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李從珂和石敬瑭(四)
石敬瑭被人瞧不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沒骨氣,這一點都沒啥疑問,而給石敬瑭帶來這些的那件事就是他向契丹求援。 還是他手下的那個謀士桑維翰給石敬瑭出的點子,桑維翰覺得,現(xiàn)在石敬瑭最合適的做法那就是趕緊對契丹稱臣,然后石敬瑭甘愿做耶律德光的晚輩,史書上說的是:“以父禮事之”,這也就是石敬瑭兒皇帝的由來,但是這還不算,石敬瑭就算是這樣稱呼耶律德光,丟的那也是石敬瑭的人,將來人家也頂多就是罵幾句石敬瑭沒骨氣之類的。 僅憑這一點還不至于上升到民族、國仇家恨的程度,真正讓后世的這些學(xué)者們以及后代的一些知識分子憤怒的是,石敬瑭把幽州一代的土地割讓給了耶律德光,這些土地就作為契丹幫助他的報酬。 后來契丹大軍進入中原,那就是因為幽州一代進入了契丹的領(lǐng)土,在河北一帶根本不能有效地阻擊契丹,這才使得契丹禍亂中原。 桑維翰向石敬瑭提出了這個建議之后,石敬瑭那時候比較著急,他覺得這個方法可行,于是就同意這樣干,可是石敬瑭的部下里面還有一個叫劉知遠的,他卻反對。 劉知遠的的想法十分的理智,但是卻有點不切合實際,按照劉知遠的想法,對契丹稱臣就算了,不能再對他割讓土地,而且也不能把耶律德光當(dāng)成父親供養(yǎng)起來,這樣有損大朝威儀。只需要拿著金銀珠寶就行了,見了財寶,契丹人一定會出兵的。 而且更不能把幽州一帶送給契丹,不然的話,那就是后患無窮啊。 劉知遠現(xiàn)在說的這些,十分的理智,他已經(jīng)看到了聯(lián)合契丹以后的弊端,而他提出的用財寶誘惑耶律德光,這樣算是一個小策略,或許能夠把耶律德光拉過來,但是卻不能讓耶律德光全力以赴。 那時候的耶律德光算是一個待價而沽的商人,他是占據(jù)優(yōu)勢的,在中原的那些藩鎮(zhèn)要是想要建立一番“偉業(yè)”都不能拋開他,而且那時候不僅僅是一個石敬瑭的問題,還有一些在靜觀的藩鎮(zhèn)。 到時候只要是別人出價更高,那么石敬瑭就有可能被耶律德光拋棄,石敬瑭可能也是想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才會想盡辦法,把自己和耶律德光的關(guān)系搞的復(fù)雜一點,兩個人之間的利益結(jié)合越大,那么他們兩個人的合作就越堅固。 石敬瑭一個人不能趕走李從珂,耶律德光的數(shù)十萬騎兵也不能獨自進入中原,所以這兩個人都是有合作需求的。 耶律德光雖然是個契丹族的皇帝,而且位置比較偏,可是他卻不像是之前那些北方的各族首領(lǐng)一樣只知道在北方稱王稱霸,他一直想著能夠向南打,他的父親耶律阿保機就曾經(jīng)想要進入中原,但是最終折戟沉沙,而他也有這個心思。 他一直在等待機會,所以中原發(fā)生的一系列的事情根本瞞不過他。 就在他知道了石敬瑭造反之后,他就想到了,石敬瑭既然造反,那他肯定有幾分把握,而這幾分把握,就來自于聯(lián)合契丹,要是石敬瑭不來找他耶律德光,那么石敬瑭必敗。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耶律德光每天想著石敬瑭來找他求援,然后他就能順利進入中原了,這件事想的太多了,以至于做夢的時候,耶律德光竟然夢到了這件事。 醒來才知道這是一場夢,耶律德光也只能無奈的笑笑,然后繼續(xù)等待來自中原的消息。 不過石敬瑭也沒讓她失望,沒多久就派人把上面桑維翰說的稱臣、父子之國、割地納貢等事情寫在了一個表章上面,交給了耶律德光。 看到了石敬瑭的書信,耶律德光亢奮了,當(dāng)即就答應(yīng)了使者,并且還約好在仲秋(八月)時節(jié)率軍出戰(zhàn),幫助石敬瑭打敗李從珂。 到了八月份,石敬瑭的局勢還是能夠撐得住的,在守城這一塊他有劉知遠等人幫他,在對外聯(lián)系這一塊,他還有桑維翰等,所以石敬瑭的局勢看起來雖然是比較危急,但是實際上一切都在向著好的地方發(fā)展。 但是再看看李從珂這邊,他的大將叫做張敬達,也是比較能打仗,比較能吃苦的一個人,但是他的計劃稍微有點小問題,他對于晉陽石敬瑭的策略是長期包圍,打持久戰(zhàn),但是事實上真正打不起持久戰(zhàn)的是李從珂,而不是石敬瑭,持久戰(zhàn)反而對石敬瑭有利。 李從珂雖然能夠集中全國的力量,可是很遺憾這股力量并不統(tǒng)一,也不能擰成一股繩,不能合力,不然的話石敬瑭根本不敢造反。 