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頁
書迷正在閱讀:[琉璃美人煞]奪情司鳳、天才醫(yī)生穿書后每天都在崩人設(shè)、[綜同人]帶著房子穿了,可我黑戶啊、穹鏡、[劍三 少年歌行]世外來仙、[綜英美]環(huán)日飛行、大叔、Confess[卡森德拉的黑色嘉年華]、[綜漫]婚姻不美滿、頂級Alpha在等我分化
這齊天大圣乃是眾神威權(quán)鎮(zhèn)壓,道祖重器所伏,楊戩何功之有? -------------------- 作者有話要說: Ps:本身涌泉xue下燒起,直透泥垣宮,五臟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具為虛幻。 不是東南西北風(fēng),不是和薰金朔風(fēng),亦不是花柳松竹風(fēng),自囟門中吹入六竅,過丹田,穿九竅,骨rou消疏,其身自解。 吳承恩西游記第二章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31551653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xù)努力的! 第107章 探聽探問 太上老君順心合意地帶著孫悟空走了, 李靖也為他那寶塔修復(fù)一事,跟著一同上了兜率宮。 神將府的地牢乃是金石造就,光輝明亮, 讓人一眼就能看盡其間陳設(shè),然后斷絕試圖脫逃的心思。 劉武秀等在拐角處第一間, 手中捧著一張書折翻看, 連我在他身邊站了好一會兒都未曾發(fā)覺。 咳...... 我握拳掩唇輕咳一聲,劉武秀聞聲抬頭, 驀然合了折子,見我饒有興致地打量著他,他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問:殿下什么時候來的? 有一會兒了, 我調(diào)侃道, 倒是什么東西勾了你的魂兒去? 殿下你瞧,劉武秀將那折子攤開至我眼前, 端正了神色, 孫悟空得了天錄,稱作個齊天大圣便罷了,這伙魔怪怕不是向天借了膽, 也不瞧瞧自己是個什么貓三狗四的東西, 也敢來湊這份兒熱鬧。 我粗略掃過一眼,折子記錄的是花果山幾位魔王供詞,總體供述內(nèi)容上大差不差,也就是稱作大圣的緣由不同 獅駝王稱作個移山大圣,自述是受了孫悟空的引誘;禺狨王述供稱是早在孫悟空稱作齊天大圣之時, 便想到了會有今日之禍,為了全兄弟情義, 便稱了個驅(qū)神大圣;牛魔王是自認(rèn)為本領(lǐng)不在孫悟空之下,他稱得齊天大圣,自己自然也能稱得平天大圣;鵬魔王,自稱是雙翅一抖,攪弄風(fēng)云,稱作混天大圣...... 還有一位蛟魔王,言說是身軀一滾,即可翻江倒海,引起巨浪滔天,使海嘯山崩,因此稱作覆海大圣。 東海沿岸未曾抓捕歸案的那位,在供詞中倒是與自個兒那通風(fēng)大圣的稱號不謀而合。 我將折子細(xì)細(xì)看過之后,發(fā)現(xiàn)除了這點(diǎn)不同之外,唯一的共同點(diǎn)是這幾人無有一個提及孫悟空的大圣之名是從何而來。 他們的供詞都在這里了? 劉武秀應(yīng)一聲:對,都在這里。 我想了想,合了折子,推開牢門,信步踏了進(jìn)去,這道牢門內(nèi)關(guān)著的是孫悟空那位自稱為兄弟情義而犯逆的禺狨王。 只見他著一身馬褐色布衣盤坐在地,圓溜溜的光腦門上若是再點(diǎn)幾個戒疤,瞧著就與凡俗間的和尚無甚差別。 這般模樣與我印象中的魔王精怪,真真的是差異巨大。 該說的都說了,還有些沒說的,現(xiàn)在是不是也應(yīng)該說說了? 禺狨王緩地睜開雙眼,直視于我,淡然問道:該交代的,我都已經(jīng)交代,太子殿認(rèn)為還有什么是我等未曾說的? 我將供詞扔到他腳邊:你以為呢? 禺狨王不急不緩地將折子拾起,翻看了好半晌過后,念了一聲彌陀,然后說道:他們的供詞不假,太子殿如此追根究底,是要探問悟空他因何稱圣? 我確實是要尋根溯源,因此也不打算說什么虛話晃人,直言道:說吧。 出家人不打誑語。禺狨王的聲色依舊緩沉:悟空稱圣齊天,一則是天宮欺人太甚,他心氣不忿;二則是有獨(dú)角鬼王知他歸山,曉得他有無量神通,前來投誠,為他獻(xiàn)上赭黃袍。 獨(dú)角鬼王,也就是多聞天王那珍珠傘里擒獲的一員? 思慮間,我又問:你們隨同稱圣,是受何人鼓動? 禺狨王緩緩搖頭,否認(rèn)了受人鼓動這個說法:不過是悟空在慶功宴上隨口一提,牛魔王又不是個肯輕易屈居人下的,道是他比悟空本事不差,悟空既稱齊天,他做大哥便稱作個平天,獅駝王與獼猴王隨他呼應(yīng),思慮多些的兄弟姐妹們便就推脫不得,趕鴨子上架罷了。 此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之理。我收了供詞折子,說道:若不顧念情義,你們未必被捕,孫悟空也未必遭擒。 太子殿言外之意是指獼猴王不顧兄弟義氣?禺狨王辯解道:若非他善聆音,能察理,提前得知天丁將來,我等又如何來得及藏起山中無辜生靈? 倘若是真義氣,天羅地網(wǎng)前便不會只走了他一個。 想是如此想,但我并未說明,只是笑了笑,出了牢門,將供詞分作一式四份,然后讓劉武秀將其他三份分別交給蕭其明、張基清、連忠宮每人一份,只問三點(diǎn): 一,孫悟空稱圣源起于何處。 二,誰鼓動了他們隨同稱逆。 三,有哪些位專好以人為食。 劉武秀聽言應(yīng)是,又問:這第三點(diǎn),殿下為何不曾問......抬手指向牢門。 我道:好歹是修佛的,縱然是一時走錯了路,也斷不會以食人為樂,何必拿這般問題去辱沒于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