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節(jié)
于是盧卡斯調(diào)整了一個相對禮貌的坐姿,主動開口道: “中午好,這位先生,你也是去蓉城嗎?” 小老頭此時剛坐到位置上,見此情形呆了半秒不到,便主動伸出了手: “沒錯,去蓉城有些事,我叫莫頓,瑞典人。” 盧卡斯和他輕輕一握: “盧卡斯·奎利亞爾,海對面人。” “奎利亞爾?” 小老頭低聲重復了一遍盧卡斯的姓,輕輕咦了一聲,若有所思的看了盧卡斯一眼: “這個姓可不太常見,還叫盧卡斯……莫非……你是費米加速器實驗室的那位盧卡斯?” 盧卡斯頓時一怔,顯然對于一個陌生人能夠叫出自己的名字有些意外: “莫頓先生,您聽說過我?” 得到了盧卡斯肯定的回答,名叫莫頓的小老頭不由啊哈了一聲,笑著說道: “當然了,畢竟費米實驗室的名氣可是不小——至少在科學界內(nèi)如此。” “正式介紹一下,莫頓·l·格羅比,前任冷泉港生物信息課題組的組長?!?/br> “莫頓·l·格羅比?” 盧卡斯腦海飛速轉動,心中隱隱冒出了一個大致人物的輪廓。 莫頓.l.格羅比。 畢業(yè)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知名生物學家,瑞典科學院終身名譽院士,海對面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7年靠著移植組細胞的相關研究獲得過拉斯克獎,目前最有機會獲得下一屆諾貝爾生物學獎的頂尖生物大佬之一。 雖然莫頓.l.格羅比和盧卡斯的專業(yè)方向毫無交集,但這種大佬之間多少都是有所耳聞的——畢竟都在海對面的頂尖機構工作。 接著不等盧卡斯有所反應,莫頓便又問道: “盧卡斯先生,這次您去蓉城,應該也是因為中科院的那場發(fā)布會吧?” 一個簡簡單單的‘也’字,透露出了不少信息。 同時也讓這次看似巧合的偶遇,有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盧卡斯點點頭,承認道: “沒錯,正是準備去參加那場發(fā)布會,看來莫頓先生,咱們到蓉城后也會順路一段時間了?!?/br> 隨后他頓了頓,有些猶豫的問道: “莫頓先生,您的方向不是生物信息和基因重組嗎?為什么……” 盧卡斯后半截話支支吾吾的沒說完,但莫頓.l.格羅比卻理解了他的意思: “為什么會被邀請去參加一次物理學發(fā)布會是吧?” 盧卡斯嗯了一聲。 莫頓.l.格羅比笑了笑,眼中浮現(xiàn)出了一絲感慨: “因為這次參加發(fā)布會的主要成員里頭,有個老家伙欠了我?guī)捉锒G條,同時我還是另外一人……” “第一篇論文的審稿人呢?!?/br> “第一篇論文的審稿人?” 聽到莫頓.l.格羅比這番話。 盧卡斯的眼中頓時流露出了一絲錯愕。 此時距離科院的那則通報發(fā)布,前后已經(jīng)過去了快20個小時,輿論基本上發(fā)酵到了頂點。 隨著熱度的升高,一些沒那么機密的內(nèi)容也被挖掘了出來。 例如這次成果會大概會有千人級的規(guī)模,算是近些年規(guī)格最高的一次科研發(fā)布會。 又例如在數(shù)天前,華夏就有一批老院士集體抵達了蓉城——王老那種級別的國寶動向雖然高度保密,但其他一些老院士的行程想要打聽還是能打聽的出來的,畢竟科院本身也沒把他們的動態(tài)掩藏起來。 又又比如這次實驗成果雖然出自錦屏深地實驗室,但中科大在其中的功勞卻不可忽略等等…… 另外諸如潘院士、趙政國、季向東等人的名字,也時不時的被人提及。 但是…… 即便是最年輕的潘院士,和莫頓.l.格羅比的年紀也相差不大。 同時如果盧卡斯沒記錯的話。 莫頓.l.格羅比截止到去年年初為止,都一直供職于冷泉港,大概在三四月的時候才因為身體問題回到歐洲修養(yǎng)。 而按照冷泉港的執(zhí)行條例。 機構內(nèi)p5……也就是項目組組長以上的成員,在職期間是不能擔任期刊審稿人的。 也就是說莫頓.l.格羅比所提到的審稿,應該是去年三四月月份之后的事情。 加上‘第一篇論文’這個描述,莫頓.l.格羅比所指的對象…… 或許頂多三十歲? 