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 第19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隨便找個人結(jié)婚吧、嬌養(yǎng)、美強慘反派總想帶我飛升、穿成八零年代怨種meimei、摘星 1v1 h、趕在雨天來見你、被迫與魔尊一起養(yǎng)崽怎么破[穿書]、六零大院芭蕾美人[穿書]、私養(yǎng)白月季、大夏文圣
當(dāng)裴少淮讀到“民不知天理何為,隨饑飽而行”,論述為官之道時,他說真正的好官非一味只論天理,為官者,若不能飽民生暖秋冬,豈能指責(zé)民間信“灶神”?
這樣大膽而正直的論說,讓裴少淮再次把目光落在“玉真”二字上。
他翻開名冊,找到了包玉真一頁,記錄相貌的一欄寫道:“年四十又一,人瘦削,有胡須……”裴少淮便知道,這位考生是故人王矗無疑了。
也不知道王矗是怎么在他眼皮子底下找了“包玉真”這么個身份的。
不如王矗好聽。
裴少淮笑笑,一介憤憤然的書生,若干年后再上岸,性子依舊還是那個性子。而后執(zhí)筆,在卷上寫了個大大的“落”字。
不是王矗的學(xué)識不夠,也不是文章寫得不好,而是取錄“包玉真”,不管對于王矗,還是對于裴少淮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再者說,王矗若真有意隱姓埋名重新來過,闖一闖這仕途,以他的性子,豈會在雙安州參加考試、讓裴少淮為難?又豈會寫如此瘦長字跡?
不過是借著縣試,跟裴少淮打個招呼罷了。
……
十?dāng)?shù)日后,正場、次覆、再覆、末覆皆已考完,團(tuán)榜、長案也均已布告張貼。
裴少淮讓包班頭在榜下蹲守了好幾日,也未能等到“包玉真”前來看榜,可見裴少淮猜得并沒錯,王矗參加縣試,意不在取錄。
縣試案首取了陳家的陳書新,齊全安則居于第二,早前有幾位奪首呼聲甚高、辭藻華麗的學(xué)子,雖也在榜上,卻落在了十名開外。
南安城的陳家,能排在齊家堂之前,十分鼓舞士氣,好好地?zé)狒[了一場。
等到張貼前十考生文章的這一日,州衙側(cè)墻外,滿滿當(dāng)當(dāng)擠的全是人,爭著圍觀。
晚來的學(xué)子詫異,問道:“區(qū)區(qū)縣試的考卷,便是寫得再好,也總不如鄉(xiāng)試集、會試集的文章好的,何至于這般魯莽人擠人、搶著看?”
又有人道:“他陳書新、齊全安的文章,平日里又不是沒見過?!?/br>
誰知竟沒人理會他們,大家只顧著看卷子,這幾名學(xué)子只好帶著疑色,也擠入了人群中,當(dāng)他們看到那雋永不失勁道的朱色點評時,方才恍然大悟——大家根本不是搶著看考卷,而是搶著看知州大人的評語。
如其一,“士者內(nèi)直而外正,可衍儒道之薪傳,喪千秋之jian膽”,雖是點評,卻可當(dāng)一篇小短文來讀了。
若是再仔細(xì)思索,又可發(fā)現(xiàn)句句珠璣,略加以提煉,便是破題的好角度,無怪有人嘴里念念有詞,當(dāng)場就開始背誦。
“這知州大人是甚么來頭?這筆力實在太強了些。”
“這當(dāng)真只是臨場隨手寫下來的評語?我怎覺得里頭包含了不少典故?便是叫我專程去寫,也未必能想到這么契合的典故?!?/br>
“正是因為如此,州衙坐的是裴大人,而你卻在此問‘為何’?!?/br>
引得其他學(xué)子發(fā)笑。
也正是這些評語,讓學(xué)子們識得了知州大人取才的初衷,內(nèi)直外正,不媚不jian。
知州大人還說“黎民信神求慰藉,官者媚神失本我”,黎民百姓信神尚且可以理解,身為父母官者,若是讓神靈時時懸于自己心中,這個世道留下虛無的“神”便是了,何須多你一個吃百姓俸祿的官職?
