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舉) 第11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白月有光、被淋濕的他、逢春 (糙漢 1v1)、快穿:性愛娃娃也想變成人、隔壁王叔叔(產(chǎn)奶NP高Hluanlun)、醉酒后我在直播間對室友表白了、失憶后我喊死對頭老公、病弱Alpha成了影帝的家貓、論撩到同桌的特殊技巧、我娶個什么玩意兒
“李大人,各位大人,家鄉(xiāng)既傳噩耗,本官就不多留了,告辭?!敝x良臣朝眾人拱了拱手,隨即翻身上了馬,往京城趕去。 回到家中時,謝府門前已是掛出了白燈籠,而燈籠上則寫著觸目驚心的“奠”字。 剛下馬,謝良臣便聽到了屋里傳出的哭聲。 他怕盛瑗懷著孩子再哭出個好歹來,快步進去將人扶起,盛瑗已經(jīng)雙眼都哭紅了,伏在他懷中泣不成聲:“是我不孝,祖父祖母待我有如親孫女,可我卻不能承歡膝下,此次竟沒能見到兩位老人最后一面,我實在是愧疚難安。” 盛瑗淚水漣漣,旁邊的謝存墨見母親哭,她也跟著哭,鼻尖紅紅的,眼睛一眨淚就掉下來了,看著可憐兮兮的。 謝良臣見狀也十分的心酸,雖然他是穿過來的,但是他現(xiàn)在早已把謝家人當(dāng)做了自己的親人,此刻謝安與孫氏去世,他自是十分難過,但是同樣他也不能讓才初有成效的事情功虧一簣。 “夫人,此番祖父與祖母去世,我身為孫兒按理本是應(yīng)當(dāng)回鄉(xiāng)守孝,可是如今朝政改革才剛開始,若是就此中斷,恐怕后續(xù)再難推行?!?/br> “夫君,你不用說了,我都明白。”盛瑗打斷他,“我會帶著墨兒回鄉(xiāng)為祖父祖母治喪,同時安慰爹娘,你盡管放心?!?/br> “是我對不起你?!敝x良臣嘆息一聲,“也對不起爹娘?!?/br> 自他在外做官起,幾乎很少再回平頂村,陪伴家人的日子更是不多,十多年的時間,回鄉(xiāng)的次數(shù)卻僅有幾次,只能讓妻女替他回鄉(xiāng)看望父母。 盛瑗拿帕子擦了擦淚,擔(dān)憂的看著他:“此番你不辭官,恐怕朝中有人會以此向你發(fā)難,夫君需早做準(zhǔn)備才是?!?/br> 謝良臣當(dāng)然知道有人巴不得他辭官,若他不走,以此為把柄攻訐他的更會數(shù)不勝數(shù),不過他總不會如了對方的愿就是。 “夫人放心,我自有分寸,等這邊一安定下來,我即刻就派人過去接你們?!?/br> “嗯嗯,我等著夫君。” 當(dāng)天送走了盛瑗母女二人,謝良臣便上了封折子,表示自己突聞噩耗,傷心之下病倒,因此無法在回來的第一時間就進宮給融安帝請安,更無法上朝,請他恕罪。 折子遞進宮中之后即刻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原本大家都在高興,以為謝良臣上的折子是請辭的,哪知卻僅僅是告假。 更可恨的是,告了兩天假之后,謝良臣竟然上朝去了,也沒提要辭官的事。 按照如今大融的律法,首輔若是因突發(fā)事故去世或者辭官,那么就由次輔頂上,所以一旦謝良臣辭官回鄉(xiāng),那么兵部尚書方大人立刻就能接替他的吏部尚書一職,可謝良臣偏偏不走。 同時他上的是告病折子而非請辭折子,這也是在委婉的提醒融安帝和張?zhí)?,他不會主動辭官,所以融安帝要出言挽留他。 融安帝今年才十四歲,還不到大婚親政的年紀(jì),而且因著朝中大半勢力都是為謝良臣所把持,外頭叛亂也還未完全平息,所以實際上他也不得不仰仗謝良臣,要他留下來。 