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基建 第134節(jié)
原先住進悲田院的百姓又再次回到了各自家中,為表感謝,他們還送了不少東西給這群過來幫忙的進士們。! 余子謙就被塞了一盒炸果子,他不想要,但對方實在是太過熱情,強塞到他懷中。 老百姓的感激從來都是這樣樸實且炙熱,說起來,他們并非心甘情愿來修屋頂,但就換來別人的感激涕零。這么一想,余子謙便覺得心中有愧。 面對這份熱情,余子謙并不知該如何回應,只能被動接受。他想著,執(zhí)意不接反而壞了人家的美意,不妨收著就是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值錢的東西。 可等馮慨之說,這都是他們在悲田院中省吃儉用節(jié)省下來想要留著過年吃的,余子謙一時又覺得自己手上的盒子燙手了起來。 他后悔接過來了,在他眼中不值得一提的小東西,卻是別人眼里不可多得的寶貝。 最終,余子謙也沒有將東西還回去,只是默默地在那家人門后放了一串銅板。 傍晚入宮稟事的時候,馮慨之還那些事兒笑話起來:“這群初出茅廬的進士們還真是天真有單純,微臣說什么他們就姓什么,說那一盒果子是別人省出來的,他們竟然還真信了。” 馮慨之樂得不行。 蕭瑾也忍俊不禁,他們更不會知道那些百姓過去送謝禮,也是事先安排好的。原本那些百姓還嫌他們多事,后來給了錢,才答應過來演戲的。 這當然也是無奈之舉,不演戲,又怎么能讓他們“幡然醒悟”呢? 蕭瑾對如今的進展很是滿意,照這個情況下去要不了多長時間,這群進士便能蛻變成“苗根正紅”的官場接班人了。 有才只是基礎,最重要的是要有cao守,有仁心。 蕭瑾又問:“這屋頂修好了,明日可是要他們施粥?” “正是,不過明兒微臣便不必領著他們去了,連著三日沒做事,戶部里頭不知積了多少公文。施粥是小事兒,用不著微臣來壓他們也會愿意做的?!?/br> 蕭瑾點點頭。 馮慨之的確沒那么多空,他最近還得忙著自己交代的茶會一事。 蕭瑾準備在谷城縣開一次轟轟烈烈的茶會,以茶代酒作宴,邀請各方前來人士前來品天下之茶,配以評書、品畫、論茗、焚香、彈琴、玩石等,這茶會若是辦成了,必定能名噪一時。 最重要的是,蕭瑾想通過這種盛典讓南北兩地形成共通的文化——茶文化。 有了認同感,屆時還會分夏國與齊國故地么?大家可都是一國的。 馮慨之答應是答應得好好的,可是轉頭就又拋出了一個問題:“此主意雖好,卻得費不少錢吧?” 馮慨之可不想掏這筆錢。 蕭瑾老神在在:“放心吧,陳疏才那兒有?!?/br> 陳疏才最近臨安遼東兩頭跑,忙得昏天暗地,可路子卻被他忙出來了。 高句麗那邊對夏國的茶跟胭脂水粉很是滿意,那青花瓷更是愛不釋手,遂訂了一大批貨,不日,蕭瑾他們便能得一筆橫財,何愁沒有錢花呢? 蕭瑾甚至底氣十足地道:“此次品茶會一定要大辦,風風光光地辦,讓天下人都知道夏國的好?!?/br> 第155章 請?zhí)?nbsp;◇ ◎一起請到夏國做客◎ 眼下陳疏才正因談了一場大生意, 自覺風光無限好,在那兒給眾人加油鼓勁兒呢: “沒了齊國,還有高句麗, 人家不比齊國差到哪兒去, 東邊還有個小國叫倭國,若是從高句麗坐船,沒多久便能抵達。等咱們把高句麗收入囊中, 再將生意也做到倭國。到時候,滿朝文武都要對咱們刮目相待?!?/br> 陳疏才一心想要壓過戶部, 當朝中第一人,這次對高句麗的貿易旗開得勝,他整個人都膨脹起來了。他要賺錢, 要成為圣上的錢袋子,要讓馮慨之徹底成為手下敗將。 高句麗只是第一步, 往后還有第二個,第三個高句麗。且高句麗給了陳疏才無窮的靈感,他們一開始目光只局限于中原地區(qū),實在是太過于狹隘, 做生意去哪兒做不是做, 來日若有條件的話, 他大可以造幾條船去海外做! 戶部每年的收入就那么多,但他們市舶司的潛力卻是無限的, 戶部拿什么跟他們比呢? 