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節(jié)
不過徐云卻并沒有在意這個感覺,而是迅速把報告翻到了下一頁。 與第一頁的內(nèi)容不同。 第一頁的報告中包含了積水和地宮規(guī)模的相關(guān)信息,算是開頭的綜述。 所以徐云不怎么需要對照就能匯報出相關(guān)情況。 但新一頁就不太一樣了。 這一頁上包含有大量的梯度數(shù)據(jù),因此即便是徐云也必須要借助邊上的數(shù)據(jù)庫來進行分析才行。 “0.0006t對標的應(yīng)該是1.2m……” “△4.65……那就是52厘米左右……” “右標字符5t-3,哦,找到了……30厘米?!?/br> 過了好一會兒。 徐云方才從cao作臺邊抬起了頭。 此時此刻連徐云本人都沒有察覺,他拿著數(shù)據(jù)報告的雙手正微微有些顫抖。 隨后他看了眼迫不及待的翁同,深吸一口氣,說道: “翁伯……翁教授,根據(jù)我們的數(shù)據(jù)對照,最終對底層地宮的內(nèi)部情況如下……” “地宮內(nèi)擁有金屬梯度反饋的箱子總數(shù)18個,規(guī)格均為1.5x2x1,單位為米?!?/br> “其中部分箱子為堆疊狀態(tài)……也就是一個箱子上放著另一個箱子?!?/br> “每個箱子內(nèi)部存有長50厘米、寬30厘米,厚度3厘米的樹漿有機物,基本可以判定是在箱子內(nèi)部呈豎直樣式擺放的書籍?!?/br> 話音剛落。 一旁的翁同便從桌上拿起紙筆,獨自計算了起來。 雖然翁同是個實打?qū)嵉奈目粕?,但在此時此刻,他卻爆發(fā)出了前所未有的數(shù)學(xué)素養(yǎng): “1.5x2x1,一個箱子的體積就是3立方米……嗯,3立方米沒錯?!?/br> “一本書的體積是0.5x0.3x0.03是0.0045立方米,那么一個箱子可以存放667……不對,這不能用四舍五入,應(yīng)該是可以存放666本書籍?!?/br> “如果這些書是用繩子綁縛或者書架架著的話,那么數(shù)量要再少點……用一個箱子裝650本來算好了。” “650x18就是……” 算到這里。 翁同的筆尖頓時一用力,將演算的稿紙戳破了一個洞。 不過他卻渾然沒有在意一般,迅速在另一個空白處寫下了演算的答案: 11700。 隨后翁同緩緩抬起頭,看著自己的老搭檔童懷軍,喃喃著問道: “老童,永樂大典的規(guī)格是多少來著?” 童懷軍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 “永樂大典完書于永樂六年,一共22877卷,目錄60卷,成書11095冊。” “據(jù)《尚書補傳》以及現(xiàn)存的少數(shù)永樂副本統(tǒng)計,《永樂大典》正本規(guī)模宏大,單冊……” “高50.3厘米,寬30厘米,厚度約在2-3厘米之間?!?/br> 不得不說。 兼任金陵博物館講解員的童懷軍,說話的聲音確實很有磁性與韻味。 如同一壇老酒般綿長而又回甘,一時間眾人竟有些出神。 不過很快。 這股意境便被黃雨婷給打破了: “所以說……翁教授,童教授,地宮下的那些箱子里,裝著的就是《永樂大典》?” 童懷軍聞言點了點頭,深吸一口氣,正準備開口: “沒錯,多半就是《永……” 結(jié)果童懷軍的話還沒說完,便被翁同給飛快的打斷了: “不是,肯定不是!” 童懷軍轉(zhuǎn)過頭,一臉茫然的盯著翁同: “?????” 此時童懷軍的表情,頗有些類似當年安天旭老師在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上,因為主辦方放錯曲子而誕生的表情包。 