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98節(jié)
這是現(xiàn)代軍中常用的抗寒能力提升手段,實踐證明頗為有效。 之所以會加入這方面的訓練,主要還是為了攻打北戎做準備。 從歷史經(jīng)驗來看,攻打草原游牧民族,最好的時機便是在寒冬。 因為他們春秋夏三季都在到處放牧,唯有在寒冬里,才會回到城里過冬,或者找個避風的谷地過冬,相對比較聚集。只要找準了地方,便有可能將他們一網(wǎng)打盡。 但這是理想狀態(tài),現(xiàn)實是,不管是飲食結構還是體質(zhì),大啟士兵在抗寒能力上都比不上北戎,嚴冬季節(jié)向更北邊進攻,都不用打仗,路上都得凍死不少人。 所以,從去年一入冬開始,他就給士兵們的飲食中加大了牛羊rou攝入,調(diào)料上多加辣椒和姜,除此之外,每日必須在風雪中進行負重越野,早上繞著軍營跑圈,跑完用雪擦身,以此來提升他們的抗寒能力。 外出剿匪的時候,每個士兵也都會穿上厚厚的襖子,戴上內(nèi)里夾綿的皮手套,腳上穿上長筒皮靴,還裹上磨毛的粗布。 各種生理物理抗寒手段全部疊加上來,在套河平原以南的地區(qū),應付零下幾度的低溫倒是沒問題。 這次出去剿匪,士兵們能發(fā)揮正常水平殺敵,且沒有任何人凍死,便足以驗證。 但再要往北,零下幾十度,他卻是沒有把握。 所以這個冬天他并沒有趁著北戎與大啟膠著對北戎發(fā)起進攻。 聽到李洵這新奇的訓練方法,林程并沒有質(zhì)疑,而是由衷夸贊道: “我先前聽回京述職的邊將說,幾十年前北疆也在寒冬里跟北戎打過一仗,士兵們根本不抗凍,凍掉指骨的都有十之二三,在路上的時候還奇怪,郡王麾下這些士兵,怎么就跟不怕冷一樣,冰天雪地里照樣剿匪殺敵,原來是因為訓練有方,早就修成了銅皮鐵骨!” “也難怪郡王能打敗北戎!” 李洵聽到這話有些好笑: “哪來的什么銅皮鐵骨啊保兄,都是rou體凡胎。訓練只是一方面,主要還得靠外部的保暖手段,而且?guī)资昵澳且徽套鲬?zhàn)之處,可比我們一路經(jīng)過的地方冷多了?!?/br> 冬季作戰(zhàn),每個士兵的保暖物資便造價不菲,以大啟軍中的腐朽,即使朝廷調(diào)撥了物資,也未見得有多少能落入邊軍士兵手中。他的士兵外出時,卻是每個人都有棉襖,皮毛,手套,皮靴與烈酒,哪能放在一起比。 “我麾下的士兵,要想在嚴冬攻下真正的北戎城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br> 林程頓時露出慚愧的表情來: “倒是下臣無知了?!?/br> 李洵倒是不在意,人無完人,文臣本來就對打仗的事了解沒那么多。笑著關心了林程與林相今天的身體情況,得知他們并沒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便放心地用早膳去了。 在樊城停留了三天,料理了一些軍務,李洵便帶著林相一家回肅城去了。 七公主在肅城早就給他們一家安排了住處,早前那郡守的小舅子龐老爺家,修得富麗堂皇,很花了些功夫,收拾一番,改換了門匾,便成了林府。 雖說比不得京城的相府,在肅城卻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了。 還沒等林相一家在府里安頓好,李洵便在郡王府給林德康準備了接風宴。 肅城的郡守周應亭,司農(nóng)令周如植,以及其余幾個掌管各地的文官,全都被李洵叫來了。 