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二婚也高嫁 第131節(jié)
再看到特意集合在路口,在手風琴伴奏下,那么真摯動情地給她唱著《送別》的文工團全員, 真的是一個都不少,宋團,陳政,孫志武,霍寧,洪春來,段小娥,汪指導,岳指導…… 蘇禾禾淚雨滂沱中和他們一個一個地擁抱告別。汝城軍區(qū)的四年,她收獲的太多太多了。 雖然沒有穿上軍裝,可在彼此的心中,他們就是深厚的戰(zhàn)友情誼。 軍區(qū)派了軍卡給他們運送家具行李,三口人這次要坐火車去燕城。這次調任,鐘湛是帶著警衛(wèi)員小杜的,他也跟著一家三口一起坐火車。軍區(qū)派車送他們去的火車站。 小豆子雖然坐火車來回燕城好幾次了,可軟臥車廂他是第一次坐。 蘇禾禾也是第一次坐,母子倆還挺新奇的里外觀摩了一下。 小豆子不能搞特殊,車廂里四個鋪位,只他們三個大人有鋪位。剩一個鋪位,是位中年女干部坐了。 一天一夜的火車,第二天上午九點準時到達燕城火車站。 這邊軍總派車來接,一個小時后,他們到了新家。這次他們鳥槍換炮了,新家是一棟精巧的紅磚小二樓,下車第一眼,蘇禾禾就愛了。 軍總想調鐘湛過來很久了,所以各方面都按高規(guī)格給他安排的。 面積比汝城大姨家稍小些的小樓,內部格局卻要更合理舒適。 客廳有能讓陽光全透進來的大窗,冬日的禮拜天,夫妻倆帶著小豆子在窗下曬太陽,想想就是很美好的事。 作者有話說: 第141章 干活! 拉家具的軍卡早到了, 小杜領著過來幫忙的戰(zhàn)士們很快就搬好入戶了。 小樓前是木柵欄圍起的小院,目測得有四五十平的樣子。 一樓玄關往里就是南北開闊的大客廳,進門玄關左邊是廚房, 廚房外就是和客廳一體的餐廳。玄關右側是樓梯,沿著客廳往里,是衛(wèi)生間和書房。 二樓是三間臥房, 帶一個衛(wèi)生間,還有一個儲藏間。 最最叫蘇禾禾驚喜萬分的是,小樓里是全屋地板。雖然上一任主人仍是當水泥地面使用的,地板已被鞋底踩得斑駁,掉漆嚴重。 可蘇禾禾一點也不在乎。擦干凈了,再細細打磨出原木色, 還帶著老舊底色, 就是她最喜歡的風格了。帶來的滕席可以功成身退了。 這樣一個小家,雖然距離豪宅還差得很遠,卻已具蘇禾禾心中溫馨小家的雛形。 房子大了, 帶來的家具肯定不夠擺。 不過都不急。不用工作,也不用學習,蘇禾禾有得是時間慢慢倒騰布置。 問了來幫忙的戰(zhàn)士, 知道這邊的后勤處也給提供定制家具服務后,蘇禾禾準備重cao舊業(yè)。她要再畫些圖,連院子都一起打造出來。 這邊搬家的動靜自然驚動了旁邊的鄰居們, 看到入住的是這樣一對年輕的小夫妻,開始都以為搞錯了。 看著夫妻倆牽著小孩兒進了小樓,有個大姐沒忍住, 走過來問搬家的戰(zhàn)士們, “你們是不是搬錯地方了?這里是師軍級干部的家屬區(qū), 誰帶你們過來的?這可不好胡鬧的?!?/br> 小杜見了放下東西過來,客氣有禮地,“這位大姐同志,這是給軍總特種獨立旅鐘旅長分配的住處,不會有錯?!?/br> 這樣倒對得上,大姐點點頭,還是沒忍住好奇問道,“那剛進去的小夫妻,是你們旅長的兒子媳婦嗎?” “啊?”小杜才知誤會了,趕緊解釋道,“大姐,剛進去的就是我們鐘旅長一家三口?!?/br> 看這邊說上話了,又湊過來好幾個大姐們。 “啊?你們旅長這么年輕,看著像三十都不到呢?”這回是另一位大姐驚呀了。 “差不多,我們旅長過完年就三十了?!毙《磐χ靥乓荒橋湴恋卣f道。他對自家旅長崇拜如濤濤江水,不到三十歲的旅長,他只見過他家鐘旅長一人。 果然,小杜說完,就是幾位大姐此起彼伏的驚呼議論聲。 若是左右搬來了鄰居,大家免不了要去問候一聲,熱心的還會搭把手。可今天,幾個人互相瞅瞅后,就悄聲各回了各家。 倒不為別的,而是覺著和新來的小夫妻年齡差得太大了。和自家兒女相仿的年紀,級別卻和家里男人差不多,這要怎么來往起來嘛? 都決定等家里男人回來問問,這個鐘家該怎么來往才好。 —— 給鐘湛配的車子已經到位,中午簡單吃了小杜去食堂打回來的飯,鐘湛就帶著小杜去報到了。 帶來的家具都擺放好了。知道剛調來,鐘湛肯定要忙瘋了,蘇禾禾也不指望他。她帶著小豆子,母子倆合作,在家里一點點打掃歸置東西。 安華帶著林阿姨過來時,入目看到的就是,她心愛的孫子正撅著屁股,拿著抹布賣力地擦著地板。 這還了得,安華快步搶進來抱住孫子,奪過他手里的小抹布,“小豆子,你這么小還不到干活的時候,有奶奶呢,不用你。” 掃了一圈沒見到蘇禾禾,“小豆子,你媽呢?” “奶奶好,林奶奶好,mama在刷衛(wèi)生間。”小豆子禮貌地喊人并回答問題。 “哎,我孫子就是懂禮數?!?/br> “可不,這孩子教得真好?!?/br> 安華和林阿姨眉花眼笑地應著夸著。 衛(wèi)生間里的蘇禾禾聽到動靜走了出來,“媽?林阿姨?你們怎么過來了?還想著等家里收拾好再回家看你們呢。” “你這孩子,這么多活兒你不等我和老林過來,你自己得干到什么時候?這怎么還叫小豆子擦地呢?他能干什么?”安華一邊念叨著,已經和林阿姨挽起袖子開始打掃起來。 婆婆主動來幫忙,蘇禾禾也沒矯情地推拒。主要是活兒太多了,光靠她和小豆子幾天都干不完。 林阿姨不知打哪兒翻出個拖把和水桶,打了水涮好拖布就要拖地。 被小豆子跳起來一把攔住,“林奶奶,地板不能用拖布拖的。算了,還是我來吧?!闭f完,他拿起抹布繼續(xù)吭哧吭哧地手擦地板。 林阿姨反應不過來,滿頭疑問地在母子間來回瞅著。安華想起兒子在汝城的家恍然道,“禾禾你這是還想脫鞋進屋是不是?這地板太舊了,不然媽出錢給你重鋪吧?!?/br> “奶奶,你也太不懂艱苦樸素了。我媽說了,這是上好的實木地板,打磨后,自帶歲月的刻痕,是她最喜歡的原木復古風,最原生態(tài)啦。這樣花最少的錢,打造心儀的家,我媽是不是很能干?” 看著一力維護吹捧他媽的孫子,安華想到自家兒子,他可從沒有過這樣的時候。 對比之下,高下立見??! 想到當初在汝城幫兒媳做月子時,兒媳說過要培養(yǎng)出貼心兒子的話來。 回燕城后,她就琢磨著可能就是蘇禾禾想叫兒子干活,又怕自己不高興,就那么隨口一說找個理由罷了。 不聾不啞,難做阿翁,和蘇禾禾過日子,兒子就得干活,安華早就認了。所以之后也沒再提這個事。 可今天,她才知道兒媳當初真不是信口編話,而且人家已經做成了。 她看向兒媳,感慨萬千,“禾禾,我不如你,你真教出來了貼心好兒子呀!” 又看向干活的孫子,才發(fā)現這孩子活兒干得已經有模有樣。他會數著地板塊兒擦,數到五塊兒,會搓洗下抹布,再往下按順序擦。特別有章法。 可還不到四周歲的孩子,誰家也沒這么早使換干活的吧? 安華比當初見到兒子被支使干活還要心疼。想勸,可沒有充足的理由,她知道是說服不了蘇禾禾的。 她這里正沉吟間,林阿姨先忍不住了,“小蘇,現在都允許了,你也找個幫干活的吧?