引人深思。
……
縣試結(jié)束,裴少淮得以從貢院里搬出來,他帶著“包玉真”的卷子剛回府,燕承詔便過來找他喝茶敘話了。
書房里。
燕承詔好奇拿起書案上的卷子,念道:“‘包玉真’,好似個女子名?!?/br>
裴少淮剛喝了口溫茶,嗆了嗆,說道:“是一位舊友的卷子,燕指揮猜猜是誰?!?/br>
燕承詔直接放棄,言道:“無論是什么樣的文章,在燕某眼里,都與‘之乎者也’是一個意思,我便不猜了。”
“王多一點便成玉,直多兩點人站立。”裴少淮提醒道,“燕指揮再猜猜?!?/br>
王矗取個“真”字,便是想讓“直”字站起來,這是裴少淮的理解。
話都說得這般直白了,燕承詔豈還會想不到,他在茶案上比劃了一下,色正說道:“站倒是站起來,只是這腿也太短了些?!?/br>
又言,“還是王矗一名更好聽一些?!苯信嵘倩纯扌Σ坏?。
燕承詔問道:“要不要我替你尋一尋他的蹤跡?”逡島一戰(zhàn)之后,裴少淮乘船去了好幾趟嶒島,這件事燕承詔是曉得的。
“謝燕指揮的好意?!迸嵘倩醋匀恢?,此事對于南鎮(zhèn)撫司而言極簡單,但友人之間,豈能讓人去查蹤跡呢?只怕讓王矗心生芥蒂,裴少淮言道,“他既然來了雙安州,我便在渡口外等他幾日便是了,有緣總會再見到的?!?/br>
……
與裴少淮一片誠心相對的,城內(nèi)一隅的偏僻小院里,王矗正領(lǐng)著幾個弟兄收拾行囊。
“大哥,當(dāng)真不去州衙看看長案再走?”
他們怕大哥留遺憾。
王矗心很寬,笑說道:“不必了,此番考試并非為了上榜?!?/br>
他望向院外,又道:“參加了雙安州縣試,我算是小裴知州的門生,這便夠了。”
第200章
江岸排排柳枝正值抽青,海浪隨潮,一遍遍洗凈渡口外的臨岸碣石。
這春日昏沉沉的暮色里,充足的水汽,像是朝江里倒?jié)M了靛青,顯得冷清清。
自從雙安港建成后,船夫去了那頭掙活計,使得江口外的這個野渡口漸漸船少人稀,幾近荒蕪,貪婪的野草很快盤滿了曾經(jīng)熙熙攘攘的車道。
一艘中型船錨落渡口邊,隨水微晃。
車道上,馬匹垂首,慢悠悠拉著板車從城里出來,每輛板車上圍坐著年歲不一的漢子,頭戴草笠,看不清容貌。
頭車上,趕馬的人手執(zhí)草鞭,卻不揚鞭趕馬,只是不時舉著草鞭,看看東風(fēng)吹來的方向。不是怕草鞭驚了馬蹄,而是怕草鞭驚了自己的不舍。
行當(dāng)都已搬上船只,漢子扯著船繩,道:“大哥,風(fēng)來了,上船罷?!?/br>
王矗最后一次回頭,便是這一眼,讓他看到小山包上的送別亭里,一襲青袍似草色。
便也是這時,包班頭慌慌忙忙終于趕到岸邊,遠(yuǎn)遠(yuǎn)便喊道:“王先生,大人邀您亭中一敘?!?/br>
站到王矗跟前,喘了口氣,又道了一句:“大人他在亭里,已經(jīng)等候先生多日?!?/br>
王矗見到裴少淮亭中身影的那一刻,如同草鞭落在馬身上,已驚了心緒,聽了包班頭的話以后,仰著頭,抿著嘴胡須顫顫。
東風(fēng)吹濕了江口,也吹濕了他的眼——原來,知州大人真的能猜到“包玉真”的身份,大人明明可以派人搜查出他的行蹤,卻委身于江口石亭里,坐守了幾日黃昏。
王??觳降巧鲜?。
爐火正盛,酒氣飄出,濃了又散。
“王某區(qū)區(qū)老番癲,何值得大人如此?”