之所以如此倉促,全是因為林相的催促,這老人一到了肅城,看到肅城欣欣向榮的景象,身體和心情都好轉了不少。 李洵讓他多休息一下他都不肯,非說自己閑不住,要立刻上任。 李洵拿他沒辦法,便將文官們?nèi)颊倩貋硪妭€面。 這其中最驚訝的便是周如植了。 見到坐在左邊第一位的那位精神矍鑠的老者,他愣了好半晌,這才上前作揖行禮: “下官周如植,參見相爺!林相一向可好?” 他也算是林相一手提拔的,與林相有過一面之緣,后來被流放又承蒙這位右相的恩情得以保全女兒們,因此對林相還是有幾分敬重與感激的。 哪怕心中疑惑,也還是禮數(shù)周全地上前行禮問安。 其余人聽到他的稱呼,卻是個個都驚疑不定地望向上首,忍不住交頭接耳: “林相……莫非是那位權傾朝野的右相?” “朝廷的人……到咱們這里來作甚……” “我聽聞,右相曾是旗幟鮮明的大皇子黨,倒不知如今是個什么立場……” 李洵將眾人的反應收歸眼底,然后不緊不慢地道: “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本王的保父,也是曾經(jīng)的右相,如今歸于本王麾下,任政務總長,總攬所有政務,往后爾等有事都可先向林總長匯報。” 林德康站起身來,和氣地朝眾人拱了拱手: “望各位今后與老夫一道,齊心協(xié)力輔佐郡王!” 除了周如植以外的所有人,麻木地回了禮,心中卻有些魂不守舍。 堂堂當朝右相,大皇子黨魁首,如今卻到了慎郡王身邊來做什么政務總長,朝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 而且,這政務總長的職責,怎么看都還是有些丞相的意味。 慎郡王如此設立司職,再加上屢次行大逆不道之事,吞并附近的燎原,樊城兩地,是不是已經(jīng)有些和朝廷分家自立的意思了? 那他們這些人,豈不都成了亂臣賊子? 可轉念一想,那來肅城巡視的蔣翰林和五百禁軍,就因為辦差不利,便直接被皇帝賜了毒酒,他們這些一直在郡王手下辦事的官員,在皇帝心里怕是早就該被千刀萬剮了。 現(xiàn)在想要重新戰(zhàn)隊好像也晚了。 哪怕郡王自成一國,他們似乎也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話又說回來,跟著郡王好像也沒什么不好,俸祿比起先前直接翻了倍,年底還能得到豐厚的年終獎,好好辦差也不會動輒得咎,還不用絞盡腦汁給上官送孝敬,日子也挺舒心的。 至于朝廷會不會把他們當做叛逆進行討伐……朝廷連北戎都打不贏,更何況是把北戎打得根本不敢再犯的郡王。 這么一想,似乎也沒什么可怕的。 李洵親自為林德康主持接風宴,除了為他站臺背書之外,也有讓文臣們認清現(xiàn)狀的意思。 見在座眾人驚疑片刻后,都心安理得地參與進了這接風宴,便知道他們的心已經(jīng)定了。 如此,以保父的能力,也不可能彈壓不住這些人。 接風宴后,林德康又主動地找李洵問起接下來的政務重點,以便安排工作。 李洵對自家地盤上的事情自然是如數(shù)家珍,很快便分出了條理,交待道: “當下第一要務便是農(nóng)事?!?/br> 越冬的大麥收割后,便要安排春耕了。 除了想辦法提高糧食產(chǎn)量,還得引入并推廣一樣經(jīng)濟作物,那便是棉花。 在北疆度過了一個冬天,他深刻體會到了寒冷天氣對士兵作戰(zhàn)的限制。 之所以不進攻北戎,不僅是因為對士兵的體質(zhì)沒有把握,更是因為軍需跟不上。 