徐云和姜成谷等人也為之一愣。 這啥情況? 按照徐云所公布出來的數(shù)據(jù),地宮里的那些書幾乎可以肯定就是《永樂大典》——這還是翁同自己算出來的。 結(jié)果怎么這會兒他倒開始否定起來了? 隨后在眾人的目光下,翁同繼續(xù)一反常態(tài)的說道: “書冊的數(shù)量不能說明什么問題,我個人認為箱子里的東西應(yīng)該是嘉靖陪葬的空白頁或者其他書籍,總之絕不可能是《永樂大典》?!?/br> “如果《永樂大典》真的存在于九殿下的地宮,我當場就去把還在蓉城的那把斧頭給吃掉!” 眾人: “……” 徐云也張了張嘴,想說一聲功利奶不可取。 但在看到翁同緊繃著的臉部肌rou后,他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在過去的這兩天時間里,徐云和翁同也接觸過幾次。 配合翁瑜婧此前的介紹,他對于這位翁瑜婧口中的老翁同志,也算有了個大致印象。 實話實說。 翁同與徐云認知中的上一輩形象幾乎無二。 性格穩(wěn)重、不茍言笑,看小說只靠聽書,注重效率從不扯淡…… 可就是這么一位刻板的大叔。 為了保證《永樂大典》能夠順利現(xiàn)世,甚至‘卑微’到主動插起了反向flag。 或許對于翁同個人而言。 《永樂大典》有著某些必須要順利出土的理由吧…… 因此包括徐云和陸朝陽等人在內(nèi),現(xiàn)場破天荒的沒有人去捅破翁同的這桿旗。 接著過了一會兒。 一直沒怎么發(fā)聲的陸朝陽忽然舉起了手,對徐云問道: “話說小徐,我有個問題一直沒想通,不知道方不方便現(xiàn)在問問?” 徐云轉(zhuǎn)過頭看著他,爽快道: “啥問題?陸教授你直說就行了?!?/br> 陸朝陽想了想,用食指朝地下指了兩下: “小徐,我先問你,九殿地宮和下層地宮隔了大概多厚的土層?” 徐云掃了眼報告,很快報出了一個數(shù)值: “下層地宮的頂部到九殿地宮底部的土層厚度,大概是6米左右?!?/br> “六米……也就是差不多兩層樓對吧?” 陸朝陽在空氣中比劃了一個高度,又問道: “這個土層厚度對于地宮的地深而言只能說中規(guī)中矩,那么為什么在九殿地宮排水系統(tǒng)完全失效的情況下,下層地宮反而沒有積水呢?” “這厚度且不說雨水洪澇吧,幾百年的時間光是上層的積水滲透,估摸著也該滲進去了?!?/br> 聽到陸朝陽的這個問題。 姜成谷與黃雨婷等人也輕輕點了點頭。 陸朝陽的這番話,恰好也是他們心中的疑慮。 早先曾經(jīng)介紹過。 對于皇陵這種建筑來說,地宮積水是極其常見的情況。 可以說就沒有幾個皇陵地宮不積水的。 但積水這種事兒也分嚴重度,不同皇陵的積水程度是不同的。 比如有的是十幾厘米。 有的是半米。 有的一兩米等等。 其中永陵就屬于最嚴重的那種——目前國內(nèi)遙感測繪的皇陵大概有三十多座,沒有一座的積水程度超過了永陵。 換而言之。 永陵的排水系統(tǒng)已經(jīng)完全報廢,這種情況下九殿下方六米的下層地宮內(nèi),怎么可能會沒有積水呢? 待陸朝陽說完后。 張子昂這位工程大佬也輕咳一聲,給出了數(shù)據(jù)上的看法: “小徐,其實我剛才也想問來著的,你所說的底層地宮沒有積水確實有點奇怪?!?/br> “因為根據(jù)我們此前采集到的土樣,永陵的土壤屬于飽和軟弱土層,孔隙比在1.3左右,不排水抗剪程度22.45kpa?!?/br> “這是標準的第四紀后期形成的瀉湖相土壤,與定陵那邊的幾乎無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