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jié)
“這樣可以嗎……”黎錦聽著阿誠的話,不由得格外緊張起來。她帶著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心情,用右手握住了銼刀的木柄。 阿誠搖搖頭,說道:“將軍,銼刀不是這么握的啊。這樣握銼刀不牢固,遇到用力的時候可能會打滑,那可是非常危險的?!?/br> 阿誠伸出手,從黎錦的手中接過銼刀,道:“在握銼刀的時候,記得要用掌心頂住銼刀柄端,大拇指放在木柄上部,其余四指牢牢握住木柄才行?!?/br> 黎錦回想了片刻,道:“我應該是……大概懂了吧?那么,我現(xiàn)在再試一下?!?/br> 說罷,黎錦接過銼刀,重新握在了掌心。如阿誠所說一般,她將四指緊扣在銼刀的木柄上面。 似乎是因為黎錦的姿勢可以算作合格的關系,阿誠嚴肅的表情緩和了一些。 “這樣看來,至少握銼刀的問題應該不大了。”阿誠說道,“那么,現(xiàn)在將軍先把銼刀對準盆底吧。” 黎錦回想著阿誠剛才銼盆底時的姿勢,也模仿著擺出來了同樣的姿勢。不過,她并沒有立刻使力去銼,只是虛虛地搭在上面而已。 阿誠用溫柔而又帶些清冷感的聲音說道:“將軍先拿起那塊抹布,把它纏繞著墊在銼刀頭上。務必小心些,不要傷到手?!?/br> 黎錦依言照做,并且也十分小心。 這一步結束之后,黎錦又是認真看著阿誠,等待他繼續(xù)說下去。 用食指指著另一只手的手掌部分,阿誠問道:“大拇指下面這塊rou,叫做‘大魚際’,將軍應該是知道的吧?” 阿誠所指的這塊肌rou附近,有一處xue位叫“魚際”,“大魚際”或許就是因此得名的。 針刺“魚際”xue位,可以起到止咳清熱的功效。 黎錦雖然對醫(yī)學只是一知半解,但這塊rou的名字,姑且還是知道的。 黎錦點點頭,道:“知道啊。該怎么做?” “阿誠還是再重說一遍吧?!卑⒄\緩慢而清楚地說道,“將軍把‘大魚際’壓在銼刀頭上,大拇指盡可自然伸直,不必出力,其余四指可以向掌心彎曲,用中指和無名指握住銼刀前端即可,若是擔心不穩(wěn)妥,加上食指也是可以的?!?/br> 【按:雖然相信各位讀者這么做的可能性很低,但這里作者還是必須說一句:使用銼刀是危險行為!不可模仿!請勿模仿!務必不要模仿!?。 ?/br> 黎錦點點頭,便真的按阿誠所說,將“大魚際”壓在銼刀頭上,大拇指松松地伸開,食指、中指、無名指則是握住銼刀前端。 可惜的是,小指幾乎沒起到什么作用。但這根手指或許本來就不常用吧,反正也沒什么力氣,不管它應該也沒關系的。 阿誠道:“銼刀的刀刃,叫做‘銼刃’。在使用的時候,它是朝前的,使用銼刀時連推帶磨,要用上一些‘沖擊力’比較好。那么,將軍現(xiàn)在便動手試試看吧,千萬記得小心一些啊。” 阿誠說完了,便用雙手扶住了盆底,聚精會神地固定住了。 面前,阿誠那輔助擺出的架勢,看起來十分穩(wěn)定。多少讓黎錦有了些許安全感。 黎錦小心翼翼、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銼了起來。 竹片被銼的時候,發(fā)出了渾濁中帶有些銳利感的聲音。 竹屑窸窸窣窣地掉了下來,在地上堆積起了小小的一堆。 這種用銼刀銼出來的竹屑,質地實在碎得要命,比刨花和鋸末都要細碎,倒是非常適合當作引火之物就是了。 