只是即便如此,融安帝難免還是惱火,覺得謝良臣這是要拿他做筏子。 “啪!” 青瓷茶杯被重重的摔在地上,瓷片粉碎,殿內(nèi)的宮女太監(jiān)們個個噤若寒蟬,有小太監(jiān)上來收拾,不小心發(fā)出的聲音太大,又讓融安帝叫人拖下去打了板子。 “參見太后娘娘!” 見到來人,門口的宮女趕緊跪迎,融安帝也緩了臉色,上前扶了張?zhí)蟮氖值溃骸澳负笤趺磥砹???/br> 張?zhí)罂戳艘谎鄣厣系臐褊E,在軟榻上坐下,后才開口:“我聽說你還沒下旨給謝良臣,讓他留京是嗎?” 融安帝坐在對面,聞言冷哼一聲:“他現(xiàn)在還拿朕當(dāng)小孩子,行事越發(fā)的張狂不說,如今自己留念官職不愿去守喪,竟還要朕下旨挽留于他,真真是欺人太甚!” 張?zhí)罂戳怂谎郏瑩]手讓身邊人下去,后才輕飄飄道:“你如今不過十四歲,也還未大婚,不是小孩子是什么?” “母后!” “好了!”張?zhí)蟀櫫嗣?,“如今勢比人強,你又何苦非要爭無謂之氣?等以后你大婚親政,慢慢將朝中大權(quán)收歸于手,到時你要再發(fā)脾氣,母后必不攔你,可現(xiàn)在嘛,這朝廷離了他謝良臣還真不行?!?/br> 融安帝當(dāng)然知道離了謝良臣不行,他只是惱恨對方不把他放在眼中。 天子行令乃是天授之權(quán),可他一個臣子卻將本該自己的權(quán)利握在了手中,這不是對他的蔑視是什么? 此人狼子野心,又兼參與了奪嫡密事,雖是如今天下因他推行的政令已逐漸太平,但是融安帝知道絕不能任憑謝良臣發(fā)展下去,早晚他定要將對方除去! 狹長的丹鳳眼微瞇了瞇,少年天子下定了要鋤jian的決心后,終于忍著氣寫下了圣旨。 這圣旨的意思無非是說,他如今年幼,尚且不能理政,朝中上下皆依仗謝良臣,因此雖感念他祖父母亡故,其情可憫,但是天下亦不能少了他,所以讓謝良臣無比克服悲傷,留在朝中協(xié)助天子。 此言既下,謝良臣總算名正言順了,不過他還是照舊做了推辭,兩次上書表示自己才疏學(xué)淺,陛下悉心托付重?fù)?dān),他實在誠惶誠恐。 見他得了便宜還賣乖,融安帝只好又咬牙繼續(xù)下了兩道旨,表示非謝良臣不可,讓他不要辜負(fù)圣心。 如此之后,謝良臣留京的名分便算是定下了,只不過融安帝雖是妥協(xié)了,但是卻有人看不慣。 最先上書攻擊他的人,就是他的同鄉(xiāng)——張籌。 張籌如今還在戶部為官,任的是郎中一職。 原本自從王霄事發(fā)后,他也該被牽連去職的,但是在詳查王霄同黨時,張籌檢舉有功,所以不僅沒受牽連,而且還升了一級,成了郎中。 至于被他檢舉的人,說來也是諷刺,正是他的岳父光祿寺少卿。 只是他這舉動說好聽點是大義滅親,說難聽點就是吃里爬外,所以他雖是升了郎中,但是人緣卻不怎么好,多年一直任郎中一職而未有升遷。 原本他見謝良臣做了吏部尚書,也曾來找他,想恢復(fù)少年時一起讀書的友情,豈料謝良臣并不搭理他,多次之后,張籌便做了罷,但是卻記恨上了他。 如今這明晃晃的把柄擺在眼前,而且他也明銳的察覺到了小皇帝對謝良臣的不滿,所以便跳出來表忠心了。 “謝大人飽讀詩書,不可能不明白孝乃人之天倫,祖父母既喪,按《孝經(jīng)》所言,謝大人該回鄉(xiāng)守喪三年,若是不遵孝道,豈非枉生為人?”張籌一臉的義正言辭。 聽他罵謝良臣不是人,朝中不少人都吃了一驚,沒想到張籌竟還有這樣不畏強權(quán)的一面,倒是對他改觀了點。 謝良臣眉頭緊皺,看向張籌的目光冷似寒冰。 