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jīng)沒了 第152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jié)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zhàn)]、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比如這次,明軍就有些輕敵,以為能靠一波步兵沖鋒將吳軍步卒先行擊潰,然后再對付兩翼騎兵。 這還是收到了之前打清軍綠營步卒太過輕松的影響,沒有意識到關(guān)寧軍步卒雖然不比八旗重步兵,但也絕非能一個沖鋒就擊潰的。 最后反倒導(dǎo)致沖鋒步兵的前突方陣被對方側(cè)翼騎兵包餃子,差點全殲,全營只剩下七八百殘兵。 楊展部傷亡超過三成,差點被打殘,不得不退到二線稍作休整。 第44章 輕型野炮 小潼河?xùn)|側(cè)的這一場小勝,雖然讓明軍提高警惕,但遠還不足以讓吳三桂和豪格放下心來。 不過清軍也逐漸發(fā)現(xiàn)了對付明軍的辦法 光復(fù)軍步兵紀律嚴明,火器犀利,卻是難以抵擋,即使是八旗重甲步卒,也就只能平分秋色而已,但由于缺乏騎兵,導(dǎo)致一旦兩軍步軍交戰(zhàn),明軍側(cè)翼便難以保護,清軍只需在此時調(diào)動騎兵從兩側(cè)穿插突入,即使無法擊潰,也會逼迫對方為了保護前方步卒不被分割包圍,而被迫退后。 這就是騎兵在戰(zhàn)場上的最佳作用,兵法云“以正合、以奇勝”,戰(zhàn)陣之上,騎兵部隊充當?shù)木褪沁@個“奇”,在兩軍步卒焦灼之際,尋機穿插突入,一錘定音。 若非之前有松潘騎兵趕來救場,否則楊展所部一旦崩潰,這些騎兵還能充當追殺潰兵,擴大戰(zhàn)果的作用。 接下來,吳三桂和豪格都頗有默契的以這種兩翼騎兵,中間重步卒大隊的方式進行行動,頗為有效。 連番兩次逼退了明軍王光興部和秦佐明部的進攻。 不過,戰(zhàn)爭是一切科技、戰(zhàn)術(shù)發(fā)展最為迅速的時候,也是一支軍隊成長的催化劑。 連番失利下,明軍這邊也開始檢討戰(zhàn)果,商議對應(yīng)策略。 最后還是從成都趕來的劉文秀(四川戰(zhàn)役以高一功為主帥,劉文秀為副),帶來了光復(fù)左軍最新編組的一個炮營,這個炮營和一般常規(guī)炮營不同,而與之前那個攻堅重慶的重炮營恰好相反。 一般炮營編有五十四門火炮,而這個炮營則不同,編有多達九十門火炮,但這些火炮與常用的五斤、七斤火炮不同,彈丸重量只有兩斤上下,也就和當年戚繼光車陣所用的小型佛郎機差不多。 火炮口徑極小,重量也很輕便,全炮總重三百來斤,一匹滇馬就能拉著走,必要時候,六七個士卒也能拉動。 這是武備局為明軍專門設(shè)計的一款輕型野戰(zhàn)炮,也是樞密院的一個嘗試。 之前明軍火炮,基本上都是按照營一級整編的,哪支軍隊需要火炮支援,就把炮營部署過去。 但這導(dǎo)致,火炮只能在軍一級,由都督來調(diào)配,下面的師、營缺乏強大火力輸出。 于是樞密院就想讓武備局設(shè)計一款輕型火炮,類似于過去明軍當中廣泛使用的小佛郎機,但由于采用紡錘式新型構(gòu)造,威力和射程都遠比佛郎機要強(佛郎機氣密性太差,射程很短),以及新式炮車,以增強機動性能。 白文選看到這種新式輕型火炮后,迅速來了主意。 如果把這玩意編制到營一級,也不需太多,只需要每個師排在最前沿,或是兩翼的營級方陣能夠裝備,便能成為破除清軍“鉗形戰(zhàn)術(shù)”的有力武器啊。 這樣,能夠加強明軍一線步軍的火力輸出,加速擊潰正面清軍步卒的速度,或者隔著一兩里,就能先對清軍騎兵進行集火殺傷,限制其行動范圍也是極好的。 雖然還是無法徹底解決問題,但起碼不用被動挨打了不是。 說干就干,劉文秀便把全營九十門火炮分散安插給最精銳的白文選部三個營,每營三十門火炮,可以說火力相當充足了。 連番三次勝利,也讓豪格產(chǎn)生了些期望,開始打算重新出兵奪回順慶府,否則就這般灰溜溜的跑回去,別說能不能保住正藍旗,日后說不得也要被多爾袞清算。 