因為聽了阿誠的警告,黎錦特別小心,心情真如履薄冰一般,總算沒在使用銼刀的時候弄傷自己。 阿誠道:“將軍不要這么緊張,要記得緩緩地呼吸換氣,不然的話,要是憋氣久了,會氣喘吁吁,呼吸不穩(wěn),反而難以做事?!?/br> 黎錦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她真的很難停止這種緊張。 黎錦又銼了一會兒,阿誠便道:“可以了。這就行了。將軍把銼刀放下吧。” 阿誠一邊說,一邊伸手接過了黎錦手中的銼刀。 黎錦緊張得一動都不能動,生怕自己亂動會使得銼刀弄傷阿誠。待阿誠把銼刀放在一邊,她的緊張情緒才緩解了一些。 阿誠拿起盆底,再放進原本放置的位置試了試,道:“看來完成得很不錯。這就差不多快完事了?!?/br> 黎錦松了一口氣,隨即又感到空虛。 黎錦問道:“這就可以了嗎?這么容易就完成了?” 阿誠點點頭,道:“對,這還是多虧了將軍的幫忙?!?/br> 黎錦笑道:“這不是給我自己做的嗎?怎么能算幫你的忙?” “或許是因為將軍的幸運體質,會讓它減少出錯機會的原因吧。”阿誠略微靦腆地說道,“這不重要啦。重要的是,這東西總算大致弄好了,真教人松了一口氣。” 阿誠嘴上說的,雖然是完成得很不錯、大致弄好了的意思,但手上的工作卻沒有停下來。 他用刨子與銼刀,不停地打磨修整著竹盆上所有結節(jié)、毛刺。這樣又過了好一陣子,阿誠才算是滿意了,也停了下來。 黎錦伸出手,摸了一會兒被打磨、修整的竹盆。 從手上傳來的觸感可知,竹盆的表面,還沒有達到光滑的程度,但也算很光潔的了。一根毛刺都沒有留下來,自然也不會刮傷、刺傷手部的皮膚。 黎錦又問道:“下一步要怎么做呢?” “這一步,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阿誠很輕柔地說道,“是‘箍盆’哦?!?/br> 說罷,阿誠便取出鐵絲,像用繩子捆綁竹盆一般,牢牢地將竹盆給纏繞了起來。 他在盆身的上、中、下部分,分別纏了好幾圈鐵絲,總共有三大圈粗粗的圈。 “箍盆”這一步,是為了加固竹盆,不讓它在使用過程中散架。但是,按照黎錦的認知,很難想象,它對于防止水從縫隙中漏下去,能起到多少作用。 于是,黎錦好奇地道:“這樣做不會漏水嗎?” 阿誠笑道:“漏啊。有縫隙的,怎么可能不漏水?!?/br> 黎錦道:“那該怎么辦呢?” 阿誠道:“先燒開水吧?!?/br> 黎錦道:“???燒開水做什么?這就用來沐浴嗎?但你不是說這個會漏水嗎?” 阿誠道:“對啊,所以燒開水有別的用意?!?/br> “這樣啊……”黎錦迷茫地點了點頭。 于是,黎錦又跟著觀看了阿誠燒起開水,雖然在這個步驟上,她依然沒有幫上什么忙。 阿誠燒的開水量可真不少,前后加起來,足足有三大鍋。燒開之后,他便把開水全都倒進了竹盆里。 黎錦很疑惑地問道:“浸泡竹盆時,為什么要用這么多開水呢?是為了給竹盆‘消毒’嗎?” 阿誠道:“消毒方面的用意,確實也是有的。但主要的目的,還是讓竹盆多吸收一些水,改變它的形狀。若是竹盆吸收的水分足夠的話,就會自然膨脹起來,竹片間原本存在的縫隙受到擠壓,就會消失了?!?/br> 黎錦驚嘆道:“好神奇?。 ?/br> 這可能是很普通的知識,但對黎錦來說卻十分新鮮。而且,她在阿誠面前又特別容易放松下來,于是那天真的一面,便自然流露了出來。 