原本為著年少時的同鄉(xiāng)之誼,他雖是沒有特意關(guān)照他,但也沒有故意為難他,可現(xiàn)在他當(dāng)著這么多人的面罵他不是人,這要還沒反應(yīng),那以后跳出來找茬的人只會更多。 如此他也不得不給張籌一點教訓(xùn),不過事根本不必他動手就是了。 “陛下,張大人以為臣應(yīng)立刻辭官歸鄉(xiāng),不該忝居首輔之職,若是不遵則令人不齒,言之鑿鑿,臣實在對陛下之挽留深感惶恐?!敝x良臣朝上躬身道。 融安帝見謝良臣又開始賣慘,心中暗恨,但是對于現(xiàn)在跳出來打他臉的張籌也無甚好臉色。 雖然他是很想處置了謝良臣,但是明顯并不可能,而且在他已經(jīng)多次下旨表示要留他再任后,還有人跳出來反對,說此舉大逆不道,有違倫常,這讓融景帝也十分的沒面子。 這個姓張的實在是蠢了些,這樣的人就是再忠心又有什么用?他根本不是謝良臣的對手! “朕已經(jīng)說過,謝大人乃肱股之臣,朝廷如今一干大事都需謝大人處理,若是此刻返鄉(xiāng),則實為危害社稷?!?/br> 融安帝面無表情的說完這一句,而后又繼續(xù)道,“戶部郎中忤逆朕意,諂言誤國,即刻拖下去打二十大板?!?/br> 這還是融安帝第一次在朝堂上發(fā)落人,一干朝臣皆訝然,張籌臉更是唰一下就白了。 他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明明是為皇上分憂,打壓謝良臣的氣焰,怎么反而挨了打? 殿外的侍衛(wèi)聽到融安帝的話后,隨即便進來將呆若木雞的張籌拖了下去,就按在奉天殿外的長凳上打了板子。 刑杖落在皮rou上的沉悶聲音一下下傳入殿中,就像是打在了每個人的心上,殿中一時鴉雀無聲。 自這次懲治了張籌之后,謝良臣在朝中的威望更甚,于是他隨即便推出了考核官員的新辦法。 以前大融考核官員,一般是一年一小考,三年后總考,看該官員在地方政績上做了哪些貢獻,若是表現(xiàn)突出則予以升遷,表現(xiàn)一般就同級平調(diào),表現(xiàn)不好就降職。 這樣的辦法不說不好,但也談不上好,因為實在太籠統(tǒng)了,沒有具體的標(biāo)準(zhǔn)。 以縣令為例,若是該縣令頭腦靈活且能干,則他可能會想方設(shè)法的改善民生,然后在讓當(dāng)?shù)匕傩丈钤絹碓胶玫耐瑫r增加國家稅收。 至于其他平庸或者無能的縣令,因為朝廷沒有具體下放指標(biāo),要求他們把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所以不少人都是在摸魚。 對于這種摸魚的縣令,你要說他們貪了太多的錢財吧,其實也不是,他們只不過是就這樣一日又一日的混日子,老天爺賞飯吃,縣中百姓就過得好一點,老天爺發(fā)怒,他們就全無辦法了。 這種庸碌的官員在謝良臣看來與貪官屬同惡,因為他們只食俸祿卻不產(chǎn)生一點積極影響,這純粹就是用稅收養(yǎng)閑人,或者說養(yǎng)肥豬。 這種官員你不去催動他,全國這么大的盤子,單單只靠那么一兩個能干的人是沒法真正讓國家興旺的。 尤其是謝良臣以后要推行的政策,若是沒有如李廣深這樣的能吏去執(zhí)行,恐怕就算政令下到了地方了也無濟于事。 所以現(xiàn)在他要給這些人定工作目標(biāo)了,同時也減輕自己的負(fù)擔(dān)。 具體的實施辦法是這樣的,謝良臣將朝中各部官員,包括地方各級官吏的日常事務(wù)先都做了一下梳理,然后給他們定了完成各自工作的期限,然后再讓督察院的御史定期去復(fù)核對方是否完成。 