他們才是朝中的頂梁柱! 他這手底下的小兵也因為他這一番話激動難耐, 甚至都想再往高句麗跑一趟。 這幫人還不知道, 他們辛辛苦苦掙下來的錢, 馬上就要落到馮慨之手里。 馮慨之按著蕭瑾的要求, 已經(jīng)聯(lián)系上了顧淮南。 雖然馮慨之覺得這樣的盛典在臨安城舉辦會更好, 但圣上義正言辭地說谷城縣剛聞名天下,眼下將茶會辦在那兒最合適不過了。 蕭瑾都這么說了,馮慨之也不敢反駁,其實他私心里是覺得,圣上只是單純地想出門玩玩兒。 臨安城逛遍了,不稀罕了,如今才要吵著去谷城縣的。 且隨了他的意思吧,若不由著他,還不知道要作什么妖呢。 另有一件事兒,文試是結束了,武舉卻在年后,此事蕭瑾交給了王從武跟簡玉衡。 經(jīng)過上次一戰(zhàn),蕭瑾覺得跟王從武都不約而同地將簡玉衡放在心上,蕭瑾是想培養(yǎng)一個年輕的大將軍,王從武則是想要培養(yǎng)一個接班人,接替他兵部尚書的職。雖然他手底下還有像王碩這樣的勇士,但王碩等人勇猛歸勇猛,計謀上卻遠遜于簡玉衡。 不論怎么看,王從武都很難越過簡玉衡去提拔王碩他們。 朝中眾人也都是長了眼睛的,知道簡玉衡這是徹底打上了王從武一派的印子。但愿往后他的性子不要像王從武,若要隨了王從武,那這朝中就又得多一塊茅坑里的臭石頭了。 有些人促狹,還特意跑去王從武那邊說教,讓他不要把人給教壞,成日家的不茍言笑又老古板,圣上看了又怎么會喜歡? 對上這些,王從武從來都不假辭色。 他轉過頭就跟簡玉衡道:“這些人說的話你一句都不要信,咱們圣上是明君,并不介意武將與誰相交,但身為武將,自己也需時刻注意,既不必同那些文臣走得太近,也無需跟他們鬧得太僵,免得日后走近了反被人拿住把柄,說你結黨營私,意圖謀反。” 這便是王從武從來不跟文臣混在一塊兒的原因,說他迂腐也好,冥頑不寧也罷,以前他爹他祖父就是這么教他的,如今他也這么教簡玉衡。 “你年輕,出身好,脾氣也不差,如今更得圣上看重,圍在你身邊的人不知其數(shù),你自己須得想清楚,不該交的人從一開始就不要沾?!?/br> 文臣武將走得太近,從來都不是什么好事。 簡玉衡受教。 近來他身邊確實圍了不少人,他本來還沒當一回事,如今看來,有些人還是早早斷了比較好。 又一日,蕭瑾花了一上午功夫將積攢的奏書批完之后,便一聲不響地出了宮。 宮里的人對圣上出門這件事兒已經(jīng)是見怪不怪了,雖然這樣不大合規(guī)矩,但是他圣身上哪一次將規(guī)矩放在心上了?打從繼位開始好像就沒怎么守過規(guī)距,且對循規(guī)蹈矩的人還不大喜歡。反正沒人敢拿這件事情煩圣上,就連朝中的御史也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隨蕭瑾高興了。 說到底,還是因為向著蕭瑾的人多,若是無人支持,好比當初建康地動蕭瑾執(zhí)意前去賑災時,不就被人抨擊得不清么?如今自丞相至六部尚書,無一不心悅誠服地跟隨蕭瑾,哪怕徐庶也都是一邊罵罵咧咧,一邊老老實實地按吩咐辦事兒。 上的人都如此乖順了,還有誰再敢觸蕭瑾的霉頭? 這回出門,一則是為了看看年關將近,京城里頭可有什么亂子,二則也是為了見一見這些“努力干活”的進士們。 前者因為京兆尹忠于職守,未曾出過紕漏。至于后者么……蕭瑾看了一眼一邊施粥一邊抹著眼淚的進士,頗感無語。 這人看著都三十好幾了,怎么是個施個粥還哭了起來? 情緒這般飽滿嗎? “這些人怎么回事?”蕭瑾問。 “圣上不妨聽聽?!瘪T慨之笑而不解,只帶著蕭瑾湊近了一些,剛好聽到七旬老人佝僂著身子,斷斷續(xù)續(xù),有氣無力地訴苦: “老了老了,不中用了,老伴兒自前年沒了之后,就只剩下我這么一個孤家寡人?!?/br> “什么?你問我有我兒女?兒女自是有的,一個長子,兩個女兒,我與老伴兒含辛茹苦地將他們拉扯大,給他們置辦了房子,田產(chǎn),又看著他們成家立業(yè),生兒育女。