于是乎,被派往從保寧攻打儀隴縣的滿清步騎大軍就撞上了早已準備好的白文選部。 這種將炮兵下發(fā)到三千人的營級單位,還遠遠算不上什么“步炮協(xié)同”,甚至連拿破侖時期的“步炮協(xié)作”都達不到,這倒不是說武器性能不夠,這只是部分原因,更多的是人員素質(zhì)不足。 明軍的炮兵下方,更多只是將炮兵放置在步兵方陣前,在兩軍接觸之前集火射擊,接觸之后,往后脫離入陣,等敵人退縮后又前突射擊。 即使如此簡單的協(xié)作,也不是一般軍隊能完成的,縱觀全軍,高一功和劉文秀選擇了素質(zhì)紀律最佳的白文選部承擔(dān)。 ------------------------------------- 當清軍將領(lǐng)都類統(tǒng)兵剛剛出保寧,還沒抵達儀隴時,就正面相遇嚴陣以待的白文選部。 都類還是擺出屢試不爽的兩翼騎兵,中間步卒大隊突出的陣型,但恐怕很難再如愿以償了。 兩軍相持不到兩里,這邊排布在最前沿的三十門火炮就已經(jīng)開始準備了。 炮營軍官用望遠鏡勘察遠處煙塵四起的陣列,估算距離,和其他副官用草紙演算后,將指令以旗語下達給各炮位。 炮營的指揮旗語倒是個新鮮玩意,古代軍隊倒不是沒有旗語,將帥的大纛、尉佐的將旗,甚至于明軍衛(wèi)所編制中的總旗、小旗,最早就是指揮旗語體系中的末端,對于步兵指揮而言已經(jīng)足夠,但對于技術(shù)性更強的炮兵,還是不夠。 為此樞密院專門派人和兵苑教官以及翰林院,匯編了一套新用炮兵旗語,相較于之前的步兵所用旗語,這一套顯然復(fù)雜得多,但還是有賴于明軍炮營那冠絕全軍的文化水準,不難執(zhí)行。 這章沒有結(jié)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步騎大陣混雜前進,速度緩慢,且目標巨大,不難觀瞄,眾炮手轉(zhuǎn)動炮位,調(diào)整仰角。 “一發(fā)裝填!西北方向,戌字位,乙號藥包,預(yù)備!” 自從肇慶軍改后,明軍炮兵、火銃,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定裝彈藥,其中炮兵的定裝彈藥要復(fù)雜一些,不同射程的裝藥大不相同,按照不同口徑、不同用途、不同距離,林林總總有十余種定裝藥包。 “通通通……” 一陣硝煙掠過,在川北夏日山野中彌散開來,清軍遠遠瞅見這邊有硝煙升起,立馬就意識到是明軍火炮。 但主將都類并沒有太過擔(dān)憂,根據(jù)經(jīng)驗,此時明軍火炮還處于校射階段,一般是打不中的。 而且一般情況下,明軍野炮都只能遠距離集火射擊,只要自己逼近二百步以內(nèi),為了仿制炮兵陣地被一鍋端,就必須撤離。 這樣看來,眼前這支明軍的炮兵也沒有在制高點山坡上構(gòu)建炮兵陣地,而是排列在步兵方陣之前,如果不及時撤退,沉重的火炮難以轉(zhuǎn)移,很容易被呼嘯的騎兵一鍋端。 “通通通……” 在軍官和樞密參軍的不斷校正下,炮彈越打越準,對逐漸逼來的清軍步騎大陣不斷殺傷,都類敏銳的發(fā)現(xiàn),這些炮彈殺傷力似乎相較于之前大為減弱,和那種將城墻、城門炸得稀巴爛的火力截然不同。 這個威力……莫非只是佛郎機? 但射速又不如佛郎機,而且射程遠勝。 兩軍戰(zhàn)陣,也沒時間考慮這些問題了,清軍步騎只得頂著炮火,盡量快速接近。 雖然輕型野炮的殺傷力比起之前的重炮大為不足,但卻也比小佛郎機之類強得多,由于氣密性問題,過去明軍一般使用的小佛郎機,射程不會超過三百步,大部分也就是二百步以內(nèi),也就比火銃強。 而這種新式野炮,射程高達近兩里,足以讓敵人在這漫長的進攻路線上,付出慘重傷亡。 當然,缺點也是有的,至少射速比起佛郎機那種“后膛炮”更慢,不過完全可以用射程優(yōu)勢補足。 對于清兵而言,這種只能被動挨打的過程相當難熬,短短兩里地,每一步都要倒下十幾具尸體,細細算來,其實傷亡并不慘重,滿打滿算,最多也不會過千。 但這種無法閃躲的壓抑感,非常打擊士氣。 終于,清軍黑壓壓陣列逼近百步左右,炮兵這才往后撤離,相較于五斤、七斤之類中型火炮,這種輕型炮非常方便,被挽馬往后拉拽,數(shù)息之間就撤入陣內(nèi)。 