本來督察院的工作就是這些,只是以前他們出差外地并無特定時間,也無特定的要求,都是看到有違規(guī)的就上報,沒違規(guī)的,走一趟就回來,工作內(nèi)容不明確。 現(xiàn)在不同了,每個官員每月、每季度的工作任務(wù)和目標(biāo)是什么,已經(jīng)做了量化,御史下地方核查便有標(biāo)準(zhǔn)可徇。 此考核辦法一頒布,朝中又是一陣議論紛紛,評價呈嚴(yán)重的兩級分化。 那些原本就勤勤懇的官員們,對此法大加歡迎,因為如此一來,他們的政績就能被上頭人看到了,工作得到了肯定,自然高興。 至于那些懶散慣了的官員,就說此法太過嚴(yán)苛,不近人情。 的確是不近人情,因為此法對下至七品縣令,上至一品高官都是一樣的,就是巡撫到了時限未完成任務(wù)都得受罰。 最開始是罰俸,若是所犯次數(shù)過多,則直接貶官。 至于考核的公正性,雖主要是御史們?nèi)サ胤窖膊椋窃嫉牡赘鍣n案卻是要在六部備份的。 上頭包含了原本官員該完成的工作內(nèi)容,以及到了時限后對方完成的情況,如此種種都會有記載。 也是因著謝良臣將考核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理清楚了,根本沒有漏洞可鉆,所以那些持反對意見的人才只能從“嚴(yán)苛”、“不近人情”上來攻擊此法。 但是謝良臣也有話來賭他們的嘴,而且還是用他們無法反駁的祖制。 這法子雖看著新穎,其實并非謝良臣憑空捏造,《大明律》中就有這種類似的律條,即官員若是無法完成自己的工作職責(zé),那么該當(dāng)何罪,說白了就是玩忽職守。 只不過謝良臣給他們又緊了緊弦,定了時限而已。 而如今的《大融律》正是沿襲自前者,所以在對官員的玩忽職守的懲罰上也是一樣的,所以此法也可說是歷來便有,只是未形成明文規(guī)定罷了。 同時這樣做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官員們的工作效率會顯著提高,以及他可以趁此機會淘汰掉一匹庸碌無為的官員。 除此之外,謝良臣也不用再以雷霆手段控制全國上下的各級官員,或者不斷想辦法安插自己的人。 只要新的考核機制運營起來,那么他就能真正的掌握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大權(quán)。 之后他想要推行新政也好,還是將醞釀已久的新《大融律》頒發(fā)全國也好,他都將一順百順,不會再遇到政令下發(fā)地方卻無法執(zhí)行的情況。 因此,在以祖制堵了反對之人的口后,謝良臣即刻便令六部以及督察院,開始實施新的百官考核制度。 回到家時又是亥時已過,謝良臣卻還沒吃晚飯,江著被他派去護送盛瑗了,所以如今尚書府里便沒人有膽子提醒他該吃晚飯了。 謝良臣看著空蕩蕩的屋子,第一次覺得空虛,不自覺的就想到了平頂村,也不知道那邊是何景象,自己沒有回去,他爹娘會不會怪他。 坐了一會,想到還是不能空著肚子,謝良臣便命人上了飯菜,豈知還未等上菜,門房卻來報,說祝明源和唐于成到了。 下人領(lǐng)著唐、祝二人進了客廳,謝良臣整好衣冠出來,剛展顏準(zhǔn)備開口,祝明源卻出聲了。 “子岳,你當(dāng)初在與我二人趕考時曾說過,若有朝臣把持朝政,不敬君王,對外恃武,且他又非淡泊名利,此人便是你嗎?” 第81章 恢復(fù) 見他神色激動, 謝良臣便讓人再上兩副碗筷,同時做了個手勢讓兩人也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