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先太子是元后嫡子,被人害死了。 司行簡表示:這并不稀奇。 縱觀歷史,所有太子能順利繼位的,大約只有一半。 至于那種從小就被立為太子的,那就更少了。畢竟從小就被當成箭靶子豎在那里,不被別的皇子暗算才怪。 太子死后,成熙帝便要查找兇手,最后找到自己另一個兒子身上。 不管這位皇子是罪有應得,還是做了別人的替罪羊,他最終被貶為庶人,終身幽禁。 這一位皇子便廢了,除非他是有意韜光養(yǎng)晦,等有朝一日坐收漁利。 只是司行簡覺得這種可能性并不大。 因為這樣做得不償失,尤其是在其他皇子并不優(yōu)秀沒什么競爭力的情況下。 這樣一來,皇子就剩下四位,分別是:平王、燕王、齊王和才十二歲還未封王的六皇子。 六皇子年歲小,性子又驕縱,可以排除。 其余那三位王爺,若要司行簡評價,那便只有四個字:不堪大用。 他們所有的心思都用到怎么能爬上那個位子上,而不會思考自己怎么樣才配坐上龍椅。 所以,孩子生得多又有什么用?那幾個人加起來還比不上他家崽一人呢。 他從不忌諱和兩個孩子講述朝政相關(guān)事宜以及朝廷派系,昭昭幾乎是一點就通的,而玥兒對這些不怎么感興趣。 司行簡那么做,并非是有什么想法,只是想讓她們多了解一些事情,長些見識,免得輕易被人哄騙,或是被人欺負。 都說“女子頭發(fā)長見識短”,難道不是在這個時代的種種束縛,限制了她們嗎?她們被捆住了翅膀,卻還要被嘲諷不會飛翔。① 別的女子他管不了,也不想管。但他家崽,無論在何處,都應當活得自在隨心。 出于一個老父親的愛子之心,司行簡肯定會盡自己之能,保大周國不陷于戰(zhàn)亂之中,但他卻不打算站隊任一皇子。 若出錢出糧,甚至還要把自家姑娘搭進去,那也太蠢了。 他更沒有謀朝篡位的想法。 現(xiàn)在他面臨的麻煩還不到那個地步,大周也氣數(shù)未盡,他不愿意攬麻煩。 按照姜國的野心,肯定想要吞并大周的,兩國之間的大戰(zhàn)不可避免,只是或早或晚的問題,他要做的,就是讓這場大戰(zhàn)盡量延緩一些。 若是周國五十年后還沒有與之一戰(zhàn)的實力,沒有出類拔萃驍勇善戰(zhàn)的將領,沒有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那么,大周在之后必然會戰(zhàn)火不斷。 只有趁著姜國還未崛起,先下手為強,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于兩國而言都是。 不過到了那時,已經(jīng)與司行簡沒有什么關(guān)系了。 司行簡覺得,他默默為大周做出這么大的貢獻,總得收點利息才行。 ——那座銀礦他就笑納了。 司行簡本來就沒打算把開采出來的銀子上交,畢竟原主發(fā)現(xiàn)銀礦之后,是瞞著人偷偷開采的,如今幾年過去,礦石都變成了粗銀。若這時交出去,只會給自己惹麻煩。 他在單方面做了交易之后,收下這筆銀子就更心安理得了。 * 李重山對原本的司行簡有著極深的誤會,以為司行簡是個仁義良善(主動剿匪)、有勇有謀(剿匪成功)、淡泊名利(救過他的命還把功勞讓給他)的人。 尤其是這次他們再次打交道,李重山打聽了些周府的事情,更覺得司行簡是個重情重義的大好人——能對已經(jīng)和離的前妻做到這個份上,還不留名不求回報的,簡直是世所罕見。 司行簡:? 李重山本來只想打探一下齊王的事情,然而一接觸司行簡本人之后,就慢慢起了拉攏司行簡甚至勸對方一同參軍的念頭。 他聽到司行簡用那種鄙夷的語氣評價平王時,也沒有反駁。 實際上,他并不想牽扯到皇子奪嫡的事中,他只想在戰(zhàn)場上立個功而已。 他祖上都是文臣,祖父雖官至戶部尚書,但他是二房的次子,自己又不擅長讀書,分家之后,什么都撈不到。 他便選了武將這條路。 然而他還沒有打通關(guān)系,大月國就被滅了。 現(xiàn)在眼見朝廷又有出戰(zhàn)的念頭,他若不主動,幾位王爺肯定只扶持自己人。 李重山笑著道:“耳根子軟也不是什么壞事,那些世家不就喜歡聽話的嗎?現(xiàn)在世家是主戰(zhàn)的?!?/br> “你武力不弱,又有智謀,難道就沒想過掙個爵位嗎?即便沒有兒子繼承,你也要為兩個姑娘考慮。娘家強大,她們將來嫁人后才有靠山。” 司行簡眨眨眼,勾起一個略帶揶揄的淺笑。 這是,又一個急著上吊的老壽星? 上一個,是齊王。 若是原主還在,這豈不是在邀請一個想滅大周國的人去替大周國出征? 雖然現(xiàn)在司行簡不打算繼承原主的“遺愿”,但他也不會上戰(zhàn)場。 且不說領兵作戰(zhàn)不是什么容易事,他一個在兵士眼中沒有威望、經(jīng)驗的人難以服眾,就是他的身份,也是不小的麻煩。 萬一被人發(fā)現(xiàn)他是原大月國的人,其中能做的手腳就多了。 更何況,他也放心不下昭昭。 司行簡搪塞過去,沒有理會李重山的勸說,卻暗自打定主意:等去姜國的時候要把能證明原主身份的東西都清理干凈,免得今后給昭昭她們帶來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