低溫御寒對軍需物資的消耗本就巨大,野外作戰(zhàn)就更是成倍增加。 燎原與樊城軍營里的軍需,御寒物資被層層盤剝之后本就是不夠的,需要從河原勻些過去。 河原的物資也不過是仰仗著從北戎軍營搶的那一撥。 雖說給每個士兵配一身御寒裝備不是問題,但訓練中也會有所消耗,老實待在軍營附近越冬還行,要去風雪交加還溫度更低的地方打仗,御寒物資就遠遠不夠用。 若是能速戰(zhàn)速決尚且好說,一旦陷入僵持,物資補給跟不上,士兵們恐怕只能凍死在北戎的城邦外。 這一冬過了,下一冬的御寒物資哪里來還未可知。 御寒衣物無非是粗絲制成的綿,或者動物皮毛。 搶不是長久之計。 買……鬧到如今這個地步,嘉佑帝若還能允許他從中原地區(qū)購買軍需相關的物資,那他就是個傻瓜。 哪怕或許還有別的辦法得以斡旋,也總歸不如自己的地盤上能產(chǎn)出更穩(wěn)妥。 北地較為干旱,要出產(chǎn)蠶桑氣候不支持,栽種桑樹再養(yǎng)蠶產(chǎn)絲需要的時間也太長了,遠不如棉花當年栽當年便可收成來得方便。 而且,棉花的保暖性,以及產(chǎn)棉需要耗費的人工都比用絲要強。 他手下的兩郡兩城,耕地面積廣闊,若好好利用起來,今年冬天不管是糧食還是御寒物資都不愁了。 棉花在如今的西戎便已經(jīng)有少量種植,要獲得種子并不難。 難得是,要在短時間內(nèi)找到足夠的種植的人手,還得引導百姓科學化種植,并且控制好種糧食,種牧草以及種棉花的耕地比例。 第75章 林德康一邊聽, 一邊在心中默默籌劃思考著這些事。 他出身翰林,在地方為官,又進入六部, 最終成為一國丞相,對于勸課農(nóng)桑之類的地方政務有很豐富的經(jīng)驗。 “此事臣先和周如植商量一番, 看他那邊是什么規(guī)劃,再寫個人手部署,錢財挪用的條陳給郡王批復?!?/br> 李洵囑咐道: “調(diào)集一切可用物資, 盡可能滿足他的需求?!?/br> 林德康點頭應了, 又道: “如今郡王治下地廣人稀,耕地拋荒頗多,若是糧食錢財夠得上, 可以利用這段時間, 再收攏一些流民, 等開了春,種植的一季有了收成, 他們便能自給自足了?!?/br> 這方面李洵是心里有數(shù)的: “糧食儲備有限, 南邊也不好買糧了,最多還能收容兩萬人?!?/br> 這些方面心里有數(shù)后,林德康便要去找周如植商量農(nóng)事部署。 李洵想著反正林德康還要寫條陳給他,倒不如跟著一起聽聽, 也免得他寫條陳時還得多寫很多前情,反而費事。 而且, 農(nóng)業(yè)發(fā)展事關重大, 他也希望能在起步的時候親自把關。 索性叫了周如植過來, 三人就在郡王府進行商議。 周如植很快被召到了郡王府, 給兩人匯報前段時間的考察情況。 他在年前年后這段時間, 已經(jīng)將整個肅城,以及周邊的燎原樊城給逛了個遍,結合以往的地方志,以及他自己家中典籍(李洵派人從秦郡搜羅來的)的記錄,對于周圍的土壤情況,適合栽種的作物已經(jīng)心中有數(shù)。 如今這些地方的土地,有一小半都是種植了冬大麥的,成長狀況如何,還得等開春雪化了才知道。 肅城比起他往日牧守的秦郡,氣溫還要略低一籌,因此雖然能種植冬大麥,其生長周期往往需要更長,一般越冬大麥要等到五月才能收割,再怎么都是趕不上春耕接種小麥的,只能等收獲以后,因地制宜種些生長周期沒那么長的蔬菜作物。 比如李洵讓種植的甜菜,便可與冬大麥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