愈說不值得,愈說明王矗極看重裴少淮的送別,這個世道的作別,常常一別就是一世,杳無音訊。
曾經(jīng)軒窗下,書案前,唐詩宋詞一卷卷,讀了那么多送別詩,若是自己臨行時,未有一句半句的送別詩,便說明自己再沒有了讀書人這個身份。
不讀書,不是手里放下了書卷,而是身邊沒了讀書的友人。
“不談過往,只論此時,酒爐暖身,淺酌幾杯略作別?!迸嵘倩吹?,“王兄,請坐?!?/br>
裴少淮倒的溫酒冒著熱氣,王矗卻給自己倒了盞冷酒,一飲而盡,含淚道:“能得大人一杯送別酒,便都值了,只是王某不敢喝這暖人心懷的溫酒,怕自己喝下后,舍不得登船離去?!?/br>
從來,東風(fēng)催舟發(fā),柳枝送人行,裴少淮望著渡口邊上的船只,問道:“王兄什么打算?”
“活著回來的弟兄們,有家可回的,都已回家過尋常日子了?!蓖醮?yīng)道。
剩下幾十號人,便是無家可歸的了,或是投靠王矗前就已孤苦無依,或家中發(fā)生了變故,城中已經(jīng)沒了依身之所。
“剩下的這些,看著高高壯壯,實則還跟毛頭小子似的,他們跟著我,吃慣了劫財這碗飯,我怕他們上岸后,沒人管教著,受挫后又走上老路子、禍害百姓……不安頓好他們,值不起他們喊我聲‘大哥’。”王矗接著說道,“我打算帶他們?nèi)ヒ惶藨?yīng)天府,討些修船的技法,再讓他們回來,以有些技藝傍身,成家立業(yè)?!?/br>
“裴某說的是,王兄自己什么打算?”
方才的句句,都是在為弟兄們做打算。
“我?”王矗默聲許久,顯然還沒有為自己考慮過以后,走一步算一步。半晌,他才又道,“天下何時缺過幾間寒宅,大人不必為某擔(dān)憂。”
總是會有容身之所的。
裴少淮把那盞溫酒往王矗那邊推了推,道:“王兄今日不飲這盞溫酒,那裴某的這盞酒便一直為王兄留著。”
天下寒宅不曾缺,溫酒卻不易有。
天際即將發(fā)暗,時辰不早了,裴少淮不希望道別如此壓抑,遂打趣說道:“第一回見面時,被王兄笑說信件滿篇大白話,今日若是不施展施展,挽回些名聲,是說不過去了?!?/br>
“嶒島上是王某眼拙,不識得大人大才?!蓖醮5溃按笕松砩系膶W(xué)問,叫人折服,也叫我慚愧年歲?!?/br>
而一旁的長舟,已經(jīng)在嫻熟鋪紙磨墨了。
渡口風(fēng)急,又是山頭石亭,更烈了幾分,裴少淮撩起寬袖,落筆十分沉穩(wěn),筆如游龍,墨下生文。
其中有“葦草植江湖,秋來生蓬蒲。何怨金風(fēng)散?春野草色殊”一句,寫的正是渡口外連片的蘆葦草。
蘆草生來就植于江河湖畔,身在江湖中,金風(fēng)一來,飛蓬散開,各自飄遠(yuǎn)。
這熙熙攘攘的眾生,王矗和他那些曾經(jīng)的弟兄們,不也如此嗎?終有風(fēng)來蓬散的一日。
所幸,待到東風(fēng)來時,又是青青草色一片。
這一句,不單單是送別王矗,還有勸慰王矗,弟兄們上岸后,一定會重新草色殊的。
讀到這一句時,王矗再也不能忍住,眼淚簌簌而落,一個四十多的人,就這般靜站著,默讀著,毫無準(zhǔn)備,淚水落得倉促。
裴少淮本想以此寬慰王矗,豈知寫到了他心頭上。
裴少淮寫完準(zhǔn)備撂筆,卻被王矗搶接過來,借著筆尖的余墨,瘦長的行楷寫道——“長戈斷箭吹血飛,滄浪奪島遺身骸,本已無心復(fù)俗世,聞君一言意自來”。
“眼前這片海,賊亂已平,非王某帶弟兄們上岸之功?!蓖醮Uf道。
長長的一卷紙,被王矗小心翼翼撕成兩段,卷起裴少淮寫下的那段文,朝裴少淮三作揖,而后轉(zhuǎn)身,快步走下山坡,沿著石階走遠(yuǎn)。
一直到他走到渡口,登上船只,都沒再回頭、回望,留了一路的背影。
那卷紙,被他緊緊護(hù)在身前。
……
……
清掃了閩南諸多險阻,萬事皆在向好。
縣試之后的時日,裴少淮并未閑著,許久未上奏天子的他,終于想起了遠(yuǎn)在京都天天念叨“伯淵”的皇上。
書房里的空折子,因紙張舊了,都已暗暗發(fā)沉。
這樣大膽而正直的論說,讓裴少淮再次把目光落在“玉真”二字上。
他翻開名冊,找到了包玉真一頁,記錄相貌的一欄寫道:“年四十又一,人瘦削,有胡須……”裴少淮便知道,這位考生是故人王矗無疑了。
也不知道王矗是怎么在他眼皮子底下找了“包玉真”這么個身份的。
不如王矗好聽。
裴少淮笑笑,一介憤憤然的書生,若干年后再上岸,性子依舊還是那個性子。而后執(zhí)筆,在卷上寫了個大大的“落”字。
不是王矗的學(xué)識不夠,也不是文章寫得不好,而是取錄“包玉真”,不管對于王矗,還是對于裴少淮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再者說,王矗若真有意隱姓埋名重新來過,闖一闖這仕途,以他的性子,豈會在雙安州參加考試、讓裴少淮為難?又豈會寫如此瘦長字跡?
