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美食成萬元戶穿書 第4節(jié)
柳暄紅倒是笑了笑,朱茜紅能這么做,證明她很聰明。 七十年代末正是改革浪潮前夕,周艷艷和原主盤算的小買賣不錯。 柳暄紅有一手廚藝,不想再和周艷艷扯上關(guān)系,到時候和朱茜紅合作也不錯。 朱茜紅和她是同鄉(xiāng),除了潑辣點(diǎn),沒有人品不好的傳聞,一個人帶著孩子能吃苦,人精明,和她合作,柳暄紅放心。 沒錯,既然來到了七十年代末,柳暄紅怎么不可能不搭上改革的春風(fēng)。 原書里女主靠著男人的錢,買房投資發(fā)財(cái),成了電視里的優(yōu)秀女企業(yè)家。 柳暄紅原來靠著開連鎖火鍋店也是市里的進(jìn)步青年,優(yōu)秀企業(yè)家,怎么著也不會混的比女主差吧。 柳暄紅自信滿滿。 回去后,柳暄紅點(diǎn)了點(diǎn)原主的存款,給自己的事業(yè)制定了一個規(guī)劃。 原主存款不多,只有兩百,柳暄紅打算取五十出來,去工廠踩點(diǎn),暫時擺攤賣小吃試探市場。 工廠工人最多,也最有錢,是極大的潛在客戶群,而擺攤小吃成本低,虧了也不心疼。 柳暄紅行動力強(qiáng),讓宋小果傍晚吃完飯后,給朱茜紅帶話,她第二天下地時會找她。 看天色不早,柳暄紅去菜園子擇菜,準(zhǔn)備晚飯。 晚飯做的是面疙瘩湯,里面放了青菜和番茄,味道清新。 天擦黑時,宋家人回來了。 柳暄紅秉承著少說話,多觀察的原則,和妯娌們一起忙活。 宋家的男人們表面看著都沉默寡言,女人們則活潑許多,一進(jìn)門就聊開了,柳暄紅一點(diǎn)也看不出她們在原著里的極品。 不過她可不會小瞧她們,宋老太太做主讓原主手握宋淵的津貼,引來一村人夸贊,但是柳暄紅的存款只有兩百塊,她性子懦弱生活艱苦,錢去哪了? 柳暄紅心知肚明。 果然剛端飯上桌,坐下開吃時,宋老頭重重咳嗽了一聲,宋老太太慈祥地給柳暄紅夾了筷子青菜,慈祥和藹道:“老三媳婦多吃點(diǎn)。” 柳暄紅:“……”行,看他們要搞什么花樣。 老太太的話像打開了開關(guān),眾人互看一眼,紛紛笑嘻嘻給三房夾菜。 一時間氣氛暖融融。 等柳暄紅吃了一半時,宋老太天笑瞇瞇道:“老三媳婦,老四要結(jié)婚了,能不能向你借兩百塊?!?/br> 柳暄紅:“……” 她統(tǒng)共就兩百塊存款,宋老太太是盯緊了? 眾人只看他們那個一向沒有存在感,乖乖聽話的妯娌,第一次抬了頭,露出怪好看的眼睛,嗓音清越道:“我不借?!?/br> 作者有話要說: 好險(xiǎn)啊,差點(diǎn)趕不上九點(diǎn)的玄學(xué),求收藏!qaq 第4章 花椒桂皮 天色漸晚,黑云逐漸覆蓋蒼穹,只余深深藍(lán)藍(lán)的天際邊浮著一抹艷麗晚霞。 山丘下的黃泥土路曲折蜿蜒,延伸進(jìn)桂花飄香的小村莊。 農(nóng)人扛著鋤頭,推著小板車,慢悠悠地回家。 村莊炊煙裊裊,時不時聽到婦人大嗓門喊孩子吃飯。 宋二嫂聽到柳暄紅的拒絕時,懷疑自己是不是聽岔了,手中的筷子頓了頓,嘴巴蹦出一個字:“啥?” 宋家其他人也狐疑地互相對視。 飯桌上響起道清脆的女童聲:“娘,三嬸嬸說不借錢。” 宋家人慢慢變了臉色。 他們真沒聽錯啊,那個唯唯諾諾的小媳婦,竟然說了“不”! 