第45章 一夫當關(guān) “退!前陣邊打邊退!” 和以往戰(zhàn)場上發(fā)生的情況截然不同,明軍并沒有像之前那樣,輪射、齊射,然后刺刀沖鋒。 同樣是“品”字型三才陣,最前面的方陣,居然隔著百步左右就開始放銃輪射,一開始還讓都類以為這支明軍乃是新兵,素質(zhì)不強。 但他很快就明白問題所在了。 隔著近百步,殺傷當然有限,但明軍用意似乎并非想要對清兵中間步卒大隊造成殺傷,而是邊打邊退,不斷往身后挪動。 幾乎和清軍前進的步伐保持一致。 一刻鐘之后,明軍前突方陣已經(jīng)后退到左右方陣之間,形成“一”字型排列。 清軍步卒原先才受到火炮不斷殺傷,這下子又被明軍火銃鈍刀子割rou,雖然殺傷有限,卻也壓制士氣。 清軍步卒也不甘示弱,邊往前進發(fā),邊用弓弩與明軍對射(清軍火銃射程夠不到),但弓箭和火銃可不一樣,火銃只需要裝填,扣扳機就行,而弓箭的發(fā)射是非常耗體力的,一般弓手,連續(xù)射個十幾箭就已經(jīng)相當了不起了,一口氣能射二十箭的,那都是精銳。 而且隨著不斷張弓射擊,弓手的體力也在不斷消耗,最后箭鋒疲軟,難透甲胄。 就這樣,整個明軍“品”字型三才陣緩緩轉(zhuǎn)變,最后變成了“v”字型的倒三才陣。 都類頓時有些躊躇,不知道該如何應(yīng)對。 按常理來說,此時清軍應(yīng)當直接將步軍壓上,而后命兩翼騎兵分別到“v”字型兩側(cè)夾擊,從而形成一個交叉狀的交戰(zhàn)狀況。 但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下子卻是讓他也不太敢拿定主意。 明軍剛才只有中間方陣內(nèi)的火炮開火,其余兩翼方陣內(nèi)并無動作,這令清軍并未探知到兩翼方陣的具體火力配置。 可如果就這樣停下不動,遲遲不能全線接近搏殺,論火力輸出,清軍肯定是落于下風(fēng),屆時必然兇多吉少。 心中略作思索,最后也只得咬牙。 “傳令,命步軍前突,與敵接戰(zhàn),騎兵自兩翼環(huán)繞策應(yīng),不得讓明軍兩側(cè)方陣有余力圍擊步軍!” 數(shù)千步卒大隊停止放箭放銃,挺起各類兵刃,朝明軍中間方陣發(fā)動沖鋒。 “殺!” 正藍旗步軍在之前的成都戰(zhàn)役中傷亡頗為慘重,這支步軍是由吳三桂所部和八旗漢軍混編而成。 中間是如潮水般滾動的步軍,兩側(cè)滿清鐵騎也沒閑著,分作數(shù)股,結(jié)為長隊,分別向“v”字型兩側(cè)沖馳而去,張開騎弓,打算放箭sao擾牽制兩側(cè)明軍,以緩減中間被三面包圍的步軍。 面對洶洶而來的清軍,中間方陣的明軍參將并不慌張,重新組織好陣型 先是再打出兩輪三段擊,盡量增加殺傷,打擊清軍士氣 “全體都有,準備齊射!” 待清軍殺進三十步左右,他們突然發(fā)現(xiàn),對方不僅僅是火銃手已經(jīng)全部裝填完彈藥,其中還有那三十門火炮,也夾在明軍步兵哨隊之間。 “散彈裝填!” 炮手將一包包裝有碎石、鐵片之類的麻布包塞進已經(jīng)填裝完彈藥的炮口。 “放!” 一聲令下,隨著上千支步槍噴射硝煙和火舌的同時,那三十門火炮同樣炎光一片,煙塵四起。 而后之間原本清軍那洶涌的人潮瞬間如割倒的麥穗般傾倒無數(shù),散射的石子、鐵片、彈丸如疾風(fēng)暴雨,“唰”的一聲,就將最前排的士卒穿透十數(shù)個血流不止的孔洞,模糊一片。 “突!” 全營三千將士,這才拔出刺刀,奮力反沖過去。 被一波槍林彈雨傾灑而過,整個清軍步卒都在懵逼狀態(tài)中,不少親眼目睹了自己身邊戰(zhàn)友瞬間被傾瀉的炮火散彈穿透,血rou模糊,直接就心理崩潰,往后逃竄。 與此同時,遭殃的也不僅僅只是步卒,兩翼騎兵同樣也遇到了類似情況。 滿清騎兵倒是不敢直接逼近到三十步以內(nèi)的距離,隔著四十步開外放箭,而且隊列也要比步卒分散得多,但連人帶馬目標大啊。 面對連環(huán)不絕的散彈發(fā)射,上百騎兵被四處彈射的彈片擊中,輕則戰(zhàn)馬疼痛哀嚎,難以控制,重則連人帶馬,傾翻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