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節(jié)
隨后錢五師頓了頓,繼續(xù)說道: “當然了,也正因為咱們急著斬u2的腦袋,時間相當寶貴,所以有些客套話我就不說了?!?/br> “咱們現(xiàn)在直接進入正題,先介紹介紹咱們組內的部分配置,大家彼此熟悉一下各自的職能?!?/br> “首先是導彈研究的理論組,理論組組長由羅時鈞同志擔任。” “副組長是柴志同志,組員分別為徐馨伯、陳懷瑾、沈忠芳、吳北生、劉旭輝,共計六人?!?/br> “咳咳咳——” 聽到錢五師口中冒出的這些名字。 一旁的徐云忽然一個沒忍住,重重的咳嗽了起來,咳嗽聲在安靜的室內顯得相當清晰。 見此情形。 錢五師不由停下話語,關切的對徐云道: “韓立同志,你沒事吧?” “……” 徐云強忍著內心的驚訝,輕輕搖了搖頭: “沒事兒,沒事兒,一口氣沒喘勻,嗆住了而已?!?/br> “錢主任,您繼續(xù)吧。” 說罷。 徐云便在內心瘋狂的吐槽了起來: “#####!” 這是什么夢幻陣容?。?/br> 錢五師這次從首都帶來的理論組,居然全tmd都是究極大佬…… 比如說擔任組長的羅時鈞。 這位是錢五師的親傳弟子,國內空氣動力學學科奠基人之一,航空航天和導彈研發(fā)的突出貢獻者。 后世赫赫有名的殲20戰(zhàn)斗機的設計師叫做楊偉,他便是羅時鈞的學生。 還有那位副組長柴志。 他是巨浪一號、紅旗七號的原總指揮,上輩子是df21的同學就是他接生的。 組員里的徐馨伯則是紅旗一號總設計師。 陳懷瑾是紅旗二號總設計師。 沈忠芳是第三代中高空中遠程防空導彈型號總指揮,歷史上戳下u2的就是這位。 誠然。 如果你對這些大佬進行百度,會發(fā)現(xiàn)他們中沒有一位是后世的工程院或者科院院士。 但他們沒有評上院士的原因不是能力不夠,而是因為他們在2022年才剛過脫密期…… 例如沈忠芳老爺子。 他隱姓埋名了整整61年,直到88歲的時候名字才第一次被官方正式報道。 什么叫隱秘而偉大? 答案不是某個pc演員演的電視劇,更不是棒子所謂的隱藏者。 而是這些真正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前輩! 過了片刻。 錢五師又將目光投向了屋子的右側,對眾人介紹道: “除了理論組外,還有另一個非常關鍵的小組,也就是我們的計算組。” “計算組的成員共計十人,由基地數算中心的戴秀奇同志擔任組長,1分廠的數算工程師姚語涵同志擔任副組長?!?/br> 提到計算組。 錢五師便沒有介紹組員的全名了。 畢竟數算組的人數比較多,錢五師之前也沒和他們接觸過。 這時候強行介紹反倒沒太大必要。 反正幾次交流磨合下來,大家差不多也就熟了。 接著錢五師又介紹了第三個特殊小組,也就是負責與首都計算機中心進行數據交流的聯(lián)絡組。 聯(lián)絡組的成員一共五人,他們精通基地定制的密文,也是一個難以被取代的特殊小組。 在將三個小組成員介紹完畢后。 錢五師又深吸一口氣,繼續(xù)說道: “至于統(tǒng)合三個小組的‘誅仙劍’項目總負責人便是我,錢五師?!?/br> “大家可以叫我老錢、五師同志或者錢主任。” “另外我還要重點介紹的則是我的助理、‘誅仙劍’小組的顧問,也就是我身邊的這位……” “韓立同志。” 唰—— 話音剛落。 現(xiàn)場眾人的目光再次鎖定了徐云。 其中來自基地的那部分成員還相對好說。 畢竟如今的徐云已經算是證明過了自己的實力,在基地的理論人員中算是小有名氣。 不少諸如搞氣象、電子信息的研究人員,甚至還因為徐云的出現(xiàn)而改變了處境,甚至改變了命運。 因此基地這些“土著”看徐云的心理,更多像是參觀熊貓寶寶,態(tài)度好奇而又友善。 但幾位跟著錢五師從首都來的大佬,目光就下意識帶著一些審視了。 幸好徐云在當初興趣小組成立的時候,便經歷過一次類似的目光洗禮。 俗話說得好。 一回生,二回熟。 所以此時此刻,徐云整個人倒顯得比較淡定。 他甚至還有心情與臺下眾人揮了揮手,用嘶啞的聲音開口道: “各位好,我是韓立,接下來請各位多多關照。” 啪啪啪—— 回答徐云的是一片勉勉強強還算熱情的掌聲。 “……” 作為一名長期帶領研究項目的專家,錢五師對于節(jié)奏的把控可謂是頗有心得。 在掌聲落下后幾秒鐘。 錢五師便再次開口了: “好了,各位同志,我們的介紹就先到此為止。”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便是正式啟動‘誅仙劍’的理論研究?!?/br> 說罷。 錢五師將雙手撐在桌上,身子微微前傾。 只見他的眼中閃過了一絲精光: “其中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 “導彈……或者說炮彈的具體尺寸是多少?!?/br> “是一寸長一寸強,還是一寸短一寸險?” 第558章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 屋子里。 聽到錢五師的這番話。 現(xiàn)場先是稍稍一靜。 緊接著便響起了一陣陣低沉的討論聲。 早先提及過。 徐云所設計的‘誅仙劍陣’方案,實質上的主要結構只有兩個: 飛艇,以及飛艇攜帶的發(fā)射平臺。 或者再準確點說應該是…… 飛艇,以及發(fā)射平臺上的導彈。 畢竟導彈最開始的動能由重力勢能提供,也就是標準的自由落體模式。 這樣的設計一來是為了節(jié)省導彈的燃料,讓更多的推進劑用在變向上,從而騰出空間容納引信。 二則是如果將導彈從【墜落】改成【發(fā)射】,那么工藝技術上顯然要復雜許多。 甚至還可能出現(xiàn)尾焰過高,直接把飛艇給燒破的情況——那到時候落下來的可不僅僅是個導彈了。 所以所謂的發(fā)射平臺最主要的任務便是運載導彈上天,技術含量相對沒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