宋二嫂一個激靈回神,摟住懵懂的小閨女,塞她一勺軟乎乎的面疙瘩,“乖乖吃飯?!?/br> 宋老太太沉著臉,嘴角下垂,不高興道:“老三媳婦,老四結(jié)婚是大事,你借個錢應(yīng)急有什么不行?” “老四可是你的小叔子,宋淵的親弟弟,親弟弟結(jié)婚不湊手,親哥不幫,誰幫? 我和老頭子種了一輩子地,拉扯他們六個長大,給蓋房娶媳婦,到小四這兒沒錢了,才跟你借。以后他掙錢了再還你就是了,咱們一家人互幫互助,把日子過起來才是正理。” 還錢?互幫互助? 柳暄紅眉梢染上冷笑。 六年來,宋老太太和宋家人以這些理由,從柳暄紅口袋里掏了多少錢,宋家人指不定自己都算不清。 柳暄紅會慢慢和他們算賬,但不會像以前那么傻,明知rou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還傻乎乎地獻(xiàn)出全副身家。 現(xiàn)如今結(jié)婚要錢,那婚后家里住不開,蓋房也找她呢? 新媳婦懷孕生娃呢? 老宋家沒別的掙錢路子,一家人就在地里掙工分,一年到頭緊巴巴,能有幾個錢,更別提還錢了,到頭來還不是指望著她手里宋淵的工資和津貼。 甭管老太太費(fèi)多少口水,柳暄紅巍然不動,吸溜吃湯。 她一副油鹽不進(jìn)的樣子,宋老太太氣得摔筷子。 乖乖聽話的小媳婦驟然倔起來,反了天了。 宋大嫂暗道不好,清了清嗓子打圓場:“娘,您消消氣,三弟妹啊,你是不是手頭不湊緊?沒事兒,四弟對象處的急,家里沒準(zhǔn)備好給他結(jié)婚的錢,我和你大哥他們又沒用,幫不上什么忙,娘想著你手里寬裕,借兩百辦個喜事兒,你不湊手的話,我們再想想別的辦法也是一樣的,你別往心里去?!?/br> 宋大嫂是個苦命人,她和宋老太太是遠(yuǎn)房親戚,平時有什么得罪人的活兒都她說,平日里勤勤懇懇勞作,手里的確沒錢,柳暄紅愿意給她面子,順著她的臺階下:“大嫂說的,我何嘗不曉得,但是我手頭是真沒錢了?!?/br> 這話一出,老宋家的人齊齊抬頭看向她,目光如炬。 柳暄紅就是他們的錢袋子,柳暄紅說沒錢,那是大事。 宋老太太也不氣了,急忙拉著她的胳膊問:“還剩多少?怎么就沒錢了?” 她倒沒埋怨柳暄紅亂花錢,畢竟三房就在她眼皮子底下,屋里多出一根線她都曉得,而當(dāng)初宋老太太愿意讓老三媳婦管錢,也是瞧中她的軟糯性子,壓根不會亂花。 事實(shí)上三房一直過的清苦,不過正如柳暄紅所想的那樣,宋家人一有什么事兒就找三房借錢,柳暄紅軟弱,說借就借,幾年下來,三房還剩多少存款,宋老太太心里也沒底兒。 柳暄紅嘆了口氣,故意往少了說:“我手里頭也只有五十了。” “這么少!” 宋家人倒吸一口氣。 五十塊,家里光景好,沒大事的時候還好,然而宋老四要娶媳婦,盡管如今日子艱難,公家說娶妻不能有彩禮,但是誰家樂意白養(yǎng)一閨女送人,結(jié)婚嫁娶就算是整個屋子,買條新被新盆新衣裳什么的,至少也要花兩三百。 再者,宋老太太生了四個兒子倆閨女,再加上兒女結(jié)婚生孫輩,一大家子好幾十口人,糧食壓根不夠吃的,每月光是買糧就需要二十塊。 宋二嫂直接道:“娘,您要不要讓老四再處處?” 宋老太太狠狠剮她一眼。 宋二嫂小聲嘟囔,“這不是,咱家沒錢了嘛。” 宋老四是幺兒,宋家舉全家之力供他讀書,中專畢業(yè)后在隔壁鎮(zhèn)的農(nóng)機(jī)廠工作,還是學(xué)徒,一月工資十五塊,也是除三房外最有錢的人,平時工資也寄一半回家補(bǔ)貼家里。 