不過是借著縣試,跟裴少淮打個招呼罷了。
……
十?dāng)?shù)日后,正場、次覆、再覆、末覆皆已考完,團(tuán)榜、長案也均已布告張貼。
裴少淮讓包班頭在榜下蹲守了好幾日,也未能等到“包玉真”前來看榜,可見裴少淮猜得并沒錯,王矗參加縣試,意不在取錄。
縣試案首取了陳家的陳書新,齊全安則居于第二,早前有幾位奪首呼聲甚高、辭藻華麗的學(xué)子,雖也在榜上,卻落在了十名開外。
南安城的陳家,能排在齊家堂之前,十分鼓舞士氣,好好地?zé)狒[了一場。
等到張貼前十考生文章的這一日,州衙側(cè)墻外,滿滿當(dāng)當(dāng)擠的全是人,爭著圍觀。
晚來的學(xué)子詫異,問道:“區(qū)區(qū)縣試的考卷,便是寫得再好,也總不如鄉(xiāng)試集、會試集的文章好的,何至于這般魯莽人擠人、搶著看?”
又有人道:“他陳書新、齊全安的文章,平日里又不是沒見過?!?/br>
誰知竟沒人理會他們,大家只顧著看卷子,這幾名學(xué)子只好帶著疑色,也擠入了人群中,當(dāng)他們看到那雋永不失勁道的朱色點評時,方才恍然大悟——大家根本不是搶著看考卷,而是搶著看知州大人的評語。
如其一,“士者內(nèi)直而外正,可衍儒道之薪傳,喪千秋之jian膽”,雖是點評,卻可當(dāng)一篇小短文來讀了。
若是再仔細(xì)思索,又可發(fā)現(xiàn)句句珠璣,略加以提煉,便是破題的好角度,無怪有人嘴里念念有詞,當(dāng)場就開始背誦。
“這知州大人是甚么來頭?這筆力實在太強了些。”
“這當(dāng)真只是臨場隨手寫下來的評語?我怎覺得里頭包含了不少典故?便是叫我專程去寫,也未必能想到這么契合的典故?!?/br>
“正是因為如此,州衙坐的是裴大人,而你卻在此問‘為何’?!?/br>
引得其他學(xué)子發(fā)笑。
也正是這些評語,讓學(xué)子們識得了知州大人取才的初衷,內(nèi)直外正,不媚不jian。
知州大人還說“黎民信神求慰藉,官者媚神失本我”,黎民百姓信神尚且可以理解,身為父母官者,若是讓神靈時時懸于自己心中,這個世道留下虛無的“神”便是了,何須多你一個吃百姓俸祿的官職?
