并不想閑下來,他干凈利落的拆掉了之前的窯,然后擴大了一倍直徑,造了個更大更好的爐窯——同時能燒三十二塊磚。 磚頭用處同樣很多,蓋房搭屋鋪路做地板,或者當做一些支撐物。由于沒有量具,他只能使用同一個框架來脫磚坯。徹底晾干的土坯可以壘炕,可以砌灶,可以當做臨時墻壁,不過方長暫時并不準備使用。這次,他計劃先制作百來塊磚,存起來待用。 這幾天中,方長總是和泥土打交道,這讓他變得有些灰撲撲,毫無仙家氣象。 若是之前那些喊他“仙長”、“上仙”的現在看到他,定會徹底擰碎心中原有形象,還好仙棲崖上并無人來,方長之前的馬甲一個都沒掉。 窯爐一旦點火,則不能熄滅,需要照看至結束。 入了修行后,方長并不需要睡眠,對此毫無壓力,他慢慢在周圍溜達,隔一段時間就去添些柴,維持爐中溫度。 茅草屋旁邊,又新建了個棚子,只有四根支柱和一個茅草頂,用于放置一些東西,比如多余的柴,還有即將出窯的磚塊。 山風和緩卻清涼,方長背著手,仰頭看那美麗夜空。 “咦?” 比起昨晚,今日夜空中幾顆星辰,明顯移動了位置,而且大放光明,散發(fā)著慘白光芒。 這可不是什么好兆頭。 他心底有感,簡單掐算了一下,天象已顯,以他現在淺薄的掐算水平,也能得出結論:這世道接下來,不會很太平了。 微微嘆了口氣,方長繼續(xù)回去干活。 磚窯還要照看,火不能熄。 ………… …… 隨著磚窯也進入冷卻,方長忽然發(fā)現自己又陷入了空閑。 看著屋里和棚子里堆積如山的柴草,他感覺還是燒制些木炭的好,木炭比木柴更加純粹,熱值也更高,用炭燒出的陶器,由于溫度更高、雜志更少,質量會更加優(yōu)秀。 建造木炭窯,有多種方式,效果和適用情況各有不同。 方長不準備建造那些可復用的窯,他只是在磚頭冷卻空隙里,找點事情打發(fā)時間,能夠將木柴燒成炭,就可以了。 選擇粗細合適質地緊密的木棍,朝上立起,堆成篝火堆樣子,而后將泥糊在外面作為窯體。 在炭窯最底下,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自留出兩拳大一個通風孔,最上面也留一個孔洞,而后從屋內火塘引火,在半圓形炭窯最上方孔洞處點燃。待到從底部四個通風孔能夠觀察到紅光時,將上方孔洞和底部通風孔依次封堵。 接下來就比較無聊了,需要用泥土不斷地填充裂隙,哪里冒煙填哪里。 此為方長前世學來的技術,但這是第一次實踐。 當年一睜眼一閉眼,就換了個世界換了個環(huán)境,出現在這具尚溫熱的身體上,讓方長也曾略顯惆悵。 不過本就是隨遇而安的性格,讓他順利適應了新身份,甚至在奇遇后,走上了修行路。 這具身體的前身,之前走得很安詳,讓他接收過程很順利。 但他也有遺愿,對于方長修行道路來說,若不能順利解決,也算是個不小的難關。 ------------ 第25章 【最短路徑下山法】 方長在從這具身體上醒來時,也接收了原身過往記憶,只是回憶起來,皆如另外視角般,時刻提醒他這些記憶并不屬于自己。 在此之前,他只是孤零零生活在一座小鎮(zhèn)上,和鄰居們一樣,每天荷鋤下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撫養(yǎng)他長大的老人,說不清楚他的來歷,只知道當年是被人送到了這里,老人離世后更是沒有留下只言片語。 所以原身一直盼望找到父母,弄清楚為什么會被送走,同時再看一眼他們。 甚至這想法已經成為執(zhí)念,縈繞在這具身軀之上,雖逝不散。 方長知道,自己需要尋找時機,代替原身完成這份遺愿,不然于修行之路上前進時,這份執(zhí)念會成為大阻礙。 只是靈覺告訴他,現在機緣未至,不合適下山,強行尋找也不會有結果,尚需靜待時機。 這種順其自然的等待,倒是比較適合自己修行道路。 炭窯冷卻需要更久,方長先去看了看磚塊,里面磚頭尚未徹底冷卻,不過已然成型,他伸手從爐窯中拿出一塊,手指輕敲聽了聽聲音。 好聽就是好磚。 當然,質量和真正磚窯里燒出來的無法比擬,只是達到“可用”程度而已。 將磚塊疊到一起搬進旁邊新棚子,他考慮了下,準備用這些磚,在棚子下面正中間先干砌個磚池,里面灑上生石灰。 等木炭出窯后,可以將合適的炭放進池子里存下,避免將黑色炭粉弄得到處都是。 