這次碰巧和副主任閨女處對象,女方年紀(jì)大了急著結(jié)婚,老太太實(shí)在不舍得錯過這門親。 宋老四在鎮(zhèn)上吃商品糧,要是娶了城里媳婦,就徹底脫離農(nóng)家的根,以后生了孩子,一家人戶口就是城里人了。 宋老太和宋老頭以后出門腰板都能比村里其他老頭老太們挺直,往后說不定還能享享小兒子的福。 宋老太太倒是想著,可以向親戚再借些錢,加上三房的五十塊湊合辦婚事,然而現(xiàn)下不同意的可不單指柳暄紅,還有宋家其他人。 大房孩子多,怕錢用了,孩子有個頭疼腦熱沒法去看病。 二房也差不多,不過他們擔(dān)憂的是,錢借了后,宋老四結(jié)婚后的第一個月工資要還債,三房沒了存款,宋淵的工資又不是月月寄的,老宋家難道要去挖草根摳樹皮過日子嗎? 個人的矛盾一下子轉(zhuǎn)換為集體矛盾,不用柳暄紅開口,大嫂二嫂和叔伯們,就攔住宋老太太了。 柳暄紅牽著宋小果回屋后,小家伙立刻翻身上炕,沖他娘豎起大拇指:“娘,您真厲害?!?/br> 柳暄紅下午數(shù)錢票的時候,宋小果可是擱旁邊托腮學(xué)數(shù)數(shù),親眼瞧見他娘兜里可不止五十元。 老宋家也沒人想到,那個懦弱膽小的小媳婦會撒謊。 “您要是早用這招就好了,咱家日子也能過的好些,還不需要一邊借錢一邊挨他們看不起?!?/br> 小家伙小臉憤憤。 原著里孩子們因?yàn)樵髋橙醯男愿耧柺芷圬?fù)牽連,柳暄紅也心情復(fù)雜,不過原主也是受害者,她捏了捏他的小鼻子,語氣危險(xiǎn):“怎么,嫌棄以前的我呀?” 小家伙眨了眨烏溜溜的大眼睛,拼命搖頭:“我沒有,我只是在想,哥哥們要是看到您這么厲害,一定嚇得掉下巴。” 說到小家伙的哥哥們,柳暄紅想起這都大晚上了,倆兄弟依舊不見人影兒。 柳暄紅:“你哥他們?nèi)ツ牧?,也不回家吃飯。?/br> 她站起身套了件外衣,要去尋他們。 這倆小子雖說十一二歲了,在農(nóng)村大人們眼里是個可以頂門戶,干重活的年輕人,然而,擱現(xiàn)代里,這倆才小學(xué)六年級啊,大晚上不回家,誰家大人不著急。 柳暄紅也想找著他們。 宋小果搖搖頭:“娘,您放心,哥哥們不會有事的,他們打架可厲害了?!?/br> 柳暄紅沒搭理他,囑咐他乖乖待在家,便出去了。 院子里的男人們聽到她要去找老大老二,也放下水煙筒一起去。 不過宋家人尋遍村子,也沒摸到這倆小子的影尾巴,宋老頭怕他們是和無賴閑漢們攪和,勒令柳暄紅明兒必須把這倆混小子叫回家去。 柳暄紅磨牙應(yīng)了。 原著里,老大和老二就不學(xué)好,和鎮(zhèn)上十五六歲的少年們一起玩,然而鎮(zhèn)上的少年們是富家少爺,他們算什么,沒學(xué)的了本事,反而學(xué)了一身抽煙喝酒的壞習(xí)慣。 原主沒膽子管他倆,現(xiàn)在柳暄紅成了他們娘,為了以后的美好生活,必須得把這倆刺頭掰回來。 第二天一早,宋家人出去上工,柳暄紅請假沒去,到供銷社買了些花椒,桂皮,八角,香葉等調(diào)料,和木耳、香菇,搗鼓了一陣,又去宋家自留地摘了一把白菜,切了土豆片,把食材擱藤籃里放好,柳暄紅牽著宋小果出門了。 “娘,您在廚房弄的啥?香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