引人深思。
……
縣試結(jié)束,裴少淮得以從貢院里搬出來,他帶著“包玉真”的卷子剛回府,燕承詔便過來找他喝茶敘話了。
書房里。
燕承詔好奇拿起書案上的卷子,念道:“‘包玉真’,好似個女子名?!?/br>
裴少淮剛喝了口溫茶,嗆了嗆,說道:“是一位舊友的卷子,燕指揮猜猜是誰?!?/br>
燕承詔直接放棄,言道:“無論是什么樣的文章,在燕某眼里,都與‘之乎者也’是一個意思,我便不猜了。”
“王多一點便成玉,直多兩點人站立。”裴少淮提醒道,“燕指揮再猜猜?!?/br>
王矗取個“真”字,便是想讓“直”字站起來,這是裴少淮的理解。
話都說得這般直白了,燕承詔豈還會想不到,他在茶案上比劃了一下,色正說道:“站倒是站起來,只是這腿也太短了些?!?/br>
又言,“還是王矗一名更好聽一些?!苯信嵘倩纯扌Σ坏?。
燕承詔問道:“要不要我替你尋一尋他的蹤跡?”逡島一戰(zhàn)之后,裴少淮乘船去了好幾趟嶒島,這件事燕承詔是曉得的。
“謝燕指揮的好意?!迸嵘倩醋匀恢?,此事對于南鎮(zhèn)撫司而言極簡單,但友人之間,豈能讓人去查蹤跡呢?只怕讓王矗心生芥蒂,裴少淮言道,“他既然來了雙安州,我便在渡口外等他幾日便是了,有緣總會再見到的?!?/br>
……
與裴少淮一片誠心相對的,城內(nèi)一隅的偏僻小院里,王矗正領(lǐng)著幾個弟兄收拾行囊。
“大哥,當(dāng)真不去州衙看看長案再走?”
他們怕大哥留遺憾。
王矗心很寬,笑說道:“不必了,此番考試并非為了上榜?!?/br>
他望向院外,又道:“參加了雙安州縣試,我算是小裴知州的門生,這便夠了。”
第200章
江岸排排柳枝正值抽青,海浪隨潮,一遍遍洗凈渡口外的臨岸碣石。
這春日昏沉沉的暮色里,充足的水汽,像是朝江里倒?jié)M了靛青,顯得冷清清。
自從雙安港建成后,船夫去了那頭掙活計,使得江口外的這個野渡口漸漸船少人稀,幾近荒蕪,貪婪的野草很快盤滿了曾經(jīng)熙熙攘攘的車道。
一艘中型船錨落渡口邊,隨水微晃。
車道上,馬匹垂首,慢悠悠拉著板車從城里出來,每輛板車上圍坐著年歲不一的漢子,頭戴草笠,看不清容貌。
頭車上,趕馬的人手執(zhí)草鞭,卻不揚鞭趕馬,只是不時舉著草鞭,看看東風(fēng)吹來的方向。不是怕草鞭驚了馬蹄,而是怕草鞭驚了自己的不舍。
行當(dāng)都已搬上船只,漢子扯著船繩,道:“大哥,風(fēng)來了,上船罷?!?/br>
王矗最后一次回頭,便是這一眼,讓他看到小山包上的送別亭里,一襲青袍似草色。
便也是這時,包班頭慌慌忙忙終于趕到岸邊,遠(yuǎn)遠(yuǎn)便喊道:“王先生,大人邀您亭中一敘?!?/br>
站到王矗跟前,喘了口氣,又道了一句:“大人他在亭里,已經(jīng)等候先生多日?!?/br>
王矗見到裴少淮亭中身影的那一刻,如同草鞭落在馬身上,已驚了心緒,聽了包班頭的話以后,仰著頭,抿著嘴胡須顫顫。
東風(fēng)吹濕了江口,也吹濕了他的眼——原來,知州大人真的能猜到“包玉真”的身份,大人明明可以派人搜查出他的行蹤,卻委身于江口石亭里,坐守了幾日黃昏。
王??觳降巧鲜?。
爐火正盛,酒氣飄出,濃了又散。
“王某區(qū)區(qū)老番癲,何值得大人如此?”
愈說不值得,愈說明王矗極看重裴少淮的送別,這個世道的作別,常常一別就是一世,杳無音訊。
曾經(jīng)軒窗下,書案前,唐詩宋詞一卷卷,讀了那么多送別詩,若是自己臨行時,未有一句半句的送別詩,便說明自己再沒有了讀書人這個身份。
不讀書,不是手里放下了書卷,而是身邊沒了讀書的友人。
“不談過往,只論此時,酒爐暖身,淺酌幾杯略作別?!迸嵘倩吹?,“王兄,請坐?!?/br>
裴少淮倒的溫酒冒著熱氣,王矗卻給自己倒了盞冷酒,一飲而盡,含淚道:“能得大人一杯送別酒,便都值了,只是王某不敢喝這暖人心懷的溫酒,怕自己喝下后,舍不得登船離去?!?/br>
從來,東風(fēng)催舟發(fā),柳枝送人行,裴少淮望著渡口邊上的船只,問道:“王兄什么打算?”