阿誠輕笑道:“這是很普通的事情啦,并不算神奇?!?/br> 黎錦道:“因為,我今天第一次知道,原來竹盆是這樣防止水滲透的嘛!我真的感到很驚訝……” 阿誠又道:“這還沒完呢。等泡過一段時間之后,還要再把水倒出來,之后,再涂抹上‘桐油’。等‘桐油’干了,才能真的起到防水作用?!?/br> 黎錦道:“‘桐油’是直接涂抹的嗎?還是要晾干再涂抹?” 阿誠道:“是在晾干或者烘干之后涂抹的。不然的話,豈不是把水分鎖在竹子里了嗎,這樣容易腐爛的?!?/br> 黎錦道:“那又要等待好久吧?” “勉強也算是很久吧……”阿誠點了點頭,徐徐說道,“先浸泡五六七個時辰,然后等干了才能刷桐油,不過刷上桐油之后,也就基本搞定了,只需要等到桐油也干了就行了?!?/br> 黎錦充滿好奇地問道:“桐油通常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干透呢?” 阿誠道:“要看當時的天氣陰晴干濕程度。快的時候兩個時辰就好了。就算是極慢的時候,三四個時辰也該干了,不用擔心?!?/br> 黎錦道:“那這個竹盆……大概什么時候才可以使用呢?” -------------------- 第70章 ================== 眼下的制作進度,其實和黎錦所期望的有些不符。 她之前還以為,明天就可以用上竹盆了呢。 阿誠道:“后天吧。就算后天不行,最晚大后天就行了?!?/br> “這樣啊……”黎錦試圖掩飾失望的心情,盡量平靜地說道,“嗯……其實還是挺快的?!?/br> 阿誠倒是看出了黎錦的心思,道:“將軍,這種事情是急不得的啦?!?/br> 黎錦嘴硬道:“我沒著急。這種事情又急不得。” 她沒什么特別的用意,卻不自覺地把阿誠的話給重復了一遍。 “這……算啦……”阿誠搖搖頭,道,“將軍,中午要吃什么?” 黎錦道:“還不知道呢,壽糕如何?” 阿誠聽了,便露出近乎啞口無言的表情,道:“將軍,莫要取笑?!?/br> 黎錦只得想了一下,道:“蒸包子怎么樣?” 阿誠道:“這有些難,老面肥還沒有發(fā)酵好呢?!?/br> 黎錦道:“阿誠你知道嗎?其實蒸包子不必非用發(fā)面的皮,死面的也可以?!?/br> 阿誠困惑道:“不發(fā)面的皮……那還是包子嗎?” 黎錦道:“當然也是包子啊,‘死面包子’其實也很流行的。我覺得,口味也不比發(fā)面的包子差?!?/br> 因為伙夫覺得省事、喜歡做的關系,黎錦以前在邊關的時候沒少吃發(fā)面包子,她很不喜歡這種東西。 雖然聽說發(fā)面的東西吃了好消化、有種種好處,但發(fā)面的包子,皮想做多厚就能做多厚,伙夫常常做出這種一言難盡的東西,都把黎錦吃出心理陰影了。 按照黎錦的口味,這種“發(fā)面包子”還沒實心饅頭好吃呢。 畢竟,饅頭是就著菜吃的主食,想吃多少吃多少。 但吃包子時,吃下的包子餡與包子皮自然是平均分配的,不可能自己選擇吃包子皮與包子餡的。 做得不好的發(fā)面包子,往往皮都非常的厚,吃的人不滿,便編出了笑話來。 有道是咬一口“沒見rou”,咬兩口“rou沒見”。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第一口咬下去的時候,沒見到餡,按理說是因為皮太厚了,rou餡還沒有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