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綜漫] 我靠馬甲系統(tǒng)組成了祗王一族、[綜漫] 原來我是湯姆蘇、[柯南同人] 偵探總懷疑我是嫌疑人、[咒回同人] 是六眼未婚妻又怎樣、[火影] 章魚小丸子、[原神+星鐵] 誰還不是條龍了、灰燼【西幻NP】、完美世界•神裔傳說
在過去的三個月里,發(fā)生了好多事,朝野格局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 這些改變都源于李好問做的決定:他執(zhí)意要為被天子鴆殺的杜依梅討還公道,并以此作為交換太歲的籌碼。 其他人其祂神都拒絕了李好問的要求。而煉石宮其實也并不看好李好問的堅持。 但是女媧神另辟蹊徑, 承諾如果能夠得到太歲,祂將拯救杜依梅的生命。 李好問的時光術受限于失去的永不復還這一原則, 無法救回杜依梅。但是女媧不同, 祂本身便是創(chuàng)世者, 生命的創(chuàng)造者, 執(zhí)掌著生命權柄。 在取得太歲之后,女媧遵守承諾,復活了杜依梅。 如今杜依梅已在平康坊一眾姐妹的幫助下, 離開長安城, 在鄉(xiāng)間隱居,遠離紛擾。 但李好問改變的, 不止是杜依梅的生命,他還改變了朝堂的格局。 李忱迫于來自朝野的壓力, 下了罪己詔,并且在韋昭的派系之外,另外拔擢了兩名大臣,組成內(nèi)閣,一應外事與內(nèi)務由內(nèi)閣決策,同時內(nèi)閣監(jiān)督宮中的開銷,并嚴禁任何私刑。 相比與以前,現(xiàn)在的李忱更像是一個代表李唐帝國的吉祥物。 李好問雖然沒有直接將李忱拉下馬,但是他實際上架空了天子。 李忱表面唯唯諾諾,內(nèi)心極度不滿,將來勢必會與內(nèi)閣有一場較量。但畢竟相權與君權可以相互制衡,中間還夾著宦官這種見風使舵的生物李好問覺得,就讓這幾方自己動態(tài)競爭去吧。 然而為了表達感激,李忱竟然升了詭務司所有人的官,內(nèi)閣也并未表示反對。 如今的李好問,官銜依舊叫做司丞,但是品級與俸祿都被升到了正三品,入朝時穿紫袍,掛金魚袋。以他這點年紀,能夠得到這樣的位置,可謂是林嬙之后的第一人。 但他真的戀棧權位嗎? 不過三個月的工夫,連李忱都看出來了,親口評價:李司丞心系長安百姓,一心處理詭務,乃真賢臣也! 李好問:其實我也沒做什么,只是引入了競爭與制衡罷了。 當初他選擇將太歲交給煉石宮,也是在引入制衡神明之間的制衡。避免上古時候某位大族長、大祖父演化而成的古神勢力過于龐大,甚至于干涉當下普通人的生活。 但他一直想不通,為什么這一方勢力在最后一刻停了手:如果僅僅是想要阻止女媧復蘇,直接毀掉太歲不就一了百了了? 難道,不止是女媧需要復活卡,黃帝也需要? 李好問將這個問題帶回了十余年前,與屈突宜一起討論。最后屈突宜論證到一點:這可能與黃帝的神格分裂有關。 屈突宜認為,神明的力量或許來自于世間蕓蕓眾生對于神的認知。 李好問對此表示認同:這從王喬的種種特異就可以看出當東漢人王喬被誤傳為東周時的太子晉,他就成了王子喬,能夠駕鶴成仙,招搖撞騙。 女媧也是一樣,此前阻撓女神復蘇的最大障礙是民間禁止祭祀,而且民間傳說為她配上了一位丈夫。煉石宮不得不另辟蹊徑,找尋太歲這樣的神物以助女神重獲力量。 而屈突宜關于黃帝的觀點是,延續(xù)千年之后,黃帝的神格出現(xiàn)了分裂,漸漸地分出了神與仙。 李好問對此也有感覺:當初他順著神律之磬開啟的時間隧洞回溯遠古時曾經(jīng)驚鴻一瞥地見過那位大族長、大祖父。當時的黃帝擁有無可爭辯的神格。 但是到后來,黃帝乘龍升天的傳說,以及王喬獻給李忱的那些神物,什么玉膏、龍須草之類,卻在一定程度上令黃帝掉了些位格。 畢竟很難想象主宰天地,掌管一切的神主,竟然還需要乘龍上天,才能成仙。 也許黃帝也曾寄希望于太歲能夠助祂彌合分裂的形象以及位格上的差異。 但很可惜,李好問沒有遂祂的心意。 臨去之前,李好問為了讓屈突宜高興一點,將剛剛聽到的大捷告訴了屈突宜。 屈突宜雖然明知這不是眼前就發(fā)生的喜事兒,可也雙手一拍,一臉神往地道:這真是天大的喜訊!河西十州,河西十州啊 李好問能理解屈突宜的欣慰。 河西走廊,對于唐王朝與后來的中原王朝都極具戰(zhàn)略意義。而安史之亂使令大唐國力衰頹,邊防空虛,于是吐蕃趁機攻陷了河西諸地這已是乾元至大歷年間的事了,大片大片的邊地失陷,至今已經(jīng)過了近百年。 自從大中初年起,邊地攻守之勢逆轉,唐軍聯(lián)合河西當?shù)氐牧x軍,穩(wěn)扎穩(wěn)打,節(jié)節(jié)勝利。如今更是傳來河西十州歸唐的好消息,怎能不令屈突宜興奮? 能取得如此戰(zhàn)功,在位的想必是位英主!屈突宜沖李好問一豎大拇指。 李好問心里呵呵了兩聲,但到底不忍心讓好友感到失望,于是點頭笑了笑。 但他心里清楚,這等大捷跟李忱一點兒關系都沒有,倒是與李忱的前任武宗李炎關系很大。 畢竟這種規(guī)模軍事勝利并非一朝一夕可成,必須經(jīng)過長達數(shù)年的經(jīng)營與戰(zhàn)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