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如此厚顏無恥
在場的朝臣中,有人曾經經歷過當年南京覲見之事,也有其他人未有見過清廷的正式使臣覲見。但無論是誰,當見到蕭永藻和查慎行兩人以如此大禮鄭重其事地向大明天子叩首的時候,心中都是一陣喜悅,更有人恨不能當即放聲大笑起來。 這一跪一叩,代表著滿清終究在大明面前承認了其失敗,并以臣子視大明為主。此時此刻,就連高坐在寶座上的朱怡成心中也是一陣感慨,想到百年前大明江山風雨飄搖,滿清鐵騎入關屠殺漢人,頒發(fā)剃發(fā)令,去大明子民之服,易其衣冠,奴役天下子民,更在百年之中大興文字獄,以扼殺天下漢人之千年傳統(tǒng),毀漢人之根基,意圖讓天下人都當滿清的奴才。 這是華夏民族千百年來的屈辱,更是中華文明最為黑暗的時刻。如果不是朱怡成的起兵,從而改變了這一切,那么按照歷史的慣性,等到1840年后,華夏大地還要再承受一次長達百年的浩劫。 但現(xiàn)在,這一切終于全都改變了,隨著大明的興起,工商的發(fā)展和科學的進步,現(xiàn)在的大明風氣越來越開化,并且展現(xiàn)出一種前所未有的進取。只要繼續(xù)下去,大明必然依舊是這世界最為強大和最為先進的國家,再也不會有原來歷史中那些屈辱,也不會有那籠罩在漢民族頭上的那層黑云。 朱怡成靜靜看著伏在地上的那兩人,心中涌起一股無比的自豪,他什么話都沒說,等了一會兒后才作出了一個抬手的姿勢,站在下處的小江子頓時用尖銳的聲音喊了一聲“起!”,蕭永藻和查慎行兩人這才從地上緩緩站起。 起身后,蕭永藻作為主使,先呈上了代表滿清皇帝的“求降書”,其實對于滿清這邊來講,這并非什么求降書,而是一份詔書。不過,大明這邊卻不這么認為,既然滿清派使者前來稱臣,并主動去其帝號,那么不是求降書又是如何? 小江子上前接過求降書,隨后當?shù)罹托x了起來,這份東西滿清那邊是用了心的,其中言詞懇切,用句謹慎,洋洋灑灑千語,先是講了滿清當年作為前明鎮(zhèn)守遼東的歷史,并由此聲稱滿清原本就是前明之臣,后因前明朝中jian臣作亂,導致蒙蔽天子,努爾哈赤為報其祖、父之仇這才起兵,但其用意并非是造反,而只是想借此讓大明給一個公道而已。 接著,又講到了崇禎時期,皇太極幾次上書稱臣,同樣因為當時朝中jian臣阻攔導致未成,之后因為李自誠等反賊起兵,最終導致毅宗皇帝在煤山殉國,當消息傳來后,滿清上下無不為之悲痛。 之后,為了替崇禎報仇,滿清這才出兵入關,從而打敗了李自誠、張獻忠等一干流賊。但那時候,由于崇禎后人不知去向,前明藩王相互爭奪,各自為政,作為大明臣子,滿清無奈只能暫為大明正統(tǒng)攝其天下,不僅是為了保全大明江山完整,更為了天下百姓一個太平。 其中,言語里還舉出了不少例子,比如說當年多爾袞的入關決定,之后順治皇帝入北京城后對于之前大明天子的祭祀,自然也少不了康熙所謂的拜祭明太祖之事和所謂的立碑故事。 對于這些,朱怡成聽得是嗤之以鼻,滿清分明就是朝著自己臉上貼金,把自己粉飾的一副前明忠臣的樣子,但對于所犯下的之事卻撇的一干二凈。 不過朱怡成也沉得住氣,他并沒制止,只是繼續(xù)靜靜聽著,他倒要聽聽滿清還會說些什么。 接下來,又提到了當年江南起義之事,文中說道,江南起義,乃白蓮妖教禍亂天下,滿清作為替前明守天下基業(yè),自然不能坐視白蓮如此為禍。而那時候,朱怡成雖然自稱大明監(jiān)國,因為當年袁奇之事,清帝康熙受臣子蒙蔽,再加上擔心民間有人假冒前明后人正統(tǒng),這才發(fā)兵平叛。 之后,朱怡成的身份得到了證實,滿清才明白自己做錯了事,可那時候已經晚了,大錯已成,康熙帝為此憂心忡忡,最終不治而終。建興皇帝繼位后,原本想糾正錯誤,可因為朝中動蕩,作為新帝只能先平定內部,等時機成熟后再聯(lián)絡大明。 而如今,一切時機已經成熟,那些反對的jian臣已都被鏟除,故建興皇帝特意派使者前來大明,以表起心跡,自愿去其帝位,世代稱臣,為大明固守邊疆,以盡其忠……。 當最后一句話從小江子的嘴里悠悠而出后,整個大殿都一片肅靜,朱怡成一副似笑非笑的樣子望著殿下的蕭永藻和查慎行,而滿朝文武同樣一副古怪的表情,一個個像看外星人一般看著這兩位使臣,甚至有人嘴角忍不住微微抽動。 片刻,不知是誰終于忍不住笑出了聲,很快其他人也都大笑了起來,尤其是幾個將領更是笑得大聲,甚至笑的前赴后仰,就連平日沉穩(wěn)的廖煥之、董大山等人都哭笑不得地連連搖頭。 “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終于,一個科道官站了出來,不客氣地指著蕭永藻和查慎行的鼻子就罵道:“從未聽聞如此厚顏無恥之言!依此書所寫,難道滿清入關竟是應我大明之邀以替天下謀福不成?如此說來,滿清竊取天下非但無錯,反而有功?” “我朝并不邀功,只是就事論事罷了,當年入關乃受山海關總兵之邀,為崇禎先帝報仇,這總是事實吧?至于其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笔捰涝迤届o地回道。 “那我問你!”科道官頓時大怒,厲聲喝斥道:“其他的暫且不論,僅先皇考其皇族之死又如何說?難道這也能解釋?” 聽到這句話,蕭永藻索性閉上了眼,緩緩道:“自然是當年康熙爺受人蒙蔽所犯下之大錯,畢竟當年康熙爺曾經下旨天下,求尋前明后人,以用天下供養(yǎng),但世人貪圖富貴,冒認者不計其數(shù)。之前之事,朝中以為也是如此,臣子未仔細核查上報,康熙爺大怒之下這才遭人所騙,做下如此錯事來。之后,終究真相大白,康熙爺是痛心疾首,夜不能眠,每日為之后悔不已,也正是如此,這才有后來的郁郁而終……?!?/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