這樣你和鐘湛只忙工作和學習就行,咱們小豆子也有人照顧,多好。來小豆子,別干了,林奶奶給你干,就按你這樣擦行不?” 安華一聽可不是,兒子家完全可以找個幫干活的阿姨來。 可她贊同的話還沒出口,小豆子已經躲開林阿姨,抗議著,“林奶奶,你不懂就不要管,我這是在履行家里一份子的義務。我們家義務和權力是對等的,我不干活,就沒有發(fā)言權。我這是在為自己爭取合理地位,你不要添亂啦?!?/br> 他這樣高大上的一番話,當場就把沒上過學的林阿姨給說懵了。干活還能和這樣高深的道理掛上鉤?她不敢攔了。 安華一看就知道,這又是蘇禾禾為哄孫子干活整出來的花樣。 當初自己兒子就是這樣入的套,到今天已經越陷越深,這輩子是夠嗆能掙出來了。 看著孫子快樂干活的小身影,她勸服自己,“兒孫自由兒孫福,算了。” 安華拉著林阿姨,一個去了樓上,一個去了廚房。自己開解著,還是幫著干活,讓兒子家安頓下來最要緊。 搬家確實累人,有安華和林阿姨幫忙,三個大人一個小孩,整整干了兩天,小樓里外才煥然一新,一家三口可以正常過日子了。 對于安華提議家里找個住家?guī)凸ぐ⒁痰脑?,蘇禾禾暫時是沒意愿的。 她不喜歡家里有外人住,所以更喜歡找上下班的鐘點工干活??绍婈牬笤罕容^特殊,不住家,普通人是不好隨便出入的。 好在,家里就三口人,活兒也不多。鐘湛忙過了這陣子,家里大部分活兒都能擔起來。小豆子能幫忙的也越來越多,蘇禾禾覺著辦法總比困難多,還是可以堅持一段時間的。 她現在比較忐忑的是,高考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怎么一點風聲都沒有?通知書沒影子,連分數也不下的嗎? 她是堅決不信自己會落榜的,她從來不懷疑自己的實力。 給家里和大姨家都去了電話,也都問了,周邊參加高考的,都還沒收到任何消息。 —— 搬到新家的第五天,鐘湛上班后,她帶著小豆子在家烤點心。 隱約聽到院子外頭有人在喊,她出來一看,是幾個四五十許的中年大姐正站在院門外。 看到她,其中一位笑著對她說道,“鐘旅家的,我們是你隔壁的幾家鄰居,我是負責咱這邊家屬工作的傅大姐,想過來了解下你家的情況。” 了解情況要帶這么多人嗎?心里雖不認同,蘇禾禾還是把人都讓到了家里。 等進門見到里面一塵不染,連地板都是干干凈凈地,要脫鞋才能進屋時,幾個大姐都看呆了。 站到玄關處,有兩位大姐很明顯不大想脫鞋,其中一位大姐,“鐘旅家的,你看,大冬天的脫鞋太涼了。我有關節(jié)炎受不了涼,要不我們就這么進去吧?以后干脆就別這么弄了,穿鞋脫鞋的,小孩子也不方便吧?!?/br> 蘇禾禾這時已經脫鞋換了室內拖鞋,笑指著過來探看的小豆子,“這位大姐,地板是我不到四歲的兒子一點一點擦出來的,你忍心破壞他的勞動成果嗎?” “勞動最光榮了。mama你不是說破壞勞動成果最可恥嗎?”小豆子最會給mama打配合了。 被這么小的孩子說,那位大姐臉上掛不住了。 她干巴巴解釋著,“我是生病怕涼,沒別的意思?!?/br> “阿姨,屋里有暖氣,一點也不涼哦!”小豆子很認真地看著她說明著。 剩下的人哪還好意思,都脫了鞋進了屋。 禮貌有禮的小豆子這才上線,主動自發(fā)地挨個跟著問了好。 給幾個人稀罕的,這家的孩子可太靈透了。 作者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