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書迷正在閱讀:女配自救攻略[快穿]、成為邪神的祭品后、我直播算命爆火、金牌歸你,你歸我、救了貓后我懷崽了、謀殺現(xiàn)場3、不想當(dāng)主播的明星不是好廚師、穿成炮灰渣A后,甜寵女主、我當(dāng)陰陽先生的那幾年、誰說我要回頭
辛苦這一輩子,就不見得臨死前還要惦記那么多,何苦來著? “并不是,你是明君,天下之人都明白?!敝T葛亮沉聲道:“功過是非,千年之后總會有人評說。嬋娟,我自是知道,你在怕什么?!?/br> “嗯。”她低低應(yīng)道,卻已經(jīng)聽不太清楚對方說什么了。 “你別怕。”丞相閉了閉眼,聲音低啞似無,卻沉靜堅定:“此事我也會為你辦好的。” “嗯。”她抱住他腰身的手慢慢松了下來,這虎狼之藥竟是如此兇險,從生到死不過是幾句話的事情,想來為了見他最后一面,陛下已經(jīng)苦苦支撐太久了。 這一面,也終于是見到了。 “陛下……”他哽咽出聲:“嬋娟。” 鳳起十一年(公元231年)秋,漢帝劉玥召見丞相諸葛亮后駕崩,臨終前最后一道圣旨,立賈詡和趙云為輔政大臣,和丞相共同輔佐新君,然賈詡以年邁不肯受,辭官歸家,太子允,仍尊其為先生。 漢帝駕崩,群臣和百姓皆哀容流涕。太子劉維在先帝靈前幾度暈厥,停靈七日,因一國不可無君,丞相率百官諫言,恭迎太子繼承大統(tǒng),是為新帝。次日,清河公主帶兵至襄陽,丞相令大軍駐扎城外,公主親身赴宮中吊唁。 史書記載,三國荊州牧劉表之女劉玥,小名嬋娟,字鳳德,生而知之且有神力。美姿顏,性闊達(dá),好男裝,有匡扶漢室,平定天下之心,稱帝南漢,史稱“南武女帝”,是歷史上繼光武帝之后,最負(fù)盛名的女帝之一。 # 劉維繼位之后,因有幾位忠心耿耿的重臣坐鎮(zhèn),襄陽又被血洗一番,反倒是清凈不少。諸葛亮依舊擔(dān)任丞相,并且籌備新皇登基祭天的禮儀。 等到先帝葬入之前修建好的皇陵中,新帝也終于正式上朝,太子屬臣都得到重用,一時間也沒人有精力再搞事。正當(dāng)百官都想太太平平過日子時,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站出來起奏。 要是別人開口就是要把常寧王和清河公主往外趕,大概劉維會噴他一臉。就算他有這個心,那也不能這么快吧,母皇尸骨未寒,他這么做太寒心了。 但偏偏開口啟奏的那人,是當(dāng)朝丞相,是他親爹,也是常寧王和清河公主的父親。 諸葛亮的理由很充分,常寧王是藩王,而清河公主統(tǒng)領(lǐng)海軍,天底下哪有藩王和將領(lǐng)常駐王都的道理?他二人自有封地,也不該在此地停留太久。 劉維有些楞,看了看百官,發(fā)現(xiàn)所有人也一臉沒反應(yīng)過來的樣子,他一邊想一邊說道:“丞相言之有理,只是……先帝只封了爵位,并未賜予封地?!?/br> 然后,他就看見自家丞相更淡定道:“請陛下擬旨,臣定當(dāng)責(zé)令有司,盡快為兩位殿下準(zhǔn)備封地事宜?!?/br> 這就很有意思了,丞相什么意思?是怕新皇對他小兒子小女兒開刀,還是要為大兒子鋪路?不過論私心,手心手背都是rou;但論公事,還是盡早把常寧王和公主打發(fā)出去才好。 劉維想了想,沒有答應(yīng),卻也沒有拒絕,丞相也沒說什么,又講起了其他事情。 結(jié)果隔了幾天,諸葛亮再次上奏同樣一件事,而百官非常乖巧地裝啞巴。這一次,劉維終于應(yīng)允了。剛忙完先帝喪事和新皇登基,又開始沒日沒夜加班準(zhǔn)備藩王就藩的事宜。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xué)城 其實南漢地盤也不是很大,最終常寧王封去了益州一塊五谷豐登之寶地,封其嫡子劉勉為常寧世子,而清河公主晉為清河王,封去了揚州海邊,依舊掌管海軍,但無召不得入王都。 常寧王走的時候,精神還是懨懨的,新皇寬慰了幾句,他是極為疼這個幼弟的,無他,常寧王就是個軟糯脾氣,沒有危險性的親弟弟,總是討人喜歡的。倒是清河王,之前吊唁的時候,被親生父親下令攔住,如今母親剛剛下葬,又是她父親啟奏她親哥哥,將她盡早趕王都。 哪怕心里清楚,諸葛亮是為自己好,而且自己帶兵長時間待在王都,恐怕有人要起異心。但劉絡(luò)還是怏怏不樂,她也不是沒想過,如果阿母立自己當(dāng)太女呢?畢竟總屬下在她耳邊嘮叨這件事,但看著王都這一輪又一輪的好戲,她早就放棄這念頭了。 這個位置不是那么好坐的,坐在上面的人是帝王,也是一只終日驚恐不已的困獸。還不如天高皇帝遠(yuǎn),快快活活地在自己封地上,還能演練水軍,打打山匪海匪,豈不樂哉? 所以,清河王走得時候,雄赳赳氣昂昂,壓根不要人安慰。 劉維抽了抽嘴角,最終沒說什么,只讓meimei保重。等送走了兩位藩王,他這才回過頭看了看群臣中的丞相,自從母親走后,父親瘦了不少,但依舊猶如高山仰止。 父親舍不得弟弟meimei嗎?怕確實有幾分,但他終究是那位丞相啊,和大漢基業(yè)想必,兒女情長,父子情深又算什么呢? 73.鞠躬盡瘁 誰都不知道, 一手促成藩王就藩的丞相根本沒打算消停。大概是諸葛氏謀反, 還有先帝駕崩的事情給他受了太多刺激,所有人都覺得他有些失心瘋。 好吧,這么說不怎么公平, 諸葛亮一言一行還是極有章法的,但卻是極有章法地搞事。比如常寧王和清河王前腳剛走, 他立刻上書要徹查諸葛氏謀反一案。 百官都傻眼了,這諸葛氏謀反不是都結(jié)案了嗎?先帝都不追究了,難道新皇還要再砍幾個人頭,誅殺幾個家族?因國內(nèi)動蕩不安,曹魏那邊已經(jīng)有了異動, 此時一動不如一靜, 萬不可再刨根問底了,這個道理難道丞相不懂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