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6節(jié)
大于的能力主要在于理論端,應用方面他是個很有名的弱雞。 老郭? 也不行。 老郭雖然是搞應用的,但他的方向主要在于流體,和平面波發(fā)生器同樣存在著壁壘。 而就在徐云眉頭緊蹙之際。 臺上的朱光亞忽然看向了某個方位,報出了一個徐云沒想到的名字: “錢五師同志,你愿意接受這個任務嗎?” …… 第652章 核爆時間……確定! “錢五師同志,你愿意接受這個任務嗎?” 隨著朱光亞這番話的落下。 徐云右前方的某個位置上,很快站起了一道他相當熟悉的身影。 此人赫然便是…… 錢五師。 多日不見的錢五師今天依舊保持著不錯的精神頭兒,只見他緩緩從座位上站起了身: “光亞同志,我沒問題,請組織放心,這個任務我會親自帶隊完成的?!?/br> 朱光亞也朝他客氣的點了點頭: “五師同志,那就辛苦你了。” 與此同時。 臺下的徐云也從最開始的意外中回過了神,內心暗自道了聲好安排。 別看錢五師是個標準的ssr級別神卡,但實際上他確實是目前基地中最合適負責研制平面波發(fā)生器的人選。 首先,錢五師他本身并非221基地的成員,也就是預期中沒有任務規(guī)劃的“閑人”。 如果不是組織上知道了徐云的身份所以將錢五師留在了基地做磨盤,這時候的錢五師早就回到首都的導彈項目組去了。 其次。 錢五師雖然負責的是彈道設計,但他在結構方面卻是頂尖專家。 而且錢五師推導出的乘波體這個概念中的激波,實際上和球面波平面波屬于一個分類: 激波分成也可以分成球面波和平面波,再往下還可以分成正面和斜面兩種。 所以這種跨專業(yè)的任務對于錢五師而言還真不是啥難事兒,而且還是原子彈研制過程中錢五師為數(shù)不多能夠對接上的項目。 怎么說呢…… 這就有點類似徐云在氫彈設計中的情況: 氫彈構型啊中間體啊這些東西他都不懂,但聚變截面上卻因為和他專業(yè)有交集的緣故能幫上忙。 雖然徐云無論如何都不會膨脹到自比錢五師,但這事兒的邏輯其實是一樣的。 因此讓錢五師來負責平面波發(fā)生器的研發(fā),確實是個非常精巧的安排。 不過錢五師本人估摸著沒想那么多,他的覺悟擺在這兒呢,能貢獻自己一份力就是好事兒。 而隨著平面波發(fā)生器的分配完畢。 原子彈的建造分配便剩下了…… 最后的中子反射層。 只見最前方的朱光亞輕咳一聲,將竹竿移到了設計圖的外側(話說這玩意兒應該叫啥,竹竿怪怪的): “諸位同志,既然錢五師同志接下了發(fā)生器的研發(fā)工作,那么我們在原子彈這塊的構件就只剩下了最后一個中子反射層了。” “中子反射層的厚度由于敏同志計算得出,參數(shù)是4.554厘米,細化則分成了自由中子發(fā)生層以及真正的中子反射層?!?/br> 說罷。 朱光亞將竹竿輕輕往下一劃,鎖定了某個圖示: “于敏同志設計出來的這套結構中子吸收截面很小,大概在1400巴左右,整體是一個長方體的棒子?!?/br> “它在每一側面上會形成一個冷卻劑液流槽,可以填充一些中子反射塊,材料用的則是鈹……” 在徐云穿越來的后世。 提及原子彈涉及到的元素,很多人腦海中下意識的便會想到鈾235。 但實際上。 在原子彈的設計結構里,鈹其實才是用途最廣的一種元素。 生活中的鈹及其化合物都是有劇毒的,每一立方米的空氣中只要有一毫克鈹?shù)姆蹓m,就會使人染上急性肺炎。 然而在原子彈內部,它的出場頻率和驢兄都差不多了。 比如點火中子源需要它,內膽需要它,空芯螺線管連接的鈹管需要它,中子反射層還需要它。 至于用鈹作為反射層材料的原因嘛…… 自然是因為鈹?shù)奶匦粤恕?/br> 鈹玩意兒的自然頻率和剛度都很高,可以避免共振情況的出現(xiàn)。 同時它對中子的散射截面大,吸收截面小——也就是可以最大效率的反射中子回到原子彈內部。 更關鍵的是一個高能中子打中鈹核后,會產生一個以上的中子,這也被稱為鈹?shù)闹凶釉鲋承?/br> 這些產生出的中子又可進入原子彈內部參與反應,這種材料不被拿來做反射層才怪呢…… 而另一邊。 隨著朱光亞報出的一個個參數(shù),現(xiàn)場有些負責人臉上躍躍欲試的表情也逐漸黯淡了下去。 這些負責人原先都想著能夠承接這項任務,但隨著具體參數(shù)的報出,他們只能先后放棄了想法。 雖然現(xiàn)場每個人都有著拳拳報國的赤誠之心,奈何人與人的能力是不同且有限的。 他們自家人知自家事兒,都很清楚自己團隊的能力上限在哪兒。 如今中子反射層的難度已經超過了他們的能力,如果這事兒硬著頭皮去申請項目資格,那只會白白的浪費財力與物力。 但在這些負責人搖頭的同時,有不少人還在做著另一個動作: 他們一邊暗自搖頭,一邊卻將目光撇向了一位坐在前幾排的男子身上。 此人約莫四十多歲,五官算不上英俊,但卻帶著一股儒雅和正氣。 幾分鐘后。 介紹完具體參數(shù)的朱光亞環(huán)視了現(xiàn)場一圈,問道: “關于中子反射層的制備……有哪位同志自告奮勇一次嗎?” 唰—— 話音剛落。 這名中年男子便舉起了手: “朱主任,我可以!” 眼見此人如此急切的站起身,朱光亞的臉上不由露出了些許笑意: “老吳,你這個鏈條人身體守得住嗎?” 鏈條人。 聽到這三個字。 隱隱對對方面容有些熟悉的徐云忽然想到什么,轉頭對老郭問道: “郭工,這位莫非是吳自良同志?” 此時老郭已經知道了徐云的來歷,因此對于他一口叫出此人的真名倒也沒有太過意外: “嗯,沒錯,他就是吳自良?!?/br> 徐云頓時眉頭一掀。 居然真是他? 這是除了吳學藺之外,今天第二個令他感覺有些心緒微妙的名字。 吳自良。 后23位世兩彈一星的得主之一,也是核武器項目中最后一位徐云未曾謀面的功勛。 別看吳自良這個名字讀起來很像污漬涼,其實它寄托了吳自良父母美好的期許: 名“自良”,是父母希望他通過自強不息成為賢良方正之人。 吳自良自幼家境不錯,很早便讀完了大學,后來自費前往海對面留學——當年有能力自費的留學生還真沒幾個。 留學期間。 他師從物理冶金學家c.s巴瑞特和物理學家r.斯莫洛柯夫斯基,悉心鉆研物理冶金學。 后來聽聞新華夏建立,他便毅然決然的回到了祖國。 接著在原子彈項目的攻關中他與楊承宗合作,搞定了甲種分離膜的研制問題。 當時由于國內與他同方向的人很少,因此吳自良身上經常同時承擔了多項任務,因此他也自稱為“鏈條人”。 當然了。 如果光是這些履歷,徐云只會對吳自良感到敬佩,并不會多出其他的微妙情緒。 徐云之所以會有這種情緒出現(xiàn),主要是這位大佬有過兩件很特殊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