長期的戰(zhàn)爭對于后唐諾大的國家來說,將是一個沉重的負(fù)擔(dān),這對于并不穩(wěn)定的后唐帝國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石敬瑭他的地盤就這么大,但是他之前囤積的糧食已經(jīng)很多了,所以打持久戰(zhàn),他根本不怕。 當(dāng)時朝廷上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了契丹這一個潛在的威脅,一開始的時候李從珂和石敬瑭的確是不是一個重量級的,石敬瑭實力雖然對付起來有難度,但是結(jié)果應(yīng)該不會有懸念,可是一旦契丹進來。那么李從珂和石敬瑭之間的力量對比雖然不能說是被逆轉(zhuǎn)了,那么李從珂原本的優(yōu)勢也會被抵消掉。 而在這個時候又是秋天,連綿大雨(季風(fēng)問題,并不是什么天意),張敬達的軍隊在圍攻石敬瑭的時候還是很吃苦的,剛想搞個工事,結(jié)果下了一場雨,有全部給毀了,那時候基本山所有的戰(zhàn)略工事都是土做的,一下雨一泡,那就完蛋了。 下雨了,路上不好走,糧食運不過來,這也是一個問題,張敬達的軍營里眼瞅著就斷糧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耶律德光帶著號稱三十萬的契丹大軍南下救援石敬瑭,這里雖然號稱三十萬,但是卻是虛數(shù),可能是馬匹三十萬,而不是作戰(zhàn)人員三十萬,真正的主力作戰(zhàn)人員不過五萬人。 不過雖然只有五萬人,但是卻都是騎兵,這些人對上了后唐的步兵絕對是以一當(dāng)十。 耶律德光剛到,就給石敬瑭寫信,說他想要打一仗,給張敬達點顏色瞅瞅。 石敬瑭接到了消息,考慮的半天,覺得契丹兵遠道而來,不適宜打仗,于是就想勸一下耶律德光,但是他的信使還沒到,新的情報又傳來了,契丹人和張敬達的人打起來了,無奈之下,石敬瑭急忙派人出去援助耶律德光。 當(dāng)時耶律德光派人挑釁張敬達,耶律德光肯定不是傳統(tǒng)的粗獷的北方人,這個人腦瓜很活泛,他就派了三千騎兵不穿盔甲當(dāng)成是無意中撞到了張敬達的主力。 張敬達和其他的大將一看契丹兵還沒披盔甲,這是不是迷路了?于是就帶著大軍準(zhǔn)備把這一股騎兵吃掉。 這個時候到了搶奪功勞的時候,因為契丹兵就三千人,比較少,只要是張敬達的數(shù)萬大軍沖殺一陣,那就沒了。所以他的那些部下,也都十分的激動,都想搶一個人頭。 契丹兵和張敬達的軍隊一接觸,就開始撤退,此時張敬達對于他的軍隊的控制力已經(jīng)達到了最低,后唐軍已經(jīng)殺紅眼了。 兩軍一逃一追,一直過了汾水,等到后唐軍還沒反應(yīng)過來的時候,契丹主力大軍跑了出來,這完全就是一場伏擊戰(zhàn)。 結(jié)果張敬達的主力被契丹兵截成了兩段,分別剿滅,跑在前面的步兵基本上被消滅掉了,后面的騎兵因為之前已經(jīng)和契丹的騎兵打了起來,中間又被步兵沖散了,就落在了后面,現(xiàn)在他們看前面的步兵情況不妙,一個個調(diào)轉(zhuǎn)馬頭,趕緊往回跑。 這一次契丹軍可以說大獲全勝,張敬達的步兵損失近萬,所幸騎兵見機的早,這才最終保住了,損失倒是不大。 事后,石敬瑭問耶律德光,為啥他們遠道而來還能大勝仗,這和傳統(tǒng)的兵書上說的“以逸待勞”不一樣啊。 耶律德光打了勝仗心情也很好,就給石敬瑭解釋道:“我的大軍和張敬達的軍隊以一接觸,士氣高漲,但是對方遭到伏擊,士氣低落,這個時候要是不趕緊出手,那真要是雙方對峙起來,勝負(fù)還是五五之?dāng)?shù)啊,打仗靠的就是審時度勢,不能簡單地用勞逸常理來衡量?!?/br> 打了勝仗之后,石敬瑭和耶律德光就開始包圍張敬達的軍營,至此,可以說李從珂想要迅速剿滅石敬瑭的計劃徹底的失敗了,雙方又開始了拼后勁和底蘊的時候了。 李從珂接到了戰(zhàn)敗的消息之后,很害怕,這個可以說是他最擔(dān)心的也是最恐懼的一個結(jié)果了,但是沒想到最終還真是這樣一個結(jié)果。 為了挽救局勢,他急忙下令,讓幽州的趙德鈞和剛上任的魏博節(jié)度使范延光趕緊帶著大軍去河?xùn)|,圍剿石敬瑭,順便解救被包圍的張敬達。 隨后又是一系列的軍事調(diào)動,積極抽調(diào)后唐的各路藩鎮(zhèn),趕赴前線戰(zhàn)場,圍剿石敬瑭,已經(jīng)完全成了當(dāng)前的最最核心的工作。(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