可這個年齡的小年輕,能夠讓莫頓.l.格羅比如此賞識,并且稱之為‘主要成員’? 這顯然就很耐人尋味了。 看著一臉訝異的盧卡斯,莫頓.l.格羅比想了想,問道: “盧卡斯先生,海對面有位叫做盧瀟的知名華夏籍mr技術專家,你聽過他的名字嗎?” “盧瀟?” 盧卡斯生澀的念了一遍這個中文,思索片刻,很快點了點頭: “當然聽過,就是那個一直沒入美籍的華夏人對吧,聽說他前一段時間回華夏本土去了?!?/br> 隨后莫頓.l.格羅比抬頭看了他一眼,又問道: “盧卡斯先生,那你知道盧瀟博士回國的原因嗎?” 盧卡斯微微一怔,雖然不明白莫頓.l.格羅比把話題扯到盧瀟身上是什么原因,但還是答道: “有所耳聞,據(jù)說是阿斯利康和幾家藥企針對華夏的某家企業(yè)搞了一次輿論戰(zhàn),結果會議錄像被黑客發(fā)了出來?!?/br> “為了平息輿論壓力,阿斯利康和受害公司達成了某個協(xié)議,其中便有讓盧瀟回國的條款……” 盧卡斯知道盧瀟事件的原因并非是因為二者都姓盧,而是因為盧瀟的畢業(yè)院校和盧卡斯恰好有關。 他所供職的費米實驗室官方上屬于能源部,但運作機構則是芝加哥大學和ura。 盧瀟呢。 則算是芝加哥大學畢業(yè)的知名校友之一。 雖然他沒有進入教育系統(tǒng),但名頭依舊很響亮。 同時這些年隨著mr技術的重要性提升,不少企業(yè)都想將盧瀟收入囊中,所以盧瀟這個名字的傳播范圍也越來越廣。 據(jù)盧卡斯所知。 他所供職的費米實驗室就曾經(jīng)對盧瀟伸出過橄欖枝,但卻被對方給拒絕了。 因此盧瀟這事兒盧卡斯倒也有所耳聞,畢竟在海對面工作近二十年卻又沒入美籍的頂尖華人還是不多的。 眼見盧卡斯聽說過盧瀟的事兒,莫頓.l.格羅比解釋起來就方便多了: “盧卡斯先生,你可能不知道,那家企業(yè)所賣的第五代吡蟲啉論文,便是在我這兒過的稿。” “而論文的第一作者,正是那家華夏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名叫徐云,今年才25歲還是26歲呢?!?/br> 盧卡斯微微一怔: “……熏魚?” 莫頓.l.格羅比的華夏語說的一般,在經(jīng)過盧卡斯這個華夏語更一般的老外大腦后,發(fā)音便成了這么個古怪的詞兒。 不過莫頓.l.格羅比對此并不在意,而是笑著拍了拍盧卡斯的肩膀: “yes,熏魚,相信我,那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棒小伙兒?!?/br> “所以盧卡斯先生,我這次對中科院的發(fā)布會還是很期待的,有空我還可以帶你吃頓火鍋,啊哈!” 隨后兩個小老頭又聊了幾句。 發(fā)現(xiàn)對方都是釣魚佬后,話題便換成了各自買……咳咳,釣過什么樣的魚。 不過作為當事人的徐云,卻并不知道這次發(fā)生在飛機上的交談,更不知道這兩個小老頭的意外會面,會在今后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影響。 此時他正站在雙流國際機場的出站口外,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諸多國內(nèi)外物理學大佬。 當然了。 比起幾天之前的那次接機,這次接機團的規(guī)格要大上許多,人手也多了不少。 至少徐云和陸朝陽不用像之前那樣,專門等在機場舉著牌子接人了。 今天接機團的領隊一共有兩人。 分別是侯星遠這個科院一把手,以及川省一位主管科研產(chǎn)業(yè)的入常高官。 陪同接機的還有潘院士、趙政國、以及另外幾位相對比較年輕的院士。 至于田良偉、王老、周紹平等幾位八十歲以上的院士則沒有到場。 其中田良偉是方向與物理交集不大,王老等人則是身體問題。 徐云和陸朝陽被安排在了人群最末端,看起來像是兩個搖著鮮花的小學生。 “陸教授。” 徐云朝周圍掃了幾眼,發(fā)現(xiàn)沒人在意他們,便低聲對陸朝陽道: “話說這應該是國內(nèi)有史以來最盛大的一次物理會議了吧?” 陸朝陽思索片刻,果斷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