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杭州拿到試稿任務(wù)太遲,已經(jīng)離交稿時間很近。 通讀全文省略不了,收集相關(guān)資料顯然已經(jīng)沒有時間。 動筆之前,他需要細細體會作者的語言風格和意圖,嘗試不同的翻譯風格,最終選定適合的一種。 這些都需要時間。 很多時間。 接下來的一周他幾乎把所有的無關(guān)活動都壓縮掉,連雷打不動每周去兩次健身房都減少到一次。 第三天,花木給他發(fā)短信要他的電子郵箱地址。 十分鐘以后,他收到花木的郵件,郵件里只簡單說“請看附件”。 杭州打開附件的時候很吃了一驚。 附件是一個word文檔,最上面是目錄,標著序號和頁碼,一個一個標題全是小說的周邊資料,甚至有一個標題是xx宗教詞匯表。 目錄的最下面是一行紅字:未完待續(xù)。 這些都是譯者的分內(nèi)之事,根本不是編輯的職責。 突如其來的暖意涌上心頭。 久違的感覺。 這小子是來堅定他撒網(wǎng)信念的嗎? 杭州深吸幾口氣,暫時收起那些旖旎心思——他實在沒時間。 有了花木的強力助攻,杭州在交稿的前一天完成了試稿給花木過目。 花木給他指出兩處多義詞的翻譯可能有點兒小問題,杭州認真思考后采納了他的意見,將稿件修改后如期交給版權(quán)方。 對方說三天后給回音。 來之不易的空當,杭州見縫插針開始琢磨織網(wǎng)的事。 跟老主任一起三人見面那次,杭州將對于翻譯的理解娓娓道來,花木聽見已經(jīng)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但他還是抱有懷疑——這目標聽著太理想化,也許只是空中樓閣,美則美矣,卻并無天梯可達。 等他真的看到譯稿,不覺驚艷。 這個人真的可以做到! 第四天上午,版權(quán)部傳來喜訊,版權(quán)方請的三個專家一致認為譯典社的譯稿更好,最大限度保留了作品原汁原味的同時,譯文也特別流暢好讀。 由于之前合同條款早已敲定,雙方又都欲速戰(zhàn)速決,正式合同第二天就簽署了。 第三天,出版社約杭州過來簽委托翻譯合同,杭州欣然應(yīng)允。 合同簽完,杭州和花木也將正式開始合作。 杭州心里挺開心——他有大把時間和機會可以公私兼顧了——面上卻不動聲色。 花木把版權(quán)方發(fā)來的電子版原文擴大打印,一章一章訂好,帶杭州去了社內(nèi)書店的咖啡廳。 還有很多工作細節(jié)需要商量。 譯者和責任編輯合作好了可以相濡以沫,合作不好能成一對怨偶,還是短時間內(nèi)離不了婚的那種。 真要淪落到那種地步,不但拖慢進度,成書質(zhì)量也會受到影響,雙方每天的糟心就更不用說了。 而在這過程中,責編通常是弱勢的一方,杭州看起來實在不太像好伺候的主兒,花木不敢掉以輕心。 杭州要了一杯美式咖啡,花木要了一杯冰牛奶。 談話比花木預(yù)想的順利,兩人很快達成共識。 本來按照出版社慣例,稿子要譯者“齊、清、定”之后才正式交到編輯手里,但這部小說留給出版社的時間不寬裕。 要利益最大化,他們最好能趕在同名電影上映之前將書鋪滿各個渠道——天降的東風怎么好意思不借——引進電影的風聲已經(jīng)傳出來了。 要翻譯要編輯要排版要申請書號,這本書又涉及宗教內(nèi)容,還要給到出版總局備案留夠時間,等全部譯完再進入編輯環(huán)節(jié)是萬萬來不及的。 商量的結(jié)果,只能是杭州譯完一章就交一章,后面譯文要返工修改,花木就要重新再看。 這樣做總體上能節(jié)省不少時間,卻加大了花木的工作量——如果后期修改得多,他要多做很多無用功。 但花木也明白,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談話接近尾聲,花木拿出手機,打開微信頁面。 討論某個具體句子的翻譯,用微信發(fā)個圖片再說會方便很多。 郵件來郵件去很浪費時間。 “要不……”花木握著亮著屏幕的手機,看著杭州,試探著問。 花木的意思瞎子都能看懂。 加微信? 他十分樂意,但他不吭聲,他要等著那個人自己說出來。 魚自己進網(wǎng),漁夫可以省點兒力氣想想后面的事。 花木看著那張沒什么表情的臉,硬著頭皮接著問: “加個微信?” 說完長吁一口氣。 他還從來沒為要個微信為難成這樣。 杭州沒說話,動作倒是很迅速。 他調(diào)出自己的微信二維碼,把屏幕朝向花木。 叮。 長腿加菲是卷毛:對方請求添加你為朋友。 不是“一棵開花的樹”了。 杭州點了“通過驗證”。 兩人約定第一章的交稿時間后,杭州起身告辭。 兩人的身影消失在對方的視線內(nèi)。 花木打開微信查看,那人的微信昵稱就是簡簡單單兩個字:杭州,頭像是稿紙上扔著一支筆。 打開主頁看,果然,一片雪白。 不是屏蔽了他,是真的什么都沒有。 還真是微信如其人??! 杭州打開微信,那個人的頭像是本尊的笑臉,陽光打在臉上,有一種少年飛揚的感覺。 他又翻到長腿卷毛的主頁,簡介是“有幾分姿色無不良嗜好”。 這這這,這是征婚廣告嗎? 他看著那張笑臉上的“幾分姿色”,又好氣又好笑。 沒想到這家伙做事很認真很專業(yè),工作伙伴也能看到的微信卻這么“不正經(jīng)”。 有點兒意思,他笑著想。 想到別人也能看到這些,他又有點兒別扭。 你是有多想提醒別人你有姿色快來看啊! 江湖險惡懂不懂啊少年? 他得抓緊了。 他又往下翻了翻。 卷毛發(fā)朋友圈的頻率不高,內(nèi)容不拘,有自己的生活碎片,也有社里一些活動的轉(zhuǎn)發(fā)。 他還看見了那天同學聚會的照片。 照片應(yīng)該是他同學手機拍了發(fā)給他的,水平業(yè)余。 照片上的他正拿著麥一展歌喉,唱得既專注又放松,微微帶著笑。 明明是喧囂的ktv,卻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 看不見屏幕,不知道唱的什么。 那樣的神情,很適合《四季歌》。 可他知道一定不是《四季歌》,黃耀明的歌內(nèi)地已經(jīng)找不到了,更遑論這樣公開的平臺。 他想聽那個卷毛唱《四季歌》: 四季似歌有冷暖來又復去爭分秒 又似風車轉(zhuǎn)到停不了令你的心在跳 令你的心在跳 令你的心在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