原先其樂融融,直到我跟我老伴兒走不動路,賺不了錢,那幾個便一下子沒了良心,嫌我體弱多病,不愿接過去養(yǎng)。” “我這歲數(shù)也沒幾年好活的了,過一天是一天吧。好在官府施粥送米,這個冬天也不難熬?!?/br> 老漢說完之后還咳了幾聲,咳得動靜極大,他對面的人生怕他直接咳過去了,趕忙給他拍背順氣,幫著罵他那沒良心的子女,還正義感十足的表示: “如此不孝之人,該狀告衙門將他們抓緊去?!?/br> 老漢道:“兒女都是債,便是他們不好也不能將他們抓進去。若他們進去了,那他們一家又該何去何從?我都是半截身子埋土里的人,何必作孽?” 他對面的進士沉默了,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他勸不了這老人家,只能盼著他晚年能無病無災。 又給老漢盛了一碗粥后,那進士目送對方離開,看著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過得如此艱難,他心中便沉甸甸的。 “來討粥喝的,竟沒有一個人是過得好的?!?/br> 窮困潦倒,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且每個人的慘劇都不一樣,聽來叫人唏噓不已。 而他們呢,真正貧苦人家出生的也沒有多,便是有,也并非真的赤貧。真正一貧如洗的人家是供不起讀書人的,與這些需要領著朝廷救濟糧才能度日的人來說,他們吃的苦實在是太少。 季讓也在感慨:“原以為十年寒窗苦讀,已經(jīng)足夠苦了,不曾想到了他們那兒卻是小巫見大巫,不值得一提?!?/br> 唯有余子謙稍稍清醒一些,他問:“為何我總覺得今日怪怪的?” 季讓回頭:“怪在何處?” 余子謙指了指過來領粥的人:“這些人,怎么都問什么答什么?” 自古不是有家丑不可外揚這句話嗎,今兒這些人怎么偏偏把自己肚子里的苦水倒得一干二凈? 季讓擺了擺手:“興許人家只是日子過的太苦了,好容易找到愿意聽他們說話的人,這才吐露了心聲,總不至于是他們自己瞎編的吧,編出來做什么呢?為了多領兩碗粥?” 余子謙撇嘴笑了笑,心想也是。 若一個人編胡話還可信些,總不至于這么多人都商量好了一起編胡話糊弄他們吧,哪有人那么閑呢? 不過今日過來施粥,到時讓他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民間疾苦。 蕭瑾隱藏身形聽了個正著,他對馮慨之道:“你這番安排還真是不錯,明年可以接著用?!?/br> 馮慨之想,明年說不定他又能想到的點子了,保不齊比這個更能糊弄人呢。 蕭瑾本來還擔心這群進士因為高中便有些自視甚高,如今見他們被馮慨之忽悠得找不到北,持續(xù)沉浸在夏國百姓正處于水深火熱的覺悟中,便不再擔心了。 這沒經(jīng)歷過官場的人就是單純天真,也好糊弄,若是一直這么天真就好了。 天真意味著有一顆赤子之心,但愿他們往后幾年、幾十年依舊能保持這份初心。 蕭瑾看過之后便將進士丟開手,徹底交給馮慨之負責,自己回宮之后又思索起了這茶會。 若是大cao大辦的話,自然是來的人越多越好,越能揚名越好。如何揚名,也是個問題。 蕭瑾想過無數(shù)熱場子的好主意,最后都一一否定,直到宮女種玉一語驚醒夢中人:“想要揚名還不簡單,請幾個有名的、德高望重的人不就成了?” 蕭瑾一拍腦袋,他明白了! 既然要大辦,為何不把司徒恭請過來呢,還有誰能比一國皇帝更有名? 蜀國那邊,林檀肯定是要請的,兩邊畢竟還是合作關系,而且他也有點想韓攸了。至于蜀皇朱庭玉,直接越過他似乎也有些不合適,那就連他一起請吧。 至于朱庭玉愿不愿意跟林檀同往,那他就不管了,他只負責下帖子! 蕭瑾想通之后,立馬道:“快研磨,朕要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