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池霽做了個深呼吸,抿唇點了點頭,然后朝他輕彎嘴角。 隨即,陸長明沒有輸密碼也沒有找鑰匙開鎖,而是上前一步手動捶門,大喊:“開門!我回來了!開下門!” 鐵門在一陣猛捶之下發(fā)出“DuangDuang”的巨響,敲鑼般震耳欲聾。 池霽被這陣勢嚇得的雞皮疙瘩起了一身,下意識縮起脖子往陸長明身后退了一步。 暴力捶門剛來到第三下,鐵門就被人從里面打開了。 出來的是一個戴著眼鏡的中年人,池霽在課件上見過陸正騰的照片,確定不是他本人,于是有些怯生生的站在陸長明身后,等他先開口。 陸長明燦然一笑,招了招手:“嘿,王叔好久不見??!” “少爺好久不見?!蓖跏迓冻龃认榈奈⑿?,打開門看到池霽之后微微欠身禮貌的示意,意味深長道,“真是好久沒見過少爺這么笑了?!?/br> 池霽:“?” 陸長明面露疑惑:“我不是一直這么笑?” 王叔笑而不語,沒有搭理陸長明,而是像完成任務(wù)一樣使用旁白的語氣感慨的唏噓道。 “這么多年少爺從來沒有帶別的男人回家,你是第一個?!?/br> 池霽:“?” 陸長明:“你沒事兒吧叔,我爸教你奇怪的東西你能不能不要學?很尷尬?!?/br> 作者有話要說: 陸正騰:家人,我做得對嗎? 陸長明:腦殘電視劇能不能不要看 · 十二點之前還有一章 第090章 尬五十一下 跟陸長明回家見父母開門后第一回 合的這波cao作屬實把池霽給整愣了。 為了更加了解娛樂圈的生態(tài), 池霽追了陸長明出演過的所有劇,也工作閑暇之余也看過別的劇,其中不乏這種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瑪麗蘇神劇。 但那些劇情池霽看的時候只覺得尷尬。 可當同樣的劇情在自己身邊真實的演繹時候, 他才切實的感受到有多令人毛骨悚然。 池霽不太明白表面如此正經(jīng)的王叔是如何做到無動于衷的說出這么羞恥的臺詞的。 在得知陸長明的父親是陸正騰之前池霽就已經(jīng)知道王叔這個人了, 目前已知關(guān)于池家的事情也是這位王叔幫忙查的。 一開始池霽以為王叔是陸長明家里的什么長輩。 打了個照面之后經(jīng)過介紹池霽才知道,原來這位王叔是陸正騰從年輕時就一直帶著的助理,主要負責幫陸正騰處理工作以及生活上的瑣碎事宜,二十多年的感情不是虛的, 某種程度上王叔的確算是陸長明長輩級別的人物。 池霽禮貌的打了個招呼,然后就被陸長明牽著走進了家門。 進門之后池霽發(fā)現(xiàn),陸長明剛才說的外面粗糙里面精致確有其事, 走進大門之后迎面就被一堵墻擋住去路。 墻面上峰巒林壑, 內(nèi)有樓閣人物,雕刻的十分精細。 池霽喜歡一個人待著并不是永遠在發(fā)呆,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音樂和書本中,可以稱得上博覽群書,一眼看出這堵墻是有說法的。 在中國古代建筑中,這種設(shè)在院內(nèi)正對大門處的墻壁有一個專業(yè)的學名:照壁。 這是傳統(tǒng)建筑特有的部分,在大戶人家較為流行。 有照壁作為遮蔽,可以有效使外人無法窺見宅院內(nèi)部, 打聽消息。 風水上也有相關(guān)說法, 認為氣直沖廳堂或者臥室為“不吉”, 于是在大門前置一堵墻可以斷厄運的來路。 因有禍起蕭墻這一說, 后世也有學者認為照壁便是所謂的“蕭墻”。 通過這堵墻池霽就可以看出陸正騰應(yīng)該是一個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頗有研究的人,如今大多數(shù)有院子的戶主已經(jīng)不崇尚這種設(shè)定了, 而面前的照壁屬于磚雕照壁, 明代大量出現(xiàn)在民間建筑中, 是傳統(tǒng)照壁的最主要形式。 如此精細的磚雕手法能做到的并不多,僅僅是人力估計就需要花費很多功夫。 繞過入門照壁之后腳下是花崗巖鋪成的路,因為沒有打磨過表面略微凹凸不平,正好起到防滑的效果。眼前便是一個十分寬敞的院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迎面坐落著一棟三層的中式小樓,白墻灰瓦,設(shè)計簡單大氣。 池霽從小樓上收回視線之后才留意到樹蔭下有一個中年男子坐在折疊小馬扎上面拿著魚竿,在人工挖出來的小池塘邊上釣里面的錦鯉。 課件上的照片相對來說比較年輕,面前的陸正騰明顯年紀更大一些。 但是能生出陸長明這樣的兒子,基因方面必然十分優(yōu)秀。 年過五十的陸正騰臉上雖一些歲月的痕跡,依舊可以看出年輕時的外貌絕對不比陸長明差到哪里去,而且簡簡單單的坐在那里就不怒自威,帶著底氣十足的資本家的氣場。 知道陸長明走近,陸正騰坐在原地眼神都沒給一個,拖長語調(diào)。 “回來了,坐吧?!?/br> 話音落后,陸長明左右望了一圈連個馬扎都沒有瞅見,哭笑不得的說道:“坐……哪兒?” 陸正騰巍然不動,緩緩說道:“那就站著吧。” 陸長明忍不住,朝天翻了個白眼,回頭給王叔使了個眼色,無語的說道。 “爸,能不能別裝高手,你都釣了多少年了每年都是這一套,別糟蹋魚了?!?/br> 陸正騰冷哼一聲:“你小子懂什么,釣魚,要的就是一種凈化心靈的禪意。四大皆空,釣不到魚很正常,這是一位優(yōu)秀的父親在教你做人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