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138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zhàn)]、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無妨,將軍能守則守,若不能守,亦有退路?!?/br> “在下聽聞,將軍兄長正在陜西榆林為總兵,若是清軍兵鋒太盛,難以抗衡,何不通過策應,將大軍撤入陜西,屆時依靠關中形勝,易守難攻,雄踞西北?” 第23章 山西驚變(上) 在明初的洪武、永樂時期,是不存在所謂九邊的,那時候,明軍是主動進攻的一方,明軍在漠南有大量衛(wèi)所,如東勝、大寧,過半地帶都處于塞外。 但永樂之后,情況就變化起來。 仁宣時期,明廷的對外政策逐漸收縮,漠南地區(qū)諸多衛(wèi)所大部分內遷。 緊接著叫門天子橫空出世,直接把明廷北方最大的野戰(zhàn)兵團一波送掉,明軍再無深入大漠的能力,轉入被動防守。 到了這時候,所謂九邊重鎮(zhèn)才逐漸形成,而九邊當中,又可以分為三段,西段陜甘的榆林、固原、甘肅、寧夏四鎮(zhèn),中段山西、大同、宣府,東段的薊鎮(zhèn)、遼東。 而姜鑲三兄弟,便能對其中榆林、山西、大同、宣府四鎮(zhèn)有巨大影響力。 可以說扼住清廷北面咽喉,是名副其實的腹心之患。 但這并不意味姜鑲便能和清軍正面匹敵,他要真有這本事,也不至于當三姓家奴,早就自立為王了。姜鑲雖然在名義上可以轄制宣大、山西兵馬,但事實上,此時在山西的綠營兵馬紛雜眾多,大部分和他沒關系,他自己真正能夠勉強控制住的,只有大同。 大同鎮(zhèn)內,他的三個親信部將,劉遷、牛天光、胡國鼎,合計能有八千多號人,再加上他自己本部的三千親兵,便是全部力量了。 除此外,大同鎮(zhèn)東北面的陽和衛(wèi),自家兄弟姜瑄也能拉動三四千人。 但從錦衣衛(wèi)方面情報來看,清軍此番光八旗就動用了過萬,還有三鎮(zhèn)新軍,合計四萬余眾,而且屆時大軍一至,宣府那些本就搖擺的小軍頭也會直接倒戈,等清兵抵達大同,少說也有五六萬了。 所以姜鑲心中還是傾向于撤往陜西,孫齊信屏退左右后,又對他說明了明廷方面的態(tài)度。 只要他這邊一動手,南面便會從川東同時發(fā)動,令豪格、吳三桂無法北顧,此時將入夏季汛期,姜鑲只需要借助黃河天險,關中盆地形勝,鎖住潼關,縱清廷十萬大軍,又有何懼? 而且同時,南邊明軍湖廣、江淮各部同時動作佯攻,四川攻勢連連,清廷能分出多少人來? 若是在西北站穩(wěn)腳跟,西可通甘肅,與和葉爾羌汗國、準噶爾汗國取得聯(lián)系,向南可以配合湖廣云貴,光復四川,將豪格、吳三桂圍殺在四川盆地之中。 一舉光復西北、西南,這功勞不比李定國差多少吧?只要自己起事,明廷那邊就不吝惜一個軍都督和國公爵位,若是日后依靠西北地利,在北伐之時立下大功,封王也不是不可能嘛。 李定國、李過那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威風,不比尚、耿那般口稱奴才強? 當然,雖然他自己這么想,但其實朱由榔根本就不指望姜鑲真能有李定國那般本事,只要能把主力安全撤入陜西,就阿彌陀佛了,至于日后,收復四川,打通西北聯(lián)系后,還得派個有本事的過去坐鎮(zhèn)。 但最起碼此時,朱由榔還是相當慷慨的,一道加封晉國公,拜光復右軍都督的圣旨,加蓋印璽,給送了過來。 與此同時,清軍從京師西進的兵鋒已經抵達保安州,距離宣府不到百里,劍指山西,姜鑲再無遲疑。 ------------------------------------- 五月初十,姜鑲已經先后讓牛天光、劉遷出城,前往控制山西其余部屬。 劉遷前往代州,控制振武衛(wèi)、雁門關諸部,牛天光前往潞安府,控制潞州衛(wèi)。 同時,錦衣衛(wèi)還幫忙聯(lián)絡了澤州守將陳杜、張斗光,以及正在偏頭關的山西鎮(zhèn)副將萬練。 次日上午,姜鑲急召城中諸將議事。 等諸將一至,便見到將都司衙門重重封鎖的甲士。 姜鑲開門見山 “阿濟格、滿達海大軍已至宣府,此番必是圖我而來,韃子對我等早就猜忌,如今若是以大軍入山西,我等必定無好結果,光烈天子神武圣明,已然克定江南,韃子先亡尼堪,后亡多鐸,數十萬大軍灰飛煙滅,朝廷北伐不日之間,本將欲起山西響應,諸位弟兄以為如何?” 