直起身來,看著崖下遠方,方長忽然心頭一動。 那方向,應該是個小鎮(zhèn)? 炭窯還燙著,不過這個放不壞,過段時間再來收取也是一樣。 方長先打開個竹筒,給窩棚旁瓜田里瓜秧澆了些水。崖上土地甚肥,剛長出的甜瓜秧不高,但很是茁壯,綠色的嫩芽沖天空張開,生機勃勃。 等到這次出行回來時,應該尋細竹子,給瓜秧支個架子,說不定會長勢更好。 方長準備下山一趟。 剛剛他收完磚瞅向山下時,靈覺忽然被觸動,似乎那里正在發(fā)生什么事情。要跟著感覺走,正好下山去看看,順便在渡過山上這段時間后,重新看一眼紅塵百態(tài)、人間煙火。 這于修行有益。 并不需要太多準備,方長回屋,要簡單收拾下,當即下山,正所謂:逍遙人行逍遙事,心無牽掛心自清。 將外面架子上茶葉收進長竹筒塞好,而后拿過自己來時的青布包袱皮,將一件替換衣服和自己那兩本書,一齊放進去。 這《修行道》和《修行法》是必帶物品,一是可以隨時研習,二是能驅蚊蟲。 想了想,方長又從床角拿起猴子送的璞玉,在上面掰了一塊,當初猴子孫云送了兩枚當做見禮,看起來應該是云中山所產。其中更加細長那枚,已經被他打磨成了身上那把直背小刀,另外一枚則放在床角一直沒有用過。 他又將兩塊熟鹿rou拿闊葉包上兩層,用細藤捆上裝進包裹,方長還打包了兩個植物塊莖,這應該是某種薯,之前還用它燉過野豬rou。此薯烤過之后味道香甜,口感隨著火候不同,或呈脆爽或呈軟糯,很是不錯。 將包袱皮隨便一裹,系在背上,方長將柵欄屋門往后一帶,便朝外行去。 陽光正好,讓人被照到的這面暖洋洋的。 從仙棲崖上下去,要從山崖側面越過山谷,然后翻過三個山頭。 看了下周圍,方長靈機一動,童心大起,他走到自己每天早上盤腿坐著修習的大石上,看了看下面縹緲的云霧,而后—— ——縱身便跳! 風呼嘯著從耳邊刮過,云霧絲絲縷縷,想對著自己朝上飛速而行。 云霧被下落的方長微微攪動,半刻鐘后才恢復平靜。 輕飄飄從崖上落下,享受了一把自由落體,方長暗自笑道,這才是從仙棲崖上下來最快最近的路,中間既沒有崎嶇亂石,也沒有橫生的草木,只是唯有自己才能如此。 下面是個斜坡,落地后,方長簡單拍打了下衣服,只朝外行了百十丈,便就見到一條隱約的小路。 這小路明顯是為人類所踩出來,由于經過不夠頻繁,小路上還是遍布雜草,只是長勢不如路兩旁,能夠明顯分辨出來。 朝下走不遠,就是林溪村。 方長緊了緊背上包裹,朝山村行去,穿過山村不遠,就是官道。 不久前水源斷流那次災禍,并未對這個小山村造成過多影響,這里已經恢復了曾經那種寧靜祥和。 唯一的區(qū)別,就是山民們全都記住了,仙棲崖上有位善良的方仙長,幫他們渡過了一次大難,而旁邊山神廟中那位山神,也為此出力甚多。 最近是農閑時,接近正午時分,村里和下面山坡梯田里,并無人在勞作。 上次來到林溪村,方長只是在村口看了看,和村民們交流了兩番,并未進去。如今只身一人路過此處,他饒有興趣地仔細觀察這里。 太平年月,林溪村中房屋還算整潔,不過也多為土石茅草所做,見不到磚瓦。 各家房屋炊煙處處,屋外玩耍的孩童不多,想來這個時間,他們都已經被喊回家中吃午飯——拜幾百年來世道未大亂所賜,如今連平民也已經普及了一日三餐。 由于緊挨著物產豐富的云中山,村里牲畜不少,多喂草料。 最常見的是豬和羊還有雞,珍貴的牛很少。 另外,山村的雞很珍貴,或者說,天下間雞也很珍貴,尤其是城里需要米糧喂養(yǎng)的那些。 大家常年養(yǎng)著它們,是用來打鳴報時和下蛋的,只有貴客到來時才會宰殺,若無故殺之必招全村人痛恨敵視。 由于方長時時刻刻融于自然天地,村里幾位互相聊天的山民,下意識就忽略了他,于是他得以平靜地路過,朝著山下不遠處那條官道行去。 身后林溪村里,一位在家門口玩石子的孩童,忽然將手中石子一扔,扭頭對旁邊大人說道: “阿爹,剛剛我遇到神仙了?!?/br> “什么神仙??” ------------ 第26章 【虎橋鎮(zhèn)前伏虎橋】 “就是之前溪水斷時,來過村口那位方仙長啊,你們說是居住在仙棲崖上那個,之前還叮囑我不要靠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