“活著回來的弟兄們,有家可回的,都已回家過尋常日子了?!蓖醮?yīng)道。
剩下幾十號人,便是無家可歸的了,或是投靠王矗前就已孤苦無依,或家中發(fā)生了變故,城中已經(jīng)沒了依身之所。
“剩下的這些,看著高高壯壯,實則還跟毛頭小子似的,他們跟著我,吃慣了劫財這碗飯,我怕他們上岸后,沒人管教著,受挫后又走上老路子、禍害百姓……不安頓好他們,值不起他們喊我聲‘大哥’。”王矗接著說道,“我打算帶他們?nèi)ヒ惶藨?yīng)天府,討些修船的技法,再讓他們回來,以有些技藝傍身,成家立業(yè)?!?/br>
“裴某說的是,王兄自己什么打算?”
方才的句句,都是在為弟兄們做打算。
“我?”王矗默聲許久,顯然還沒有為自己考慮過以后,走一步算一步。半晌,他才又道,“天下何時缺過幾間寒宅,大人不必為某擔(dān)憂。”
總是會有容身之所的。
裴少淮把那盞溫酒往王矗那邊推了推,道:“王兄今日不飲這盞溫酒,那裴某的這盞酒便一直為王兄留著。”
天下寒宅不曾缺,溫酒卻不易有。
天際即將發(fā)暗,時辰不早了,裴少淮不希望道別如此壓抑,遂打趣說道:“第一回見面時,被王兄笑說信件滿篇大白話,今日若是不施展施展,挽回些名聲,是說不過去了?!?/br>
“嶒島上是王某眼拙,不識得大人大才?!蓖醮5溃按笕松砩系膶W(xué)問,叫人折服,也叫我慚愧年歲?!?/br>
而一旁的長舟,已經(jīng)在嫻熟鋪紙磨墨了。
渡口風(fēng)急,又是山頭石亭,更烈了幾分,裴少淮撩起寬袖,落筆十分沉穩(wěn),筆如游龍,墨下生文。
其中有“葦草植江湖,秋來生蓬蒲。何怨金風(fēng)散?春野草色殊”一句,寫的正是渡口外連片的蘆葦草。
蘆草生來就植于江河湖畔,身在江湖中,金風(fēng)一來,飛蓬散開,各自飄遠(yuǎn)。
這熙熙攘攘的眾生,王矗和他那些曾經(jīng)的弟兄們,不也如此嗎?終有風(fēng)來蓬散的一日。
所幸,待到東風(fēng)來時,又是青青草色一片。
這一句,不單單是送別王矗,還有勸慰王矗,弟兄們上岸后,一定會重新草色殊的。
讀到這一句時,王矗再也不能忍住,眼淚簌簌而落,一個四十多的人,就這般靜站著,默讀著,毫無準(zhǔn)備,淚水落得倉促。
裴少淮本想以此寬慰王矗,豈知寫到了他心頭上。
裴少淮寫完準(zhǔn)備撂筆,卻被王矗搶接過來,借著筆尖的余墨,瘦長的行楷寫道——“長戈斷箭吹血飛,滄浪奪島遺身骸,本已無心復(fù)俗世,聞君一言意自來”。
“眼前這片海,賊亂已平,非王某帶弟兄們上岸之功?!蓖醮Uf道。
長長的一卷紙,被王矗小心翼翼撕成兩段,卷起裴少淮寫下的那段文,朝裴少淮三作揖,而后轉(zhuǎn)身,快步走下山坡,沿著石階走遠(yuǎn)。
一直到他走到渡口,登上船只,都沒再回頭、回望,留了一路的背影。
那卷紙,被他緊緊護(hù)在身前。
……
……
清掃了閩南諸多險阻,萬事皆在向好。
縣試之后的時日,裴少淮并未閑著,許久未上奏天子的他,終于想起了遠(yuǎn)在京都天天念叨“伯淵”的皇上。
書房里的空折子,因紙張舊了,都已暗暗發(fā)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