此言一出,下方眾人無不議論紛紛,但說實話,也并不算多驚世駭俗。 能站在這的,都是當初在邊軍里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油子,清廷那點九九,哪里猜不出來?不僅是姜鑲,他們何嘗沒有擔心清軍過來架空他們,但相較于姜鑲,其實對于這些將佐而言,并不怎么怕清廷清算,他們又不是主帥,最多被打散掉到其他地方。 不過姜鑲一番話說得還是在理的,自從江南光復后,無論明清雙方,心態(tài)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過去,是清軍入關時橫掃天下、勢不可擋,對于這些降清漢將而言,要么投降,要么就得死,相較而言,投降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可現(xiàn)在不一樣了,明廷又支棱起來了,已經能和清軍劃江而治了,而且自朱由榔肇慶起兵,到現(xiàn)在,才不過三年多的光陰,誰知道再過三年,會不會再來一次洪武北伐?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這年頭的人相當迷信,清軍入關后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無論是清廷自己宣傳,還是給關內文武官員的觀感,都是“大明天命已失,滿清天命所歸”,不僅投降的人這么想,其實很多明朝忠臣也是這么想的,只不過他們是抱著某種“殉節(jié)”的悲壯感在抵抗罷了。 軍事上的戰(zhàn)果和宣傳效果往往是相輔相成的,現(xiàn)在局勢反過來了,清廷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明又回來了,這說明什么?明廷被逼到那嶺南大海邊上都能反攻回來,這不是天命未絕是什么? 昔日前漢二百年社稷,都能有個光武中興,大明快三百年了,有個光烈中興也很正常吧? 從后世人來看,這種思想挺荒謬的,戰(zhàn)爭勝負關天命屁事,但對于這個時代的人而言,這就是他們的世界觀。 當初張獻忠臨死前,讓孫可望投奔明廷,理由就是“明朝三百年正統(tǒng),未必遽絕,亦天意也。我死,爾急歸明,毋為不義。” 站在一旁的孫齊信見狀,也知道自己得加上一把火,站出來朗聲道 “諸位將軍,在下乃是大明錦衣衛(wèi)探馬司千戶孫齊信,不瞞諸公,朝廷大軍已經聚集湖廣、江淮,只待山西一聲炮響,兩路齊出,清軍必然無暇它顧?!?/br> 這話其實是在誆人,明軍并未有北伐的準備,只是佯攻罷了,但這當然不會給這些將佐說明。 門外數百甲士鎖住大門,局勢一目了然。 “末將愿為前驅!” 眾將紛紛下拜。 “好!本將已受天子欽封晉國公,光復右軍都督,自即日起,割辮起義!” “锃锃” 刀光閃過,十數條金錢鼠尾一刀兩斷。 眾人分別退下,統(tǒng)領城內外各部兵馬。 當然,也有想通風報信的,但在錦衣衛(wèi)的協(xié)助下,不難發(fā)現(xiàn)。 比如云川衛(wèi)副將楊振成就想和清軍聯(lián)系遞信,求得富貴,還想趁機兵變擒殺姜鑲,被提前發(fā)現(xiàn)。 當場梟首,懸之東門。 姜鑲的戰(zhàn)略很簡單,宣府太遠,沒必要分散兵力,直接放棄,由自己弟弟姜瑄坐鎮(zhèn)鎮(zhèn)虜衛(wèi)、陽和衛(wèi),把守大門,延遲清軍攻勢,大同嚴防死守,消耗時間,而后各地軍將云集響應,在山西各地掀起抗清風潮,令清軍分身乏術,若能合力擊破清軍自然好,若不能便從偏頭關延長城內側轉入榆林。 姜鑲兄長姜讓也已經收到書信,屆時榆林同時起兵,為義軍后路。 明廷非常慷慨的封姜鑲為右軍都督,姜讓為右軍同知,姜瑄為僉事,一家三兄弟總領一軍,可謂顯赫了,至于什么尾大不掉之類的,不是現(xiàn)在要考慮的問題,先把對方套牢,反了清再說。 哪怕姜鑲占據西北后擁兵自重,那也比不反的強。 第24章 山西驚變(下) 阿濟格、滿達海大軍剛剛行到宣府鎮(zhèn)外,就聽聞到姜鑲起事的消息。 二人也不多言,直接開始圍攻宣府。 姜鑲考慮到戰(zhàn)線問題,沒有在宣府駐兵,所以很快就被清軍拿下,向京師報信的快馬奔馳而出。 宣大為京畿之側,快馬兩日就到,溝通起來倒是方便,可也正是因為這個,二人心中都頗為沉重,一旦山西全境失陷,叛軍引兵東進,數日之內就能威脅北京。 入關后,清廷遭受了大量抵抗運動,但這一次,還真是距離最近的。 