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書迷正在閱讀:她年級第一[無限]、隱形天后、色情女大絕贊直播進行中?。∟PH)、她不入戲、獨望(1v1年齡差)、江法官和她的姜小姐gl、[網(wǎng)王同人] 攻略闊少跡部君、家養(yǎng)一只吸血鬼、我把老婆拼好了[無限流]、[歷史同人] 被讀心后我助始皇一統(tǒng)四海
“錢當給你的零花錢,不用還了。晚上我要趕進度,別來打擾我?!睏罟~淡淡地說。 楊笙:“……” 楊箏宿舍的鑰匙楊笙也有一串。 楊箏打開冰箱,里邊果然有一大碗玉米排骨湯。 楊笙做事比較細心,湯碗上還包了保鮮膜。 楊箏取了一些,并著mama包的小混沌一塊煮了。 熱騰騰的排骨湯氤氳著淡淡的玉米味,湯汁燉得很濃稠,排骨也入了味,小餛飩的餡料又勁道。 結果楊箏吃撐了。 她翻出了一盒酸奶,從客廳到臥室來來回回走了七八個回合后,終于靜坐電腦前,等著消食…… 楊箏攤開涂改得非常潦草的稿紙,開啟了新一輪的修正工程。 稍晚些,楊箏將文章敲進了文檔,發(fā)給了《沿革》雜志。 楊箏揉了揉酸痛的脖子,就這還在運作的電腦開始做ppt。 忙完這些已經(jīng)是傍晚時分了。楊箏啃了兩片吐司就下了樓。 春季臨安的晝夜溫差還是挺大的。楊箏裹緊了些駝色的大衣,把車開出了小區(qū)。 《回溯》第二期選擇在臨安博物館拍攝。 沈自山先生終于吸收了教訓,花了些錢,請了個知名度還行的小童星。 本期擬定的主題是“逼宮”,歷史背景沿用的北齊宣宗朝,將以小童星扮演的幼年宣平皇帝視角重溯這段傳奇歷史。 本期的核心線索文物是一柄玉如意。 這個主意是楊箏出的。 宣平的父親景康皇帝在王爺時就對宣平的生母寧德皇后一見鐘情,選妃禮上將這炳玉如意交給了德寧。德寧難產(chǎn)死后這炳如意又成了爺倆唯一的紀念。 景康皇帝不久患病去世,留下剛滿六歲的宣平。宣平又在攝政王輔佐下治國。攝政王意圖謀反,在某個黑漆的夜,早已做出準備的宣平被逼宮。危急之下,宣平又用這炳如意敲死了對他刀劍相逼的攝政王。 這并不是楊箏瞎編。因為當年最權威的史料就這么記載的—— 《北齊書 宣平帝》:王以刀劍相逼,帝手持一如意,遠擊之,中。禁軍都統(tǒng)元淳刺之。死。 楊箏這期基本上沒什么重筆墨。 她只需要拍兩個鏡頭。 第一個,露個穿著現(xiàn)代裝的背影,牽著小童星登上博物館的臺階,走到陳列玉如意的場館。這是個過渡鏡頭,講節(jié)目從劇情過渡到學者講解。 第二個,解說一下如意的概況,主體部分仍由博物館工作人員解說。 正式播出時,楊箏只有不到五分鐘的鏡頭,但是在錄制現(xiàn)場,楊箏待了整整三個小時。 晚上的氣溫降了好些,楊箏的鼻尖和耳朵都凍的通紅。 老頭瞧見了,不知道找誰買了整一箱熱帖,讓人分給在場的工作人員。 到楊箏這多給了三四片。 楊箏抬眸,剛好看見老頭在給她擠眉弄眼,笑得像個老頑童。楊箏忽然覺得心里暖暖的。 老頭上了年紀,熬不了夜,八點剛過就回家了。剩下的都是楊箏看在現(xiàn)場幫忙處理。 回到家時已經(jīng)接近十一點了。 楊箏有個習慣,過了晚間八點就不再進食。 略帶饑餓感地洗了個澡,楊箏沒吹頭發(fā)靠在床上下載了個微博。 她把楊笙取的那個傻缺名字改掉,繼而輸入了自己常用的ID——箏 她所有的社交軟件都共用同一個用戶名。 眼下這個字名稱顯然被占用了。 略加思索,楊箏輸入了三個字——“楊爭竹” 還是被占用了。 楊箏最后學著楊笙的手段,在箏后邊加了四個六,才成功修改。 摸索了一會微博的功能,楊箏找到了自己的超話,點了進去,看到了那個置頂?shù)囊曨l。 往下翻了些,果然是一群女生嚷嚷著要嫁給她…… “我敲!這個顏值我舔一萬遍!楊教授我要嫁您[瘋狂吶喊]” “我這幾天天天在家看《回溯》,我媽都驚呆了,我居然開始看逼格這么高的文化節(jié)目了……我在猶豫要不要告訴她真相——我在看我老婆節(jié)目” “這姐真的絕了!長得好看又有才華,我比較喜歡漢服,好奇之下找了個她的文章來看,太專業(yè)了,年紀輕輕就副高了。我老婆真是太牛叉了,確實有真才實學!” “我TM一定要考臨大?。?!一定要上人文科學院??!臨大跟楊箏我一定要上一個?。?!深城高三打卡?。。 ?/br> 楊箏:“……” 這年頭的孩子們言辭怎么都這么露骨……思想怎么都這么奔放……果然是她老了么…… 這吹得也太過分了吧,吹得她自己都害怕。 “我真的那么好看嗎?”楊箏捫心自問了一下。 手機屏幕暗了下去,漆黑間映出一個眉眼冷清的面孔。 楊箏不愛笑,跟半生不熟的人又不怎么說話。 楊箏不合群。 讀高中時,獨來獨往,性格可以用孤僻來形容。她的外貌自動給人一種孤傲清高的感覺,久而久之,就讓人形成了“楊箏這個人太傲了,不好相處”的印象。但是跟楊箏當過同桌的,跟她熟一些都知道楊箏并不是這樣的人。 長得太冷了也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大學之后,楊箏刻意去改變了。她訓練自己時常微笑,去了解周圍人的喜好生活。她確實改變了一些,夸她的人越來越多了,追她的也越來越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