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3
赴幸福生活,也是朝廷需要考慮之事?!?/br> 一時間,哲布尊巴自己倒是成了背景板,仿佛朝廷上激烈爭論之事與他無關似的。今日朝會,也是皇上宣他而來,倒是沒想到原來朝會那么熱鬧。即使是國之儲君需要做什么事,也得說出理來,說服朝臣們答應,而帝王受那陳大人提醒,率先克制住了自己。 他靜靜思索著,通達明澈的眼眸觀察著熱火朝天的朝政,如今參與朝政已有四位阿哥,大阿哥尚武,另外兩位阿哥年紀還小暫時看不出有什么特點。 他看到今日的朝堂,仿佛看到緩緩升起的太陽,年老之臣奮斗不止,年輕之臣后來接上,健康而火熱,是一片前程大好的模樣。 陳廷敬反駁:“如今朝中的各個項目,哪一個不需要巨大耗錢?誠然殿下靠著外洋貿易為國庫營收,可您提出的發(fā)展建議,足以在國庫門口排上隊伍長龍?!?/br> “此次邊境商談盟約,準噶爾汗部前來偷襲,已將其狼子野心暴露無遺。太子殿下與諸位汗王親眼所見,想必也預料到此大清與準噶爾汗部將有一場大戰(zhàn)?!?/br> 陳廷敬堅定告訴胤礽:開源不錯,卻要適度開源,不僅要開源還要節(jié)流呢! 胤礽道:“這些事情,不都可以為大戰(zhàn)做準備嗎?” 陳廷敬涼涼道:“那么,您還要不要差遣外交部翻譯官前去西方各國?” “研究所的各項研究,從來都是消耗大頭。” “外學的維持也很耗錢。” “醫(yī)學研究院更別提了,國庫一直都在倒貼錢財去供醫(yī)學研究院克服各項疾病,念及這是為了醫(yī)學之進展,可延長人之壽命?!?/br> “您所提到的基礎醫(yī)學,培養(yǎng)大夫,耗費更大。據吏部全國人口傷亡統計,男子的平均壽命約三十三,女子約三十五。念及其重要影響,此項不可或缺,微臣亦無異議?!?/br> 延長壯年男女壽命,對于民間生產而言是好事,成熟男女基數大,從事干活的人多,這國家的活力就不會少,國庫也不會少。 陳廷敬繼續(xù)一一細數國庫支出的各個大項,除此以外還有各地的建設、修路,還有每年都需要余留的防災賑災……他反問胤礽:“還要組織進口博覽會嗎?” 胤礽:“……” 偶,要命! “外洋貿易利潤巨大,玉佩之暴利亦令國庫積蓄增多不少,可也架不住越來越多的大項如流水般的出去。” 朝會上一時陷入焦灼,朝臣們面面相視,縱使是索額圖這樣的太子鐵桿,都在心里為陳廷敬的艱難掬一把辛酸淚。 胤礽弱氣了起來,反問康熙:“那喀爾喀蒙古還需要治理嗎?” 要,那必須要啊! 治理投入是多少,必須要縮水,再縮水。 陳廷敬公然站出來不是要給哲布尊巴臉色,而是意在提醒皇上“您張口時悠著點兒!” 同時也在提醒太子“您可好好看看吧,究竟立了多少要花錢的地方!” 康熙深思起來:能夠籠絡住蒙古人是好事,即將開戰(zhàn),若能穩(wěn)住喀爾喀,未來他們將成為最大的助力,這事兒不虧。 太子雞賊,他眼看汗阿瑪猶豫不決,又瞧陳大人“血淚控訴”,直接將難題拋給了活佛:“哲布尊巴,這事兒您可有什么想法?” 溫都爾格根笑道:“蒙古部族之發(fā)展,靠的還是當地牧民們自己,汗王們在前些年也積蓄了不少財富,錢財方面,若有大清支援再好不過,同時,我們也愿意為了更好的生活付出自己的勞動成果?!?/br> 按照以往,有部族臣服后就可以伸手白拿朝廷的好處了,現在卻是不行。 哲布尊巴入京一趟,將大清最前沿的東西一一收在眼底,得出結論:清廷已領先太多,此次率領汗部臣服是再正確不過的決定。 他想要更加長遠的發(fā)展,希望與大清朝廷長久維持良好的溫度,如此,需要令朝廷放心以獲得安穩(wěn)與庇護,也要為自己的部族爭取到更好的利益與發(fā)展前景。若只是皇帝的賞賜,不過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這樣的賞賜變成常態(tài),而他們不付出什么就享受起來,時間久了就會慢慢變成冤家。到頭來,錢也撈不到,部族與朝廷之間聯系微弱,等待他們的是被武力征服的結果。 “我們希望有志向的年輕人來喀爾喀幫助我們,”哲布尊巴道:“雖然路途遙遠,我卻可以給出承諾,前來的官員會在喀爾喀受到貴賓般的待遇?!?/br> 陳廷敬一聽不是白拿國庫,臉色頓時好上不少。又聽諸位汗王這些年積蓄也有不少,之前還黑漆漆的臉色由陰轉晴。 至于送誰去扶持喀爾喀蒙古建立學堂、醫(yī)館等,朝中官員多是不愿的,身居高位者自然不愿意離開安逸的京城,唯有志向遠大,且心有宏圖大志向的年輕人,愿意去往喀爾喀一展所長。 建立學堂需要文人,建醫(yī)館需要太醫(yī)。 康熙于朝中提問:“誰愿意出使喀爾喀?” 朝中無人敢答。 哲布尊巴對此并不意外。 最終,康熙決定,從各部院之中未能參與朝會的年輕人中挑選能人,要求是懂得如今京城興盛的科學、數學、天文,并能刻苦,不懼艱險。各部院臣子之間互相推舉人名,就有人提到了在江蘇一代頗有名望的丁思孔。 大清朝廷會給出部分幫助,戶部給出的款項如何落實,亦需要人去張羅。待到達喀爾喀,各項開支的使用情況,以及與大清朝廷的聯絡皆需文臣來做。 于是帝王擇戶部侍郎王掞,主攬此事。 王掞還年輕,比陳廷敬小了近八歲,混到如今不過是戶部侍郎的職位,他在翰林院熬得太久了,從鮮嫩嫩的青年,熬成到了中年。 或許別人不愿意去往蒙古,于王掞而言,卻不一定是禍事。 胤礽:又不是一去不回,以汗阿瑪對治理蒙古部族的渴望,誰去了那邊,回來必定升官。 接下去的一段時間,朝臣們都開始為了過年而做準備,每一個人身上都背滿了工作。 天氣還未徹底寒冷下來,大清的第一批使船,載著近二十余位使臣,配有海軍、水手,經外洋人的引薦,紛紛渡海而去。 那一天,福建港口人聲沸騰,萬人聚集,幾十艘龐大的戰(zhàn)船,雄赳赳氣昂昂地往一望無際的大海駕駛而去。 另一邊,護送蒙古汗王們與哲布尊巴,帶著他們收獲的大清官員們,踏上了北上回家鄉(xiāng)的路途。 胤礽待在京城,只能隨汗阿瑪送別他們到京城外圍。 喀爾喀直面準噶爾汗部,是距離敵人最近的眼睛,也是大清的第一道防線。 為了讓喀爾喀蒙古在建設時能夠有足夠的防御與補給,不至于孤立無援,帝王給位于烏丁斯克的薩布素去了一道圣旨:一旦發(fā)現有準噶爾汗部入侵的跡象,應立即支援喀