鑲黃旗和正白旗的精銳入城,三鎮(zhèn)新軍則開拔前往萬全左衛(wèi)和懷安衛(wèi),山西地勢形勝,從直隸方向去大同,就這一條路,沿洋河和長城內側而入。 山西全圖 不同于南方衛(wèi)所夾雜在府縣之中,像山西北部這種地方,基本上沒有府縣行政單位,不是衛(wèi)所,就是城寨、堡壘。 故而民風剽悍,走到哪都是經營了兩百多年的軍事堡壘。 姜鑲起事的消息迅速在全晉傳開,和很多人印象中不同,清初抗清斗爭,不僅僅是南方轟轟烈烈,北方百姓同樣此起彼伏,山東、河南、直隸、陜西、甘肅、山西都曾爆發(fā)過抗清起義,只是由于更接近滿清統(tǒng)治核心,所以被迅速鎮(zhèn)壓圍剿而已。 但即使如此,北方漢人百姓的血液依舊沸騰,如河南榆園軍如今都還在跟清軍打游擊呢,一聽姜鑲在大同舉義,除了萬練、陳杜、張斗光這些軍官跟隨舉義外,晉西南的平陽府南部(今運城地區(qū))方面,抗清義民虞胤、韓昭宣殺官響應。 整個山西,頓成烈火燎原之勢。 阿濟格進入宣府總兵衙門后,便和滿達海商議起來。 “如今山西遍地烽火,咱們這雖然四萬大軍,但若是鋪開,也不夠折騰啊?!?/br> “必須先直取大同!” 阿濟格堅定道 這也是歷史上清軍平息姜鑲之變的戰(zhàn)略,先打掉姜鑲這個罪魁禍首。 只是,真有這么容易嗎? 歷史上的大同,足足扛了十個月,逼到多爾袞親自帶甲出征,傾盡整個直隸、河南精銳,滿洲宗室名將,一半以上參與,大同城堅守到“兵民饑餓,死亡殆盡,余兵無幾”,多爾袞無奈,多次勸降姜鑲,結果這位“三姓家奴”在此時卻頗為硬氣,斷然拒絕。 最后還是姜鑲三兄弟被叛徒出賣,清軍才得以攻克大同,為此,占領大同后,阿濟格憤恨無比,下令屠城,史稱“大同之屠”,還下令拆毀大同城墻,只留五尺高。 而眼下,姜鑲起義不再只是像歷史上那般孤掌難鳴,有了南邊偌大的明廷和二三十萬大軍作為后盾,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滿達海有些憂心忡忡道 “新編的這什么勞什子新軍堪用嗎?姜鑲可不同于尋常綠營,其人所部大多出于當年明廷九邊軍士,可不會一觸即潰啊,而且還有不少騎兵。” 姜鑲三兄弟本就是九邊舊部,此時關內的騎兵部隊,除了八旗以外,規(guī)模最大的就是原九邊騎兵了,合計大概也有七八萬左右,其中一部分原山海關、薊鎮(zhèn)人馬在吳三桂手里,一部分跟隨李自成起事,現(xiàn)在殘部就是跟著忠貞營,編入前軍的那三千多騎。還有部分被滿清拆分后,分散進各地綠營。 姜鑲手中雖然也被拆分了不少,但也還有五六千騎,再加上他兄長姜讓在榆林也有三四千騎兵,合計竟是有近萬騎。 這也是朱由榔想方設法地想保存這支力量的原因,這一萬騎兵若是就這般消耗在大同,實在是太可惜了,要知道,培養(yǎng)一支騎兵,不僅僅只是有馬就行,騎兵的訓練也需要很久,南京的細柳兵苑雖然開了騎兵科,可到現(xiàn)在教學用的戰(zhàn)馬都沒湊齊,教官更是寥寥。 如果能夠保全這支昔日大明九邊精騎僅剩的種子,便能以此為基干,從西北交易戰(zhàn)馬,快速擴充騎兵部隊。 阿濟格安慰道 “也不必過于擔心,到底是我們這邊占優(yōu)勢,九邊騎兵你又不是沒領教過?早就被他們這些喝兵血的明廷武將弄得烏煙瘴氣了,哪里能和正白、鑲黃鐵騎相提并論?” “至于這新軍嗎,聽尚可喜那奴才吹得天花亂墜的,但看上去,起碼還是比以前的綠營要強嘛,更何況這次還拉來了二十門新炮,強攻也不怕?!?/br> 綠營新軍幾乎完全仿照明軍編制,每營三千人,裝備約千支火銃,三營合編一鎮(zhèn),作戰(zhàn)時擺開方陣。 這年頭火銃的鍛造技術倒也沒什么技術門檻,只要有樣板,不難仿造,何況還有荷蘭工匠協(xié)助,可尚可喜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真正問題所在。 仿造容易,但這效率卻實在感人。 神器局先后受多爾袞撥款達五十萬兩之舉,尚可喜搜羅了整個遼東、直隸、河南的工匠,聚集了近三千人,但月產量也就不到四千支。 而同時期,以明廷的生產規(guī)模,月產量已經過萬,現(xiàn)在武備局已經不再擴充火銃產能,甚至有所削減,畢竟日后還要裝備新式裝備,燧發(fā)槍的研發(fā)已經取得一些進展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這就是朱由榔不害怕清廷仿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