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
我也是這么想的。顏楚音說。 那豈不是基本上可以默認前朝遺孽都已經(jīng)死絕了? 是啊!顏楚音沒看過老鼠的口供,但聽家里大人話中透露出來的意思,那個相父自稱找到了小主兒,可又說小主被他安置在了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接受著很好的培養(yǎng)。這就導致除了這個相父之外,其他人都沒見過啞女后代。 相父扯謊的可能性很大! 那那個第三子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是末帝的什么人?沈昱問。 只說確實是末帝的子嗣。具體是什么身份,還得看順國公那邊。顏楚音說。順國公正率兵和鄰國打著,老鼠們的大本營就在鄰國,回頭把他們大本營搗毀了,估計一切就都真相大白了。而順國公此一戰(zhàn)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老鼠,主要還是想把鄰國打服了。鄰國一旦被打服,邊疆至少能安穩(wěn)十二十年。 沈昱若有所思。 顏楚音嗤笑一聲:啞女既然心懷怨恨,哪怕她跳河以后有幸活下來,肯定也會一碗藥把肚子里的孩子藥沒了。這就是不修福德的下場!他們活該! 錢家那邊應該還藏著一些和第三子有關(guān)的消息,比如他的來歷。 但如今大公主正懷著。錢家將第三子和野心藏了那么多年,皇上也不爭這一時半刻的。等到大公主安安穩(wěn)穩(wěn)地生下了孩子,就是錢家付出代價的時候! 不提這些,顏楚音又說:我估摸著這兩日就能收到杜明的信了。 年前知道沈昱的生母是東得省鄂安縣人,顏楚音就有心要幫沈昱盡孝。但冬日里行路難,而沈昱又要忙著三月里的會試,沈昱本人是走不開的。正好顏楚音手里有個打探消息的好手,是初代平國公身邊的親兵的后代,名叫杜明。顏楚音挺倚重杜明的,思來想去又征得了沈昱的同意,他就把杜明派出去了。 話這么說著,果然第二日就收到了杜明的信。 顏楚音又跑了一趟丞相府,把信交給沈昱,讓沈昱親自拆著看。 杜明不愧是查探消息的好手,因為只知道沈母是東得省鄂安縣人,具體什么村的根本不知道,而一個縣下面好多個村子呢,他愣是把情況梳理明白了。 當年東得省發(fā)生地動,因為生了疫病,鄂安整個縣的人都在拼命地往外地跑,而在他們逃亡的時候,賣女兒的情況并不罕見。官府雖然禁止買賣流民,可是禁不了民間買賣童養(yǎng)媳啊!因為這種情況嚴格來說算是嫁娶,不算買賣。 幾乎每個村里都有那么幾戶人家是賣過女兒的。 好在后來朝廷在安排救災的時候,種種工作還算到位,所有逃亡的人陸陸續(xù)續(xù)都回了原籍,一個個也都重新登記了名冊,因此找人的難度降低了很多。 杜明先找上了衙門,拿出平國公府的印章,衙門那邊都是愿意配合的。 先找出災前的人口冊子,再找出災后第一年的人口冊子,兩者進行比對??纯茨膸准疑倭耸畾q左右的女兒。只要是少了的,全都記下來。這年頭,家里添丁添口是可以按照人口免一定稅的,而衙門那邊卻很看重稅收,因為稅收是政績。兩邊這么互相抗衡著,人口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這個出不了錯。 拿到名單,杜明再進行第二步篩查。 這年頭大家逃災的時候,往往都是一個村莊、一個宗族,所有人一起逃。不可能一家一戶單獨逃。因為獨自逃難肯定只有一個死字,路上不僅有賊寇,還有狼和野豬等等的兇獸,唯有大家一起逃,勉勉強強還可能掙出一條活路。 而大家一起逃,肯定會有逃亡路線吧,這幾個村子主要是往這個方向去,那幾個村子主要是往那個方向去沈家人當初在沈家莊附近不遠的地方從沈母的家人手中把她買下了,可以肯定沈母一家當年肯定是往沈家莊那邊逃的。沈家莊離鄂安有些遠了,想必他們當時已經(jīng)逃了很久,手里確實沒有糧食了。 這一下又把很多人家排除掉了。 最后杜明手里只有五六個村子、二三十戶人家需要核查。 到了這時,杜明不敢掉以輕心,索性就一家一家地查了過去,果然就找到了沈母的娘家。沈母的親生父母已經(jīng)全都不在了,如今當家的是沈母的哥哥。 哥哥手里還有一張沒去衙門做過登記的賣身契。這種賣身契,官府那邊是不認的,但老百姓大都不懂法,他們認。賣身契上清清楚楚地寫著,沈家用多少多少糧食買了沈母做童養(yǎng)媳,從此以后,沈母此人就歸沈家所有,吳家(沈母的娘家姓氏是吳)不得將她領(lǐng)回去。契書上面按了沈家人和吳家人的手印。 杜明隨信把賣身契寄了過來。 他還說,吳家那邊從血緣上來說算是沈昱表弟的一個四五歲的孩子(沈母的弟弟所生),從外貌上來說,和沈昱稍微有點像。像得不多,但確實能夠看出幾分相似。據(jù)村里的老人說,這個孩子長得像他太爺爺。太爺爺年輕時生得可俊俏了,方圓十里好多姑娘想要嫁的,雖然去世多年,但至今仍是個傳說。 巧了啊,吳家大姑娘(也就是沈母)當年也長得有點像這個祖宗。 如此,應該是沒有找錯了。 作者有話說: 基友的文文,感興趣的可以收藏一波哦,謝謝大家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